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口村
桃口村 桃口村位置 桃口村历史 桃口村现状
桃口村是天津市北辰区北仓镇下辖的一个村庄。天津市 北辰区北仓镇桃口村,位于北辰区 北运河畔右岸、古驿道旁。原名桃花口,后简称桃口。北临屈家店村,东临李家嘴村,东南临 王秦庄村。行政区划代码是120113101212。元初即有人定居,因河畔广植桃树而得名,成为津北一景。《津门诗钞》卷二十四引《念堂诗话》中说:“天津北三十里,地名桃花口,早在元朝就广植桃树,每逢腊尽春回,桃花盛开,飘粉流丹,香沁十里。”元代诗人曾有“昨日临清卖苇回,今日贩鱼桃花口”的诗句,使桃口成为境内见诸史籍最早的村名,并说明元代中期桃口已成商贩聚散之地。至今境内还流传着“先有桃口,后有汉口(沟)”的说法,亦从不同侧面证明桃口是津北古村。元代至元十二年(1275年),在桃口设驿铺,是专供传递军政要文的差人中途换马及休息之处。《天津府志》载,桃花口驿铺为天津县5个铺递之一,有铺司...
详情桃口村是天津市北辰区北仓镇下辖的一个村庄。
天津市 北辰区北仓镇桃口村,位于北辰区 北运河畔右岸、古驿道旁。原名桃花口,后简称桃口。北临屈家店村,东临李家嘴村,东南临 王秦庄村。行政区划代码是120113101212。
元初即有人定居,因河畔广植桃树而得名,成为津北一景。《津门诗钞》卷二十四引《念堂诗话》中说:“天津北三十里,地名桃花口,早在元朝就广植桃树,每逢腊尽春回,桃花盛开,飘粉流丹,香沁十里。”元代诗人曾有“昨日临清卖苇回,今日贩鱼桃花口”的诗句,使桃口成为境内见诸史籍最早的村名,并说明元代中期桃口已成商贩聚散之地。至今境内还流传着“先有桃口,后有汉口(沟)”的说法,亦从不同侧面证明桃口是津北古村。
元代至元十二年(1275年),在桃口设驿铺,是专供传递军政要文的差人中途换马及休息之处。《天津府志》载,桃花口驿铺为天津县5个铺递之一,有铺司4名,每名铺司每月给银5钱。盛时有马10余匹、马夫数人、负责传递的司兵17人。明代弘治九年(1496年),桃口设有浅铺,是直隶天津右卫10个浅铺之一。
明清时期,桃口已成远近闻名的水陆码头。清初著名史学家谈迁在《北游录》中,曾多次提到“桃花口”和“桃花渡”。《续天津县志》作者吴惠元则称桃花口为桃花店,可想当时村中店铺之多、规模之大,一定是人烟密集、青帆点点,“酒旗风影向人斜,画意犹存点点霞”,繁盛一时。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桃口建有义仓。义仓是民间储存备赈的粮仓,由民间筹建管理,官方监督。每仓建房3间,可储谷千石。每年农历十月,由村民捐献,粮种、数量不限。每年农历三月青黄不接时开仓,将所存积谷半数借出。民国时期,义仓停办。
桃花口是津门胜景,历代文人墨客在境内留下的诗词歌赋中以其最多。“午过潮痕寸寸生,邮亭长短数归程”“柳色半黄春半露,行人正到桃花渡”等名句,不仅意境美,而且颇具史学价值。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北运河停止漕运,改由铁路和陆路运输。1922年,运河左岸的京津大道通车,桃口村日渐衰落,村民以务农为主。改革开放后,村民生活日渐富裕。1997年,该村进入天津市级小康村行列。
村成南北长方形,有南北街2条,面积42305平方米,至2000年,居民150户,421人,村民小组2个。耕地308亩。粮食总产62吨,蔬菜总产1037吨,农业总产值125万元;企业7家,主产大理石板等,产值1955万元,固定资产原值632万元。人均纯收人4318元,人均农居12.60平方米。
周边政府机构
北仓镇桃口村伍趔槎擞退军人服务站
地址:天津市北辰区
周边汽车服务
北仓镇桃口村厢党篝群镦服务中心
地址:天津市北辰区
周边门
常熟博众汽修有限公司-西门
地址:西平道1号附近
周边村庄
桃口村
地址:天津市北辰区北仓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