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王坟镇

寿王坟镇 寿王坟镇沿革 寿王坟镇全国知名的铜矿区 寿王坟镇寿王坟的由来 寿王坟镇寿王坟的景观 寿王坟镇寿王坟的历史 寿王坟镇寿王坟的简介 寿王坟镇历史故事 寿王坟镇“寿王坟”的传说 寿王坟镇关常遇春墓


寿王坟镇,位于承德市东南部,属 鹰手营子矿区管辖。面积60.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658人(2017年) 。辖2个社区、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郑家庄村。京承铁路、承兴公路过境。省属寿王坟铜矿在境内,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铁冶炼遗址。1956年建寿王坟公社,1984年改镇。1997年,面积60.2平方千米,人口1.6万,辖罗圈沟村、南沟村、 寿王坟镇 郑家庄村3个行政村和7个居委会。以铜矿而全国知名的,如果不知道寿王坟铜矿怕算是孤陋寡闻了。自镇中心穿过的小河发源于林深草密的车河梁,流到这里已是满身“铜臭”,罗圈沟的几个小矿自不必说,东河北的三选,大南河的尾坝,每年要沉淀多小金属在河床里,谁也说不清,加之北山的尾矿坝和詹家沟的二选,无怪乎水到柳河是已经是砂灰的颜色,途经铜城到底不同凡响。说道寿王坟还颇有来历,《 明史》卷125《常遇春》传...

详情

寿王坟镇地名网_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寿王坟镇资料简介

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寿王坟镇介绍

寿王坟镇,位于承德市东南部,属 鹰手营子矿区管辖。面积60.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658人(2017年) 。辖2个社区、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郑家庄村。京承铁路、承兴公路过境。省属寿王坟铜矿在境内,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铁冶炼遗址。

1956年建寿王坟公社,1984年改镇。1997年,面积60.2平方千米,人口1.6万,辖罗圈沟村、南沟村、 寿王坟镇 郑家庄村3个行政村和7个居委会。

以铜矿而全国知名的,如果不知道寿王坟铜矿怕算是孤陋寡闻了。自镇中心穿过的小河发源于林深草密的车河梁,流到这里已是满身“铜臭”,罗圈沟的几个小矿自不必说,东河北的三选,大南河的尾坝,每年要沉淀多小金属在河床里,谁也说不清,加之北山的尾矿坝和詹家沟的二选,无怪乎水到柳河是已经是砂灰的颜色,途经铜城到底不同凡响。

说道寿王坟还颇有来历,《 明史》卷125《常遇春》传载:“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偏将李文忠在常遇春暴病而亡的地方附近搭建了“寿堂”进行吊唁活动,具体位置在今郑家庄东南1.5公里的吴家沟附近。而遗体被运回南京,明军将其遗物埋葬在搭“寿堂”的地方。这座类似衣冠冢的坟墓,被称为“寿堂坟”。清初时期,此处附近形成村庄,得名“寿堂坟”。从那时到民国,逐渐演变成“寿王坟”。新中国成立第二年,在这里开始建立铜矿,1956年建立寿王坟镇,名字保留至今。

 镇子四面环山,北山陡峭而少林木,南山沟深而多平缓。如果逆小河沿112线国道东行,可进入兴隆县,取道滦河,经下板城到达承德;顺小河沿112线国道西行,可进入兴隆县,取道柳河,经营子到达兴隆。自高空观之,全镇似一只向西北爬行的蝎虫:古洞沟、龙潭沟、火神庙沟,火药库沟、詹家沟、吊死鬼沟为蝎之六足;北湾子东、西两沟为蝎之双螯,吴家沟为蝎之毒尾。据东南而望西北,举螯欲斗,挺尾示威。如果是晚上,空中繁星点点,地上灯火通明,远山上已分不清是灯火,还是星光,苍穹与大地融为一体。站在马路中间,抬眼望去,路灯笔直地向远处延伸,洒下一路辉光,搞图文设计的小国拍摄过小镇大街的夜景,灯火辉煌,很有一种城市的气派,却又不失乡村夜晚的宁和。南山公园有座亭阁,象极了避暑山庄里的金山亭,古朴俊雅,登而望全镇,可领略登高览胜的情怀。待月斜来,安睡的,怕不只是小镇自己。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这里就有了铜冶炼场,集采矿、选矿和冶炼生产于一体。根据考古工作者证实,当时的冶炼场遗址就位于古洞沟和龙潭沟一带。然而时代的变迁,风雨的侵蚀,古冶炼场已经无从辨认,但伟大的人民在古洞沟、龙潭沟里已经采掘了不计其数的矿藏,时至今日,依然机器隆隆,不绝于耳。在中心地带形成了一个面积达三百多亩的塌陷区,周遍挺立着高达百米的峭崖,每逢大风阴雨,坍塌不绝。新建的铜冶炼厂投资近三个亿,实现了时断时续地生产。高耸入云的烟囱冒着滚滚浓烟,每隔一段时间拍一次酸,雾大时形成酸雨再落下来。附近的松树与农田因而枝叶脱落,干枯死亡。于是大街上吆喝卖水的,又成了铜城独特的风景。

历史的车轮,自远古滚滚而来,又向未来滚滚而去,古语有云: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时代的发展中我们该带走什么?我们又该留下什么?

从场部出来,沿着112线国道向西大约5公里便进入了一个镇子——寿王坟镇。;路南一个加油站和一个养路工区算是引路人了,路北是一大片难得的菜园。公路从一座小山的余脉直切而入,留下来七、八米高的土坎,每逢刮风下雨,就会有大石从坡上滚下来,或是大面积的土方直堆到公路的中间。有些胆子大的生意人,爬上护坡,踏着修砌出来的平台在光滑一点的岩石上书写宣传广告,矮一点的地方已经被路政工人用涂料粉刷掉了,高点的,人够不到的地方,却也不能完好无损,被自然的风雨剥蚀的面目全非。

过了小桥,便是真正进入到镇子里。这是一个山谷的侧面,拐转成与山谷同向,一条小小的溪流从山谷深处淌出来,给镇子最偏僻的角落带来鲜活的生机。三叉路口处有一个医院的广告牌,由此向山谷深处去,便是那家医院,常在医院里接受治疗的是公费医疗的铜矿工人,或是生活不能自理的精神病人。与医院隔路相望的是镇里的猪厂,空旷的院落长满荒草,与山坡上茂盛的松、槐斜映成一体。整排的房屋似乎还在回念当年火红兴旺的景象,流淌的溪水似乎还有记忆,当年下游居民静坐在猪厂门口,高喊着不准养殖、不准生产,还一方净土、还一条清澈的溪流。水还像当年一样流淌,只是不管那场争斗谁胜谁负,猪厂的衰败却已成不争的事实,萧瑟的西风只摇曳着凄凉和寂落,一方净土却是无从找寻。

从那个三岔路口向西北方向行进,路的两侧是或是楼房、或是平房的居民区。从各家窗户伸出的烟囱正冒着袅袅的青烟,在雪后的世界显得格外抢眼,因需要自家取暖,每家的院里院外不是对着干柴,就是躲着燃煤。这是片同矿工人居住区。隔着那道小溪与农业居住区向往。由于工农生活方式的差距,建筑式样也有所不同:高脊宽敞明亮的,多是农民住宅,见证了改革开放以后,农民逐渐走向富裕的曲折道路;那矮小、阴暗而潮湿的平顶房多是工人的住宅,即使两层小楼,也是烟囱直伸入空中,或多或少也说明着铜矿的兴衰历史。至于发源于车河梁的那条小溪以北的那片窑洞被称做二工地的,以及火药库沟以东大片住宅被称做三工地的,已经很明显表现出工农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而,生活方式的不同,在春节前后还是依稀可见,高高竖着灯笼杆,夜间明照着大红灯笼的,是民俗味还颇浓的当地农民;那只贴了对联,或是门楹上什么都没有的,是来自祖国各地上班族的房屋,要么格局、样式一致的窑洞房,要么是近几年建设的楼房。总之,单调得几十年没有变化。

沿大街前行,看到小楼,也就进了整个镇子最繁华的商业区。街上有超市,有保险公司。有银行,有邮局。基本上一个县城该有的,这里都有了。最大的单位要属铜兴公司,由于改制,采取了战略收缩,现在结束了小社会结构,只是宏伟了整桩办公楼,在这条商业街上闪耀着改革带来的无限生机和活力。与其说这是座缩小了的城市,不如说是逐渐扩大的农村,这也是人流最聚集的地方。好多的商业信息都从这里发射到周遍的村落,好多的商品也是在这里分发到各家各户。每当大集,十里八村的人们或是驱车,或是徒步赶到这里表达要表达的感情,购置要购置的物件。在原电影院的位置是个丁字路口,超市就有两家,镇子里最大的菜市场也在这里。人来人往总是不断,接站车和许多出租车也聚集在这里守株待兔。休闲的人们也常聚在这里,或是三五成群一起研究彩票的中奖情况,或是两两成伙一起谈论生意的收入支出。时代的变迁,图书馆变成了超市,在也感受不到一点儿文化气氛,人们大包小包提的,都是吃穿用度的物品。电影院也成了菜贩们躲风避雨的门廊、聊天的客室,除了摆着的几个台球桌外,当年的风采已然不在。站在台阶上可以看到网通公司安装的公用磁卡电话,也只剩下骨架,电话早已被人暴力拆除了。留下来的大洞,似笑非笑地不知想说些什么。

过了架在小河上的水泥桥,有几株上百年的柳树屹立在路旁,老态龙钟,但神采飞扬.路砖铺到树根处明显拐了个弯儿,可以明晰地领会到设计者对古树的保护意识,只是树干上明显的破坏痕迹显然有负众望.无论是向山上去,还是向小河的下游去,都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建设起来的重工业区,以矿山开采和矿石加工为主业,高高耸立的烟囱,就像是在空中书写着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史。山中雾重,却也掩不住滚滚冲出的浓烟,有时酸雨一过,秋天便提早来临。

自三忠于沿主街向西,文化氛围渐浓起来,朗朗的读书声可以把你带回你的校园生活,就连商店也多是经营文化用品。并排的两栋楼房,原属铜矿的子弟学校,铜矿改制够,便将子弟学校与镇里的中小学合并。现在中学已经上划,上初中的孩子每逢周日晚上,便集聚在电影院门前,等着接站车,带着十二分的不情愿到远在50里之外的营子去忍耐寒窗之苦。而这里闲置的房屋寂落而颓败,门可罗雀。只有一墙之隔的小学人声鼎沸,永远洋溢着人类生生不息的朝气。虽然独生子女的增加影响了生源,新鲜生命的活泼、跳动和激越,却丝毫没有降温,依旧带着上两代人的希望欢腾着、碰撞着。

众山环抱着小镇,112线自中间将镇子一分为二,自高空俯视,恰巧一个中字,虽然古代行兵的栈道已不知何踪,日本侵略的耻辱记在心中,日月换了、大地未改。辛勤的人们依然古朴勇敢,用智慧和汗水建设着家园。只是心中不平的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1949年,热河省政府组织地质技术人员对 寿王坟地区进行地质找矿调查。沿着花岗岩、石灰岩侵入带和露头矿踏查,西从北湾子,东到三岔口(距 寿王坟15公里),北从帮子沟,南到大南沟,大面积的实地踏查,最后确定在地表露头矿多而富的集中地带是古洞沟、龙潭沟、半截沟定为 寿王坟矿区。由热河省政府上报中央政府重工业部。

1950年新年刚过,重工业部责成东北有色局负责勘查,派一O一地质勘探队负责 寿王坟地区的勘探工作。首先进行物探、槽探、钻探、坑探,此后主要是钻探。

1950年3月从丰宁马架子金矿及遵化将军关金矿调入工人,并从热河省金矿局调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组成 寿王坟探矿队进行坑探。

1953年4月,热河省委决定组建 寿王坟铜矿党委,经重工业部批准 寿王坟铜矿挂牌,开始了筹建工作。

为加快坑内探矿,从东北有色局调来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干部,从夹皮沟、老牛沟、石咀子、青城子、华铜等矿总计调入600余人,再从矿周围各县主要是兴隆县招收工人,连同热河省配备的干部,上半年已达1800余人。由于坑探作业掌子面少,无法派更多鋬岩机,以至坑口工人窝工。

当年10月由重工业部中央有色局决定调往长沙中南有色局干部、工人500余人,年末职工总数为1200人。

寿王坟铜矿所在地、是当时的热河省兴隆县九区郑家庄村,西邻禹家庄、闫家庄,东邻东河北、于吉号。那么为什么叫“ 寿王坟铜矿”呢?

解放前日本侵略者就发现此地有金属矿,由于靠近深山区及三岔口原始森林地带,是抗日游击队的根据地,日本侵略者无法立足开矿,所以将郑家庄以东均划为“无人区”。解放后,热河省政府派技术人员进行地质矿产调查,在地质探查中在大南沟发现有“ 寿王坟”的地名,由于地质人员的好奇,感觉该地名非常独特,便于人们的记忆,所以在第一张有矿区域图上标写了“ 寿王坟”。据当时参加地质找矿调查成员,后为我们矿安全技术员的韩绍德讲:为便于查找新建矿山,以所在地的地名命名为矿名(重工业部有规定)即第一张图所标的“ 寿王坟”定为 寿王坟铜矿。按实际“ 寿王坟”原址,与矿所在地尚有3公里之遥。实际铜矿矿部是郑家庄,有矿主体在龙潭沟。 寿王坟铜矿正式挂牌,开始大规模探矿和筹建。当时没房子住席棚,铺谷草打地铺。没有电,用柴油机发电。没有大型运输机械,就用绞磨滚杠移动运到设备安装场地。山上建设没有路就以人背驴驮运送物资。没有星期天休息,每天八小时工作制度,但人们都以工作为准,有工作就做,有活就干,不计多少小时,有一种铜矿人的自豪感,有如南泥湾大生产精神。

1955年根据国家批准的建设规模,有色设计总院提出的技术设计,从4月1日开凿坑口大平洞主要运输坑道,并开始破土动工选矿各车间厂房建设,并为大生产服务的机械备件、零件加工制造的中央机械厂、中央化验室也动工建设和安装。同时办公楼、职工住宅、宿舍、食堂、浴池、医院等生活设施也开始建设,由西向东2公里的大山沟热火朝天沸腾起来。

寿王坟铜矿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工程。虽有苏联专家帮助指导,但并非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曾有这个苏联援建的传说,并把“传说”写在文件上,笔者特意订正),而是我国自行勘察、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设备、自行建筑安装,是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设第一个大型铜矿的典范。仅用2年时间建成,建设速度之快,工程质量之优,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同样规模的有色金属矿山建设,像这样速度,过去没有,到今天仍然保持着记录。

1959年中学地理教科书中就有 寿王坟铜矿。大致内容是:河北省燕山北部地带,兴隆县境内的 寿王坟铜矿,是铜、铁、钼共生矿床,生产以铜为主,伴有副产品金、银,同时选出高质量易溶性磁铁,它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成的大型采选联合企业。

寿王坟铜矿于2003年已破产重组,不再使用这个矿名了,在原矿的基础上,重新组建的是承德铜兴矿业公司。尽管铜矿的名字没了,而在人们的记忆中是抹不掉的。因为 寿王坟铜矿在新中国急需铜的时候,艰苦创业、流血流汗,曾经辉煌过,创过伟业奇迹。1958年生产铜含量8000吨,是当时全国矿产量的十分之一。1959年产量还是保持国家年产量的十分之一,生产铜含量11200吨,实现利润3025万元。这3000多万与今天的货币额相比是个什么概念,我不清楚,然而,我记得这3000多万不仅是超过了当年承德市全市国营工商业当年利润的总和,而且略高于河北省境内中央和省属钢铁企业当年利润的总和。

1953年,我们一行18人从沈阳调来热河省,分配到筹建中的 寿王坟铜矿,报到第二天,我们想既然到 寿王坟铜矿工作,就得去看看 寿王坟。经一路问道就到了大南沟 寿王坟所在地,当地老乡指给一个大土堆说这就是 寿王坟,我们看到的是大约长宽各6—8米,高4—5米的一个大土堆,既没有一般圆形坟墓的形状,也没有任何标志。我们问老乡:这就是 寿王坟?寿王是谁?哪个朝代的?有说:不知道,有位较年长的人从后边过来,他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把兄弟常遇春的坟。当时忙于生产建设,无人细究。  直至1986年,笔者是当时 寿王坟铜矿的主要领导。当地乡亲来找我们要求给“ 寿王坟”立个碑,他们说:你们为什么叫 寿王坟铜矿?就是因为有 寿王坟才起的。我们希望你们和我们一起为老百姓负责,为千秋万代负责,给 寿王坟立个碑。我讲:我们不能立碑,第一,我们是企业,无权立碑定地名;第二, 寿王坟的“寿王”到底是谁还不很清楚。有一位年逾80岁的李大爷代表大家发言,老人说:你是外地人,没听过传说,在大南沟住的都知道是常遇春的坟,他接着说:我从小就听爷爷讲,是他老师(教私塾先生)讲的。说常遇春是明朝大将,开国元勋,是朱元璋的拜把子兄弟,他勇猛无比,跟着太祖把元朝打败,他的功劳特别大,所以被太祖封为“长寿王”。元朝皇帝败逃到关外,关外元军又来进犯,朱元璋派常遇春带兵出关打仗,他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司令员,当年司令部就在 寿王坟。从咱们这再往西北十几里路,有个“副将沟”,就是他的前沿驻地,他的副将在那镇守。常遇春得急病死在驻地,当时有战乱,再加上天气太热,尸体不能运回北京,就地葬埋,就是这个“ 寿王坟”。我说:大爷,您爷爷的老师,那位先生到现在也不会超过200年,而明太祖到现在有600多年了,老先生怎么能知道“ 寿王坟”就是常遇春的坟呢?老乡们都说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我确实听到一个很有趣的传说。  当地老乡所讲与《明史》记载有相似之处。“还师,次柳河川,暴疾卒”。柳河川,这个“川”字是流域一带的意思。柳河距 寿王坟约5公里,贯穿铜矿厂区一条由东向西流水的河,叫老牛河,河水直入柳河,变流向由西南向东北流,汇水于滦河。矿生产、生活都用柳河水。柳河距矿本部约2公里,矿办公楼距“ 寿王坟”3公里,都属于柳河川范围。  另外,经过地名核对,我国只有一个 寿王坟。中国地理图就在河北省承德市境内明确标志“ 寿王坟”。自1953年 寿王坟铜矿建矿以来所用电报挂号1108。这个“1108”即明码电报的“寿”字,全国通用。因此说“ 寿王坟”是独一无二的。

1、南京紫金山的常遇春墓,是葬埋常遇春遗体的坟。《明史》有明太祖朱元璋“赐葬钟山”的记载。  2、山西省五寨县柳河村,《常遇春墓的传说》一文说有埋常遇春的坟。1962年五寨县政府将常遇春墓公布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铭记。  3、李景瑞主编的《承德民族开发史》记有:“常遇春暴病卒于伊逊河”。  ? 4、《承德晚报》安忠和《 寿王坟的来历》一文中:论述由“寿堂坟”演变成“ 寿王坟”。  5、京东200里有常家坟,据说是常遇春母亲找刘伯温看风水定的。即今唐山常各庄村西常家坟中有常遇春墓。  6、沧州市孟村回民自治县五帽圈村有常遇春墓,是常遇春衣冠冢。  7、承德鹰手营子矿区的 寿王坟是常遇春墓,是当地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说。  综上有关常遇春墓的7个地点,我个人认为:安忠和同志的论述是比较准确的。第一,赐葬钟山《明史》有记载;第二,常遇春“柳河川暴疾卒”,这个柳河即现今柳河;第三,寿堂是古代祭祀死者的设施,清代 寿王坟一带属遵化州;《遵化州志》明确记载为“寿堂坟”。常遇春在此暴亡后,搭建寿堂祭祀。尸体运回钟山安葬后,此地称“寿堂坟”,后来演变成了“ 寿王坟”。

周边行政单位

营子区寿王坟镇南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S358(北凌线)
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S358(北凌线)

周边派出所

寿王坟派出所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北凌线承德市寿王坟镇政府西北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9:00-17:00

周边政府机关

寿王坟镇政府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寿王坟镇委(北凌线北)

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寿王坟镇人大主席团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郑家庄北凌线承德市寿王坟镇政府

万岭镇人民政府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寿王坟镇委(北凌线北)

周边生活服务

营子区寿王坟镇南沟村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
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

周边诊所

寿王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地址: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铜兴大街36号

周边厂矿

寿王坟铜矿机械厂 地址: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寿王坟镇北凌线

周边乡镇

寿王坟镇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