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营村
何营村 何营村村落概况 何营村相关历史 何营村村庄发展
何营村是河北邯郸市 永年区小龙马乡下辖村,位于河北邯郸市永年区小龙马乡驻地东南偏南2.7公里处华北平原腹地,村庄面积1.75平方公里,耕地面3000余公顷,土质属河流冲积而成的黄土质,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村南有滏阳河分渠幸福渠流过,土地耕作灌溉方便,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是传统的农业村落,古来就是宜居之地,该村现有户籍人口5073人。该村人口均为汉族,该村姓氏以刘,彭,何居多,间杂有花,王,张,郑,胡,袁,孙,陈,郝,常,白,李,邱,闻,余等等姓氏。居民多从事农业和粮食贸易,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白菜,大蒜等等。村西北一公里处,有一古教场,传说是宋金交兵时,兵士训操的场所,可见何营村古时就是兵营之地。据近年何营村后出土的玉皇庙碑记载,何营,原为郝家营,为郝姓世居地。 燕王扫北时,郝姓几近绝户,后有山西两户,邯郸县庞村一户何姓移民迁入,繁衍生息,人数超过...
详情何营村是河北邯郸市 永年区小龙马乡下辖村,位于河北邯郸市永年区小龙马乡驻地东南偏南2.7公里处华北平原腹地,村庄面积1.75平方公里,耕地面3000余公顷,土质属河流冲积而成的黄土质,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村南有滏阳河分渠幸福渠流过,土地耕作灌溉方便,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是传统的农业村落,古来就是宜居之地,该村现有户籍人口5073人。
该村人口均为汉族,该村姓氏以刘,彭,何居多,间杂有花,王,张,郑,胡,袁,孙,陈,郝,常,白,李,邱,闻,余等等姓氏。居民多从事农业和粮食贸易,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白菜,大蒜等等。
村西北一公里处,有一古教场,传说是宋金交兵时,兵士训操的场所,可见何营村古时就是兵营之地。据近年何营村后出土的玉皇庙碑记载,何营,原为郝家营,为郝姓世居地。 燕王扫北时,郝姓几近绝户,后有山西两户,邯郸县庞村一户何姓移民迁入,繁衍生息,人数超过郝姓。永年地方方言中郝何读音趋同,于是何家营就取代郝家营成为正式称呼。后简称何营村。
村南有一千年古寺观音寺,因在何营村南,村民也称“南大寺”。传说修建于南北朝,原名黄华寺,位于何营村南约2公里处,香火繁盛,因寺内有一不肖和尚调戏附近村落妇女,出了命案,被官府和附近村民荒弃,虽距千年,现瓦砾尚存。唐武宗废佛后,佛教渐渐兴旺,众信徒将寺庙迁至何营村内,改名观音寺,占地约20余亩,经多年改建修葺至民国时已有三大殿,建筑蔚为壮观,是冀南地区有名的古寺名刹,可惜在1943年被日本人扫荡时焚毁。改革开放后,何营村民集资重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现为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营村民善良淳朴,民风尚古。然日本人入侵中国后,让何营村这个籍籍无名的小村名噪华夏。侵略者的黑手撕破了小村的宁静,1943年5月5日,日伪军乘河北省永年县何营村庙会之机,进行大烧杀,被杀群众达169人。制造了耸人听闻的 “何营村四二惨案”(阴历四月初二)。
何营村人历来注重教育,解放前就有公学完全小学,解放后至70年代何营村已有下至育红班上至高中的完全教育体系,文盲率几乎为零。何营村每年都有子弟踏入大学校门,进行更高一级的学习深造,目前为止何营村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数十人,在各行各业大展身手,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何营村的人们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何营的邱氏,依靠祖传的酿醋手艺,酿制的传统米醋一时间名誉乡里。近年来,何营人在这块热土上辛勤耕作,是华北地区最早利用塑料薄膜技术种植棉花,西瓜,大蒜等作物,是农业白色革命的领航者。何营人还利用依靠洺李路和赵辛线交通的优势,发展运输,贸易和生产加工等等,为方便乡里,活跃农村市场做出了一定贡献。
周边
永年区小龙马乡何营村疃役缢退军人服务站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
周边超市
邯郸市永年区小龙马乡何营村超饮下学瘃百货门市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S036
周边乡镇
小龙马乡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
周边村庄
何营村
地址:邯郸市永年区
小龙马村
地址:邯郸市永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