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路村

崔路村, 崔路村崔路现状, 崔路村建制沿革, 崔路村村落现状, 崔路村历史文化, 崔路村人文地理, 崔路村民族民俗, 崔路村结语, 崔路村地区荣誉


崔路村位于 邢台市区西部10公里。属邢台县南石门镇辖。镇政府位于崔路村的东北向4.3公里。东距大桃花村1100米,大陈庄村1500米,南距西侯兰村1700米。崔路村南向有邢左公路(S323)从村边穿过,东吕高速G2516距崔路村约5公里。崔路村建村较早。相传建于隋唐,兴盛于明清。在明代永乐初年,明朝政府为了解决因战争造成的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问题,向河北等地进行“屯田”和“移民”。崔路村的聚居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在600年的发展历史中,崔路村在不断的发展,优秀的文化在继承着。调查时我们发现在现村子中部保存着较多完整的古民居院落,其面积东西长892米、南北300米,总面积约267600平方米;其中以村中以东的面积最大,东西约280米,南北宽260米,总面积约70000平方米。古村落调查工作自2009年开始,到2014年7月止,前后进行了...

详情

崔路村地名网_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南石门镇崔路村资料简介
  崔路村是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南石门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3050310220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30503。崔路村与德贤社区、河西社区、南石门村、大石头庄村、小石头庄村、皇台底村、周公村、大桃花村、小桃花村、大陈庄村、小陈庄村、东先贤村、西先贤村、南先贤村、北先贤村、东红庄村、南小郭村、西小郭村、南尹郭村、中尹郭村、北尹郭村、中石门村、西石门村、东石门村、南岗西村、北岗西村、南贾乡村、尹贾乡村、大贾乡村、坂上村、火石岗村、姚平村、前青峪村、新牟村相邻。 还有1个地名与崔路村同名


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南石门镇崔路村介绍

崔路村位于 邢台市区西部10公里。属邢台县南石门镇辖。镇政府位于崔路村的东北向4.3公里。东距大桃花村1100米,大陈庄村1500米,南距西侯兰村1700米。崔路村南向有邢左公路(S323)从村边穿过,东吕高速G2516距崔路村约5公里。

崔路村建村较早。相传建于隋唐,兴盛于明清。在明代永乐初年,明朝政府为了解决因战争造成的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问题,向河北等地进行“屯田”和“移民”。崔路村的聚居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发展起来的。

在600年的发展历史中,崔路村在不断的发展,优秀的文化在继承着。调查时我们发现在现村子中部保存着较多完整的古民居院落,其面积东西长892米、南北300米,总面积约267600平方米;其中以村中以东的面积最大,东西约280米,南北宽260米,总面积约70000平方米。

古村落调查工作自2009年开始,到2014年7月止,前后进行了七年,累计工作日达300余天,调查村民约百人。崔路古村落是当前我市保存最大、最完整、建筑质量最高、文化价值最大、最有文化产业发掘价值的古村落。

2018年12月,呢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9年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崔路村现有人口2800余人,960户。有耕地6000余亩,其中山坡地1000亩,林果地约2000亩,其余为农田用地,种植小麦和玉米,水浇地占耕地的三分之二。全村务农,种植小麦、玉米鸦舟润己及蔬菜(大芋头,辣椒,樱桃,小包菜,绿叶菜,欧洲萝卜,西兰花)、果树。村民年收入人均6000余元。

现村子呈方形,以村中老街为中心向南北发展,南北各约1000米。全村以刘、姚、王、赵四姓为大姓,另有土著于、李两姓。刘姓为崔路村大姓,约占全村的三分之一,其居住地分界明显,多居住在村南北街以东中心区域。

2016年,崔堡讲剃路村被 河北省委宣传部评为“美丽河北·魅力古村镇”。

崔路村村庄历史

崔路村,据《邢台县地名志》记载:

崔路村位于南石门公社西南部,在公社驻地西偏南4公里处,地处七里河南岸,紧靠邢左公路,属浅山区,有2258人,均为汉族。耕地6069亩,以农为主。相传,明朝之前就有崔路村。明 靖难之役后,只剩下李、于两户。明永乐年间,王、刘、赵、姚奉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仍沿用崔路至今。

据《刘氏家谱》记载:明代永乐年间,始祖讳刘英从山西洪洞迁居崔路,至今已经有600余年的历史。通过对崔路村的考察,现村子中心几条老街基本上是明代初年形成的,目前尚保留着数通有关史料的石刻。从这些史料看,崔路村的形成当在明代之前,为此说其村子的历史更加的久远。

关于崔路村一名的来历,据村中老人口碑相传,说崔村建于隋唐时期,在村南官道上有城隍庙,庙旁有官设茶棚,由今村东周公村崔姓人在官道茶棚管理事务,其后人在此定居,因邻靠官道名为崔路。

又有说很早之前,在通往西山的官道上经常发生劫道事件,有山匪伏在路旁对过往行人进行抢劫,位于大路旁的居住着几户人家,常常提醒路人提前行路,久而久之大家对好心人催人上路以避劫灾的地点称之为摧路。

在历代《邢台县志》中记载有崔路村,清道光、光绪年间,崔路村属侯兰社辖,并记载崔路距县城三十里。民国时期属大陈庄乡辖。

建国之后,崔路村属南石门公社辖,后南石门公社改为南石门镇,崔路村仍属之至今。

我们认为:崔路村位于通往山西的官道旁,其形成的历史应在明代之前,而什么时间称为崔路现已不可为知,待其今后进一步的深入发掘,其二种关于村名来历的民间传说,可以说明此村建村的历史很早,且村中百姓嫉恶如仇,心底善良。

崔路村现东西长约900米、南北宽约1000米,全村总面积700000平方米。崔路古村落位于崔路村的中心地带,东西仍保留着明清村落原有的长度,新村在古村落的基础上向南北扩展。现崔路古村落位于村子的中央地带,东西长约892米,南北宽300米,总面积约屑纹267600平方米。

古村现保存着南北街一条,以南北街为中心,其东部有刘氏老街和前街、刘氏“丫”型后街。在村西有居住姚姓、赵姓、王姓的前街、后街及 “丫”型街。在村中南北街的南头有一个35*20米大水池,面积约700多平方米。在村子的每一个街巷的丁字口都有庙宇,共计十四座。这些庙宇的修建年代较早,较早的建于明清之际,多数建于清代中后期。

在崔路村的东西两端保留有古阁楼,虽经过翻修,原位没有移动,是明清时期崔路村东西门的所在。村内大街两侧分布有传统的农家院落,这此院落的建筑风格为冀南平原民居,以正房楼式、东西配房寒尝坑归平顶式建筑,在入宅口建有门楼,较好的院落有内宅门楼,根据各自家族的经济情况,修建的质量也不尽相同,大户人家以砖雕门楼,配以正房大量的木雕装饰,内饰装修有花棂隔扇,崔路古村落现保存较好的近六十多座,以村东的刘家大院建筑最好、规模最大。

村落文化与艺术

建筑艺术:崔路民居建筑以北方冀南地区为主要建筑风格,即以正房为起脊硬山式楼踏精虹房,东西配房为平顶房,有内宅门楼,大门前外有影壁,内有神龛,在起脊屋顶正脊、垂脊装饰有吻兽,顶饰布板瓦和筒瓦。在这些院落装饰上,有大量的石雕、木雕、砖雕作品。

砖雕有门楼上的盘头、神龛、吉语、对联等;木雕以门楼上的木作门罩、正房檐下的大型花罩、内室中的隔扇装修为主。石雕作品以抱鼓石、门蹲石、上马石为主。

崔路民居建筑中以各种各种门楼最多,简间的进行分类,有砖仿式木作门楼、平檐式门楼和起脊式门楼。在门楼的两侧盘头上采用了砖雕处理手法,通常以吉祥用语、治家格言估请询、儒家名句、道家语录、佛教偈语以及牡丹、菊花、兰邀渗葡萄、荷花、八仙等花卉纹饰进行装饰。个别门楼的砖雕采取了了镂空手法,使之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庙宇文化:在崔路村不仅保存着上千间古民居,还保留下来自明万历到民国期间的庙宇,这些庙宇有关帝庙、观音庙、土地庙、马神庙、五贤祠等等。在这些庙宇中有较多的各时期石刻和碑记,是研究民间宗教文化,是研究明清时期村庄文化的重要的实物资料。崔路村的庙宇还反映了该村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供奉文化。

刘家文化:根据调查,崔路刘家历史悠久,有600年的家族史,远自明初先祖刘英奉召来到崔路建业,现传繁育后代二十多世,四百多户千余人。现自崔路村外迁至河南、山西、北京、内蒙等省市自治区。

自刘英开山以来,聚粮裔八世养民传至刘建城三子(十三世)刘可升,字合志。娶妻甄氏,生有四子,即长子刘爱众、次子刘容众、三子刘化众、四子刘育众。次子刘容众官至正九品登仕郎,育有一子刘信,生育刘克谐,育三子,即十七世刘学道、刘学训、刘学董。刘学道持家有方,谨遵“仁义,诚信,和睦”的世传家训,勤劳经营,使之家族鼎盛。

明清时期,邢台称谓顺德府,为畿南重地。顺德府南关店铺如林,商贾如云,日进斗金,富甲一方。据清人谷鸣球《土寨纪略》,顺德府南关“为九省冠盖通行之路,百产菁华聚会之区,烟火万家,客商辐辏,畿南重镇,天府娩雄。”在南关有五大行,以东大街以麻行、山货、药材行为主,西大街以烟店、粮行、皮店、银号和日杂为主,北大街以绸布和土布行为主。羊市街和羊市道有上百家皮毛作坊,是南关各行业的龙头老大。

研究得知,皮毛业是顺德府南关的支柱产业。清代后期,顺德府南关有30多家皮毛经营商,有李家、张家、郑家、翟家、刘家等,都是邢台南关有名的皮毛富商。其中以万顺皮店、福泰皮店、广泰皮店、永茂昌、永茂盛皮店、同盛皮店、德益皮店、德昌皮店、永太兴皮店、兴泰隆皮店等经营最大,号称顺德府南关十大皮店。

邢台皮毛加工始于明代,兴于清代,至同治年间顺德府南关成为全国最大的皮毛集散地。其皮毛货源来自陕甘宁,青海及内蒙古等地。城西像先贤、石头庄、周公、崔路等村庄的人们大多都去宁夏和河西走廊一带收皮子,一人赶四个骆驼,叫做一把鞭,一个驮队有十几把鞭,一个来回要几个月,当年流传着这一个顺口溜:“往昔全盛期,广收天下皮; 宁夏滩羊俏,甘肃绵羊肥;榆林黑化秀,西宁紫羔美;口羔似天成,象羔如麟生;狐狸黄鼠狼,猞猁扫雪稀;聚我顺德府,入我皮池里;男丁缸中翻,妇人灯下缝;细鞣作轻裘,化为御寒衣;美欧连洋庄,华夏走南北;贵妇红狐围,官人细毛衣;紫羔滩二毛,如珍藏箱底;穷汉少银钱,老羊遮寒体;顺德皮毛盛,四海共赞誉。”崔路刘家自十三世刘可升开始经营杂货,以诚义待人,逐渐积累,在顺德府南关开设永盛魁商号。后转入经营生皮,开始走西口从西北贩卖皮毛。

据张树林、杨洪超等人研究,顺德府南关“崔路村刘学道贩皮积累资金,开设了七、八个生皮店。他经营有方,致力于皮毛业,七代人不分家,资金不分散,皮店兴盛,都具有百年的经营历史。”(参阅《邢台市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邢台皮毛业发展简史》一文)其中的永茂昌、永茂盛即为崔路刘家所开。

清光绪十一年(1885),德商洋行开始来顺德府收购生皮,运回转销欧美各国,获利很多。此后,美商的新泰兴洋行、和平洋行相继来华收购生皮,并扩大收购灰鼠皮、貂皮、猞猁皮、扫雪皮等珍贵皮毛。当时顺德府皮毛市场是生意兴隆,购销两旺,据有关史料记载,顺德府南关每年皮毛贸易交易额达1500多万两白银,成为顺德府南关皮毛行业的兴盛时期。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邢台县知县为了表彰崔路刘家和谐相处,七世同居,特合众为此挂匾“七世同居”。

今天,我们在调查中不难看出,在刘家大院的门楣上、门楼盘头砖雕上以及使用的堂号上,都显示出家族具有严格齐家的深厚文化。

砖雕文化:

在崔路村门楼刻有许多吉祥语录和治家格言,以下选择部分进行简单的解释。

1.详明品节:详明,一为详细明白。二是审慎明敏。三为审察明白。品节:是指品行和节操。明代李东阳《孔氏四子字说》:“人能学礼,则品节详明,德性坚定而能立。”

2.紫气东来:“紫气东来”是“老子出关”时的一大胜境,流传千古,代代传诵。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紫气是紫色的气,古人认为紫色与当官有关。因古代的官服是紫色的。紫气东来主要用于书香门第家的大门口上的牌匾。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

3.迪吉:出于《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孔传:“迪,道也。顺道吉,从逆凶。”后因以“迪吉”表示吉祥,安好。

4.安分守已: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5.三多九如:吉祥纹样。盛行于清代。以佛手谐音“福”,以桃寓意“寿”,以石榴暗喻“多子”,表现“多福多寿多子”的寓意。绘9支如意与佛手、桃子、石榴相配。9支如意谐意“九如”,即如山、如阜、如陵、如岗、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松柏之萌、如南山之寿,皆为祝颂之意,称“三多九如”。多见于清乾隆时期斗彩和 粉彩瓷器上。

6.义路礼门:出于孟子说: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孟子·万章下》)“义路礼门”体现了孟子的儒家学说,意味深长。

7.备至吉祥:备至,是全面,周全的意思,备至,极其周到。吉祥,指的是幸运。吉祥,好运之征兆,祥瑞,吉利;幸运等。《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又有古人解释:“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徵。”

8.周规折矩:专家释义说指行礼时步趋合乎规矩。后引申为拘泥于成法、准则。《礼记·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矩。”

9.竹苞松茂:苞,茂盛。松竹繁茂。比喻家门兴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

10.惠迪吉:据《书.大禹谟》记载:“惠迪吉,从逆凶。"孔传:"迪,道也。顺道吉,从逆凶。"后因以"迪吉"表示吉祥,安好。

11.居仁由义:基本解释是内怀仁爱之心,行事遵循义理。出于《孟子˙尽心》上: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12.张公书忍字:清河张氏族人有百忍堂,相传唐代麟德二年(665年)唐高宗泰山封禅,归来途经寿张县访贤,当时张公艺已是88岁高龄, 九世同堂。高宗问起张公艺治家的方法时,张公艺写了100个“忍”字,并详细介绍了“百忍”的具体内容,高宗听后备受感动,当即封张公艺为醉乡侯,封张公艺的长子张希达为司仪大夫,亲书“百忍义门”并敕修百忍义门。

《张公艺百忍歌》全文:

百忍歌,歌百忍;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刘伶败了名,只为酒不忍;陈灵灭了国,只为色不忍;石崇破了家,只为财不忍;项羽送了命,只为气不忍;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古来创业人,谁个不是忍。百忍歌,歌百忍;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邻近;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忍得骨肉存人伦,忍得口腹全物命;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憾;忍得人骂不回口,他的恶口自安靖;忍得人打不回手,他的毒手自没劲;须知忍让真君子,莫说忍让是愚蠢;忍时人只笑痴呆,忍过人自知修省;就是人笑也要忍,莫听人言便不忍;世间愚人笑的忍,上天神明重的忍;我若不是固要忍,人家不是更要忍;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关于张氏百忍故事还有:唐朝贞观年间,潞州有一个99岁的老翁,姓张,字百忍,人称张公。他博学多才,心胸宽广,为人处事,总是忍字当头。有一年二月花朝,张公为孙子娶媳妇办喜事,全家人欢天喜地,张灯结彩,热热闹闹。正当孙子和新娘拜堂入洞房时,突然来了一个道人,他一不吃酒,二不受礼,他要入洞房和新娘子过新婚之夜。这种非礼的要求,全家人都不能接受,张公十分为难,他前思后想,一生中已忍了九十九次,这最后一次难道就不能忍吗?于是,他劝孙子让那个道人同新娘子入洞房……那道人一进洞房,一不揭新娘子的盖头巾,二不和新娘子上床睡觉。只见他手舞足蹈地唱道:“看得破,忍得过,心胸宽,乐呵呵……”就这样一直唱到鸡叫五更天时,那道人突然倒在地上死去,头上还盖着一条红绸巾,巾上有一首诗谜:“神仙戏张公,赏赐一道人。值钱不值钱,全在这两点。”张公看了思索一下,已知谜底。于是,他掀开道人头上的红绸巾,仔细一瞧,乐得心花怒花。从此,张公家富裕起来,张公百忍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至今。

司马积阴功:司马即司马光,世称司马温公《叹世文》中有:学颜回居陋室安贫乐道,学司马积阴功万古流传.学孟子养浩然充塞天地,学朱子常诵念治家格言。司马公有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无穷之计也。

13.光前裕后:《尚书·仲虺之诰》:“垂裕后昆。”宋·王应麟《三字经》:“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光前即光大前业;裕后是遗惠后代。为祖先增光,为后代造福。形容人功业伟大。

14.积善余庆:源自《周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即积累;善是善事;余庆是指先代的遗泽。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

15.安土敦仁:《周易》说:安土敦仁。敦仁即仁厚。出自《易·系辞上》:“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安土即安居,安居需仁厚。为此古人说:“安土敦仁者,万物之情也。物顺其情,则仁功赡矣。”

家训文化:

崔路刘家七世同居,五世同堂,一个大家庭在上百年期间没有分家,实属难得。这种结果与刘家的家训文化是分不开的。

在调查中,刘氏后人经常提及“仁义,诚信,和睦”六字。

仁义,《礼记》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汉儒董仲舒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原则。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传统道德的别名。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仁,道德之下,亲近、亲和。人伦孝悌,自然无为。正所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义,《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诚信,就是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是每个人的道德“身份证”,一个人要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就能得到人的信任。“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人在世上当以诚信为本。“信”许慎《说文解字》说“人言为信”,“以实之谓信。”“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做事要诚实可靠。“信”要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和谐,《左传·成公十六年》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唐陈子昂《座右铭》:“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 《广雅》说,和,谐也。谐是调谐的意思,和谐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除六字家训外,更重视修身,在刘家大家庭中还有“忍耐”两字。其中在永和堂西院有付对联更能说明问题,即:“张公书忍字,司马积阴功”。

风水文化:

风水,“风”就是元气和场能,“水”就是流动和变化。“风水”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是一种研究环境与宇宙规律的哲学。清人在《阳宅十书》指出:“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风水学重视山形地势,把小环境放入大环境考察。更讲究坐北朝南,适中居中,顺乘生气,改造风水等原则。崔路村民居就是如此,全村位于阳坡之上,建村时充分考虑到风水问题,不仅在每个路口建置了庙宇,如在村中央的南面挖了一个风水池,还在每座房屋与路口相遇的地方立泰山石以避邪气。其大宅更是如此,通过一些吉语、道家法器及一些传统的避邪动物等而起到扬正气,避邪气的目的。

信仰文化:在进行古村落调查时,我们对古村落有一个判定,即古村落要有较大量面积的民居建筑,还要有自己的家族文化,再者就是要有民间的宗教信仰。信仰,又作仰信。信,信奉。仰,仰慕。是人们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也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群对其所信仰的神圣对象。在我国的农村有着自己的民俗文化和乡土宗教信仰。为此在崔路我们发现有十多座庙宇,如观音庙、土地庙、关帝庙,马王庙以及五贤祠等,这些庙宇的存在,说明了该村有着较浓厚的民俗文化和民间祭祀和信仰文化,是值得我们更进一步对其进行文化挖掘和保护。

 

刘家大院

崔路刘家大院,是以刘可升永寿堂下的四门――永和堂、永保堂、成业堂等组成的冀南民居庄园。

刘家大院建筑面积大,约占全村的古民居的的三分之一。现大多保存基本完好,其中以永寿堂、永和堂、永保堂保存最为完好,其建筑艺术、文化价值很高。

刘家大院以永寿堂、永和堂、永保堂为轴,并向两翼南北发展。有院落约三十多座,房屋约500余间。

在刘家大院保存着许多马厩,以及宅院外墙拴马用的拴马石锁,有的墙上多达五六处,除此在沿街两旁还有大量的喂马用的石槽。

永寿堂:位于崔路村东部,永寿巷的北端,东西宽约30米,南北长约50米,由一个三进式院落和配院组成,面积约1500平方米。

在永寿堂前有一条古巷名永寿巷,因该巷直通南端的龙王庙,村中老人又称其为龙道。永寿巷宽约2米,南北长约128米,在南端建有大型石影壁,影壁墙中央有一石雕神龛,其墙后有“泰山石敢当”石,石巷地面原为青石铺砌。

永寿堂是一座三进式院落。入口为宽大的拱券大门,再进为硬山式一间门楼,门楼与南厢房相连,南厢房计有五间,其中门楼走廊一间。原门楼下悬有邢台知县赠送的“七世同居”匾。再进西行又有一内宅硬山式门楼,以青砖简作,朴素大方。两侧用砖墙与东西配房相连,在西墙砌有神龛,墙下有供台。再进为前院,共二十五间房屋。其东侧为五间硬山式二层建筑,共有十间,西侧为一层平顶式五间。其中间为穿廊式两层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中厅阔三间,其西有通往二楼的楼梯。有前廓,廓下饰有栏板,刻在“福、禄、寿”榜书大字。

在栏板正中檩下有长方形木雕版,每个柱两侧有木雕雀替和垂花,正中雕花版刻有祥云、仙鹤、鹿及梅花,其内容为传统的祝寿图案――鹤鹿同春。古代时人们常把鹤与龟一同视为长寿之王,鹤龄、鹤寿、龟鹤延年都是民间祝寿时常用的吉祥贺词。鹿作为长寿仙兽,在古籍中也多有记载,《抱朴子》云:“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其色白。”古人又以东西南北四方与天地共六合,“鹤鹿同春”也称“六合同春”,“鹿”与“六”谐音,“鹤”与“合”谐音而构成“六合同春”,鹤为仙禽,鹿为瑞兽,意在颂扬春满乾坤,万物滋润的美好情景。《淮南子·说林》云:“鹤寿千年,以极其游。”唐代诗人王建在《闲说》中也有“桃花百叶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的诗句。

栏板下面有格子门窗,饰有斜方格、前廓檩下有雕花木罩,共分三组。禄字下有斜方格门扇,规矩、朴实、大方;福、寿两字下为一马三箭式门扇,一马三箭窗是直棂窗的一种,是在一般竖向直棂条的上、中、下部位再垂直钉上横向的棂条,使之比只有竖向直棂条的窗子更有变化。在两侧的有灯笼锦窗。

在大厅的中间有隔扇中堂,上有木栏板,呈三格芯,每格中间刻有一楷书大字,为“永寿堂”三字。自永寿堂中堂后穿堂而过到二院,与前院相同,东西厢房各五间,正房原为起脊硬山式二层楼房,后改造为平顶。共二十间。正门的东侧有石雕外置神龛和供台。一、二楼内部保持原样,室内有花棂隔扇,入东隔扇宅室有内置楼梯,木梯有寿桃柱头,下栏板与扶手之间用木雕荷花相连。二楼为木制地板,南墙开辟五个拱式小窗并在内侧设对开小木门。自此院可通往后院。共十一间房。

永和堂:位于崔路村东部,东邻永寿堂,西邻永保堂,东西宽约70米,南北长约60米,由六、七座四合院落组成,面积约5000平方米。

与永寿巷相同,永和堂前有一条古巷名为永和巷。巷宽2米,长约170米,在南端有青石影壁一座。经观察该石影壁为坍塌后修砌,从东侧永寿堂影壁可以推知,在未坍塌前其影壁建筑用材和手法更加精良。

永和堂正门为青砖式拱券式门楼,正中用青砖凹砌三个吉字。其下方有砖雕大字“竹苞松茂”四字。三面墙高约二十米,使来到门下的客人,站在巷口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

进入大门后左右有两个独院,东西两院有拱券式门、东门的内侧有砖雕“三多”二字,西院内侧有砖雕“九如”二字。

东院共有房屋二十五间,计南厢房四间,中间为门楼通通一间,入门后东西配房各五间,在东西配房中间建有起脊硬山式门楼一座。正北为正房二层式起脊硬山房,共十间。在东配房上建有一开间硬山式吉星楼。

东院的东侧有工房数间。

西院与东院的布局相同,只是为单层的青砖式平顶房,共二十间。西院大门相望建有望楼。与东院不同的是,东院采用大量的砖雕,内院门楼最为精湛,门楼用十字花砖墙与东西配房相联,门楼为青砖作,正面有“花开春富贵、竹报日平安”砖雕对联,对联砖雕的上部为两个砖雕式门楼,砖雕门楼为罗马式,上有五色旗,砖雕门楼内刻有荷花,象征着和气。对开式大门上面为梳背式拱券顶,其上有“总集福鹿”横披四字砖雕作,门楼顶为歇山式瓦作,正脊有吻。门楼内侧与正面砖作相同,也刻有砖雕对联一付,内容为“张公书忍字,司马积阴功”。

入内门楼后北面有正房五间,外侧装饰十分华丽,有三组雕花木罩,刻工十分精细。

东西院后,建有房屋数间,向东有独院一座,房屋间数及内宅情况不明。其后为马厩和大车停放地。马厩院落建有门房,古井、料棚等,在东南角的工房内还有一个井窖,据村内老人回忆是为藏身或藏物之处。在马厩院西侧开辟拱券式北门通往后街。

在后街观察永和堂外墙,原地面已抬高近二米,外墙用精石条砌建,高达四米许,其上用青砖作。现存墙高达7米左右,各个地方还保留有防卫功能的女墙,为此推知永和堂后外墙原高在10米之上,在后墙的西侧有一便门,拱券式小门,从此观察外墙厚达1米多。

在永和堂西院后建有另一独院,有两座门楼相联,内门楼砖雕精细,上有“五世同堂”四字,在北房上门楼上两侧刻有“忍”“耐”两字。其西前方为永保堂。

永保堂:位于崔路村东部,永和堂西侧。两堂之间有永保巷胡同,胡同南北长约60米,宽约2米。永保巷的南端为古庙宇-虚黎堂。永保堂东西约30米,建筑面积约2400平方米。永保堂由三座大院落组成,每座院落各二十余,计有六十多间。永保堂前院外部已进行改造,内部结构尚好,在正房檐下有三格芯,原刻有“永保堂”楷书大字,为保持室内采光换为玻璃,将原字取下保存,并用红漆描写原字永保堂。正房后有拱券式大门,两侧以方柱石为基础,柱石上有高浮雕纹饰,刻有五色旗和宝瓶、花卉等。与大门相对有望楼,在望楼门下有砖雕大字“延年益寿”其上有砖砌圆形了望窗。从望楼中穿过向北有古巷通往另一座院落。

永保中院亦为平顶式,共有二十多间,再进有后院,后院与中院建筑布局相同,其北侧有楼,从现存情况看亦为硬山式布瓦顶。内部因已坍塌故情况不明。该楼北为刘家大院后街。

在永寿堂的东侧有一组独立大院,建筑精美,现保存一进院落,从前后的布局看,应该为为三进式院落。在相邻的农院中发现有“建业堂”遗物,但不知与此建筑有什么联系?有待今后进一步发掘。

除以上几组大院外,永寿巷、永和巷、永保巷两侧还保留着若干个组院落。多以复进式、三进式院落为主,建筑以主房硬山起脊、配房平顶为特点。具有鲜明的冀南建筑民居风格。

在崔路南北大街的西部,保留着大量的古院落,约有二十多座。有独院式,亦有三进式。从建筑艺术上看有砖雕式门楼及雕花木罩,与刘家大院的建筑风格大致相近,建筑年代也基本上相同。

牧卜泉

在崔路村东南山冈下,清朝康熙年间,崔路许多牧童放牧时,一同玩耍,挖地而出泉水,大旱也从不干枯,泉的西面居住的人很缺水,都来这里汲取。

母猪岭

当地人称之为崔路寨,传说寨洞可以通至20余里以外的石坡头寨

城隍庙

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 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 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城隍神,是城市的保护神,“城”,就是城池;“隍”是干涸的护城河,“城”和“隍”都是保护城市安全的军事设施。

城隍神的职能:保城护民,惩恶扬善,监察万民,祛除灾厄。《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中说城隍神:“公忠正直,有求必应,如影随形,代天理物,剪恶除凶,护国保邦,功施社稷,溥降甘泽,普救生民”,“哀悯世间一切众生,或有年灾月厄,命运骞滞……,吾当速谴行瘟使者,收瘟圣众,即除罪簿,永灭恶根。”“世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广积阴功,行诸方便,施财周急,爱老怜贫……”则“增延福寿,世代荣昌,子嗣绵永,世世不绝。”“城隍尊神,显化无边,祷雨则甘霖苏槁,禾稼成熟,祈晴则化阴成阳,应时朗晴。”

截止2015年底,崔路村已有3个项目被入选邢台市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分别为:  

传统音乐: 扇鼓腔

传统民俗: 迎火神 闹元宵

元宵节之乡

正月十五的崔路,大红灯笼挂满了大街小巷,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

观演 民间社火祈福安康

关于崔路社火的文字记录不晚于清康熙初年,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社火表演一般在元宵节等节日举行,其形成与发展和农耕时期宗教活动有关,也可能与崔路的商路文化有关。表演多设在庙前,也就是“三岔”路口处。在此处表演祈祷村民福禄寿喜,安居乐业,更祝福过往商人车马平安,生意兴隆。

三岔路是因为崔路位于邢左线上,在古代,是左权方向与和顺方向的节点,是邢台与山西贸易的交通要道,这些特征反映了这个村的商路文化。村中庙宇多坐落于“人”字形中间,正冲过来的道路,道路到庙宇前左右分开,延伸出去。有关帝阁、观音堂、天地庙、土地庙、玉皇殿、火神庙、五圣祠等等,共有十三四座。

上世纪90年代前,崔路的传统社火很多,舞活龙、舞狮子、踩高跷、拉碌碡、赶毛驴儿……每逢元宵,大大小小的庙宇前都非常热闹,是邢台西部人民的元宵节向往和必到之地。

体验 扎上灯笼去“游庙”

“游庙”是正月十五最具诗意和内涵的集体活动。崔路人所说的“游庙”就是提灯会,每家每户都会将自制的灯笼于正月十三挂在街上,或祈福或展示。十五那夜,明月高照时,各个姓氏提灯的人列为一队,分别在各姓氏的大会首带领下进行“游庙”,即按照顺序转全村中十三四座庙宇。队伍行进时有讲究次序和规律,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寓意着村人生活一天好过一天,人丁兴旺。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游庙”都有宏大的方阵,大会首手持令旗走在队伍的最前方,然后是锣鼓开道,鞭炮齐鸣,紧跟着是高举的当年生肖灯笼,其后是书写着“肃静”“回避”大字的灯笼 ,再往后是随行的社火,最后是绵长的灯笼队伍,场面十分浩大。

随着对传统文化的不断挖掘和保护,往日“闹元宵”的景象将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元宵活动

■十三花灯初上,张灯结彩

崔路按照刘、王、赵、姚“四大姓”进行区域划分,分别为“姚社”“赵社”“刘社”“东王社”“西王社”,各姓村民都将灯笼挂在各社街头。

■十四社火登场,走马观花

十四下午,各社准备的多彩传统社火都将悉数登场,尽情表演。

■十五夜提灯会

十五夜,待社火表演结束后,各社大会首就将组织有序的提灯会,月光之下,移动的灯笼宛如一条舞动的长龙。

■烤“杂病”,驱百病

十五深夜或十六一大早,人们就会生起篝火,烤去身上的百病。小孩还会拿来黏面、花生等食物,扔进火里烤着吃。

■迎送新老大会首

十六下午,待花杆备好后,各姓村民就会敲锣打鼓迎送今年和来年的大会首,大会首装扮喜庆而不失庄重,众人抬着其各类贡品供奉天地神灵。

崔路刘家大院是一座赋予历史内涵的大院,是明清顺德府商业文化的真实写照,是南关经济发展的缩影,也是一代代冀商的精神家园。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古村落保护面积大。自明清以来,崔路村东西没有再有大的发展,村庄建筑是以中心街道向南北扩建,使之老街老巷保存下来,面积达267600平方米。

二是古村落建筑形态依然。在中心街道除少量的红砖房外,大多古貌犹存。古街、古巷、古院落,古井、古树、古庙宇随处可见。

三是大院文化深厚,与古顺德府南关经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且家族文化十分丰富,宗教信仰有地域性、民俗性特色,传统家训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四是建筑艺术充分体现河北人的精神,无论是建筑空间艺术,还是建筑装饰艺术,都有河北、冀南文化的民俗、民风。与山西大院有着明显的区别,显示出河北人的朴实,内敛,使之有穷则坚守志,富而不张扬精神特点。

五是刘家家族家和文化,是充分体现和谐社会的精神所在,有着更进一步的发掘价值,其宣传可达到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优秀的民族文化有极高现实意义。

就河北南部看,现保存的古村落大院已经不多了,而面积大、有规模性,文化内涵且丰富的更是凤毛鳞角,崔路刘家大院是一个特例。尤其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距离城市的边缘还能保护下更为难得。崔路古村落及刘家大院有观赏性、民俗趣味性、商业旅游性,如对其进行包装成文化产业项目,使之能加以保护,在改造、提升和利用后既是邢台通往西部旅游的一个跳板、还可独立成为一个旅游景区,并与英谈、王硇、皇寺古镇等古村落结合起来,成为邢台旅游发展的一大特色。

2018年12月,呢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9年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周边建材店

顺鑫陶瓷 地址:323省道南50米
323省道南50米

周边诊所

冀屯卫生院 地址:邢台市信都区G340
邢台市信都区G340

邢台市信都区南石门镇崔路村五栩嫘第卫生室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

周边超市

佰嘉惠超市 地址:邢台市信都区崔路村西
邢台市信都区崔路村西

周边村庄

崔路村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南石门镇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南石门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