下花园村
下花园村 下花园村地理位置 下花园村民风淳朴 下花园村古树 下花园村历史遗留
延庆县 沈家营镇下花园村是个只有百余户的小村落。位于县城东北4公里,传说村东北的“龙驾坡”就是元朝第四代皇帝元仁宗的降生地。延庆县沈家营镇下花园村是个只有百余户的小村落。位于县城东北4公里,传说村东北的“龙驾坡”就是元朝第四代皇帝元仁宗的降生地。盛开互助友爱花在这个村子里,谁家收秋打粮食,谁家拆旧房盖新房,或是谁家有病人需要照顾,大家都会义务帮忙,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还是外来的租房户,都在无私地用爱心浇灌着这座"花园",让互助友爱之花在一年四季都绽放不谢。自发组成卖粮服务队每年2月中旬起,下花园村民总会自发组成一支卖粮服务队,谁家卖玉米,乡亲们就主动上门义务干活儿。 59岁的村民张九顺家准备卖粮,村里20多人来帮忙。有人帮着脱粒儿,有人往外背棒胎儿,有人把装满玉米的麻袋码放好。张九顺家去年种了15...
详情延庆县 沈家营镇下花园村是个只有百余户的小村落。位于县城东北4公里,传说村东北的“龙驾坡”就是元朝第四代皇帝元仁宗的降生地。
延庆县沈家营镇下花园村是个只有百余户的小村落。位于县城东北4公里,传说村东北的“龙驾坡”就是元朝第四代皇帝元仁宗的降生地。
盛开互助友爱花
在这个村子里,谁家收秋打粮食,谁家拆旧房盖新房,或是谁家有病人需要照顾,大家都会义务帮忙,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还是外来的租房户,都在无私地用爱心浇灌着这座"花园",让互助友爱之花在一年四季都绽放不谢。
自发组成卖粮服务队
每年2月中旬起,下花园村民总会自发组成一支卖粮服务队,谁家卖玉米,乡亲们就主动上门义务干活儿。
59岁的村民张九顺家准备卖粮,村里20多人来帮忙。有人帮着脱粒儿,有人往外背棒胎儿,有人把装满玉米的麻袋码放好。张九顺家去年种了15亩玉米,产量约有2.6万斤。"现在正是卖粮的时候,俺家孩子在北京上班,干活儿指不上。要是光靠我们老两口,那可忙不过来。"张九顺说,"好在俺们村有个朋帮传统,不用招呼,大家都来帮忙了。"
在这20多人中,村民陈文哲岁数最大,今年已经80岁了。老爷子身体硬朗,手脚利索,一趟趟地往大门外背棒胎儿,干劲儿十足。陈文哲是下花园村土生土长的老人,他告诉记者,从联产承包开始,村民们就自发形成了这种朋帮关系,算下来有30多年了。
下午三点左右,玉米全部脱完粒,院子也收拾干净了。"大家帮着忙乎一天了,都不要工钱,晚上俺准备点家常饭菜,大家一起乐呵乐呵,这也是我们村的传统。"张九顺说。
一家拆房众家帮
村民王纪昌家住了30多年的老房子今天要拆了。恰巧赶上周六,村里一共来了15个人帮忙,大家计划一天就拆完老房子的屋瓦和木料,然后分门别类归置妥当,以备盖新房使用。
"我们村就这个传统,谁家有事儿,只要能来的肯定都来帮忙。"村民孙长顺说。孙长顺在康庄镇一家混凝土搅拌站工作,即便无法拿到当月满勤奖,他还是特地请了一天假来帮忙。
在帮忙的人群里,有一个特殊的"村民"宋桂生。宋桂生是河北人,在石河营建材城开车拉活儿,已在下花园村租房住了12年。这些年来,村里谁家有需要出力的,他二话不说,要人出人要车出车。"村里待俺不薄,俺也把自个儿当作下花园人了。"
人多力量大。下午五点多钟,瓦和木料都从房顶拆下来,并归置妥当了。
"今天主要拆瓦和木料,得亏乡亲们帮忙,活儿一天就干完了。"女主人吕凤荣说。
兄弟接力照顾重残邻居
下花园村有这样一对兄弟,大哥陈凤义和堂弟陈凤立,他们10余年如一日帮助重残村民郝树春一家,爱心接力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郝树春今年56岁,自幼患小儿麻痹,行动不便,还要独自抚养女儿。1997年,郝树春一家搬迁到下花园村,好心的陈凤义看到郝树春父女生活艰难,便开始帮助照顾郝树春一家的生活,一帮就是13年。2010年,陈凤义的弟弟双目失明,陈凤义无暇照顾郝树春了,堂弟陈凤立自告奋勇接下这个"帮工"的活儿,这一帮,又是3年多。
提起陈氏兄弟,郝树春感激的话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这么多年不管多忙,送柴买米,请医送药,哪样活儿都离不开他们……"
下花园村就是这样一个小村子,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朴素、友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下花园村人以朋帮为荣,以朋帮为乐,用爱心浇开和谐花,也过着花园式的幸福生活。
村里有棵600年古榆树
在沈家营镇下花园村有两棵老榆树,一棵是国家一级古树,树龄600余年,另一棵是国家二级古树,树龄200余年。老树树冠庞大、小树树身挺拔,两棵榆树一南一北相距百米,相互守望,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母子树”。
在村中心有一棵国家一级古树,也就是600年榆树王,似一把大伞,遮住了夏天的阳光,老人在树下纳凉,孩子围着大树嬉戏玩耍,成为下花园村消暑避夏的理想所在。这棵榆树王生长在乾隆年间的古庙五龙圣母庙前,随经600年的岁月沧桑,依然枝繁叶茂,树干粗1.8米、高20米、树根周长6米、树冠直径达25米,三个成年人伸开双臂才能将粗大的树干围成一圈,树冠庞大向四周绽开,树干上年年生发出层层叠叠的翠枝,树皮上长满了青苔,与苍劲挺拔的遮天老枝相映成趣,树干上围着层层的红幛子,成为村里一大奇特景观。据下花园村党支部书记褚永凯介绍,他还很小的时候,这棵榆树就是这么粗了,榆树年年茂盛不衰,不仅成为人们旅游探古的又一好去处,十里八村的人民们也将其视为神树,村民对其保护有佳。
“子树”相对于“母树”虽然“年幼”很多,但是关于“子树”的传说也很多,其中最为村民津津乐道的就是树主几番卖树不成行的故事。与“母树”不同,“子树”生长在一户姓翟人家的院子里,是一棵私家树。历经几代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多年前,村里要修路,翟家的房子挡了村道,村里与翟家协商另选宅基地,原来的房子扒掉修路,树保留。翟家搬了新家,这棵树就离得远了,翟家就萌生了卖树改善生活的想法,结果卖了几次都没卖成。其中一次,价钱都谈好了,就等第二天砍树,天不亮卖主就反悔了,找到中间人说“给多少钱也不卖了”,原来从他找人卖树开始,胳膊就疼痛难忍,想想怕是大树给的惩罚,不敢卖了。还有一次,帮忙卖树的中间人打了退堂鼓,原来他揽下帮忙卖树这活的当天晚上,闭眼就梦见搬家,醒来再睡着又在搬家,整整搬了一晚上家,累得浑身不舒服,怕是大树给的警示,不敢再帮忙,还劝卖主打消了卖树的念头。就这样,一来二去,“子树显灵”的故事也传开了。
在下花园村,村民们一直都有爱护环境、尊重自然的传统,否则也不会留下这参天古树、远古庙宇以及数不胜数的神话传说。其实村民们口耳相传的这些故事,也还是向旅游探古的人们传达着一种朴实的认知,那就是敬畏身边的一草一木,与生存的环境和谐相处,这样才能持续地拥有美丽的家园,生活一直平安、幸福。
发现全市最完整龙王庙壁画
延庆县文物部门在沈家营镇下花园村发现了一处内容颇为完整的龙王庙壁画,经初步考证,该壁画神仙构成保留完整,是迄今为止北京地区发现的最为完整的龙王庙壁画。
文物工作者发现,该龙王庙东西山墙和后檐墙保存着较完整的龙王信仰题材壁画,东西山墙壁画面积各为8.46平方米,后檐墙壁画面积为13.42平方米,共30.34平方米。其中,东山墙为“龙王行雨图”,西山墙为“雨毕回宫图”,后檐墙绘有龙母、五龙、雨师、山神、土地、财神、二郎神等13位神仙,是目前已发现的保留神仙体系最完整、供奉神仙最多的龙王庙壁画。
村中的龙王庙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三间,坐北朝南,建筑面积48.6平方米。据了解,该龙王庙现存为清式建筑,民国时重修,2007年,县政府曾出资对其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修缮。
据县文物部门负责人介绍,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古代,降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而人们又无法提前预知雨水的多少,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负责兴云布雨的“龙神”身上,“龙王”也因此在民间得到普遍信奉。据清光绪七年《延庆州志》记载,延庆地区当时231个村落中,建有各种寺观30多种、480余座,其中以龙王信仰为主的龙王庙(老龙庙、五龙庙)就有166座,占记载寺观总数的34.6%。可见龙王信仰在明清时期十分普遍。
据村中老人回忆,下花园村龙王庙壁画大约绘制于1937年,画师为一位姓陈的画匠和一位哑巴艺人。文物部门专业人士表示,虽然下花园村龙王庙壁画绘制的年代不算久远,艺术水平也不算太高,但是它完整地记录了古人的龙王信仰内容和龙王行雨的神灵组织体系,对于研究明清时期延庆地区民间信仰、风俗、历史文化等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壁画的规模和保存状况在北京地区十分罕见,是北京地区民俗学研究难得的实物资料。
由于历经近百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损毁,壁画多处出现脱落、涂写、覆盖等损害现象,尤其是壁画下部脱落较为严重,目前文物部门正在制定壁画保护方案,争取早日对其实施保护。
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市延庆区沈家营镇下花园村卫生室
地址:北京市延庆区沈家营镇下花园村下苏路西村委会院内
周边酒店
周口你是我的遇见特色民宿
地址:北京延庆区北京花之家农家餐厅沈家营镇下花园村57号
周边经济型
南京朵籁蜜公寓
地址:下花园村
周边村庄
下花园村
地址:北京市延庆区
上花园村
地址:北京市延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