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老堤村
大名府, 大名府地名来源, 大名府改名记录, 大名府改名之意, 大名府行政区划, 大名府历史沿革, 大名府建都大名, 大名府迁都洛阳, 大名府庆历八年, 大名府所获荣誉, 大名府文化名城, 大名府历史名人
大名府,或称北京大名府,治所旧址在今 河北省 邯郸 市 大名县 东北。 大名府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曾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大名府春秋时代属 卫国 ,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 五鹿城 ”。战国时期属 魏国 ;秦朝为 东郡 ;汉朝为 冀州 魏郡 ; 三国 魏 阳平郡 ; 北周 魏州 ;唐为 天雄军 治, 唐德宗 建中 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 五代唐曰兴唐府,后晋曰广晋府,又为天雄军, 后汉 改为大名府, 后周 因之, 宋仁宗 庆历二年(公元1042)建陪都史称“北京”,是宋朝的陪都,大名府人口达百余万,《水浒》里多次提到它,后来被淹没。此座宋城完整地保留在4米之下的 黄河 河沙之中。金朝时期曰 大名府路 ,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元曰 大名路 ,明仍为大名府,清因之,属 直隶省 ,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 民国 废,故治即今河北大名县。解放后,曾建大名市。大...
详情大名府,或称北京大名府,治所旧址在今 河北省 邯郸 市 大名县 东北。 大名府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曾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大名府春秋时代属 卫国 ,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 五鹿城 ”。战国时期属 魏国 ;秦朝为 东郡 ;汉朝为 冀州 魏郡 ; 三国 魏 阳平郡 ; 北周 魏州 ;唐为 天雄军 治, 唐德宗 建中 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 五代唐曰兴唐府,后晋曰广晋府,又为天雄军, 后汉 改为大名府, 后周 因之, 宋仁宗 庆历二年(公元1042)建陪都史称“北京”,是宋朝的陪都,大名府人口达百余万,《水浒》里多次提到它,后来被淹没。此座宋城完整地保留在4米之下的 黄河 河沙之中。金朝时期曰 大名府路 ,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元曰 大名路 ,明仍为大名府,清因之,属 直隶省 ,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 民国 废,故治即今河北大名县。解放后,曾建大名市。大名境内有 五礼记碑 、 狄仁杰祠堂碑 、 马文操神道碑 、 朱熹写经碑 、万堤古墓群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和宋代大名府遗址、直隶七师校址等。
地名来源
改名记录
“大名”这个词,这个金冠用在府名上,始于 唐德宗 建中 三年, 田悦 任 魏博节度使 时。自春秋 毕万 封于魏,事后,经过一千四百四十三年,到了唐德宗建中三年,即782年的时候,驻在魏州(今大名县城东北五至二十五里处即魏州治旧址)的魏博节度使田悦与芦龙军节度使十滔、恒州 团练使 王武俊 结盟抗唐命,各自称王,田悦自称魏王,为取吉兆,把 魏州 之“魏”改为“大名”,把魏州的“州”改为“府”。 于是“魏州”之名就改为“大名府”了。这是“大名府”名的第一声,“大名府”名就开始于此。大名县原来是 元城 、 贵乡 两个县。两个县治与魏州州治同在一个城郭里。魏州改名为大名府了,县名未变。 “大名县”名开始于五代 后汉 。唐朝魏博节度使 田悦 僭改魏州为大名府,唐朝中央是不承认的,仍名魏州。923年 李存勖 即帝于魏州,国号唐(史称 后唐 ),年号 同光 。改名之意
行政区划
县名 | 所属省份 |
---|---|
大名县 | 今河北省 |
魏县 | 今河北省 |
开州 | 今河南省 |
南乐县 | 今河南省 |
清丰县 | 今河南省 |
长垣县 | 今河南省 |
东明县 | 今山东省 |
内黄县 | 今河南省 |
滑县 | 今河南省 |
浚县 | 今河南省 |
历史沿革
建都大名
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魏州节度使 田悦 叛唐称王,首次把魏州改作大名府,但没有得到唐朝官方认可,这是大名县古代拥有大名府称谓的开始。此后的60多年间,大名府几经易名。公元948年,后汉统治者重新确定了大名府的称谓。自此,直到这座城池在十五世纪初被洪水吞噬。 十一世纪初,宋朝北方一个叫契丹的国家强盛起来。 宋仁宗 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契丹在今北京东部的 蓟县 、 通县 和 唐山 一带,集结重兵,伺机南侵。消息传到宋都东京,朝廷文武官员紧急商量对策。很多人主张把京城西迁洛阳。还有人主张讲和。丞相 吕夷简 曾在大名府为官,十分熟悉黄河以北的情况。针对这些西迁派和讲和派的言论,他讲出了一段与众不同的话:迁都洛阳
“使契丹得渡过河,虽高城深池,何可恃耶?我闻契丹畏强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 “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吕夷简的意思是说:如果皇上迁都洛阳,使契丹不加抵抗渡过黄河,那时,城墙再高,城池再深,也难阻挡敌人的进攻。契丹人是碰见了强硬就害怕,遇见胆小的就欺负。匆匆忙忙迁都洛阳,是向敌人示弱,难以显示朝廷的威力。应该建都大名,表现出皇上要亲征的决心,这样才能粉碎契丹南侵的图谋。大名府是当时黄河北面一座重要的军事重镇,有“控扼 河朔 ,北门锁钥”之势。就是说,它掌控着黄河以北的大片疆土,把守着宋都的 北大门 。坚守住大名,就堵塞了敌人南渡黄河的通道。 宋仁宗 采纳了吕夷简的正确主张,于当年五月就把大名府建为都城,定名“北京”。契丹听说宋朝在大名建立了陪都,果然心里胆怯,就打消了这次南侵的念头。于是新建的陪都北京成为宋朝第四个京城,史称北京大名府,既有“ 外城 ”,又有“宫城”。外城周长虽然没有唐朝时的80里,但也有48里之多。宫城,周有3里,建设得相当雄伟壮丽。 《水浒传》中称它“城高地险,堑阔濠深”;“鼓楼雄壮”,“人物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 梵宇 ”;“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 黎民居 上国”,应当说一点也不夸张。庆历八年
庆历 八年(1048年),于大名府置 大名府路 ,领北京、澶、怀、卫、德、滨、隶等州军。所获荣誉
文化名城
大名申报省 历史文化名城 ,是经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14年7月2日、 省政府 冀政函[2014]70号文批准公布的。大名之所以能被省政府公布为省历史文化名城,除符合《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文物比较丰富、 历史建筑 成群成片、保留着传统格局和风貌、历史上曾作为政治、经济、文化、 交通中心 或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外”,主要还体现在的大名所具有的城市 文化价值 和城市特色上。 “大名有五个清晰的 文化体系 , 藩镇 文化、 运河文化 、石刻文化、 红色文化 、民族 宗教文化 ,除此之外大名府城特色的建设理念也是大名府‘魂’的最好彰显。”“大名府城在建设理念上彰显了天人合一的规划观念、遵循了 周礼 的营建思想、具有风水独特的 龟背 城形制。”大名古城中间高,四周低,十字大街中心原点似龟背,向四方轻舒缓降。街巷结构严谨,形状规整,主次分明,构成棋盘式方格路网, 城楼 、 牌楼 、 衙署 、书院、庙宇、古宅旧第、教堂等建筑井然有序状若 龟壳 ,构成了丰富的街道对景,形成了优美的 视线通廊 ,整个城市呈现十足的理性和有条不紊的秩序。城南门下有一暗沟通往外河,恰似龟首。中国古代城市营建方面,以龟为原型的城市多是平面构图为龟形,以 立体空间 的角度构思龟形城市,大名是特例。因地处黄漳溢域,特有的 地理位置 ,让宋明两代故城毁于洪泛,历经9朝1042年的文明被埋入泥土。省内外文物考古专家和国家 大运河 申遗专家组断言:这是一座可震惊世界的埋在地下的巨大文物文化宝库,也是600年繁华和战火相伴的宋王朝唯一存世的古都城。特别是它由运河而兴而盛的历史,位居东西南北大运河枢纽并把大运河历史推延到 春秋战国 时代的价值,在中国大运河申报 世界文化遗产 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名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后,名誉的背后是责任,将一如既往地延续历史文脉,保护好历史留给我们的 文化遗产 。 大名历史上是一座 文化名城 ,然而历史的沧桑巨变使她美丽的容颜渐渐失去了风采。修复“大名府”古城,就是要使其浴火重生,再放光辉。2009年,大名县委、县政府按照“打大名府品牌,创历史文化名城,专家规划,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思路,重点规划建设宋代大名府故城遗址文化展示区( 遗址公园 )和宋代北京大名府风貌 游览区 ( 主题公园 )。大名古城(明城)沿袭原有古城道路格局,投资3.4亿元进行恢复修缮。 明代“大名府”城建于公元1401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历年来,由于 古城区 城市功能 衰落,对游客的吸引力日益下降。“古城迟早要开发,开发得越早困难越小,越容易保存原貌。”然而,古城应该怎样开发?应保留什么、舍弃什么?又如何确保“开发”不致影响其独有的文化韵味?古城修复重要组成部分,东城门 修复工程 的竣工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也打消了大家的疑虑,让人们意识到修复古城,不是简单地拆迁、推倒、重建,而是在尊重历史前提下的文化构建,是重新赋予古城应有的形神之美,是经过慎重选择、部分恢复历史遗迹,为公众提供展示古城历史文化的有效载体。根据资源及发展现状,古城修复沿袭原有古城道路格局,实施“ 两点一线 一轴两区”建设。两点即北城门外 广场 及仿古街区、东城门外及东街仿古包装;一线即古城墙观光带,按照古城原有城门 建筑形式 ,修复东、西、南三个城门,恢复古城墙和 护城河 ,城门处建吊桥;一轴即南北大街 商业步行街 、南关风味小吃街、商业步行街建设,街道两侧建筑按明清时期建筑式样进行改造包装,恢复街面原有牌坊;两区即北部商业居住区和南部历史文化区,充分注入本地 民居 建筑元素符号,逐步恢复大名古城史上的书院及寺庙,进行复古环境氛围营造,展示古朴的 民俗文化 和古城 历史风貌 。历史名人
有众多名人贤士曾来大名府治政安邦。单就宋朝,就有 寇准 、 王钦若 、 吕夷简 、 韩琦 、 欧阳修 等名臣在这里相继供职。《水浒传》中, 蔡京 的女婿 梁世杰 梁中书镇守于此,手下天王 李成 、 杨志 、 索超 等强将如云。 卢俊义 、 燕青 出身此地。《水浒传》里的 卢俊义 就是大名府人氏;另外还有《水浒传》中的“大闹大名府”也是发生在这里。 郭震 (656~713), 中国唐朝将领,宰相、诗人。 柳开 (947~1000) 北宋 散文家。 潘美 (925-991),北宋初名将。 刘安世 (1048~1125)北宋官吏。 王莽 (公元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西汉重臣, 新朝 开国皇帝 。 邓丽君 (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著名歌手。 郭隆真(1894—1931年)北方妇女运动的先驱者和工人运动领导人。周边行政单位
青竹街道文林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旧治乡逯堤北村
周边政府机关
旧治乡逻堤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旧治乡逻堤支部委员会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周边村庄
东老堤村
地址:邯郸市大名县二一五省道
老堤北村
地址:邯郸市大名县
老堤南村
地址:邯郸市大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