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圣庙村
王顺桐, 王顺桐人物年谱, 王顺桐人物生平, 王顺桐人物评价
王顺桐(1918--1987), 直隶 (今 河北 )乐亭人。北洋大学肄业。国家科委委员兼地方局局长,中国科协书记处常务书记、党组副书记,中国图书进口公司党小组组长,中国科学院运动办公室主任,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第三届荣誉委员。1987年5月病逝。人物年谱1918年9月生于乐亭县汀流河镇小圣庙村 1935年考入 北洋大学 1936年北洋大学肄业 1937年12月参加革命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宣传员 1942年7月 杨拯坤 (改名为周盼)与王顺桐在延安结婚 1944年任抗大教员,从事党员教育工作 1945年调入东北做地下工作 1948年任西北局宣传部副科长 1952年,王顺桐奉调进京,任政务院...
详情王顺桐(1918--1987), 直隶 (今 河北 )乐亭人。北洋大学肄业。国家科委委员兼地方局局长,中国科协书记处常务书记、党组副书记,中国图书进口公司党小组组长,中国科学院运动办公室主任,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第三届荣誉委员。1987年5月病逝。
人物年谱
1918年9月生于乐亭县汀流河镇小圣庙村 1935年考入 北洋大学 1936年北洋大学肄业 1937年12月参加革命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宣传员 1942年7月 杨拯坤 (改名为周盼)与王顺桐在延安结婚 1944年任抗大教员,从事党员教育工作 1945年调入东北做地下工作 1948年任西北局宣传部副科长 1952年,王顺桐奉调进京,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 1957年5月12日国务院任命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主任 1957年11月,中国科技代表团访苏,王顺桐任代表团副秘书长 1961年任中国科协书记处常务书记 1962年春,王顺桐在广州参加了国务院召开的广州科技会议 1980年3月24日中国科协二届一次全委会议选为副主席人物生平
王顺桐, 1918年9月出生, 乐亭县 汀流河镇小圣庙村人。1938年4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 ,大学文化。1937年12月参加革命,1939年至1945年在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及西北局宣传部从事理论宣传、党员教育等工作。1945至1948年奉调至东北,在长春等地做地下工作。1948年后历任西北局宣传部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处长,西北文委委员、党组成员,西北出版局局长、党委书记, 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 办公厅副主任,国务院二办教育组组长、科学组组长,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科委委员兼地方局局长,中国科协书记处常务书记、党组副书记,中国图书进口公司党小组组长,中国科学院运动办公室主任,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第三届荣誉委员。1987年5月病逝。 王顺桐是乐亭名商王翰臣的长子,有一姐、两弟。王顺桐幼年生活在长春、天津、北平等地,在天津完成中学学业。肄业于西北临时大学 北洋工学院 。在校学习期间,成绩优秀,尤以数、理、化成绩最优。他还极富运动天赋,能跑、善跳,投标枪、掷铁饼,经常在运动会上夺标获奖,且打得一手好篮球、排球。 七七事变后,王顺桐与姐姐王曦、大弟顺岐一起随平津爱国抗日救亡青年南下请愿团南下请愿,经 贾克里 介绍,后于1937年12月与姐姐王曦一同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王顺桐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是在延安度过的。延安生活条件艰苦,吃小米、住窑洞、点油灯,但这里有真理、有光明、有真情。这里是革命青年报效国家、民族,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这里是一片有耕耘,也有收获的热土。在这里王顺桐即感受到了耕耘者的艰辛,又体会到了收获者的喜悦。通过刻苦的理论学习,不断的研究探索,他获得了理论知识的升华,成为了一名党的宣传、理论工作者。通过虚心学习革命前辈高尚的革命品德和自觉地把自己溶化于人民之中的革命实践,锤炼了他坚强的革命意志,使他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名战士。他参与编写党员教材,力求通俗易懂;他参与编写边区学校课本,务求结合陕甘宁边区实际。这些教材、课本在使用中受到了一致称赞。 延安青年人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王顺桐与 柯华 、 秦川 是西北局宣传部的三名青年知识分子,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使他们成为莫逆之交。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他们一起下乡、调研、开荒、种菜,挖窑洞、烧木炭。他们年青,精力充沛,在学习、工作闲暇之时,他们也经常活跃在篮球场、排球场上。 王顺桐数、理、化知识扎实,在延安也小有名气,想不到的是这一优势,竟成就了他的美好婚姻。杨拯民(杨虎城将军的长公子)是王顺桐在马列学院的同班同学,当时同班的同学还有 王光伟 、黄植、宋平、张文海等几十人。他们是同学,也是患难与共的朋友。1941年杨拯民的妹妹周盼(杨拯坤)也来到了延安,杨拯民想让妹妹再多读些书,为了考学,就请好友王顺桐给周盼补习数、理、化知识。王、周二人,由补习而相熟,直至恋爱结婚。婚礼是由王顺桐的挚友秦川与柯华操办的,1942年7月7日的晚上,王顺桐住的窑洞里点了两盏明晃晃的汽灯,桌上则摆满了他们自己种的煮熟了的南瓜,灯明瓜红,看上去还真是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更为人们称道的是,周盼后来当了边区师范的教员,她向学生们授课的“陕甘宁边区地理”的课本,恰恰是王顺桐参与编写与审定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顺桐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告别妻儿,走向东北战场。1948年秋经组织安排,他又重新被分配在西北局宣传部工作。人物评价
王顺桐对科学家的深刻理解和真挚的感情,使他深得科学家的信任,他在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中享有极高的威信。在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被会议代表们直接推选为中国科协副主席候选人,直至最终当选,这是党和人民以及众多科学家、广大科技工作者,对他多年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充分肯定。周边村庄
小圣庙
地址:唐山市乐亭县
汀流河村
地址:唐山市乐亭县
关帝庙村
地址:唐山市乐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