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道河村

十道河村 十道河村景色 十道河村交通 十道河村气候 十道河村风光 十道河村经济 十道河村节日 十道河村历史


十道河村, 是 河北省承德县东北部的一个 自然村。该村坐落在燕山中段深处,七老图山南麓,位于五道河乡政府北侧5公里。十道河最高海拔将近1000米,是村子的西沟大尖。山顶上,原设有专供飞机导航用的铁架一座。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多山区。自道北沟梁顶至该村街里,一路全是下坡。十道河街海拔约200多米,际山枕水,坐西朝东。山村地质坚实,且构造稳定。近百年来,少有地震发生。沿十道河北上,一路翻山过梁,可通平泉县,乃至内蒙、辽宁。村庄虽小,但属名副其实的南北通衢、战略要地。十一道河、圣祖庙、杨营、建厂等村屯,往来车辆、客商,必经此处。十道河村北起与十一道河交界的大河沟上沿,南至与九道河交界的沙窝地;东自与建厂村交界的二道洼大坡,西达与致富村交界的刀把沟梁顶。境内有多条沟岔,其中最狭长的要数道北沟、东南沟和大西沟。老牛河畔 景色秀丽<...

详情

十道河村地名网_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五道河乡十道河村资料简介
  十道河村是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五道河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30821210207,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30821。十道河村与上五道河村、下五道河村、石子沟村、冷杖子村、河北村、九道河村、建厂村、十一道河村、杨营村、圣祖庙村相邻。


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五道河乡十道河村介绍

十道河村, 是 河北省承德县东北部的一个 自然村。该村坐落在燕山中段深处,七老图山南麓,位于五道河乡政府北侧5公里。十道河最高海拔将近1000米,是村子的西沟大尖。山顶上,原设有专供飞机导航用的铁架一座。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多山区。自道北沟梁顶至该村街里,一路全是下坡。十道河街海拔约200多米,际山枕水,坐西朝东。山村地质坚实,且构造稳定。近百年来,少有地震发生。

沿十道河北上,一路翻山过梁,可通平泉县,乃至内蒙、辽宁。村庄虽小,但属名副其实的南北通衢、战略要地。十一道河、圣祖庙、杨营、建厂等村屯,往来车辆、客商,必经此处。

十道河村北起与十一道河交界的大河沟上沿,南至与九道河交界的沙窝地;东自与建厂村交界的二道洼大坡,西达与致富村交界的刀把沟梁顶。境内有多条沟岔,其中最狭长的要数道北沟、东南沟和大西沟。

老牛河畔 景色秀丽

河北省承德县五道河乡十道河村 老牛河在马鞍梁前,流经村东沙滩地,由北向南贯穿全境。村内有2条主要支流汇入,分别发源于建厂沟和道北沟。这两条季节性河流在冬天被冰雪 覆盖,初春开始融化,汇成涓涓溪水,泠泠作响 。

四月芳菲天,冰雪尽消,十道河沟壑之内、谷地中间,溪流奔涌,形成短暂的桃花汛。在盛夏、初秋时段,雨水丰沛,平地出泉,流量达到峰值,最深处可没过膝盖。

道北沟多山泉,水质清澈、纯净、甘甜、沁凉、爽口。每逢春种或秋收时节,村民忘记带水,就去溪涧源头掬一捧山泉喝下,解渴又痛快。草窠间、水塘边、农田坝堰,不时蹦出来几只蚂蚱、 青蛙。

老牛河畔,水草丰美,景色秀丽。每年春天,芦蒿遍地,水芹菜繁茂。妇女领着孩子们挎上小筐、竹篮,到这里踏青、采摘。一群大白鹅在河边高歌、嬉戏,几只小鸭子顺流啄食水中的鱼儿。

村里的叔伯们,喜欢把黄牛、骡马拴在河东岸杨树下。然后躺在河滩草坪上,翘着二郎腿,哼着戏曲,仰望白云蓝天、飞机拉线。牛马骡群则在树下或立或卧,怡然自得地啃食青草。

冬季,老牛河全线封冻,罩上了厚厚的冰层。从高处看,如同一条银白色的彩带。在太阳辉映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每年放寒假后,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打出溜、抽冰尜、滑冰车。

最热闹的活动项目,恐怕要属划冰车 比赛。十道河街里一群孩子,携带各式冰车在大桥下聚齐。随着“预备、开始”指令下达,孩子们争先恐后滑向终点,场面相当壮观,扣人心弦。

大人们则带着铁锨、尖镐、笊篱、水筲等物件,到老牛河砸开冰窟窿,抓鱼、摸虾、掏蛤蟆。冬天鱼虾肥嫩,蛤蟆肉香子多,又很容易逮到。如果找对地方,一小时功夫,连鱼带蛤蟆,能抓多半水筲。

夏秋之际抓鱼,村民习惯先拦河筑坝,将水流引向另一个沟汊。水落石出,可见河床上有无数鱼儿在跳跃、翻腾。每个水坑里、石缝间,都密密麻麻地簇拥着泥鳅或白鲦子,挤成一团。

一笊篱下去,半碗鱼舀上来。两三公里长的河道,最多能有几十人在打捞。自己家吃不了,就匀给亲戚朋友、左邻右舍。过了十天半个月,再把水流截回去,到另一河汊抓鱼。芥菜樱、新豆腐炖小鱼,在十道河绝对是经典菜品、美味佳肴。

早年家里人洗衣服、被罩、床单等,都喜欢结伴到老牛河边。找块大石头,放上搓板,边洗边聊。许多人自孩提时代起就在老牛河里洗澡,从夏初到仲秋。这条母亲河,留给村民太多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

交通运输 非常便利

十道河村境内有县级公路1条,即三柳线(三沟镇至柳溪乡)。截止到2013年初,三柳线公路南段已修通至车道沟。未来准备从圣祖庙村的西北沟里凿山洞过梁,连通三家乡、柳溪乡。

双庙梁顶安有风力发电机组,三柳线或经此延伸至平泉,通七家岱乡。据悉,三柳线公路正在规划升级,将其扩建为省道。十道河有乡村级水泥、土路多条,可通往街里、河东、河西、道北沟及邻近的建厂沟、刀把沟、牛圈沟。

十道河街已于2004年在全乡率先实现水泥路面硬化,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到五道河乡整5公里,到三沟镇仅19公里,到承德市区50公里左右。距离北京市区300多公里,只需四个小时的车程,出了高速,全是水泥道或柏油路。

村民出门便捷,共计三趟班车路过十道河。一趟通往承德市,另外两趟通往县政府所在地——下板城。班车站点设有两处,招手即停,其一在原供销社前,其二在现村委会前。

早晨七点左右,班车经过十道河,分别发往市里与县城。下午一点半左右,再从承德北站和下板城汽车站朝回发。大约三点多点,路过十道河。发往县城的第二趟晚班车,早晨、下午会朝后延迟半小时左右。

夏秋多雨 冬雪奇异

十道河一带为多雨区,全年降水量在500~800 mm之间,通常集中于夏秋季。6~9月份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0%左右。夏季伏天,降水特征受山势地形影响,区域差异大且易出现暴雨、冰雹。

冬天雪多,不仅频繁,而且量大。十道河村首场降雪,通常出现在10月份。高山阴坡面的积雪最深处可达半米多,一般要等到次年四月才能化净。鸟兽踪迹,清晰可辨,村民习惯于上山下套或放鹰,逮野鸡和兔子。

如果是先雨后雪的阴冷天气,往往会形成一道乡间奇异的景观,当地人称其为“雪挂”。雨落寒冰凝树梢,雪满枝头俏,鹊跃声声叫,几多欢闹。疑似燕归春又来,桃杏芬芳梨花开,园中惹人猜,小径共徘徊。

站在十道河街里放眼环顾,村子四周雪景截然不同,皆有可观之处。马鞍梁,大雪压青松,更显翠色苍劲;东南沟,羊肠小道路漫漫,曲径蜿蜒,直上九重天;后梁上,茫茫一片皆银装,宛若童话世界山中藏;土洞沟,群山之巅,峰峦如剑,雄踞紫塞如龙盘,精彩无限 。

田园风光 令人着迷

十道河可谓典型的农业村,“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最真实的写照。村中常住居民570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农业户口。村民姓氏主要有:李、孙、刘、郑、张、于、韩、赵、高、胡、徐、闫、周、付、唐、许、姚、宋、朱、延、冉等。

全村的耕地面积为477亩,人均0.83亩。荒山面积2400亩,人均4.2亩。山地居多,平地少。农作物以种植玉米为主,共4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每亩年产600斤左右,如遇冰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粮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歉收。

此外,村民还习惯在山地少量种植高粱、谷子、黍子、糜子、大豆、红小豆、花豇豆等杂粮及蓖麻、芝麻等油料作物。田间地头,则常附带着种些南瓜、角瓜、茄子、辣椒、大葱、葫芦、豆角等蔬菜。

仲夏时节,当你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放眼四野:这一块田地绿油油,青碧碧;那一片果园黄橙橙,红彤彤。在田地与果园之间,是一排排大葱、一串串辣椒、一垄垄土豆,黄瓜顶花带刺,葫芦藤蔓缠绕,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峰回路转,别有洞天,但见平地玉米吐红缨,丘陵高粱结满穗,小开荒谷黍低垂沉甸甸,梯田上树木葱茏果累累,映衬着街里一排排参差错落的农村新居,为十道河最迷人的景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村里曾经尝试通过地膜覆盖、混合种植等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九十年代中期,又在村内推广水浇地,进行稻麦开发。2000年后,将村东头的两片芦苇塘和部分杨树林变成了耕地,并承包给个人种植。

天然林区 蕴藏商机

近几年,十道河村由于积极落实中央关于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的政策号召,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对于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以及维护生态平衡,都具有重大作用。十道河林区隶属于五道河林场,是“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道河林果业发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中普遍栽植山楂树。少则数十棵,多至几百株。山地开荒,扩展梯田,栽树种粮,一举两得。山楂俗称“山里红”,健脾开胃,可以制成罐头、果丹皮、冰糖葫芦等。

苹果、家杏、鸭梨、红樱桃、秋海棠等果木树种,在十道河村也随处可见。苹果在当地最有名气、最受欢迎的,要数“国光”和“黄元帅”两种。该村处在“承德国光苹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范围之内,也是五道河乡重点发展的对象之一。

在村民家中院外、房前屋后,多种植有杏树、梨树、桃树、枣树、苹果树、李子树、海棠树及白杨、垂柳、桑槐等。春天,家家花团锦簇、蜂飞蝶舞,路上行人可见村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景象。夏季绿荫蝉鸣、初秋瓜果满藤、寒冬雪白灯红的景观,也令人留恋。

十道河村现有松树30余亩,主要分布在马鞍梁、头道沟、南大洼。另外,在大西沟门、道北沟后山也各有一片松林。多数为马尾松,四季常青,狂风一过侧耳倾听,仿佛猛浪竞逐,又似惊涛拍岸之声;少量是落叶松,笔直挺拔,恍若一柄柄利剑,刺向云端。

松树,一身都是宝。除了木材外,松花粉可入药、美容。松仁可食用,营养又美味。将松枝洗干净,铺在锅篦子上蒸馒头、花卷、肉包,会有一种特殊香味,令人胃口大开。落地的松果和松枝收集起来,可作为百姓家的引火之物。

每到夏天,雨后初晴,松林里会长出成片的小蘑菇。除了松蘑外,还有肉蘑、草菇、喇叭张等。捡蘑菇,是村中妇女和孩子们的一大乐趣。鲜蘑菇可自己食用,晒干后也能卖掉,挣点零花钱。秋季林子中还能采到一种小黑蘑菇,口味极佳。

十道河村拥有柞林1200亩,该树木质坚硬,可做矿柱建材,亦能用于烧炭取暖。柞树在当地俗称“桲椤荭子”,生长于阴坡,为村民烧火做菜的主要燃料。柞树结出的果实为橡子,淀粉含量较高。

柞树高达数丈,枝繁叶茂,浓荫蔽空。密林深处,但闻言语声近,不见人影到来。立秋前后,柞树林中生长着大片榛蘑。这种蘑菇,在十道河村的每条沟岔都可以采拾。新鲜的蘑菇,从腐朽的枝叶间和湿润的泥土中钻出来,婷婷而立如伞盖。

榛蘑赶上旺季那些天,人们早起晚归,整筐整袋子朝回背。蘑菇在院中摊开,用针线穿成串。家家窗台、月台、花墙上,都晾满了榛蘑。农家用蘑菇炖小鸡,款待客人,山珍菜肴,营养美味,绿色环保。榛蘑也是村民馈赠宾朋、访友送礼的佳品。

其他树种,如榆树、椴树、椿树、桦树、柏树等,在十道河林区也有较广泛的分布。榆钱儿,是人们春天非常喜爱的美味,可以生吃或做汤。对于曾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从小吃糠咽菜长大的老一辈而言,榆钱儿像椴树、椿树叶子那样,都有着无法忘却的记忆与难以割舍的情怀。

小叶椴须在早春嫩芽初萌时摘下来,拌点白面、玉米面放锅里蒸着吃特香。大叶椴可做干粮叶,一般是过白露后采回家,留着冬天蒸馒头、豆包时用。山中的白桦林,则为小村子平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几分温馨的情调。

十道河的野山杏树800多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和柞树林一样,每家都有自己承包的那段杏枝山场。端午节过后,正逢采山杏之时,大清早起来全家齐上阵。男人用小车推着孩子,妇女挎俩筐装着口袋,老者拎着凉水和食物跟在后面,别提多壮观了。

东山西岭、梁上沟底都有人,村民们一边采摘山杏,一边大声说笑、喊叫。傍晚时分,无数车辆满载着大小口袋、麻包朝家里奔去。山杏采回来,仍然需要碾杏皮、砸杏核、挑杏仁等多道工序才能卖个好价钱,这期间人们紧张又忙碌。到了初秋,勤劳的妇女们还要捋杏叶喂猪。

山杏味苦,但营养价值颇高。可做杏仁霜,熬成美味的粉糊喝;可捏杏核油,专门治疗长期咳嗽。也可配胡萝卜丁,当做冬天一道桌上必备的小菜,红白相间,老幼皆宜,香脆爽口,回味无穷。承德地区特有的野生山杏仁,成就了那个年代露露集团盛极一时的辉煌。

十道河的荒山大部分被村民划段承包,栽上刺槐、棉槐、荆条等树种。农历五月,无论你去十道河的哪条沟,总有一路槐花香。蝴蝶在前面翩翩起舞,蜜蜂于耳畔嗡嗡鸣唱。用槐树花掺杂猪肉馅蒸包子、饺子,吃的时候让你满嘴流油,馨香无比。

刺槐木结实耐腐,可加工成锨杠或镐把。棉槐、荆条细长柔软,富有弹性,多用于编制筐、萝、囤等农具器物。农忙时节一过,村民就陆续上山砍回刺槐、荆条,既能赚钱又有柴烧。老百姓说,这叫“靠山吃山”!

荒山上,荆棘丛生的灌木林中有许多酸枣树。酸枣经发酵后可当果汁饮用,安神健脑。晾干研磨成面,每天沏水喝,还能治疗失眠头痛。早春时节,向阳坡有种被村民称作“黄角”的植物,看起来金灿灿的,吃到口里甜津津、美滋滋。秋天,山岗上遍布一串串红色的“酸奶子”,令人垂涎欲滴。

灌木丛里,也夹杂着山樱桃树、榛柴杆子和四季常青等。每年种地的时候,十道河村杏花、樱花竞相绽放,先有杜鹃争春色,随即桃花、梨花斗芳群,姹紫嫣红,煞是好看。夏秋之交,蜿蜒曲折的道路边,在红花绿叶间,有榛子、山梨挂满梢头,似乎正欢迎远方来的客人。

四季常青,即冬青树,十道河老百姓称其为“豆青子”。严冬时节,山梁上就只有这么一种植物还带着勃勃生机。皑皑白雪覆盖下,青青枝叶透露出了一股独傲风霜向寒冬的气质和笑看红尘不低头的韧劲。雪地上是一排排山鸡、野兔或鸟雀的脚印,从树下延伸向远方。

因地制宜 提高效益

十道河村的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共有170余亩偏远山地重新披上绿衣。该村现已完成荒山造林600多亩,既防止水土流失,又改善了环境,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同时,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现有蜜蜂60多箱。十道河村山多林密,气候宜人,从早春到晚秋,花开不断。枣花、槐花、椴树花等蜜源,分布较广。尤其是在道北沟一带,各条山岔都有大量花蜜,吸引许多放蜂人前来。

在十道河的深山里,有许多中草药。村民农闲时会上山采药,作为一项日常收入,填补家用。常见的药材有十余种,例如百合、柴胡、桔梗、黄芩、沙参、串山龙、车前子等。

山脚下、路两旁、水塘边、田地头,有各种各样的野菜。蒲公英(当地俗称“婆婆丁”)、羊妈妈、苦麻菜等挖回来,洗干净,都是餐桌上的美食。纯天然,无公害,又能消炎祛火。园子里的灰菜和小扫帚,要先用热水烫一下,蘸酱吃,最可口。

2012年秋季,村委会决定将房框沟、土洞沟和道北沟后沟子承包给个人,用于养猪、种植栗子树,以提高经济效益。十道河村道北沟拥有储藏量较丰富的方硼石、赤铁矿、钛矿、金矿等资源,现正处于刚刚开发阶段。

发展养殖 繁荣经济

十道河村近年在乡政府的指导下,重点发展养殖业。养猪、养鸡的专业户,每年都能得到乡里的财政补贴,并上有保险,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每年生猪出栏上百头,牛、羊也都有一定数量的增长。

另外,该村还养殖肉鸡五六万只,蛋鸡四千余只。十道河村的农家院,多设有猪圈和鸡、鸭、鹅圈。普通农户养活一两头猪,留着年底自己家杀肉吃。春夏之交,再上集买二三十只鸡、鸭、鹅。平常既有蛋、肉可吃,也能卖点零花钱,添补家用。

勤劳的村民家庭,一年光柴鸡蛋也不少卖钱。前街由于临近老牛河,差不多家家都养点鸭与鹅。秋天农民喜获丰收,院内的仓房里装满粮食。玉米放不下,就搁进院外的棒楼子。故此农家会养只猫捉老鼠,再弄条狗看大门。

饮水工程 群策群力

早些年,村民提水做饭、挑水浇园,多用手压井。在井口下面的青石板上,放两个铁质水筲或塑料桶。水压满后,使扁担挑着,一路上,颤悠悠,吱呀呀。回到家里,倒进大缸内,可用两三天。

数九寒冬,忘记拔塞,水井管子极易冻住。村民在井旁拢一堆火,下边烧着,上面热水浇烫。一伙人要费很大功夫和精力,才能把井管疏通。部分人家汲水,还得用手摇辘轳。在钢丝绳顶端挂钩处拴个铁桶,抛向井底取水。待桶中水满,一圈一圈摇动辘轳往上提。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村民开始用自来水。十道河村街里的自来水,采用了主干线集体出工、按户分段,支线由各家负责挖通的方针。从道北沟至西街边,地硬石坚,跨沟越坎,土层结构非常复杂,人工挖掘也相当困难。

老百姓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大家群策群力,攻难克险,管道铺设按时完成。自来水刚一入农户,对那时的村民而言,还是个新鲜物。人们用它洗衣、做饭、浇园子,大大方便了日常生活。

天时人事日相催,一代新生换旧物。手压井慢慢淡出了农家的视线,至今已很少见。井中放个潜水泵,天气干旱时可灌溉菜园。手摇辘轳,也被弃置一边,成为老古董。年青一代,甚至有许多人都不晓得那是何物。

新型能源 取暖升级

上世纪九十年代,五道河乡政府在该村做试点,推广沼气池,开发新能源。此项举措将农家的屋舍、厕所、猪圈、沼气池、菜园子等生态资源融为一个有机循环系统,解决了村民做饭、照明、施肥、排污等问题。

近几年,十道河人也很注重低碳环保、节能降耗。许多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用热水、洗澡淋浴更方便。瓦房和平房都有彩钢瓦、保温墙,冬暖夏凉,既舒适又安心。再也不必为房顶漏雨、山墙透风或屋里结满冰霜而担忧。

农家来客人,做饭多用电,炒菜使煤气。夜间照明,普遍换成节能灯。冬季取暖设备,也升级换代。火炉子更新后,节煤省柴,燃烧充分,供热性能优异。室内的暖气片,则换成管型薄、散热快的二代产品。

旧貌新颜 翻天覆地

在十道河,村民开展形式多样的个体、私营经济,小商品市场活跃。超市、商店和小卖铺有4家,集中分布于村前三柳线公路两侧。村里现有一处棋牌室,位于北街。

新世纪,新阶段,十道河村的整体面貌也与时俱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前梁或后山顶上俯瞰十道河街里,崭新的瓦房、平整的路面、往来的车辆,令人不禁心潮澎湃。

如今在十道河村,人们看见一辆豪华轿车、一台新式电脑、一件时尚衣服,早已经不会感到惊奇。在自行车时代逐渐远去的今天,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以及大卡车、小轿车不知不觉间纷纷落户寻常百姓家。

村里孩子们聚在液晶电脑前玩着游戏,大人们坐在平板电视前看着连续剧,小青年握着名牌手机、穿着时髦衣服,边走边聊,有说有笑。冰箱、洗衣机一类的家用电器,由于享受政府补贴,也已基本普及。

走向富裕 赢得赞誉

十道河新修建村部办公室4间、学校教室9间。开设农家书屋和村民活动室,并办起了幼儿园。村卫生医疗站点也已完工,可随时投入使用。在村里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兴修多处水利配套设施,打机井14眼。

2011年,十道河村安装了路灯,街巷胡同都起了诸如通顺路、广顺里一类的响亮名称,并编列了门牌号。表达了富裕起来的村民,对于未来建成小康社会美好前景的热烈期盼和执着追求。

十道河村民注重文化教育方面的投资和精神文明建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村十道河小学以其花园式教育环境,广受上级好评,曾是全乡的典范和样板。2000年前后,村里由于屡出大学生,备受乡民瞩目,赢得普遍赞誉。其他村的女孩子们,都以嫁到十道河为光荣。

道路修通了,收入增加了,思想开放了,农村经济也繁荣活跃起来。小山村的环境面貌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静悄悄地大变模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淳朴民风与现代气息交织融合,幸福的暖流处处荡漾。纯美不失风尚,这种感觉真好!

(一)传统节日 保留完整

十道河村民众质朴、好客,民风古朴、淳厚。一年里最看重的三个民族传统节日即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在十道河均保留得非常完整,依旧那样原汁原味。亲属之间、邻里之间的情感纽带,仍然这般有始有终。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更迭、时代的变迁而变质褪色。

此外,如农历三月三这天,人们要去兴隆山赶庙会。农历六月十三是龙王会,村里集体买头猪杀掉,在道北沟门举行完祭拜仪式之后,开始按家分肉。每户可分到生熟两份肉,用各种器皿盛着,上面盖张蓖麻叶,回家改善一顿。

(二)新年习俗 有始有终

1.年干粮

腊月和正月的讲究最多,老人们总能讲出一大串说道。豆包、年糕和烙糕是每家节前必备的干粮,冬月底就开始淘米压面。年干粮要多准备,管好的,预示将来家旺业兴、丰衣足食。另外,不少家还要炸些大果子、油条或摊点煎饼 。

2.杀年猪

腊八过后,喝完粘粥,十道河进入杀年猪的旺季。肉一般不卖,当天请左邻右舍、亲戚朋友来大吃一顿。大人赴宴常常带着孩子,类似于结婚吃流水席那样。杀猪菜很简单,最主要的一个是炖。这里面除了五花肉,还有酸菜、骨头、猪血。另一个是酸菜、粉条炒肉丝,很受人欢迎。

淖酸菜,曾长期是村里人冬季饭桌上的主题佳肴。在承德民间,有“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之说。老辈人常讲,吃大白菜可以清热解毒养肠胃。晚秋时节,妇女们选些棵大心好的白菜放到窖里,留着过年包饺子。

其余的白菜,用开水烫完之后,捞出来放入缸内。每一层都均匀地撒上盐粒,最快半个月左右即可腌透,制成酸菜。时间越长,菜就越酸。冬天吃酸菜火锅、酸菜蒸饺、酸菜熬冻豆腐,别有一番风味。

村里一到年根,男女老少忙得不亦乐乎。“吃猪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反映两家关系好坏的“晴雨表”。不少乡亲父老也愿趁此时机消除误会,达成和解。在十道河村寒冷的冬日,满院飘香的不只是杀猪菜,还有齐聚一堂的幸福味道。

谁家杀猪晚,可能要等等外出打工的或上班、上学的亲朋。“吃猪肉”这一习俗在该村延续几十年了,是沟通彼此、和睦邻里、加深友谊、融洽亲情的手段。这种尊老爱幼、质朴纯真的人文风情,已成为山村岁末的共识和传统。

十道河人,特质朴、实在。婚丧嫁娶,谁家有事村民都会上前帮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活。没人袖手旁观,在一边看热闹。街里人更是如此,乡亲们凝聚力很强,一句话全来。有时闻讯,不用招呼,每户当家人也都到场,帮着筹集资金,拿个主意。

3.熬鸡冻

除了杀年猪以外,每家也会宰几只大公鸡。不算铁锅、榛蘑炖柴鸡,还要做成冻。鸡冻是用鸡汤熬制,然后放于外屋冷却而成的。室外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一夜即可冻好。村民常吃的,还有鱼冻、山鸡冻和黄豆肉皮冻等,方法亦然。

4.做豆腐

在腊月,每家至少要做两次豆腐。第一次通常是刚过了腊八,做成冻豆腐。第二次在小年以后,腊月二十五六,叫做“吃新豆腐”。新豆腐可炖可炒,可溜可烧,亦可涮食。除此之外,还要炸成丸子、方泡,满满一大盆。

5.储果蔬

十道河家家有地窖、仓房,存储着过冬的白菜、萝卜、土豆和苹果、鸭梨等。窖口结着厚厚的霜,里面倒很暖和。村民总是在为改造生存环境争取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着,就连菜窖也进行了换骨脱胎。砖石水泥筑起的墙面,钢筋混凝土的窖顶,明亮的节能灯,早已“除旧布新”。夏日里,还可储藏啤酒、山野菜等。

6.爆棒花

到了年终岁尾,十道河村的小孩子们可以鼓捣出老多花样撒欢儿了,特别在琢磨吃上。农家屋檐下,垂挂着一串串白玉米,是专供爆棒花的。至今村里人家习惯在菜园子边种一圈小白米棒子,秋收后打包存放。冬腊月爆上几锅棒子花,一直留到过年时拿出来。

玉米花,是农家孩子特别喜爱的一种小零食。爆玉米花时,需要从自家带上柴火、棒子和糖精。新爆的棒花又甜又酥,松脆爽口,是孩子们千金不换的美食。现在棒子花已不多见,逐渐被机器爆出的长筒形和虾条形玉米花所取代。

7.糊窗棚

承德冬天冷,气温低,村里人全都生炉子、烧木柴、睡火炕。厨房烧柴火会产生大量浓烟,把屋顶、四壁熏得漆黑,既不美观又不卫生。每逢过年,需要用报纸糊棚,才能稍微亮堂几个月。时间一长,报纸就泛黄、发黑了。“新三月、旧三月、勉勉强强再半年”,这是报纸糊棚最好的写照。

这些年,正赶上八零后一代娶妻生子,十道河村新瓦房迅速崛起。屋里安装暖气,涂料刷墙,干净整洁又漂亮。寒冬腊月白纸糊窗、糊棚,已成为陈年旧事。如今农民家里看着舒心,岁末大扫除挺省事,这边擦擦,那边洗洗。

8.赶集市

十道河村安集立市已有多年,时间为每月农历三、八之日。集市规模虽小,却方便了五道河乡北部十几个村屯群众购物之需。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十道河集市最为热闹喧哗,物品齐全,买卖兴隆。车辆、摊点从大河沟下沿一直排到了村委会门前,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互相拥挤,寸步难行 。

集市上,猪牛羊肉、鲤鱼海带、瓜果蔬菜、饼干点心、音像制品、儿童玩具、家用电器、服装鞋帽、各种调料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风车、烤肠、冰糖葫芦,是孩子们的最爱;火烟、四扇、戏曲光盘则是长辈们的乐趣。

四扇是一套四联精美山水风景组合或传统戏曲故事剧照,老人们每年必选。十道河人不叫买画,都称“接画”。年轻人喜欢接张明星油画,放在卧室和客厅。新婚夫妇要接一对天真可爱的宝宝年画贴墙上,在温馨浪漫中又多了一份期待。凡招财进宝、吉祥如意、年年有余之类的主题,印有摇钱树、锦鲤、童子、美女之类的素材,是最受村民喜爱的画。

岁末十道河集市,年画、对联、挂笺等家家户户必备的装饰物品,都摆在了非常显眼的位置。色彩鲜艳、款式新颖的油画和春联,最受人欢迎。在集上转完一圈,人们开始采购,面对面侃价,然后大包小袋地往回拎东西。下午一两点,集市上的人才逐渐散去。

9.访亲友

以前逢年过节,十道河村民走亲访友所带的礼物很简单,二斤点心一瓶酒。点心用草纸包成,上面还有一个大红贴儿。四四方方的拿纸绳儿捆好,方便携带。酒也最普通了,多数是红高粱或二锅头,没有纸盒的那种瓶儿。

宾客登门送礼,别管带来的东西多少,主人都会笑脸相迎。烧菜做饭,尽其所能,唯恐招待不周。算是礼轻情意重吧!现在,过年时候的礼物变得多样了。精致点心、高档白酒、特色水果,偶尔还会捎带一箱饮料或奶制品、柴鸡蛋等。家家都这些,亲戚多了,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10.贴对联

过年贴对联,横批要附带雕刻精美的挂笺,这应该是承德乡下一大特色吧。挂笺按单数来粘贴,红色居中,两侧配绿色和粉色,必须间隔开。大门口一般是五张或七张,再衬以宽阔的对联、威武的门神,显得非常大气。

院门口外正对着的墙上贴“出门见喜”,车库的墙上贴“人车平安”,自来水的墙上贴“龙泉兴旺”,卧室或客厅的墙上贴大“福”字。从前,碾子上还贴着“青龙大吉”,石磨上贴着“白虎大吉”。再者又如“金鸡满架”、“肥猪满圈”、“家禽兴旺”等,寄托了十道河村民对养殖业的良好祝愿。

门神、灶王爷别讲“买”,要说“请”,十道河差不多每户都有“保家仙”。过年吃饭前,要给“保家仙”上供、烧香、磕头。你可以不信,但请别乱讲话,否则必受长辈责怪。年前要带着烧纸、糕点、酒肉趁好天气去祭祖、上坟。注意,不能超过中午十二点。这跟探望生病老年人一样,都是有讲究的。

11.团圆聚

十道河村从老辈开始就形成了传统,过年再忙也要争取一起吃三顿饭。三十那天下午、子夜辞旧迎新、大年初一早晨,这几顿饭极其重要。冬季天短,过年恰逢农闲,村里人一般是不吃午饭的。

晚饭吃得早,多在下午两三点钟。谁家只要一放爆竹,就知道是准备开饭了。因为过年时早晨、晚上吃饭前,必点几个二踢脚。到此为止,村中家家户户已经收拾停当,院落干净,对联贴完,人们都欢聚在一起喜庆团圆。

三十下午这顿饭,长辈拿出珍藏多日最高档的酒,在桌上摆成排,跟家里人推杯换盏。大家共同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致以新年最真诚的祝福。感谢的话语、宣泄的言谈,在人们酒酣耳热之际一齐倾吐出来。

这顿饭要吃两三个小时,席间气氛非常热烈。合家团聚、共进美餐的那一刻,总是令人陶醉。饭后各家就开始准备和面包饺子,左邻右舍叮叮当当用菜刀剁馅的响声也是村内一道独特风景。

暮色降临了,路灯亮起来,家家门前挂笺随风飘摆,两侧烫金对联熠熠闪光。走在街上一看,每户都是如此,红灯高挂,门口披彩,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家长让孩子把各个房间的灯统统都打开,新房客厅最漂亮。除夕之夜,天虽寒,心却暖,十道河村的景观非常美丽温馨。

12.扒盆火

热炕头,那是庄户人家最惬意的地方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说法,表达了昔日农民的生活向往。农村人串门,有伸手摸摸炕头热不热的习惯。热炕头也是村民幸福生活中的一项指标,说明这家日子过得好。

农家做饭烧开锅,就将灶膛内的炭扒到火盆里压实。天冷的时候,还要专门烧一灶湿柴,暖屋热炕,顺便扒盆火。果木炭火硬,供热持续时间也长。红红的炭火,在屋子里又热又亮。

夜晚没事,来串门的长辈叼支烟袋,盘腿围坐在火盆边,唠着孙家长李家短。大人常在火盆上放个铁盒,炒瓜子、黄豆或爆玉米花。反正都是自家地里长的,既省钱又休闲,也能哄小孩子过个开心年。

在十道河村,老人们有这样的说法:“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意思是除夕夜守岁,一定要把炭火烧得旺旺。这样,来年的日子才会红火。于是,在大年夜,使用了一个冬天的火盆,以其最炽热、最旺盛的力量来辞旧迎新。辛辛苦苦一年的生活,就在这盆炭火中升腾成一种欢乐、一种幸福。

13.看春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电视少,且多为黑白,台就河北、中央两个。谁家是彩电,屋子里挤满了人看春晚,那叫一个热闹。孩子们搬着小板凳坐在地上,大人坐在炕沿,老人坐在炕头,有说有笑。

花生、瓜子、苹果、鸭梨,对村民们而言可是好东西,节目看完满地狼藉。但主人很热情,很友善,谁也不生气,不反感。家里来做客的越多,说明在村中人缘越好,人气越旺。

近两年,十道河村民家多换成超薄液晶电视,使用数字接收器,一百余个台随意看。有人已经通过网络点播春晚节目,再也不用为看电视凑热闹去邻家串门。世界的飞速发展,无形中给山乡带来巨大变化。

14.年夜饭

除夕晚上十一点半,妇女下厨准备煮饺子,做年夜饭,男人则拿出烟花爆竹。午夜零点左右,十道河鞭炮声进入高潮,村里跟开了锅似地响个不停。繁星点点的天宇,礼花齐绽,五彩斑斓。到处都在闪耀光彩,空中弥漫着浓郁的火药气息。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鞭炮响过,全家人开始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零点钟声敲响后,孩子们先给父母及长辈拜年。前些年,都是小辈轮流给老人们磕个头,再作揖,问声好。现在礼仪简化,拜年一拱手,问个好即可。辞旧迎新这顿饭,全家先举杯共同庆祝。然后人们分别敬酒,边吃边聊。

15.忙躲星

这里,要说一下“躲星”。在十道河村,相信老人孩子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谁近几年运气不好,算命先生会让你躲星以避血光之灾或官司缠身。人逢本命年,一般都需要躲星。有的人在除夕夜躲星,有的在正月初八、十八或二十八晚上。

躲星这天,太阳落山前就得待在屋子内,窗户要遮严实。第二天早上,太阳升起来后才可出门自由活动。经常在外忙碌或开车、做生意的人,为了心理安然,愿意躲星,以求新年太平无事。

16.拜大年

正月初一开大门前,要点挂鞭,崩得落红满地。此举叫“开门红”,这一天地面再脏也不能扫碎屑。有些人家还会在除夕夜把写对联剩的大红纸及糊窗户剩的粉纸、绿纸剪碎,洒遍庭院。

初一这天早晨,十道河大街小巷都是来来往往互相拜年的人。村民走家串户,从近邻到远亲,差不多全去。出门前,大人要看财神、喜神在何方,孩子则不管那一套。同辈遇见先问好,还喜欢开两句玩笑。上午九点钟,是拜年的高峰期。十点以后,很多人就直奔棋牌室了。

17.包饺子

正月里,农家要包很多次饺子。初一、初三、初五、初八、十五、十八早晨,村里每户必吃饺子。“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满家转。”初二晚上包饺子时,顺带捏些边缘是摺纹、中间有肉馅的圆合子 。

所谓“合子”图吉利,新年多多挣钱之意。十道河村有些老人,包合子堪称拿手好戏,花纹精美,令人赏心悦目。初五这天,新春贺岁暂告段落,大年之后家人再小聚一番,吃顿团圆水饺。

在十道河村,有“头鸡二鸭,猫三狗四,猪五羊六,人七马八,九子十成”的说法。据说初五管猪,所以妇女们会特意包几个大饺子。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养头大肥猪。

承德农村传说,“七七八八老鸹拔苗”。初八按习俗,为防止乌鸦祸害庄稼,也要吃饺子,称“捏老鸹嘴”。所谓“九子十成”,是说如果初九初十这两日天气都好,那么来年的庄稼就五谷丰登。按传统习俗,再吃饺子,要等二月二了。

18.吃面条

正月初二,十道河差不多家家都要吃面。村民非常喜欢“钢丝面”,这是用玉米制作的。由于面条经过机器热压挤成,细如钢丝,故而得名。该面有点硬,食用之前,要先放温水内泡开再煮。钢丝面色泽金黄,而且劲道,可蒸可煮着吃。

钢丝面在锅里煮好后,捞到碗中,浇点酸菜、肉丁、冻豆腐做的卤子,放入辣椒、香油、味精、酱、醋等调味料,上面再撒把葱花。一份热腾腾、香喷喷的美食摆在面前,会勾起无数人的食欲。

19.图吉利

正月初一、初五、初七这几天,又是不许做针线活的日子。尤其在当天上午,家长会把针线、剪刀一类的物件藏匿起来,不让孩子们乱动。据说,扎针对养活鸡猪和家人的身体健康不利。

“三六九,往外走”。说的是正月初三、初六和初九,这几天都是好日子,适宜出门远行。初三那天,村民会开车拜访亲友或在自家宴请客人。初六、初九这两天,在十道河村前站点等车的人,明显要比其它日子多。

20.填仓节

正月二十五,承德民间以此日为“填仓节”。家家户户于太阳出来前在院内用火灰划一个囤形,中间撒上五谷杂粮。粮食拿块砖压会,鸡、狗也要晚点撒。此举象征仓满囤流,旨在祈求新年丰衣足食。

吃饭以前,先放鞭炮,焚香祭神。饭后,把压粮食的砖拿开,任自家的鸡狗等动物去啄吃。表示粮满仓囤,不怕鸡狗吃。在承德农村,还流传这样一句民谚:“填仓填仓,小米干饭杂面汤。”这一天早上,十道河村很多家都要吃香喷喷的小米饭,晚间做顿细丝滑韧的杂面汤,庆贺节日。

21.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早饭,村里人家总会煎年糕,金灿灿、油汪汪、甜滋滋,相当好吃的。放了一冬的猪头、猪蹄,也在这天烀熟,全家分而食之。早年,猪头要用烧红的烙铁烫掉茸毛。每到这时,村中家家都飘散着焦糊的味道。

二月二,十道河村理发、烫头的人超级多。因为正月期间,绝对不允许理发,有人说会死舅舅。理发店一年之中生意最红火的时候,恐怕要数那天了。到这天晚上,家里的爆竹基本放完,年才算真正结束了。

(三)民间花会 闻声而动

正月里,十道河村群众自发组织的民间花会和元宵节撒灯会,已有多年传统并形成习俗,经历了几代人,长盛不衰。锣鼓一响,街里、河东、道北沟的文艺骨干就会闻声而动。初七八到十一二,为村民彩排练会时间。

附近村庄也愿意加盟,与十道河一起办花会。联合办会,通常从正月十一二到十五六。十道河会场多设在村前路东的平地,人们扶老携幼争相观看,一时间车辆鸣笛,商贩云集,好不热闹。

十道河村的经典节目有踩高跷、耍狮子、跑旱船、抬花轿、扭秧歌等。会首、旗手、演员、大鼓道、小鼓道、化妆师、放鞭炮的人员等,齐聚在北街十字路口。队伍先到村头站列两旁,鸣鞭放炮,迎接其他庄的演员。

几个村大队人马合为一处,按照客先主后的顺序,沿十道河街里绕行一周,才进入会场开演。一路之上,但见旗幡招展,袖带飘扬,鼓乐喧天,浩浩荡荡。所经之处,家家鞭炮齐鸣,门口摆放糕点、茶水,热情迎送。

花会开始前要先打场,锣鼓敲起来后,有专人用长竿挑着挂鞭到中间燃放。与此同时,两条巨龙围绕场地奔跑,让拥挤的人群赶紧后退。节目也随即开始,最多时有十余档会,持续三四个钟头。

(四)正月十五 雪夜撒灯

正月十五晚上,村里还要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灯会。至今在村民中间,仍然流传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之说。讲的是中秋节晚上如果阴天,元宵之夜就有可能下雪。那天傍晚,孩子们早早准备好了自己糊制的心爱灯笼,到村委会门前集合。

人们参与最热情,群众积极性最高,要数十几年前。那时灯笼有一百余个,种类繁多,造型别致,五光十色。上面有八仙过海、哪吒闹海、猴子捞月、闻鸡起舞等典故和四大美女、白娘子、杨家将、岳家军等人物及梅兰竹菊、松鹤延年、富贵花开、江山如此多娇等景致。

装饰灯笼的剪纸,都出自村里老人们的巧手,蝴蝶栩栩如生,牡丹含苞待放,柳枝摇曳多姿。有人别出心裁,将一对窗花或皮影贴在灯笼上,倒也妙趣横生。还有人图省事,干脆用过年贴剩的油画糊灯笼,情景交融,雅趣十足。

暮色降临,锣鼓齐响,众人纷纷点起蜡烛,花灯璀璨,蔚为壮观。队伍先到村东小庙前烧香上供,宣读贺词,请求神灵保佑人们新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然后沿河西、河东、道北沟、街里的顺序,走家串户。

灯队到谁家,主人都会笑着迎出门来,并提前备好香烟、糖果、花生、瓜子、热水及礼金。锣鼓队跟着主人进院,在屋子内敲打一通长流水。灯笼队在分会首的带领下,绕着庭院转几圈。院子里的鞭炮有人帮忙燃放,爆竹响震八方,烟花照亮夜空,象征新年满堂彩,美好日子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负责撒灯的人员,会在大门口、屋门口、石阶上、井台边、碾盘四周放几个路灯。这种路灯是将锯末与煤油混合,然后用报纸包好,放进大挑筐内,有专人抬着,跟在队伍后面,边走边撒。

因此,元宵节在十道河也被村民称为“灯节”。早些年,灯会一般都要闹到凌晨。现在,晚上十点多就结束了。各家所赠的物品、礼金有人负责接收保管,第二天统计完毕再发放出去,参与就有奖励。正可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花会、灯会结束以后,十道河宣传栏要贴出答谢公告,每家帮会的钱款金额都有详情展示。不在于谁家、某人掏了多少钱,关键是能看出民众参加集体文化活动的热情。村民都觉得热心帮会属于公益活动,可保自己一年做事顺利如意。

(一)历史悠久 文物众多

十道河村自古就属幽燕之地,后经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等族千年统治,出土的珍贵历史文物众多。1984年11月,十道河乡道北沟村民孙海,在挖水井时发现古墓一座。

承德县博物馆得知消息后,迅速派人赶到该村。考古专家确定为辽代墓葬,由于现场已被破坏,仅对残存部分进行清理。古墓北倚黄土丘,周围地势狭窄。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式,呈西北东南走向。

死者头朝西北,是单人墓穴。葬具为木棺,在其南侧,还有杀殉的一匹马,骨骼保存完整。这座古墓出土了多件文物,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一套精美的辽代编钟。今天,这些文物均收藏于承德县博物馆。

(二)集家并村 修建部落

1.游击区

十道河村属于抗战时期的革命老区,处在热河省中部,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原十道河乡所辖的范围,曾经是承平宁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八路军冀东军分区第三地区队(即高桥部队)长期在这一带活动 。

解放战争时,我南山部队、县大队、区小队和国民党军在十道河村一带反复争夺,互相攻防。国民党十三军驻二道河的自卫队多次偷袭该村,至今在马鞍梁与后山尖上,还有当年双方激烈交火时挖掘的战壕。

2.靠山屯

民国年间,十道河还是仅有两三户人家的靠山屯。村子周围是地主家的良田,阡陌纵横,土壤肥沃。大部分贫农都散居在各条沟岔的山坡上、树林边、小河畔,靠狩猎、烧炭、经营几亩薄田或给地主扛活、打零工为生。

如老韩家、老于家住在河东大坡,老孙家住头道沟里,老郑家住房框沟门。道北沟徐氏一族为该村大户,家资富庶,地广人多,门庭显赫,拥有三重院落。徐家门下,有多户贫雇农,常年为其打短工、做零活。

3.无人区

1943年,日伪军在承德境内实施集家并村和大规模制造“无人区”的计划。居住在东南沟、大西沟、道北沟、建厂沟等地深山、溪边的群众,都归拢到街里。圣祖庙西北沟、季洪沟等地的民众,也被迫迁移至十道河村。沟里的民房、茅舍,全部烧毁或拆除。

4.部落墙

十道河村建有集团部落,四周修筑了高高的围墙、岗楼,设自卫队武装看守。部落围墙西部,沿后山根而建;北部,自薛家、高家、于家、韩家、李家到王家的院墙西侧一线。

其中,韩家与李家之间,设角门一座。这也是老辈子村民常念叨“北门外”一说的由来。出了该门,仅两三公里之遥,即十一道河伪“满洲国军”的营部,还可经此进入道北沟。

东部,从老王家几户直至李家、学校和村委会,再到赵家、周家的院墙连线。十道河小学与村委会之间,设正门一座。对面就是老牛河、马鞍梁,拐过山弯可进入建厂沟。八路军三区队野战医院与承平宁联合县政府,距此不过十多里地。

大门顶端建有岗楼、垛口,供值勤人员瞭望、巡视。两边墙体厚实、坚固,内侧搭有台阶,可拾级而上。墙头备有许多碗大的石头,留作民团壮丁战时防守“御敌”之用。

南部,顺周家、胡家、赵家、刘家的院墙西侧直抵山根。在周家大院前面,又设一座角门。村民出了此门后,可径直奔向十道河的小西沟、大西沟,去山上砍柴、放牛。

老百姓进出部落,在大门口有人盘查,受严格限制。日出后大门开放,黄昏前就得关上,严防八路趁机混入或村民“串通共匪”。十道河部落东北部的山区,被划入“无住禁作地带”。

5.受饥饿

1944年春天,日伪军在承平宁地区完成了集家并村。十道河等27个部落,隶属于当时的二道河子村。部落内的人口多,民众住茅草窝棚,缺衣少食,生活极其困难。

粮食不够吃就兑一半米糠,有些家庭两天才喝顿稀粥,大人到部落附近山上或河边挖野菜、捋树叶、拾橡子。没有衣服,全家共用一条裤子,谁出门才穿。十道河部落里的孩子,一个个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经常有饿死人的现象发生。

6.传染病

在满洲国统治下,十道河村民饱受饥饿和病痛折磨。瘟疫、鼠疫等传染病,都曾在部落内蔓延、肆虐。几乎天天有人死亡,无家不戴孝,无家不哭声。死人太多,没有棺材,拿破烂炕席一卷就抬出去埋了。

村头、山坡、林边、河沿,新坟一座挨着一座,树上乌鸦的叫声令人心悸。有的大户人家死剩一两口,孤儿寡母,无依无靠。有的全家人暴毙,成了绝户,断了香火。辛酸的往事、悲惨的境遇,触目惊心,不堪回首。

(三)革命老区 慷慨悲歌

1.反集家

满洲国军的残暴统治和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没有吓倒英勇的十道河人民。在反集家斗争阶段,部落里的进步群众与八路军、区小队紧密配合,曾多次拆毁人圈的围墙。白天日伪军监工修上,夜间老百姓就破坏掉,前后持续一年多。

三区队初到建厂沟时,没有吃饭的家什。八路军通过“家长”向十道河部落老百姓捎信,每户征集一个碗。家长很快备齐了一百多个大碗,由专人护送赶赴部队驻地,解决了官兵的生活急需。

2.交通站

十道河部落,是我党在承平宁联合县一区秘密设立的地下交通中转站,负责敌方情报的收集与传递。小西沟门老刘家迁入街里后,被毁坏的房院成了三区队和交通员的联络点。

伪满军队驻十一道河营部的兵力、武器与扫荡计划等情报,正是由此转达到建厂沟。现已八十六岁高龄的刘春堂老人,在1943年秋天曾与本村韩明一起,赶两头毛驴到松树底,为八路军三区队送去两百斤小米和日伪近期扫荡的情报。

高桥、杨雨民(黄云)留两人在部队宿营地,松树底老管家大院住了一晚,并观看指战员操演、训练。当天晚间,杨雨民特意安排青春年少的刘春堂和自己的警卫员住在一起。

不久前,高桥、杨雨民率领二连的一部主力、通讯排两个班、侦察排两个班,奔袭宁城三座店,抄了鸦片组合,以解决整个冀东地区的冬装问题。次日临走时,杨雨民打开雨布,用刀割下一大块刚缴获的烟膏,交给刘春堂,让其母亲治病。

在返回十道河的路上,刘春堂、韩明两人打了些山梨用毛驴驮着。中途遭遇进山扫荡的日伪军,机智的刘春堂面对盘问,应答如流,未露一丝破绽,圆满地完成了此次任务。

如今整整70年过去了,刘春堂老人对于那一幕和高桥、杨雨民的形象始终念念不忘。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刘春堂与本村的许多青壮年在承平宁一带积极参与抬担架、救伤员行动及土地改革运动。

3.担架队

例如五道河战斗、应杖子战斗及解放三沟、七沟的战斗等,均有十道河村的担架队作勤务保障。1947年春,三沟战斗结束后,村里派出二十多人的担架队,向宁城转运伤病员。

刘春堂和担架队员从十道河出发,经建厂沟奔平泉。这一路上,历经磨难,险象环生。他们宁肯忍饥挨饿,也把干粮节省下来给伤员吃。在黄土梁子西侧,遭遇国民党军飞机俯冲扫射。幸亏及时疏散到山林里,才避免了人员伤亡。

十道河担架队远赴宁城送伤员,一个来回几百里地,全靠徒步行走。回来的路上所遇村屯,百姓或穷困潦倒、揭不开锅或死走逃亡、空无一人。粮食吃完后,刘春堂等人就摘野果、啃菜根与树皮充饥,才勉强支撑到家。

4.亲历者

由于这里是革命老区,群众基础好,有不少烈士安葬在该村。十道河后山根、头道沟门原来均有烈士墓,每年清明节,学校都组织学生前去祭扫。刘春堂老人至今仍记得那些烈士的容貌、籍贯和牺牲地点。

建国后,刘春堂曾任十道河村生产队队长。他作为村民代表,去沙石峪等地参观农田建设,并见到了朱德元帅的夫人康克清。老人天生乐观、豁达,虽年近九十,身体硬朗,精神矍铄。

刘春堂在少年时被迫学习日语,亲眼目睹了东洋鬼子及伪满军队奴役国人,在承德犯下的累累罪行。他是村中为数不多尚健在且了解那段革命史的亲历者,经常向晚辈讲述抗日的故事,告诫孩子们要“牢记国耻、勿忘先烈、努力学习、奋发图强。”

(四)传奇老兵 保家卫国

1.老革命

十道河村最具传奇色彩的老兵,要数解放战争时参军的韩财。他有七年当兵的经历,在第四野战军王牌部队主力师服役,参加过无数次大仗、恶仗和险仗。从东北黑土地一直打到广西十万大山,后又跨过鸭绿江,去抗美援朝保家乡。

三大战役,韩财先后参加了辽沈和平津之战。与骁悍的国民党王牌军较量过,与狡诈的广西土匪顽敌智斗过,与强大的美帝野心狼也曾硬碰硬、枪对枪。韩财同志作战经验丰富,军功显赫,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也是最值得我们景仰的革命前辈。

2.贫农家

1924年4月,韩财出生在河北省承德县三沟东沟十道河村一个非常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韩庆发,母亲王氏,还有两个弟弟,三个妹妹,一个单身的二叔韩庆生。全家人住在河东大坡两间茅草房里,靠种田维持生活。

由于父亲有痨病,身体不太好,都是母亲和二叔上山拖柴、下地种田。王氏勤俭持家,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地劳作。一年到头,家人吃不上一顿饱饭。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先后送给人家养活。

3.大个子

据说,韩氏一门祖上为山东人。后来闯关东,到平泉县七家岱乡横墙沟定居,成为当地望族。民国初年,韩庆发、韩庆生兄弟俩,经双庙梁来到了建厂沟门,在一处依山傍水的坡地林边安家。王氏,为建厂沟过梁后的车轮窖人。

韩财体格魁梧、健壮,相貌堂堂,身高一米八多,胆子大,有力气。他从小就给富农家扛活,放牛羊。后又在建厂沟伐木烧炭,帮助母亲、二叔养家糊口。集家并村后的艰难生活和日伪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在韩财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

4.当兵去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队发动内战,进攻热河,占领承德。承德县政府驻地在三沟东沟一带,八路军和国民党军反复拉锯。韩财与十道河村的广大青年踊跃支前,为我军引路、送粮、抬伤员、传递情报。

1947年春,因冀热辽军区“征集补充兵员”,韩财在十道河通过三取一抓阄的方式,与同村多名精壮后生进入区小队。他们辗转经杨营大地(区小队驻地)、磴上乡乱石窖(承北县政府驻地),到达围场县四合永镇碑亭子沟,进行了为期半月的正规训练。

5.机炮连

新兵训练完毕,韩财正式参加人民解放军,随部队开赴锦西作战。韩财所在冀热辽军区独立16旅,是一支英勇善战、能打胜仗的部队。该部前身有著名的红9军团、朱德警卫第2团等,老基础比较好,是日后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的硬底子。

韩财因为身材高、体格好,首战即被分配到机炮连。韩财绰号是“大个子”,他在连里一直担任重机枪射手。无论攻坚战,还是打阻击,韩财和他的机枪班,总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大作用。

6.正规化

1947年8月,该部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为23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3师。韩财同志先后参加了1947年的东北秋、冬季攻势和1948年的辽沈战役。

“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辽沈战役开始前,韩财所在的部队于八面城进行了新式整军运动和技战术的刻苦训练。经过为期半年的整训,官兵军政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7.战辽沈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首先在北宁路山海关唐山段打响。与此同时,东野8纵接到总部命令,火速南下北宁线作战。9月21日,该部夜渡大凌河,以突然动作包围葛文碑、薛家屯之敌,锦州战役自此揭开序幕。

10月6日中午,攻锦战斗任务下达。8纵由东向西突击,首先攻占东半城。林彪曾特别交代:8纵从东面助攻,箝制国民党军,吸引的敌人越多,挨的炮弹越多,你们完成的任务就越好!

8纵司令员段苏权坚持独当一面,把突破口选在东边白梨街附近,由铁道南向中纺工厂突破。最终,该部由林彪交代的“箝制敌人”、“挨炮弹”,佯攻锦州当成主攻打。

锦州之战结束以后,韩财所在的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3师,顾不上休整,飞兵东进,围歼廖耀湘,一直追至营口港。东野八纵是辽沈战役最先出场的首发阵容,也是攻击锦州作战中包打半城、牺牲最惨烈的英雄部队,更是抢占台安、截断廖耀湘退路的奇兵。

8.追歼战

1948年11月,东野第8纵队23师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134师,下辖第400、401、402团,师长钟明彪,政治委员谢家祥。韩财随东野主力部队百万大军浩浩荡荡入关,先后参加了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

特别是在衡宝战役中,134师行动积极,大胆穿插,作战勇猛。追击战中,以同等兵力歼灭敌48军176师主力4354人。平而关战斗中,该部积极捕捉战机,决心果断,以4个营3000人的兵力急行军数百里,全歼国民党17兵团部和两个师共6715人,俘虏敌司令刘嘉树。

9.万岁军

1949年7月,韩财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夏,他在广西十万大山中参加剿匪斗争,朝鲜半岛爆发内战。同年秋天,134师从每个战斗班抽调一名经验丰富、打仗勇猛的老兵赶赴东北集结,韩财也在其中。

他们乘火车一路北上,韩财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即后来著名的“万岁军”),作为首批跨过鸭绿江的部队参加抗美援朝。1950年入朝之后,韩财在志愿军第38军114师侦察连任副班长。

志愿军第114师,也是一支勇猛顽强、英雄辈出的部队。该师基础好,擅长防御,有较强的战斗力。在解放战争期间,打遍大半个中国,共歼敌36576人。韩财在朝鲜参加了对整个战争进程都极为关键的第一至第四次战役,并两次荣立大功。1952年由于身体原因回国,在大连疗养。

10.大队长

1953年5月,韩财从部队复员,回到十道河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后来,韩财与小自己11岁的同村姑娘郑素芹结婚,生三子:长子韩振东、次子韩振祥、三子韩振义。韩财长孙韩树军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从事国防宣教,现为高级文案策划、青年作家。次孙韩树民曾于空降第十五军当兵,荣立三等功。今已退伍,在地方参加工作。

韩财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曾长期担任十道河大队干部。他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襟怀坦白;他性格直爽,乐善好施,生活简朴,待人热情。韩财以其谦虚谨慎、艰苦朴素的作风,对党、对人民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11.好党员

1982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韩财自担当了二十余载的大队长岗位上卸任。虽然韩财的文化水平不高,但他经常接受各地学校邀请,对孩子们进行革命历史与爱国主义教育。韩财也常将节省下来的生活费和每月微薄的津贴,送给他认为应该帮助的任何人。

晚年,韩财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本色。他关心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大事,关心党风廉正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关心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2003年5月,韩财因病去世,身无分文,但他给后代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遗产。

周边政府机关

五道河乡政府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三柳线五道河乡政府

周边乡镇

五道河乡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

周边村庄

十道河村 地址:承德市承德县三柳线

下五道河村 地址:承德市承德县三柳线

上五道河村 地址:承德市承德县

五道河 地址:承德市承德县

十道河子 地址:承德市承德县

三道河村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S254(承围线)
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S254(承围线)

头道河村 地址:承德市承德县头汤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