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疃村
第五疃村 第五疃村历史沿革 第五疃村自然地理 第五疃村特产
第五疃村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四疃镇下属行政村。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京广铁路为界,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地貌,东部为华北平原。海拔最高1898.7米,最低32.7米,相对高差1866米,总坡降为11.8‰。自西向东大致可分为五级阶梯:西北部中山区、西部低山区、中部低山丘陵区、中部盆地区、东部冲积平原。春秋时为晋曲梁地,战国属赵,秦属邯郸郡,汉初封郦商为曲周侯,曲周之名始有记载。因位于古曲梁边陲,故名曲周。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137年)始置曲周县。(出处)1946年10月为纪念抗日县长郭企之烈士,改称企之县,1949年恢复原名。建国后,1958年先后将邻县鸡泽、邱县、肥乡(含广平)并入曲周县,1962年恢复原建制。2000年,曲周县辖4个镇、6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92896...
详情第五疃村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四疃镇下属行政村。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京广铁路为界,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地貌,东部为华北平原。
海拔最高1898.7米,最低32.7米,相对高差1866米,总坡降为11.8‰。自西向东大致可分为五级阶梯:西北部中山区、西部低山区、中部低山丘陵区、中部盆地区、东部冲积平原。
春秋时为晋曲梁地,战国属赵,秦属邯郸郡,汉初封郦商为曲周侯,曲周之名始有记载。因位于古曲梁边陲,故名曲周。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137年)始置曲周县。(出处)
1946年10月为纪念抗日县长郭企之烈士,改称企之县,1949年恢复原名。建国后,1958年先后将邻县鸡泽、邱县、肥乡(含广平)并入曲周县,1962年恢复原建制。
2000年,曲周县辖4个镇、6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9289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曲周镇 65320 安寨镇 51090 侯村镇 52312 河南疃镇 37864 槐桥乡 25904 南里岳乡 30352 白寨乡 47627 大河道乡 21595 依庄乡 26219 第四疃乡 34613
2003年底,曲周县辖4个镇(曲周、侯村、安寨、河南疃)、6个乡(第四疃、南里岳、槐桥、依庄、大河道、白寨),1个居民委员会、342个村民委员会。
气候环境 境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39.6米,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4℃,年平均降水量791.7毫米
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低气温-19℃,最热月份(七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42.5℃,全年无霜期平均212天,年日照2557小时。
曲面:曲面已有300多年历史。河北曲周属于杂粮产区,古时候麦子多从关内购进,售价高昂,而曲周人又十分喜欢吃面类食品,人们就用土产的各类豆子磨成粉,轧制成杂面食用,后来杂面逐渐由民间传入皇宫。 其特点是清淡爽口,营养丰富,可消热、祛毒、开胃、降压
周边派出所
公安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迎宾路
周边中学
四疃中学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四疃镇四瞳中学
周边乡镇
第四疃镇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
周边村庄
第五疃村
地址:邯郸市曲周县第四疃镇
第四疃村
地址:邯郸市曲周县
第三疃村
地址:邯郸市曲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