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寨村
前段寨村 前段寨村建置沿革 前段寨村省级非遗 前段寨村成汤庙 前段寨村成语典故 前段寨村金融 前段寨村四个一活动 前段寨村美丽乡村建设 前段寨村空心村治理 前段寨村招商引资 前段寨村防汛排险 前段寨村低保民主评议 前段寨村军事治安 前段寨村历史文化 前段寨村优美传说 前段寨村村知名人物 前段寨村著名人物
前段寨村,位于邱县城南偏东14.6公里(直线),地处北纬36°41',东经115°11'之间。村西有沙东干渠(老沙河)流经、大广高速纵穿。地貌属古黄、漳河冲积平原,海拔34.5米。气候属北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侯,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0°C,日照2539.2小时,降雨量524.6毫米。地势平坦,为潮土地。经济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林果等;经济作物主要以棉花为主。该村地处燕赵与齐鲁交汇之地,自古有任侠尚义、慷慨悲歌之风,文化脉落清晰。是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村庄。前段寨(Qiang duangzhai),位于 邱县城南偏东14.6公里(直线),地处北纬36°41',东经115°11'之间。村西有沙东干渠( 老沙河)流经、 大广高速纵穿。地貌属古黄、 漳河冲积平原,海拔34.5米。气候属北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侯,四季分明。年...
详情前段寨村,位于邱县城南偏东14.6公里(直线),地处北纬36°41',东经115°11'之间。村西有沙东干渠(老沙河)流经、大广高速纵穿。地貌属古黄、漳河冲积平原,海拔34.5米。气候属北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侯,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0°C,日照2539.2小时,降雨量524.6毫米。地势平坦,为潮土地。经济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林果等;经济作物主要以棉花为主。该村地处燕赵与齐鲁交汇之地,自古有任侠尚义、慷慨悲歌之风,文化脉落清晰。是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村庄。
前段寨(Qiang duangzhai),位于 邱县城南偏东14.6公里(直线),地处北纬36°41',东经115°11'之间。村西有沙东干渠( 老沙河)流经、 大广高速纵穿。地貌属古黄、 漳河冲积平原,海拔34.5米。
气候属北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侯,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0°C,日照2539.2小时,降雨量524.6毫米。
地势平坦,为潮土地。经济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林果等;经济作物主要以棉花为主。665户,2644人,8257亩地。相传古称“断气寨”,沿称段寨。后演变为段尔寨、段二寨、段寨、南段寨、大段寨。历史上隶属山东省东昌府、临清直隶州,1949年8月划归 河北省邯郸专区。1962年析分为前、中、后段寨三个行政村。
村边有三个已消失村庄:庄户井,位于后段寨村东北。吴街,位于前段寨村西南。大许村,位于中段寨村西。均消失于明代灾荒战乱。
该村《杨氏族谱》、《郭氏历代先祖家谱》,记载详尽,体例完备,名闻全县。“杨氏祠堂”、“郭家祠堂”,更是声名远播。
该村西北的 盛水湾,就是“大禹治水,至于衡漳”的衡漳,古漳水入黄河处,中国最古老的地名;亦为奠定 后燕立国基础的“ 康台略马”原生地。2013年12月, 邱县人民政府立“康台泽遗址”碑。夏末,商汤伐夏,“泥马渡汤王”,形成扳倒井(新井头)、忘马村(石佛寺)、断气寨(大段寨)三个古村落。隋末, 张金称造反,隋大臣 杨善会与其鏖战于此。
近代,该村是中共邱县党组织诞生地,邱县革命策源地,2015年邱城镇树“大段寨---邱县革命从这里开始”五角巨碑于邱新路进村处。县境内最早七名党名,该村就有2名。村有《 人山报》电台旧址,2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对窑、鲧堤、古井、邱县战备地下指挥所。
该村地处 燕赵与 齐鲁交汇之地,自古有任侠尚义、慷慨悲歌之风,文化脉落清晰。是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村庄。早在1935年,村里就有了党组织。1938年在党领导下,村里又成立了地方抗日武装(儿童团、青抗先、模范班、妇救会)。
抗战时期,该村虽属接敌区,但因党的群众基础好,却又成了突出的抗日模范村、抗日堡垒村,并赢得了“伤病员故乡”的光荣称号。冀南军区三分区情报站、交通站、人山报电台、八路军弹药库、公粮库、被服厂、后方医院等,均设在该村。该村革命前辈们,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已应有的贡献。
农业学大寨年代,前段寨村被树为“邱县大寨”。民兵工作、妇女工作、团的工作,均取得卓越成绩。该村民兵1965年在全区首倡学毛著,5月4日邯郸军分区在村召开全区民兵学毛著现场会,1966年在黑龙港首先造林,3月10日省专县在村召开全区植树造林现场会。
狮豹会 (3张)
狮豹会又叫“西藏回回狮豹会”,成立于元明时期,其名子来历、何年传入已无法考证。狮豹是一种似狮子又似豹子、不同于狮子又不同于豹子的动物形象,是一种舞狮类活动,因战乱灾荒而停止活动。在20世纪50年代,老十八股又合资重新组建队伍、制作道具,形成40多人的舞狮队。当时成员有:杨清雅、杨清广、杨清江、杨清梅、赵现钦、赵文秀、翟希贤、张百功、张俊贤、张连生、张思江、张思亮、张思铅、张百志、袁学仁、景俊山、李金贵、郭玉江。
1985年,传承人有袁清月、杨成章、杨凤山、赵文考、张万林、张万箱、张继先、郑秀海、张思平等三十多人。原作为丧葬专用,后来演变成喜庆节日的传统表演节目、文艺汇演项目。上至古稀老人,下到垂稚小童,人人喜欢。老艺人已过逝,受经济大潮的影响,现有的艺人多半外出打工,项目面临濒危,2013年9月2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类)保护名录。
办丧事出殡那天,舞狮队在家里舞弄一番,表示祭奠。其表演的故事情节传说:很早以前,有个风水先生说:“在出殡那天在家里或坟地上表演舞狮,坟地就变成风水宝地了,寓意为“藏龙卧虎”之地,给子孙后代增名造福。”所以每个老人死后都要请狮豹会前来表演,作为吉祥寄托。整场表演共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参灵”纲,第二阶段是“喂狮豹”纲。“参灵”是在死者的院子里,有回回头(领狮人)一手牵着一头狮子跑进院子,大声喊道:“一进灵棚把头抬,回回领进狮豹来,众家乡亲见了爱,我领将下来。”二段开场段是:“嘴像血盆牙像钉,摇头摆尾把人伤,狮豹流入回回手,来到宝府玩一场。”这时舞狮队就在院子里玩耍一番。完了之后,就由回回头把狮子带出去,来到一个平整开阔的地方。开始第二阶段“喂狮豹”,仍有回回头大喊道:“自从那年离家乡,一路行走奔路忙,走此高山峻岭不平路,涧下流水响叮当,高山净是松柏树,野鸡成群闹嚷嚷,梅鹿衔花绕山跑,狼山虎豹蹿山岗,行一步来到中国地,歇歇喘喘碍何妨,回回是也!家住西藏人氏,路过此山观见猛虎一对,嘴似血盆牙似钉,两眼一瞪像钢铃。”这时,打鼓的人开口说道:“那么瘆人不怕把你吃了呀?”回回头大声说道:“要不是老松帮我影一背,猛虎把我吞在腹内。”打鼓人叉腔道:“你说的我不信,”回回头说道:“不信就玩他一回,打将起来……”这时舞狮队就玩要起来。故事情节是:每个大狮子都是由2个人顶着狮子皮表演,而小狮子由一个人表演,表演中有个母狮生小狮子的情节,过去人封建迷信,说扮演刚出生的小狮子不吉祥,还怕引来别人嘲笑,不能让观众知道扮演者是谁,所以表演中旁边放个大方桌子,周围用布包严,事先小狮子钻到底下,母狮故意靠近桌子,小狮子顺机钻到母狮里,这时外人是看不到的,一会儿母狮生出个小狮子,待要演完时小狮子再钻进母狮里,再走到桌子边钻回桌子里,外人还是发现不了,很多人会纳闷儿,小狮跑到哪里去了?外人始终也不知道是谁。
狮子头是用牛皮纸糊制的,直径85 厘米,眼睛大而有神,嘴大牙尖红嘴唇。皮是用棉布缝制的。两只狮豹一个蓝色一个黄色,蓝的上面画了白色花纹,很像豹子身上的金钱花纹,黄的上面画了黑色花纹,看样子是仿照古代石狮画的,画法古老夸张。
它不同于天塔狮、黄沙狮、醒狮等南北狮子,所以叫“狮豹”好象是二者的杂交代,别具一格。看起来比较笨重,表情憨厚,整个狮子长 5 米20公分。铜器现有大镲一对,重4.1公斤,直径 47.5厘米。铙一结,重4.3公斤,直径47.5厘米。钹一对,重2.5公斤,直径31厘米。
大铜锣直径42厘米,重3公斤。大鼓一个。10个长号子。经专家考证,铜器已六七百年。十六个人同时表演,表演的狮豹舞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动作洒脱,气势恢宏,加上震天锣鼓声,表演场面宏大无比。
昔时该村有庙宇12座,分别是菩萨庙、关帝庙、奶奶庙、土地庙、三官庙、七星庙、牛王庙、玄帝庙、八腊庙、蚂蚱庙、南海庙,以成汤庙最著名,光绪《邱县乡土志》尚载有一“光辉如山庙,”不知何指。旧《 邱县志》载:元大德元年(1297年)六月旱, 达鲁花赤暗都刺以粮赈饥民,率官民祷雨,弗应,后祈成汤,霖雨屡应。遂建成汤庙于城东南八里段二寨。录异载:冯道人,不知何许人也,成化年间,居真武观中。时大旱,邑人延之,入成汤庙祷雨,设坛毕,道人袍袖一展,雷自庙中起,大雨如注,远近沾足。是年秋大熟,道人去,不知何往。
成汤庙庙院8亩,庙产良田180亩,有历代重修碑记6通。建有山门,大殿、后殿各三大间。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前出抱厦。山门两旁置哼哈二将,大殿供汤王,高一丈余,座下有井,深丈余;后殿供汤王奶奶,各有童男童女侍从。两廊有房数十间,住主持道人数十口人,另有大车、碾子、磨、水井、大牲口。入民国后,将庙拆除盖学堂。大钟数千斤重(明中期铸造),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运往兵工厂,造了手榴弹,打日本鬼子用,也算物有所值吧。1999年春,村民集资在大殿、后殿原址复建庙各一间,请人绘像供奉,每年三月十八祭祀,扭秧歌,尚称红火。留传有泥马渡汤王、扛活示奇、巧治瘟疫、陨包入坑、安寨显灵、汤王爷山西放荞麦种等优美传说。2015年春重建大殿、后殿两座各三间,塑像八尊。2月6日开光庆典,并又立“重修成汤庙记碑”,以为纪念。
《 重修成汤庙记》碑,1996年9月20日出土,现立成汤庙院内,碑高1.95米,宽0.72米,厚0.2米,刻于1574年七月,山西泽州教谕 杨时中撰文,杨一汉书丹,赵耿篆额。此碑详细记载了1297年(元大德元年)至1574年(明万历二年)邱县一带大旱资料,并首次载有“邱城东南八里许,村曰段二寨,旧有成汤庙”等地名资料,为邱县翻查历史灾情见证。《邱县旧志校注》收录该碑文并拓片。
许由(约前2323~前2244)字道开,号武仲,尧时平民,旧《 邱县志》中并载有“暮云蓊郁许由里”诗句。许 许由 (3张) 由兄弟七人,皆为清高隐士。许由自幼农田躬耕,不营世利,讲道义,守规矩,邪膳不食,邪席不坐。夏天树上筑巢而寝,冬天挖地窑居住。食山果、饮河水,且无怀器,手捧而饮。尧帝86岁时(前2287),深感衰老,儿子丹朱不肖,不愿因爱子而误天下。听说许由清高大志,便派人求贤,欲禅让帝位。许由说:“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以求陶冶情操,非求禄位;纵情游闲,以求安然无惧,非贪天下”。尧得知许由不轻移其志,便登门拜访。许由仍推辞说:“我年纪大了,需求无多,还是当个臣民吧!”于是连夜逃往箕山颖水旁,农耕而食。尧得知许由去处后,又派人请他做九州长。他听后更是烦恼,匆忙到颖水边掏水洗耳,遂隐居深山之中,终身不为名利,死后葬于箕山之巅。汉代后,以五岳配祀许由,世代供奉,太史公司马迁曾登临凭吊。《前汉书》列许由为仁人。《晋书》赞云:“昔许由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 许由洗耳、许由让国、 洗耳恭听、许由挂瓢、许田弃瓢、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等等成语和历史典故皆出自许由, 许姓始于许由,天下许姓出邱县。
段干木(前475-前396)复姓段干,名木,春秋末战国初晋籍魏人,故里今邱县大段寨。其数名好友先后为将,唯段干木清高隐居。 魏文侯弟 魏成子,极力推荐段干木,魏文侯月夜登门拜请段干木。他尊从“不为臣不见诸侯”的古训,越墙逃避。文侯求贤若渴,每过段干木家门,扶轼致敬,以示其诚,终于感动了段干木,得以相见。期间,车夫问其故,文侯曰:“我富于势,干木富于义”。周安王六年(前401),秦国欲伐魏国,出兵至阳狐。有人劝秦王说:“魏君礼贤下士,有段干木辅佐朝政,国人上下团结一致,万万不可轻举妄动”。秦王遂停止对魏国用兵。 魏文侯在位50年,首霸中原,开创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这与段干木雄才大略辅政安邦密不可分。成语典故“ 礼贤下士”、“ 干木富义”、“ 干木逾垣”、“ 干木偃息”、“ 才非干木”即源于段干木。 段姓始于段干木,天下段姓出邱县。
1927年,大段寨、南寨殷富户开设“双荣昌”钱铺。大段寨杨春荣任掌柜,南寨周尚荣为外水,大段寨赵运昌为会计,各出股金若干元,以经营钱贴兑换银元,收取息金。后因假贴出现,3家土地赔光,钱铺废止。1953年2月,大段寨信用社在吴富美、岳如堂、朱寿彭倡导下成立。其中,岳如堂入18股,时人称“十八股大当家”。1980年邱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大马堡信用社在前段寨村建立信用站,代办员曹书芹,代办全村居民储蓄、信贷、结算事宜,2002年底存款余额143万元,居全县代办站名次59位。
2016年05月21日下午, 邱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刘素芳到 邱城镇前段寨村开展“四个一”活动,在邱城镇前段寨村“两委”办公室,为村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上了一堂立意深远、指导性强的党课,刘素芳希望全村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和系列讲话,完成手写党章任务,借以“两学一做”活动这个契机,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素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新农村,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村群众实现增收致富,做一名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党员。刘素芳对人山报旧址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调研,提出整改意见;对贫困户进行了慰问,送去色拉油、夏凉被等慰问品,要求镇村平时多走访,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安排组织村内妇女开展老粗布、编织等传统手工加工项目,帮助群众致富,提高收入水平;实地查看了村内互助院建设情况,协调解决家具、家电等基本生活用品,改善孤寡老人基本生活条件。
前段寨村东有一片占地十几亩的坑塘,是盖房挖土形成了垃圾坑。将垃圾清除后,通过市场化运作,平整道 CS实景基地 (10张) 路、植树种草、修建观水平台,形成了一个集淡水养殖和休闲垂钓为一体的休闲场所。村里又配建了一个CS实战基地,形成了城郊一日游。
2016年5月4日下午,县委副书记程一华到邱城镇前段寨村调研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程书记实地走访了已初步建成的 人山报电台旧址、清漪园及正在建设中的村史馆、农家乐、葫芦巷等景观,对前段寨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三点指导意见:一是要确保已清理的空闲宅基利用到位,夏日来临,尤其要做好树木、草坪、菜园的灌溉工作;二是要加强村级卫生的保持,以及景点景观的日常维护工作;三是要不断探索美丽乡村建设同发展村集体经济相结合的路子,更好的为老百姓增收致富。
2016年7月5日至6日,河北省美丽乡村办项目组陈立民(河北省住建厅住房保障中心副主任)及石家庄市委农工委等一行7人,由邯郸市委农工委常务副书记王秀峰,市美丽乡村办副主任兼项目组组长、市新农村办专职副主任孙向东陪同,到邱县调研美丽乡村建设。县委书记 李红光,县委副书记、农工委书记程一华,政府副县长柳兆泉陪同调研。7月5日下午到6日上午,陈主任一行调研了 邱城镇前段寨村等村和陈村乡互助幸福院等,就“三清一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进行了实地查看。调研结束后,省美丽办陈主任对邱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7年9月26日,县委书记 孙志英先后到邱城镇 后段寨村、前段寨村、东街村、东屯村等调研指导工作。县领导贾群英、李华、霍力军陪同。孙志英一行实地走访查看了各村“两室”建设情况和前、后段寨两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随后,召开座谈会,就美丽乡村建设、环村林带等当前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孙志英要求:一要解放思想,广开思路。在美丽乡村建设上要多出去参观学习外地先进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本村实际,设计鲜明的主题,要展示出本村的特色,防止千城一面。二要立足长远,久久为功。前段寨要发扬红色文化,丰富提升第一党支部、人山报电台旧址等文化内涵,后段寨要深挖红薯产业,聚集人气,大力发展和开拓产业链条,培育红薯龙头企业,形成产业规模,增加经济效益。三要立足实际,以点带面。在环村林带建设上,要克服“等、靠、要”思想,多角度解决本村遇到的困难,无集体收入的村要通过环村林带建设,筹谋集体收入,以点带面,带动全镇各村集体经济实现发展。
2016年5月18日上午,县委书记 李红光带领县主要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及县美丽办工作人员到邱城镇前段 清漪园 (3张) 寨村观摩空心村治理工作。李书记等一行28人先后参观了人山报电台旧址、邱县第一党支部、清漪园鱼塘等特色空闲宅基、坑塘治理利用场所,充分肯定了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付出的努力,并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做好治理工作,同时要整理思路、提高标准,在亮点打造上动脑筋,缩小与优势村的差距,努力超越自我,为老百姓创造实惠!
一是进一步巩固提升前段寨村史馆建设和CS真人野战基地。以 人山报旧址和邱县第一党支部等乡村红色旅游 沙东干渠 (2张) 项目带动招商引资,并且搞好农业招商。二是发动骨干企业,促进以商招商。服务好落地企业并与之进行长期友好的信任合作关系,通过他们牵引更多的客商来投资兴业。三是以招商引资为工作重点,认真抓好。组织招商分队,主动出击招商,克服“守株待兔”的招商方式,积极寻求商机,要有目的目标的去招商,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政策、资源优势,促成有较大发展潜力和规模的项目落户邱城镇。四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工业示范园建设力度,强化上下联动,不断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破解项目用地瓶颈,为企业入驻创造条件。
2016年7月20日下午,县委书记 李红光同志,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石建华同志,政府副县长柳兆泉同志带领水利局、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到邱城镇前、中、后段寨检查指导防汛工作。
李红光同志要求,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防汛,镇村干部要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加强查险排险力度,组织好应急救援队伍,储备充足的防汛抢险物资,确保安全度汛。
2014年10月29日,邱城镇前段寨村召开 低保对象推报民主评议票决会议,各乡镇主管民政工作副职参加了会议。会议由 邱城镇镇长张跃鹏主持,会上介绍了低保申报户情况,评议代表进行了划票评议。副县长高守刚出席会议,并提出四点要求:一、其他六个乡镇要在下周五前召开试点村民主评议票决会。二、 街道办要抓紧启动试点工作。三、邱城镇要尽早总结试点经验。四、县民政局、政府办要做好指导和督促工作。
人山报电台旧址
1941年3月8日,冀南三分区三地委创办《人山报》,社址先后在曲周曹庄、段寨等村流动。电台设段寨,及 人山报电台旧址 (10张) 时传播中共中央精神,报道抗战英雄业绩,对群众鼓舞甚大。《人山报》电台驻在段寨二年多时间,平安无事,群众机智保护是个原因,其次是对敌工作的胜利。虽经敌多次“扫荡”,电台人员及电台始终未受到任何损失。三分区司令员高厚良致信段寨村长杨清运赞扬道“你们了不起,在敌人眼皮底下,保证了三分区的耳朵从未受到过损害。”此亦验照一个道理:越是看似危险的地方,反倒相对安全,这要看一个人的胆识。详附“红色电波出段寨”。
红色电波出段寨
抗战时期的冀南三分区三地委《人山报》,1941年3月8日创刊于曲周曹庄。新华社冀南分社新闻台,在1942年“四·二九”日伪大规模铁壁合围扫荡中,损失尤为惨重,电台人员有的牺牲,有的被俘,有的失散,一些机器,器材丢失。重大新闻来源困难,很难直接了解党中央的指示精神。这时报务员刘盾(又名刘梦柯,山西人),译电员胡存夫(南宫人)奉命到四分区找当时的直接领导人冀南区党委宣传部长王任重,由他具体分配工作。王任重特别提出了《人山报》,并对“人山”二字进行了解释。王任重说:“‘人山’二字取义于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挺进冀南时提出的在平原创建‘人山’的战略思想。‘人山’、‘人山’人民群众是靠山,群众发动起来了,我们就有了靠山。冀南平原没有天然的高山峻岭,但有了‘人山’,就有了八路军、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的根据地。就能同太行山、吕梁山、大青山等根据地一机巩固和发展,就能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人山报》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命名的。”第二天,王任重正式通知我们二人到三地委报到,筹建《人山报》社新闻台,以沟通同延安新华社的联系,把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精神传送到邯郸一带。我俩带上王任重写给三地委宣传部长杨易辰的亲笔信,星夜向三分区进发。三天后,我们来到了位于曲周东南的曹庄村,这是《人山报》的社址。
时在1942年5月,分区王幼平主任给电台找的隐蔽点,是距邱县县城8华里中间不隔村的段寨。该村西北方向是邱县县城,北面六里是伪军焦路据点,东北十里是鬼子坞头据点,西面六七里是邱县通往侯村和广平县城的封锁钱,封锁线上有大大小小的据点和炮楼。段寨所处形势是三面临敌,只有东南方与根据地相连。这里被鬼子称为“明朗区”、所谓的“王道乐士”。
其实,这里的人民群众,更加痛恨鬼子汉奸,拥护共产党,秘密做各种抗日工作。敌占区大都有两套政权,有抗日村长,也有专门应付敌人的伪村长。一些伪村长是经抗日政府批准的,表面给敌人办事,实际给根据地传送情报,这叫做“两面政权”。
段寨是中共邱县党组织诞生地,该村1935年就成立基层党组织,党的群众基础好,群众全力保护我们。但安全都是相对的,万一被敌人发觉,随时都可能遭到突然袭击,从这一点上说,比在根据地更危险。
段寨情报分站站长王智礼(王智礼,邱城北街人,1913年生,冀南三分区情报科段寨情报分站站长,1945年在曲周县高胡寨失踪,1989年省批情侦烈士)同志,是分区敌工干事,在邱县一带做敌伪工作和情报工作。军分区对邱县敌人的动向了解很清楚,多赖于王智礼的情报。据说,他与邱县伪军大队长有结拜之交,出入县城很方便。扫荡时一个伪军到他亲戚家抢了一个铜洗脸盆,知道详请之后,又送了回来,还给赔礼道歉。为了工作方便,分区允话他住在段寨亲戚家中,以此作为秘密联络点。
一天,王智礼亲到报社接我们。报社领导说:“住段寨是王主任的决定,有王干事保护,不要有什么顾虑”。临行时,报社把分区宣传队调来的刘树杞(广府城里人)配备到电台。当夜,我们带着机器和应用之物,跟随王干事北行,心里难以平静。当时刘盾十七岁,胡存夫十六岁,刘树杞年龄更小,这是我们参加革命以来,第一次独立工作。
到段寨后,王干事把我们领到一户农民家,夫妻二人正在壮年,有一小男孩。他们把三间北屋让给我们,自己住在西屋偏房。第二天才看清,这家住在村东北角,墙外就是庄稼地。早晨,王干事领来了村长,送来粮、柴、被褥。村长姓任,大家叫他老任,他办事积极热情。此后,经常给电台送柴烧和帮助买些油盐及用品。不久,电台搬到前街东头,房东杨春德,父子二人住北屋,我们住西屋,东屋两间是厨房。村长杨清运。
这天第一件事,是架线安装机器,按时收报。刘盾上机,抄下了第一班电报。胡存夫与刘树杞,则在房东大嫂的帮助下,生火做饭,这是我们第一次吃自己做的饭。当天我们又在屋里挖了一个小洞,把收报机藏在里面,上面盖上砖加以伪装,不仔细看,是难以发现的。不工作时,一定把它藏起来,以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敌情。机器虽不好,在当时却是宝中之宝。
电台设在敌人眼皮底下,住了二年多,竟平安无事,群众的爱护和保护是个重要原因。同时,我们在生活上也多方面得到群众的帮助,刚住后街时,房东教我们做饭蒸干粮,邻居们帮助磨面推碾,连不出大门的姑娘,也多次出来帮助干活。没有菜吃,村干们常送瓜菜。天凉了,邻居的大娘、大嫂又帮助染布做棉衣。在前街,明保娘对住在她家西屋的刘树杞特别照顾,天冷了还给烧炕,增添被褥。我们按八路军的传统,称年长的大伯大娘,年轻的叫大哥大嫂,有时也帮邻居挑水推磨等等,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保密是相对的,在这里住久了,一些群众已知道我们的工作性质,只是心照不宣罢了。出于对八路军的爱护,他们把为电台保密,也看成是自己的责任。所以,当我们提出搭秫秸棚、挖洞、修建地下工作间时,房主都一口答应,积极配合。我们也学习了一些方言土语,穿着与群众一样,基本上也地方化了,有时外来的亲戚,还把我们看成是当地人。
与群众关系密切后,串门交朋友的也多了,来人就热情相待。他们带来了各种消息,从外边的敌人活动到本村的大事,什么都谈。其中有个叫郭永江的棋迷,常来与“小六”(刘树杞在当地的昵称)杀两盘,开始双方杀个平手,时间一久,他就杀不过“小六”了。后来他带来一部线装古本《棋谱》,与我们一起研究。谱内有一式叫做“一马溃城”的棋,布局奇特,很有意思。还有一青年农民叫翟希贤,高小毕业,曾在冀南行政干校学习过,也常来找我们拉家常,了解国内外时事,还借给我们古典小说看。
电台到段寨不久,《人山报》总编辑翟向东,即来看望大家,了解情况和进行保密检查。他在屋内外和院里院外,普遍看了一遍,发现天线从窗子引出,挂在靠墙的秫秸捆上,容易暴露目标。当即指示,应再想办法,尽量隐蔽。后来我们利用这家一端拴在窗子的一根晒衣铁丝,将花线的一头缠在铁丝上,一头接在收报机上,从此,晒衣铁丝当作了天线,紧要时拆接也很方便。
王幼平主任,始终对电台很关心,一次来电台检查工作并看望大家。他询问了电台的各种情况,对电台挖地洞,发行环境和保密措施都很满意,并加以表扬。王主任是长征干部,他学识渊博,说话风趣,平易近人。给大家介绍做地下工作的经验,有声有色地讲述了他代表共产党、八路军到筑先纵队做团结争取工作的情况以及日本鬼子攻占聊城时,范筑先将军是怎样牺牲的,他是如何脱险的。几个青年人,听得津津有味,铭心难忘。为了招待王主任,电台特意做了一顿没搀糠菜的净米饭,他和大家一起吃得很满意。
电台有副麻将,是邻居借给的。为了应酬装门面,故意给外人看,有时还得摆在桌上,正像城市地下工作者的摆放一样。这次王主任有兴,在王智礼的陪同下,玩了几圈,之后就去情报站了。
1942年冬,抗战已进入最困难时期,敌人经常来段寨催粮要款,有时还包围“清剿”。于是我们先在炕边挖了一个地洞,后又决定在房东的东闲院挖地下室。大家每天夜晚忍着饥饿挖洞背土,经过半个月的辛苦劳动,挖成了一个有进口又有出口,约有两个小间的地洞。里面有工作台、土炕,放油灯的壁龛。还有水缸和装电池的防潮木箱等。地下部分搞好后,大家都很满意,剩下的难题是洞口怎样伪装,天线如何引出来。我们看到,当地群众的厕所,多在茅坑上盖一石磨盘,磨盘上有两个小孔,人们蹲在上面便溺。刘盾想,若在洞口上盖一磨盘,伪装成厕所不就是个好办法嘛!便又想到磨盘下若是黑洞洞的,没有粪便,更容易引人怀疑,便在磨盘下,设置了个可移动的木箱,箱内放上沙土和粪便。经过几次试验改造,伪装的洞口建成了。并在周围用秫秸围成栅栏,从外边看起来也像个厕所的样子。进洞时先把磨盘移开,将粪箱推向壁龛内,这时洞口敞开,人下到洞内,然后举手将磨盘复原,再把粪便从壁龛拉内到磨盘正下方。一个人随意进出,整个过程只需二三分钟。天线如何引出、怎样伪装?我们在放工作台的洞顶上面掏了一个通气孔,把天线藏在秫秸捆里引出地面,几个秫秸稀疏地捆好竖立在一起,又像柴禾堆,又能透气。洞里的空气新鲜了,电报信号也没有减弱。
一天,冀南军区情报参谋程春茂,到本村情报站检查工作,王智礼领他来看电台,刘盾请他在院内寻找洞口,他观察许久,猜测说:“一个可能是在房基墙壁上;另一个可能在灶台内,或是在火抗的芦席下”,唯独没有猜到厕所。知道后他说:“洞口好是好,就是有些脏,搞不好弄一头粪便”。他的幽默,引起大家一阵哈哈大笑。他还说:“粪便箱最好用铁皮做,里面放上用粘土做的假粪便,不然就是自找臭味”。
在地洞里工作,比较隐蔽安全,但时间一长,身体受不了。机器发霉,性能降低,电池容易跑电。看来,这种办法,只适用于敌情紧张时短期使用。后来我们建了一个既隐蔽又干燥的工作点,即在李廷义油坊东院,挖了一个长方形的有十平方米的地窨子。院子长满树木荒草,有墙无门,进出时要翻墙而过,比较秘密。地窨子的进出口设在杨清元一个旧车棚内,用柴草和破旧农具遮盖起来。通气孔挖在椿树根下,天线从孔引出,并加伪装。搬到这里,不太潮湿,比在第一个洞内工作舒适多了。有了这两个地下设施,不仅有利于平时保密,遭敌突袭时,人机便于分藏,以减少损失。后来为更大系数安全自卫,连通地洞,又挖了一段地道,约长20多米,出口在房东大门前边一个闲院子里(今在杨凤奎老家东院)。
挖地道多在夜间,因为缺粮,不能加餐,大家腹中空空,但毫无怨言。刘盾一边筹划一边带头劳动,李树森是个主力军,苏传兴、胡存夫、刘树杞、赵祥荃各尽其力,不甘落后。大家同心协力,忘我苦干,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保护好电台,保护好自己,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身在敌占区,虽有群众和情报站掩护,但在地道设施不甚完善的前提下,敌人进村催粮“清剿”时,还得躲出去周旋,这几乎成了我们的职业习惯。由于我方情报工作和群众基础较好,常常有惊无险,思念起来,回味无穷。现将记忆较深的几例分述如下:
1942年8月30日早晨,王智礼闻讯急忙赶来说,驻邱城敌人马上来村征粮,你们赶快到村东北地里躲躲吧。这时我们几个毫不犹豫携带电台,飞身跳过东闲院墙头,在庄稼丛中跑了大约二里多地,在一块枝叶茂密的棉花地里趴了下来。果然,一大队鬼子和伪军进村了,我们睁大眼睛惊恐地注视着村里的动静。在棉花地里趴久了也很累,不知谁不甘寂寞,高谈起《水浒传》来,原来王智礼给借了一部线装《水浒传》,大家工作之余,争相传看。便趁此“良机”,饶有兴致地讨论起书中人物和特有的用语,如:“端的使得好枪捧”、“小泼皮”,“浮浪子弟”、“五七斤牛肉”、“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等等,言语精练颇具特色。还重复着王智礼说的“季(李)达(逵)有万夫不挡之男(勇)”的别字笑话,议论着谁最有本事。在敌情紧张时刻,还在“棉棵下面论英雄”,却有几分浪漫色彩。直到22团2连赶来,将敌人击溃回城。我们才又返回来。是役击毙伪军2人,俘伪军5人。同年冬,敌人连续数天“清剿”,电台不能正常工作。1943年春节刚过,获悉敌人要进行大“扫荡”,一天夜晚,我们把收报机藏好,在王智礼的带领下,潜入到敌人的据点村------焦路村内。实践证明,最危除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离敌人越近的地方越安全。因为敌人认为“八路的干活”不会在他们眼皮底下活动。我们就是抓住这一心理,把敌驻炮楼村定为堡垒村,当然这主要靠党的群众基础工作,也需非凡胆识、气魄和智慧。我们沿着炮楼外的壕沟,走进村西头一个老乡家中,这里距炮楼仅200多米。王智礼说,他已告诉伪军中的内线,有情况及时送信。这家主人是地下工作者,豪爽有胆气,对来“客”很热情,周到地安排了食宿,把房门和大门严密关好,并交待我们要“安静地呆在屋里,千万别到外面去。”这天深夜,他一直在外边探听动静,还不断回来报告鬼子的行踪。我们一直在此隐蔽了两天,敌人的“清剿”停止了,情报站同志引导我们安全返回驻地。这次据点之行使我们深深感觉到我党的“人民是靠山,有敌人无敌区”的政策效果。在敌人“扫荡”猖狂时,往往钻到敌人肚子里,倒是更安全些。
1943年春末的一天夜晚,情报站通知说:“明天敌人来这村,企图不明,还是离开一下好。”我们藏好机器,把住房地洞收合妥当,趁天未亮,转移到村南几里外,在交通沟内躲起来。多半早晨过去了,听不到村里动静,放心不下,就商议由赵祥荃回村侦察一下。他潜入村内,先到房东家,了解到敌人未抓人,也没有找洞,再到油坊东院,没有发现敌人进去过的痕迹。他出村后向南跑时,突然闪出两个伪军端枪喊道:“站住!”赵心想跑是跑不了了,干脆硬碰硬吧。伪军问:“你是干什么的?”“我是八路”。“在八路干什么?”“当通信员”。他又用满不在乎的腔调说:“你们出来不是混碗饭吃,咱们无冤无仇,够朋友的就把我放出去,不够朋友,就把我撂倒这,绝不含糊。”两个伪军可能看过我军的传单,不愿再屠杀自己的同胞。一个说:“小兄弟,够汉子,咱们算认识了,我叫XXX,他叫XXX,我放两枪,你就跑吧”。赵祥荃转身向东跑去,身后响起了枪声和喊叫声。在沟内的同志,听到枪声,又看他在奔跑,都为他捏一把汗。中午,敌人走了,大家安全回来。此事传到报社,同志们无不敬佩赵祥荃的英勇机智,同时也感觉到《人山报》对敌伪人员的政治攻势和记红点黑点的宣传起了很大作用。事后赵祥荃把两个伪军的名字告诉了王智礼,王智礼给他们记了一笔“红账”。三次避敌“扫荡”,安全无恙,并到敌人窝里藏起来,都是王智礼等同志掩护照顾的结果。革命处处有亲人,在长期斗争中,他们不避危险,舍生忘死收集了大量准确情报,为对敌人斗争,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经常使敌人的“扫荡”扑空。同时由于神勇的一二九师八旅二十三财中队(又名军分区警卫连和武工队),肩负着在这一带保护《人山报》的特殊使命和多次伏击周围据点的鬼子,并闯到敌人老窝里抓汉奸、惩办首恶,使敌人闻风丧胆,不敢轻举妄动。
1943年,日寇对冀南人民的屠杀、掠夺和破坏,达到了毁灭性程度。加之1942年秋粮欠收,又逢春旱,造成了百年罕见的大灾荒。由于麦收很少,农民指望麦收接济的想法彻底破灭了,饥饿使人吃光了糠秕、野菜、树皮、树叶。然而疯狂的敌人,并不就此罢手,反而抢去了人民的每粒粮食,致使许多农民不得已放弃了土地,变卖家产,甚至卖儿鬻女,背井离乡,逃荒而去。1943年夏,房东父子将家交给电台,逃难参军。至1943年底,邱县不少村庄成了无人区,段寨也成了半无人区。房倒屋塌,一片凄惨。这时,我们的口粮也无法保证,每顿饭计数下锅,以稀饭为主,间或蒸些掺糠的窝头就算好饭了。甚至把花生皮压碎掺在里面。有时也弄些野菜和树叶和在里面,用手捧着吃。按照区党委开展“生产自救”的指示,我们人少工作重,虽不能耕种大量土地,但也尽力种了四亩多地。李树森在家种过地,他年龄稍大,又积极肯干,自然成了生产主管。大家积肥选种,担水点种,锄地管理,饿着肚子还积极劳动。这年春旱严重,但还是种了一些谷子、南瓜。伏天下了雨,又种了不少红白萝卜和蔬菜。
1944年6月,日伪军到段寨“扫荡”,抓走了十几名群众,在群众的机智保护下,电台始终未受到任何损失。三分区司令员高厚良曾致信段寨村长杨清运,赞扬道:“你们了不起,在敌人眼皮底下,保证了三分区的耳朵从未受过损害。”在段寨久住怕暴露,6月底,电台奉命转移至军寨。后又转移曹庄、儒林,直到1945年移交“冀南日报”社。电台离开段寨,留下李树森看管在段寨所种作物。虽经努力管理,终因早期不雨,肥料不足,收成一般。不多的产量运到电台,多少解决了一些生活困难。忍着饥饿生产,使人们在思想上意志上受到了锻炼。艰苦的磨难,使人们养成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刘梦柯、胡存夫)
段寨情报站
1941年7月建立冀南三军分区段寨情报站,王智礼任站长,邱城武风歧、桃寨赵文明等任侦察员。重点保护电台,防备敌人偷袭。1943年王智礼在曲周县西高胡寨执行情报侦察任务时,被日伪军抓捕,至今下落不明。从此段寨情报站撤销,人员调新井头情报分站工作。
抗日时期战斗
高厚良《抗战烽火岁月》载:段寨南寨战斗:1942年4月6日,驻邱县日军100余人进到段寨,分二路向南寨进攻,冀南三分区22团奉命阻击,缴战一天,当晚22团转移,敌亦返回。是战,毙伤日军25人,伪军2人,缴获步枪44支,手枪1支,指挥刀1把,望远镜1副,钢笔1枝,手表1块,皮鞋1双,炸弹3枚。22团消耗步枪弹2069发,机枪弹1218发,短枪弹32发,掷弹19发,手榴弹63枚,伤连干1人、排干2人、班干7人、战士11人,合计21人。亡排干3人、班干2人、战士7人,合计12人。
段寨战斗:1942年8月30日早6时,邱县伪军出动一个小队到段寨抢老百姓的东西,冀南三分区22团2连赶到将伪军击回城,击毙伪军2人,俘伪军5人(内队长1人)。缴获步枪7支,子弹160发。22团消耗子弹63发,无伤亡。
战备
1970年7月7日,按照毛泽东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邱县革委会成立 前段寨战备指挥所 (9张) 战备工作领导小组和战备办公室。1973年成立后方基地建设指挥部,决定在前段寨村西林场内建立邱县后方基地战备指挥所。号召全县人民每人献一块砖,自力更生搞战备,很快收到20多万块砖,由大马堡公社武装部组织民兵义务承建全部土方工程地下工程。5月5日开工,6月19日竣工。地下建有深5.67米、长200米地道和4间100平方米的地下指挥室。配有发电机、电台、电话和报警装备。地上建有战备办公室5间,由县武装部首长轮流带班,前段寨民兵连配合昼夜值班。今经修整成为邱县一旅游景点。
中共邱县党组织诞生地
1934年吕怀信由韩希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张村小学任教期间,团结群众、爱护学生、宣传国民革命、揭露社会黑暗和国民党腐败,秘密进行共产党活动。进步青年孙登朝得知吕怀信是地下党员后,告知师范讲习所同学王屏,王屏主动与吕怀信接触并建立联系。1935年2月吕怀信由张村调大段寨小学任教。在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召集王屏、孙登朝、靳博文、郭春才、王卓民5人冒雪到大段寨小学,由吕怀信正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又主持召开党员会议,建立邱县第一个党支部——师讲所党支部,推选王屏为书记。吕怀信同时又在段寨发展岳如刚、郭明岗入党。1936年4月6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派侦探来师讲所清查共产党组织,吕怀信闻讯离开邱县。1938年,中共临冠邱特区一区区长吕怀信,介绍王屏、王悦尘与冀鲁豫边区省委接上组织关系,促成中共邱县工委、县委建立,有特殊贡献。2011年7月1日立碑纪念。
全区学毛著
1965年在民兵中首先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活动,1965年5月4日邯郸军分区司令员李国策主持在前段寨村召开学毛著现场会,全区500多名代表参加,民兵指导员杨凤奎介绍经验。1966年1月7日,杨凤奎被省委命名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
人文景观 (6张) 鲧堤
在今南寨,前、中、后段寨村西 老沙河外,邱县曲周县交界地段。20年前尚有纵贯南北,长约5华里,高约3米,宽约30米的上古鲧堤一道,经过多年自然降水的冲刷,基本保持原貌,静卧数千年,久藏深闺人未识,仍很气派,在全国已不多见。是中华民族先人与洪水斗争的历史见证。因鲧堤位处相距十多里的两村之中,东河之西,西河之东,河上无桥,遭受破坏的机率概少。故得以保存下来,已十分珍贵。随着农村机械化程度提高,鲧堤渐被曲周县人盗挖。搬堤种田,拉土垫宅。今人不知保护,反而乱挖乱拉,推平种庄稼。鲧堤,已千疮百孔,多处遭人为破坏而残损,局部堤段已接近平衍。
对窑
十里八乡都知道前段寨村东南地有对很高大很气势的古老对把窑。在其西北有一古老的破窑,在去儒林村半路孙家坟北亦有一古窑。因土质属二混土,很适合烧粘土砖,聪明的先人,因地制宜,建窑烧砖,每年烧砖供周围村建房用。窑多,窑坑地多,自然留传许多关于窑的故事。对把窑,业主东为杨清广、西为曹家。窑仙故事,传的很神乎。窑仙小庙,烟火不断,挂红结彩。谁要生了气,心中不如意,路过窑地,往往招灾犯神经,但只要一烧香祷告,没有听说不好的。你要不信,由不得你。两座窑,都叫村人平整土地、筑窑坑南堤、整腰路、垫宅基挖光了。现地上已平毁,无踪迹可寻。成年人尚能指其地。国家航拍地图留有二个窑标识。烧窑的,敬窑神,上香上供,特虔诚。绝对不充许任何人说半句不恭敬的话,也不准随地大小便。若不恭敬窑神,就烧不成砖,不是塌窑就窨不透,烧的砖半生不熟,花狗脸,无人要,准赔钱。
甜水井
该村古井泉甚多,后段寨村东北有一口琉璃井,惜已填毁。最著名的当数前段寨甜水井。前段寨村东头去大马堡路南,距路16米处,杨清祯家地北头,有一口古老的饮水井,人们叫它杨家井,也叫甜水井,因为井上安有撅杆,又称之为橛杆子井。它历史悠久,是邱县最古老的一口井,水质甘甜淳厚,熬小米饭蜡黄,熬豆饭色鲜味美。它上小下大,垒彻很周正。上口直径1.5米,下边能容四人拿短锨同时挖掏。井深二丈八尺有余,水量大,泉眼粗,掏井时需用一个谷草个才能堵住。每逢天大旱,别村井断水,大段寨中、后街,石佛寺,南寨村都来担水。有灵气,每逢大旱,只要一掏此井,老天就会普降甘霖。因水质甘甜,南寨柱子从此井担水,倒入该村北水井,说是让全村吃上甜水。
相传此井中间有一个大窟窿,不知从那里来了一条大水蟒,住在窟窿内,占据了此井。夏天每到中午,大水蟒总在井内洗耍,水溅数丈,响声远震村内,人们惊恐不安,无人敢去挑水,只好吃苦水。杨氏一先人,绰号杨二愣,决心为民除害,降服大水蟒,夺回此井。于是他悄悄预先在井里吊一大箩筐,手拿一特长把锋利麦茬铲,爬伏暗藏在井上。午时听见大水蟒又出来戏水,说时迟,那时快,猛铲下去,大水蟒无备顿时死去,掉在大筐内,一大筐还未盛下,血水把整个井都染红了,村民们用辘轳昼夜不停掏了三四天,又冲双洗,将窟窿堵住,人们又能重新饮用。杨氏先人为民除害的故事留传至今。
泥马渡汤王。夏末,商汤伐夏,“泥马渡汤王”,村民传说: 夏桀无道, 汤王造反。盛夏酷暑,商汤王在 卫河东岸为夏兵追赶,苦不得渡,危急万分无措之际,忽有一马飞奔而至,很温顺,似为旧骑。汤王来不及多想,即飞身上马,那马即驼着汤王渡河而西。追兵紧追,打马狂奔,一气跑到现下新井头村,但见那马大汗淋漓,呈大渴状。径直向一井走去,站立井台上,可见到井水闪闪亮晶,但苦无汲水工具。此时,众兵将亦口干舌燥,汤王只想饮马,解众将之渴,无他念,即弯腰用双手扒住井口,暗暗祈祷:“苍天有眼,井水有情,请以水助我”。祷毕,用力猛扳。也不知从那来的一股劲,井真的给扳倒了。汤王牵马顺着井帮斜下去,让马喝了个够。众兵将用手一捧,即可畅饮。此时追兵将至,汤王上马又狂奔,跑到现下石佛寺村,即将马拴到一棵大树上,又饥又渴的汤王,跟着随从想到农家寻点吃的,不想此时追兵又到,慌忙之中,汤王只想逃命,竟忘掉了“恩”马。汤王一口气跑到现下大段寨村,再也跑不动了。就坐下休息。始想起把马忘在上一村,随差人去找,马很快找回来了。不想那马原是泥马。渡河把外边弄湿了,饮马内里又渗透,出汗里外联起。马牵回来,到大段寨村见了汤王就散架了,没了气息,成了一堆泥。汤王顿悟:“此天助也”。部下大惊,皆环而罗拜。汤王喃喃自语道:“泥马渡汤,扳倒井,忘马村,断气寨。”这就遗下邱县辖内三个最古老的历史村名,扳倒井,忘马村,断气寨,现标准地名为新井头村、石佛寺村(忘马村)、大段寨村(前、中、后段寨村)。汤王的部下知道了这件事,扶保汤王的劲头更大了。不久,就灭掉了夏桀,建立了商朝。因汤功大,固号成汤。不知为什么,汤王到大段寨村,追兵竟未追,汤王即驻跸此地休整。时天酷旱,汤王即率众设坛祷雨,霖雨应至,五谷丰登。后来人们为纪念汤王,即在前段寨村南修建了邱县历史上最早的成汤庙。
扛活示奇。老人传言:汤王爷在某朝代,曾变化为人,为段寨村一富户当长工。农活大忙时节,特别在锄地时,早晨人们干活他睡觉,午后人们睡午觉,他却在地拼命干。主家大度,也不怎么说他。挂在他嘴边的一句话是:“草死苗活地发暄”,他确也做到了。到秋后,他种的地确也比别人打的多,收的好。在场内打粮食,主家粮囤已装的大囤满、小囤尖,而场内粮堆却不显小。当主家赶来说:“家里已没地方放了”。粮堆却突然消失了。原来汤王爷想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祈上帝赐福,须凭自已辛勤耕耘之后。他流的汗多,因而必就收获的多。
巧治瘟疫。父老相传,一年邱县一带瘟疫大流行,已死亡多人,人们惊恐至极。时汤王爷与住庙道人托梦,让他赶紧将庙内宿住的大量蝙蝠干燥粪便收集起来,如法研磨成粉,分发下去,一服即愈。道人依言,如法炮制,舍放下支,果然治愈了这一带人,捕灭了瘟疫,原来蝙蝠粪,中医名曰五灵脂,确是味中药,且药效好,又对症。
陨雹入坑。父老相传,汤王爷手下有一人负责播撒冰雹,因之段寨这一带历史上很少遭受冰雹危害。一年秋夜,其手下人正在天上播撒冰雹,当拔开云头一看,下边竟是段寨村,遂赶忙收起冰雹,一鼓儿倾入村一大坑内,时人们预感:当有冰雹,但未下来。次早村民发现,村大坑内冰雹尚有五尺多深,而地里却没有。其神奇程度,你不信却由不得你。
安寨显灵。说的是汤王爷在安寨显灵,救活安寨村周围一方百姓,安寨人为报恩,遂在安寨建庙,岁时祭祀的事。1550年(明嘉靖二十九年)《广平府志·坛宇志纪》载:“成汤庙,在曲周县城南二十五里安儿寨。居民因邻境丘县段二寨有汤庙,往祷雨获应,遂建庙本村,岁时祀焉”。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曲周县志·坛庙》载:“成汤庙,在安儿寨村,庙在丘县段儿寨,因祷雨有应,遂迎于此”。说的都是这回事。
汤王爷山西放荞麦种。父老传言,且有山西陵川县立的古碑为证。某朝代,山西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人们已饥饿至极。一年三伏天下了一场透雨,时播种其他作物皆已晚,只能种荞麦。“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种荞麦”。但人们苦于没有荞麦种,恰于此时,一老者推二布袋荞麦种至村,委托村中忠厚长者记帐放种,保证丰产丰收。但放种条件苛刻,领一斤收后还五斤(意恐不种吃掉也),人们为活命之长久计,多争先恐后领种抢种。老者要多少给多少,问及老者姓名里居,答曰山东邱县段寨姓汤。是年荞麦匡收,亩产一二千斤,确实救了一方人性命。但等到约定的收粮时节,老者却迟迟不来,好心的山西人想到老者年事已高,恐有不测,多村村人,念及救命之恩,即委派几名代表到丘县段寨一带探究竟。在段寨,当问及汤老,村人曰:“村中无汤姓,只有汤王爷姓汤”。山西人此时醒悟,“若不是神,怎有分身术,那么多村,怎么在同一时间,由同一个人放种,任其领多少,且布袋里种子放不完”。山西人急忙到成汤庙验看,果然放种老者与汤王爷神像无异,就是他。山西人一齐伏身叩拜,并祈求汤王爷能跟他们到山西,说也奇怪,此刻即从汤王爷像上爬出一条小白蛇,山西人认定小白蛇就是汤王爷。山西人找盒将小白蛇小心放进盒内带走,这样,山西泽州等地也就有了成汤庙。
该村历史上不乏名人。明代郭仁,乡贤也,恩施四方,饮誉乡里,其墓在村西北,“林柏森森,青荫匝地,鸣鸣喧喧,翠影周围,一佳景也(明万历《丘县志》)。”县教谕杨逢臣,曾赋诗,载在县志。后渐而形成两个乳状占地十亩之多的墓群。“中段寨郭氏家族墓群”,2007年10月18日,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郭爵,选贡,直隶束鹿知县,殚心吏治,审赋均徭,平刑理狱,旌瘅善恶,饶有风绩。致仕后,承丘邑侯命。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裁补梓印《丘县志》,是为邱县存世第一部志书,入乡贤传。杨廷玉,贡生,不仕家居,乐善好施,曾倡捐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重修成汤庙,并立“重修成汤庙记”碑,碑今存,1997年10月29日,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郭锦,例贡,湖广南漳主簿。
明末清初王存鳌,恩贡,清顺治元年(1644年)由河南息县知县,调补山西河东道盐运司知事。康熙元年(1662年)在任,遇姜瓖变逆,投井身死。1851年(咸丰元年),皇帝降旨,其后代承袭五品顶戴,入乡贤传,圣旨今存。“清知事王公墓,在丘城东郭外迤南,以死事,敕官谕祭半坛(清康熙《丘县志》)。”杨琴书,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捐银45两赈灾,山东给予贡生头衔,户部发给执照,今存。张秋来妻周氏、杨卓妻郭氏,均年22岁,夫亡守节,孝事翁姑,抚子成立,蒙上峰旌以“节孝双全”匾额。1912年(民国元年)二月,有拆庙兴学的杨运生。苗永信,充奉化区民团游击队正目,1918年(民国七年)十月;在姚四头剿匪阵亡,内务部发给恤金,抚其遗族。上均载在县志。
近现代,有跟随王震进军新疆,被称为“先锋战士”的袁清泉。有为刘邓授予“人民功臣”匾、一等功获得者赵文兴。有机智勇敢被称为“憨子”的情侦人员郑庆堂。有参加抗美援朝,荣获中朝三枚功勋章的孙德成。该村朱寿山“寿世堂”中药铺,拨毒膏、眼药,名声在外。袁振中治中风有绝招,是公认的中医师。杨清雅医德高尚,善治疮症疯癫。马清春舍药治瘩背,偏方治大病。更有“小炉匠”曹金中,会打独角龙,有力的支援了抗战事业。杨春荣,邱县近代金融“双荣昌”钱铺掌柜。杨春德,将家交予电台参军,恶战将双耳震聋,人称九龙(聋)王。岳如堂,邱县农村信合事业先躯,外人送号“十八股大当家”。杨清运,1940年7月参军,又派回村任村长,掩护人山报电台,曾受到三分区司令员高厚良三次致信表彰。该村有被民政部门认定的革命烈士24名:其中有杨清敬、杨清斋、苗秀廷、郭裕修、郭永江、郑庆魁、曹金榜、郭瑞轩、张成美、袁学燕、袁学春、郭占利、马连灯、袁学聪、袁学堂、马须、杨广斗、张成祥、马连增、杨运谱、袁金敬、杨康斗、袁学腮、张成海。如杨清敬,前段寨人,1938年参加三八六旅,任冀南军区九连班长、警卫连三排六班班长。部队活动在家乡一带,几过家门而不入。1943年2月11日在西来村为抢救八班王班长牺牲。如杨清斋,前段寨人,14岁参加八路军,1949年4月20日在解放太原战斗中牺牲,年仅18岁。
当代名人有袁学善(邯邢基地煤炭指挥部副主任),杨万斗(邯郸地区科协主任),杨凤兰(邯郸地区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岳振奎(曲周县委书记、河北省畜牧水产局副局长),武富中(邯郸中心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杨成文(河南舞钢董事长,中国特种钢第一品牌创造者),杨清山(南开大学毕生,精绘画,懂音乐,善写诗词,尤善新体诗,今存诗抄二册,其“百花诗”,意境深远)。杨凤奎(《邱县志》编纂,邱县文化十杰,邯郸市藏书家),赵洪霞(邱县青蛙漫画组核心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邯郸市美协漫画艺委会主任。)
胡存夫,男,1926年生,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人。1938年9月参加八路军,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当过宣传员、勤务员,1941年在新华社冀南分社电台学习译电,1942年至1945年在邱县段寨《人山报》电台工作。建国后长期在军队通讯院工作学习,1960年毕业于通信兵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曾任该院系副主任和雷达技术学校教研室主任等职。1984年离休,师职待遇。
刘梦柯(又名刘盾),男,1925年出生于山西省,1939年1月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在《冀南日报》社当译电员、报务员,1941年成立冀南新华分社即转至新华分社电台工作。1942年秋到邱县段寨《人山报》电台工作。全国解放后,先后在汉口高级步兵学院、南京军事学院、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从事军事训练工作。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1982年离休,正师职待遇。
王屏,原名王际昌,曾用名王秋白,1919年6月生,邱县马头东关人。193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6月任中共邱县工作委员会书记,8月工委转县委后任邱县县委书记。1939年冬调离邱县,1940年后任鲁西北支队干事、豫北地委安阳县委书记、豫北情报站站长、济南情报站站长,1949年南下,建国后,任中南局统战部民族处、党政处处长,外交部礼宾司司长,河北省人委副秘书长。1973年后历任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副书记、副院长,天津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兼对外友好协会党组副书记,副会长。1991年离休。
吕怀信,邱县北辛店(今属威县)人。民国23年(1934)前由韩希阁(夏庄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张村小学任教期间,秘密进行共产党活动。1935年2月吕正是介绍王屏、孙登朝、靳博文、郭春才、王卓民5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吕又主持召开党员会议,建立邱县第一个党支部——师讲所党支部,推选王屏为书记。吕同时又在段寨发展岳如刚、郭明岗等入党。1936年4月6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派侦探来师讲所清查共产党组织,吕闻讯离开邱县。1938年,吕任中共领导的临冠邱特区一区区长,介绍王屏等人与王悦尘及冀鲁豫边区省委接上组织关系,他对中共邱县工委、县委建立,有特殊贡献。
周边政府机构
前段寨村役退剃谟军人服务站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邱县
周边村庄
前段寨村
地址:邯郸市邱县
后段寨村
地址:邯郸市邱县
郝段寨村
地址:邯郸市邱县
中段寨村
地址:邯郸市邱县
刘段寨村
地址:邯郸市邱县
程二寨村
地址:邯郸市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