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地村
西陵镇, 西陵镇历史沿革, 西陵镇行政区划, 西陵镇地理环境, 西陵镇人口, 西陵镇经济, 西陵镇交通运输, 西陵镇社会事业, 西陵镇历史文化, 西陵镇风景名胜
西陵镇,河北省保定市 易县 辖镇,地处易县西北部,东与 梁格庄镇 接壤,南连 高村镇 ,西与 大龙华乡 为邻,北接 紫荆关镇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为11.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为7.5千米, 总面积83.18平方千米。截止至2020年11月1日,西陵镇总人口13032人。 1956年,建五道河乡。1958年,建西陵公社。1961年,更名为梁格庄公社。1961年5月,复改为西陵公社。1984年,改为西陵乡。1989年,西陵乡改镇。 截至2020年6月,西陵镇辖17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五道河村。 西陵镇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西陵 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旯旮烈士陵园。 2011年,西陵镇农业总产值1.6亿元,工业总产值1.95亿元。 2018年,西陵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8个。历史沿革1949年,属易县四区。 ...
详情西陵镇,河北省保定市 易县 辖镇,地处易县西北部,东与 梁格庄镇 接壤,南连 高村镇 ,西与 大龙华乡 为邻,北接 紫荆关镇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为11.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为7.5千米, 总面积83.18平方千米。截止至2020年11月1日,西陵镇总人口13032人。 1956年,建五道河乡。1958年,建西陵公社。1961年,更名为梁格庄公社。1961年5月,复改为西陵公社。1984年,改为西陵乡。1989年,西陵乡改镇。 截至2020年6月,西陵镇辖17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五道河村。 西陵镇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西陵 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旯旮烈士陵园。 2011年,西陵镇农业总产值1.6亿元,工业总产值1.95亿元。 2018年,西陵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8个。
历史沿革
1949年,属易县四区。 1956年,建五道河乡。 1958年,建西陵公社。 1961年,更名为梁格庄公社。 1961年5月,复改为西陵公社。 1984年,改为西陵乡。 1989年,西陵乡改镇。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西陵镇辖五道河、太和庄、华北、新畔驼嚷再慨石、凤凰台、忠义、豹子峪、晓新、白水港、南大地、记体誉龙泉庄、桨晚浆说婚墓太平峪、三尖峪、太宁寺、金龙庄、东旮旯、页姜润故试龙里华17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西陵镇辖17企估个行政龙厚泪村, 镇人民政府驻五道河村。五道河村 | 忠义村 | 太和庄村 | 三尖峪村 | 金龙庄村 | 新畔石村 |
凤凰台村 | 晓新村 | 豹子峪村 | 太平峪村 | 龙泉庄村 | 东旮旯村 |
龙里华村 | 华北村 | 白水港村 | 太宁寺村 | 南大地村 | ——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陵镇地处易县西北部,距易县人民政府18.5千米,东与 梁格庄镇 接壤,南连 高村镇 ,西与 大龙华乡 为邻,北接 紫荆关镇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为11.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为7.5千米, 总面积83.18平方千米。 西陵镇地形地貌
西陵镇地处 太行山 向 华北平原 过渡倾斜地带。境内大部分为丘陵,属片麻岩,土质多为褐土和淋溶褐土。境内最高峰 云蒙山 ,海拔1120.8米;最低点在100米以上。 西陵镇气候
西陵镇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春季平均气温3.2℃,夏季平均气温32.2℃,秋季平均气温-3.3℃,全年极端最低气温-23℃,极端最高气温41℃。冬季严寒少雪。水文
西陵镇境内北易水河自龙泉庄入境,由西而东,境内长10千米。自然灾害
西陵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最严重的一次雹灾发生在2005年6月23日,降雹时间约20分钟,涉及境内太宁寺、金龙庄、龙泉庄、三尖峪4个村,受灾面积达2800多亩。风灾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7年7月5日,造成6000多亩玉米受灾,减产270吨。自然资源
截至2011年末,西陵镇主要矿产资源为金矿和铁矿,储量较小。 西陵镇有耕地面积10875亩,人均0.5亩,其中:水浇地6000亩。山场面积9.6万亩,其中:宜林山场7.6万亩,林果面积5.1万亩。人口
截至2011年末,西陵镇辖区总人口16443人。另有流动人口3974人。总人口中,男性8311人,占50.5%;女性8132人,占49.5%。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2003人,占73%;满族4440人,占27%。2011年末,西陵镇人口出生率9.1‰,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3.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03人。 截至2017年末,西陵镇常住总人口16597人。 截至2018年末,西陵镇户籍总人口16628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西陵镇总人口13032人。经济
综述
2006年,西陵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678元。 2011年,西陵镇农业总产值1.6亿元,工业总产值1.95亿元。 2018年,西陵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8个。第一产业
截至2006年,西陵镇林果面积达到5.1万亩。其中柿子2万亩,杏树0.3万亩,板栗1万亩,其它果品0.3万亩,速生丰产林0.5万亩,水保林1万亩;间作中药材“西陵知母”0.3万亩。实现林药收入5000多万元。 2011年,西陵镇以种植玉米、蔬菜为主,生产粮食0.4万吨,其中玉米0.4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主要品种有白菜、萝卜,其中白菜0.6万吨,萝卜0.01万吨。财政收入0.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0万元,比上年增长23%。人均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26%。 西陵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末,西陵镇生猪饲养量为3.2万头,年末存栏0.6万头;羊饲养量5.3万只,年末存栏0.3万头;家禽饲养量6.6万羽。第二产业
2011年,西陵镇工业境内工业企业主要有8家,职工324人,完成工业总产值1.95亿元。第三产业
截至2006年,西陵镇“满家乐”特色村11个,满家乐经营户260多家,从业人员1200多人,年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全镇年劳务输出总人数4600多人,劳务输出收入3600万元。其中以油漆彩画为特色的古建施工队伍达到40个,施工人员2300多人,占全镇劳务输出总数的50%,占全镇劳务输出总收入的70%以上。 2011年末,西陵镇有商业网点53个,职工883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3.6亿元,比上年增长5.3%;城乡集贸市场3个,年成交额达0.1亿元。西陵镇第三产业以云蒙山景区旅游业为主,2011年客流量10万人次。产值达400万元。 截至2011年末,西陵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5亿元,比上年增长5.4%;各项贷款余额0.1亿元,比上年增长7.8%。交通运输
西陵镇境内有G9511 涞涞高速公路 、G112国道、环陵路等公路干线交会。 西陵镇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西陵镇有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515人,专任教师30人;小学11所,在校生1234人,专任教师76人;初中1所,在校生1340人,专任教师7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西陵镇教育经费达35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00万元。文化事业
2011年末,西陵镇有文化站1个;村活动中心17个;各类图书室17个;有线电视2436户,入户率为55%。体育事业
2011年末,西陵镇有学校体育场3个,6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械。医疗卫生
2011年末,西陵镇有镇医疗卫生机构1个,门诊部(所)30个。专业卫生人员68名,其中执业医师9人,执业助理医师8人,注册护士5人。17个村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社会保障
2011年末,西陵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15户,人数685人,支出649380元,比上年增长10%,月人均79元;医疗救助3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40人次,共支出42000元,比上年增长12.4%。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46868元,比上年增长2.5%。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2025人,参保率达93%。邮政电信
2011年末,西陵镇有邮政局1个。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4个,固定电话用户3455户,电话用户普及率78%,宽带接入用户399户。基础设施
给排水 2011年,西陵镇建成西陵镇水厂,有深水井2眼及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2.4万立方米。 供电 2011年末,西陵镇镇区110千伏变电站1个。 园林绿化 2011年末,西陵镇镇区绿化覆盖面积45.6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56.3%。历史文化
名字由来
西陵镇因镇政府驻地位于清西陵腹地而得名。文物古迹
清西陵 清西陵 (4张) 清西陵 ,位于易县县城西15千米的永宁山下,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完工于民国四年(1915年),其间185年。清西陵旅游面积224平方千米(陵区内辖两镇),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品种最齐全的清代皇家陵墓之一。清西陵的保护范围8300公顷,建有皇帝陵4座( 泰陵 、 昌陵 、 慕陵 、 崇陵 )、皇后陵3座、妃陵3座、王爷、阿哥、公主园寝4座,形成了以14座陵寝为主,行宫、永福寺、衙署为辅的陵区建筑。埋葬着4个皇帝、9个皇后、57个妃嫔以及王爷、阿哥、公主共计80人。陵区内矗立着千余间宫殿和百余座石建筑,构成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陵寝内外有古松16000余株,是华北最大的古松林。 1961年3月4日,清西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11月30日,清西陵作为中国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1年1月9日,清西陵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清西陵位于东经115°13’—115°25’,北纬39°20’—39°25’之间。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15千米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千米。 清西陵非遗
龙舞 (易县摆字龙灯),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舞龙灯”,是易县一种民间舞蹈。 河北省易县西陵镇忠义村位于清西陵,始建于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原为建造泰妃陵的内务府衙门,辛亥革命后更名为“忠义村”,摆字龙灯即在这里流传。易县摆字龙灯系因龙体内置灯并可用龙体摆出各种字形而得名,又因龙体分节而产生“节龙”、“段龙”的别名。据传它原是乾隆年间成立泰妃陵衙门时由承德避暑山庄带来。 易县摆字龙灯由13节龙身组成,另加领龙绣球1个。龙身又称“龙节”,外罩绘有龙鳞、龙爪的龙衣。每节龙身长1.2米,直径约0.5米,节中央有一个固定的把手,身内设三环套月式蜡烛签3个。摆字龙灯由14人表演,引龙人“蜘蛛”在前领舞,另外13人分别举着龙头、龙身、龙尾摆字。表演常在晚上进行,届时先让周围的光线全部暗下来,而后在锣鼓镲铙的伴奏下,一条火龙夭矫起舞,舞龙者不断变换队形摆出汉字,组成“天下太平”、“安居乐业”、“立(利)见大人”、“正大光明”等吉祥祝福的词句。龙灯队形变化丰富,有龙摆尾、地卧龙、天卧鱼、龙塔垛、跑八字等多种形状。在整个表演中,龙尾可以单独行动,每个字的最后一笔均由龙尾完成,每摆好一字,龙尾都要绕场一周,再到达应在的位置,显示出轻松幽默、灵动活泼的特色。 2008年,龙舞(易县摆字龙灯)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龙舞(易县摆字龙灯) 龙舞(易县摆字龙灯) 龙舞(易县摆字龙灯) 龙舞(易县摆字龙灯)民俗风情
西陵镇满族特色文化遗存丰富,其中以满族饮食文化、满族民俗文化、满族古建文化、清西陵皇家陵寝文化、云蒙山佛教文化为代表。风景名胜
西陵镇有 云蒙山 和卧龙山2个自然 风景区 。 云蒙山距易县县城约20千米,因为山中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云蒙山总面积40平方千米,由77道山峰、33道峡谷组成,顶峰海拔1120米。云蒙山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一片次生林。“云蒙叠翠”为西陵八景之一,桃花、瀑布、红叶、冰雕堪称“云蒙四绝”。自东晋以来,云蒙山就是佛教场所和旅游胜地,景区内共有景点6处。 云蒙山 云蒙山周边停车场
清西陵-停车场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西陵镇南大地村
营业时间:00:00-24:00
周边村庄
南大地村
地址:保定市易县一一二国道
西大地村
地址:保定市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