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庄村

承德天鼓山森林公园, 承德天鼓山森林公园地理位置, 承德天鼓山森林公园景区简介, 承德天鼓山森林公园景点简介, 承德天鼓山森林公园附近景点, 承德天鼓山森林公园景区文化, 承德天鼓山森林公园植被简介, 承德天鼓山森林公园历史资料


天鼓山森林公园(南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 旧屯乡政府与承德满族文化研究联合规划开发旧屯满族乡北部山区,拟打造集满族鹰猎文化保护、名贵动植物保护及研究,特种养殖、种植于一体的生态森林公园。区内自然景观有“石鼓”、“石椎”、“棺材石”、“摔鹿石”、“小金顶”、“鹿蹄泉”、“雕砬子”、“三连洞”、“仙人窟”、“鹰手窝棚遗址”、“龙王庙”、“九神庙”、“暴马丁香群”、“千年古豹榆”等等。地理位置天鼓山,位于河北垫局键糊省承德市隆化县签才旧屯满族乡,是乡域内的历兰劝局史文化名山。屑料兵“天鼓山”,也称石鼓山、古砬子等兆射,其主峰也叫小灵鹫峰、南天门。 南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鼓山是燕山、太行山抹堡院脉支脉七老图山余脉。滦河水系绕山而过,形成了狭长的滦河谷地即是旧屯满族乡的主要区域,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形店榆成了依山傍龙举凳水的生态肌理。 ...

详情

新兴庄村地名网_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旧屯满族乡新兴庄村资料简介
  新兴庄村是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旧屯满族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3082520920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30825。新兴庄村与旧屯村、西旧屯村、鱼亮子村、车道沟村、石虎沟村、西台子村、碾子沟村、偏桥子村、神树沟村、大地村相邻。 还有5个地名与新兴庄村同名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旧屯满族乡新兴庄村介绍

天鼓山森林公园(南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 旧屯乡政府与承德满族文化研究联合规划开发旧屯满族乡北部山区,拟打造集满族鹰猎文化保护、名贵动植物保护及研究,特种养殖、种植于一体的生态森林公园。区内自然景观有“石鼓”、“石椎”、“棺材石”、“摔鹿石”、“小金顶”、“鹿蹄泉”、“雕砬子”、“三连洞”、“仙人窟”、“鹰手窝棚遗址”、“龙王庙”、“九神庙”、“暴马丁香群”、“千年古豹榆”等等。

地理位置

天鼓山,位于河北垫局键糊省承德市隆化县签才旧屯满族乡,是乡域内的历兰劝局史文化名山。屑料兵“天鼓山”,也称石鼓山、古砬子等兆射,其主峰也叫小灵鹫峰、南天门。 南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鼓山是燕山、太行山抹堡院脉支脉七老图山余脉。滦河水系绕山而过,形成了狭长的滦河谷地即是旧屯满族乡的主要区域,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形店榆成了依山傍龙举凳水的生态肌理。 天鼓山的自然资源与宗教人文有着很大的契合点,其中以“天鼓雷音”为其特质,佛道融合于一山,佛教的天鼓雷音王佛有座骑为名“普化”的大鹏鸟,与道教的九天应元普化天尊都是雷神的显现。在天鼓山有与之相关的石鼓、石橛、雷击石等自然景观,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

景区简介

天鼓即佛 古天竺人认为佛是天鼓,贼若来时,天鼓即鸣,贼若去时,天鼓也鸣,而天鼓鸣时,诸天心中勇猛修罗怖畏,诸佛也是同样的道理,众生烦恼来临,佛陀说法使之不来,烦恼将灭,佛陀说法使之根除。佛陀说法时,弟子心中勇猛精进,各种魔怨怖畏,因此之故,所以称佛为天鼓。 天鼓八景 天鼓山第一景:天门远眺 猎场至高古砬子,天门南开灵鹫峰 古庙盘踞北来龙,顶瞰四野触苍穹 拔地而起千米后,玉带轻舞四时同 每逢伽蓝磨刀也,山雨携风供乐声 天鼓山 第二景:石鼓天椎 天生一块圆鼓隆,谁将置于佛岭中 雷音尤似从林起,石橛倾插透岩层 仙人古洞无多浅,摔鹿高崖有可凭 都云珍宝山中物,躬驻仰瞻话曾经 天鼓山 第三景:雷击涌泉 天雷击碎老磐石,裂隙狰狞似仙踪 红顶柳子归化去,遍野雷泽泉自涌 台子地许宫殿筑,长坡疯长达子丛 当年萨满锣铃响,默作麻池出水声 天鼓山 第四景:二龙戏珠 山势相夺脉如龙,砾砂伏魔似扣钟 一副石门天造设,摩尼宝珠凭地称 洪出怒吼冲撞过,岿然安守风景中 有路无路须亲往,叩开古道且从容 天鼓山 第五景:濡水托蓝 故称濡水今称滦,环绕天鼓恰龙蟠 曦起岚霭闻鸡唱,暮落潋滟听蛙蝉 昔耶銮驾乘舟渚,唯此荡荡逝东南 碰着老陡穿之去,空留天蓝映水蓝 天鼓山 第六景:东山献寿 黄花巍然抱古松,古松平顶岁葱茏 仙人去了仙鹤去,桃山犹在胜桃形 上元灯里雪崖彩,晓春风外爆竹红 一声炸开冰河也,愿予乡民运清平 天鼓山 第七景:古寺长清 滦水长清寺长清,古刹重光斗彩屏 乾隆十五初建设,道光四年庙堂成 泥佛木僧般般是,香花供乐且自承 石碑碎了心尚在,谁将前身认后生 天鼓山 第八景:刀劈对山 大对山本不算险,争比王鼻小鬼脸 好似刀劈峰对裂,猝使瀑水罅云岩 奔波跌宕清史册,峡谷涛声唱流年 激浪遍洒无常物,论调高低总是闲 天鼓长清寺 长清古寺,坐落于旧屯满族乡西旧屯村东,据传始建于乾隆年间,乾隆十八年到乾隆五十四年,京旗驻防拨驻热河,看护围场,旧屯东西营子为重要的镶蓝旗驻地,自清代早期便有旗人随多尔衮收复蒙古察哈尔部,逐渐落户旧屯,及待乾隆朝时,尚有内务府旗人、王公包衣等,也来旧屯办差并落户,方门王宁崔尹何郑等满洲姓氏,旗人剧增,形成了以东西营子为核心的满族聚居村屯。为了满足落户旗人的信仰及精神等需求,八旗驻防、及内务府的满洲旗人集合当地汉蒙民族同胞筹建了佛教寺庙。 初查《承德府志》及《隆化县志》未见记载旧屯地区之佛寺,仅在县志中记载郭家屯地区有“长清寺”,盖即此,有待进一步查证。惜古碑损坏严重,不能辨识,仅依民俗称之为“长清寺”,其历史缘起,时代流变等都无从了解。 据现存寺庙功德碑残段,可以初步了解该寺道光四年扩建,可见此寺历史悠久,香火旺盛。惜毁于四旧,功德碑等文物遭到惨烈法难。2004年,基于当地民众民俗活动需求,西屯村花会会首王福祥受乡亲委托,筹款复建。新建之寺占地四亩余,基本在古寺与村庄的原方位(不是旧址),兴建有殿堂六间,正殿通房三间,供有本师释迦摩尼佛及四大菩萨,彩绘庄严。西配殿两间为护法殿,供奉当地民俗信仰对境。北配殿一小间。 自清朝以来,当地满蒙汉多民族长期融合,形成了较有特色的满族民俗花会及庙会,东屯村的三官圣会与西屯村的菩萨圣会,相得益彰,为满乡旧屯春节期间靓丽的风景。 天鼓山长清寺 (13张) 天鼓佛国 天鼓山有古寺名之谓“长清”,佛经中描述有清凉池水名阿耨达池,广长清净。阿耨达池本即清凉之水,无热恼意。长清古寺,背依隆西高峰石鼓山脉之余势,前勘悠悠滚滚之滦河,亦是清凉无热之避暑胜地。《钦定热河志》记载普乐寺时亦有“则诸经所称广长清净于佛土宜”,想此长清古寺虽不比皇家普乐,但此“长清”二字应是源自“广长清净”,直指佛土无疑。 千年前,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同样是避暑圣地的庐山宿住东林寺时,曾有偈颂阐扬其所见之心境,云“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东坡居士也是一个佛子,且禅悟甚深,传为五祖演转世。溪声山色无非佛之境界,反观故乡长清古寺之地理地貌,不难发现当初建寺之人为之起名“长清”,是绝妙的恰到好处。星云大师开示此偈时也说“彻悟佛陀真理的人,可以从一切事相上洞见人生,无论什么声音,只要你能用心观照,有所觉悟,那就是佛陀的说法声。”则无关是山野僻壤还是辉煌殿堂了,直截了当就在脚跟立处。 长之广长,则多指佛的三十二相之一广长舌相。广长舌,在《阿弥陀经》中有反复申说“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即佛是语清净者,包括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做得很圆满。所以佛的舌头伸出来,把整个脸都盖到,我们凡夫众生没有这种德相、能力。佛经上讲,你的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鼻子,你三世不妄语才有这个好相。所以佛舌头伸出来脸盖住了,大家没有话说了,佛的语诚实,绝对没有妄语;妄语,绝对不会有这个相。 清之清净,则多是形容佛身清净,无诸染垢。法华经法师品所说之清净光明身、新华严经卷四十二所说之清净法身即是,谓之“净德内充,名清净身”。身清净则有三个大方面,所谓身三口四意三,乃是我们常时造作的十业,有十善业,也有十恶业。身三则指应该远离“杀盗淫”三种恶业。所谓慎勿杀戮、戒弃偷盗、断除邪淫,若能远离“杀盗淫”三种身之恶业,进而力行放生、布施、洁身等善业,于世俗谛层面则可以长寿少兵、财富具足、眷属和谐等,究竟而言则成为成就佛土的增上缘。 广长清净之身语,盖是长清古寺的美好期许,而身语造作不离心意识。故佛经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意清净是身语清净的根本,远离贪嗔痴的三毒之害,方能成就清净的意境。大乘甚深经典中尝云佛有三种密,即是身语意三密,讲菩萨修行也是此三密与佛相应而已。所谓身语意实际就是我们的语言、思想、行为,若果人能将此三自觉自律,虽不成圣也可贤善。而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这三大类所组成的,日日如是,人人如是,无有例外,脱身语意而无所谓生活或生命。 广长清净,亦或指此大滦河日夜喧嚣之水,因为水至清如蓝,故也名蓝河川,古寺傍之,便有期望佛法绵延长清如斯之寓。然时光更迭,世事变幻,留下来的则为“娱神”之“菩萨圣会”。 古之庙会,绝非简单之祭祀而已。其有教化二利,教民以法,化缘以生。寓教于乐,如藏地之金刚舞,或萨满之跳神舞皆如是。例二贵摔跤,则脱胎于二鬼摔跤,本源则可能寓意一人之心开真妄二门,便落入纷争缠缚,实寓意深远也。再者黄河灯阵,其本质与圆明园“黄花阵”(所谓圆明园仿欧式迷宫造“黄花阵”不可信也,因为此范制在民间早就有很广泛存在,绝非外来)无二,或即是“黄花灯阵”所讹化。之所以叫黄花阵,则因旧时皇帝命宫女们手持黄绸扎成的莲花灯,寻径飞奔于迷宫中,先到中亭者便可以获得皇帝赏赐,故名黄花阵,或黄花灯阵,此实际是源自中国民间元宵灯会的一种赏灯游戏。 旧屯今黄花山祭祀之花会,古时亦应有此黄花阵,然今则废止此久已,而仅隆化县城尚每年有之,灯阵迷宫中心有一中幡,本即是佛教八宝之一的幢幡,之所以叫中幡,就是因为其在阵的最中心安置,平时可以用于耍杂技,而逛灯之时,则为至高美好之寓意,穿过重重迷宫最终触之吉祥,其实际也有佛法修行的深刻寓意。有的灯阵中幡近顶处置斗,实际是满族的索伦杆变形,可见这种黄花灯阵也是一种满汉文化交融的特色产物。 承德天鼓山 天鼓山,因山间有天生石鼓而得名。在《承德府志》山川中记载其因山间有石似鼓而名石鼓山。清代顺治年间大量旗人入关圈地落户旧屯满族乡地区,因为此山高耸入云,当地满族人也叫其为“古砬子”即满语“猎场至高点”,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渐渐将古砬子讹化为“高砬子”,晚清时期,因为山东流民闯关东来关外生活,有萧姓人善于塑造神像,在山巅建有一座龙王庙,后因此也叫作“龙庙高尖”。也有村民传说此龙王塑像是流民从山东老家背来,遂将之供奉于山巅之上。 天鼓山,与旧屯境内的老陡山、大对山等历史有记载的高山形成了沿滦河山地风景,山、泉、林、石各具特色。真山水、原生态、纯文化的天鼓山,更是河北省少有的满族鹰猎文化民俗之地,汇聚名人(镶白旗鹰手人宁安,清太祖努尔哈赤妹夫噶哈善哈斯虎亲兄那木占巴彦之六世孙)、名山(天鼓山,乃是佛经中所载的北方天鼓雷音佛的显化道场,有仙人窟、金刚橛崖、摔鹿石等遗迹)、名水(滦河)、名树(千年豹榆树、暴马丁香古树群)、名果(承德山楂、大扁杏)于一身;集人文景观、地文景观、水文景观、生物景观、天象景观于一体,既承载着千年历史积淀,又独具文化旅游探幽之魅力。 滦河山水 滦河古称濡水,是华北地区著名大河之一,河北省第二入海大河,污染最轻、最纯净的一条河。在旧屯满族乡当地因为口音故,也叫作“蓝河”、“狼河”。 滦河全长885公里,流经承德市丰宁、围场、隆化、滦平、双滦、承德县、平泉、宽城等八个县区,流域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流经隆化县境内108公里,过郭家屯镇、韩家店乡、湾沟门乡、旧屯满族乡、太平庄满族乡等5个乡镇,其中旧屯满族乡段为30多公里,占据过县全境的三分之一,是滦河过境较大的乡镇,几乎涉及全境,且为民族乡之一。 滦河从湾沟门乡规划中的大坝沟门水库往下始入旧屯满族乡车道沟门村,从车道沟门村到北甸子后山为止共有7个行政村30多公里长的滦河过境,在整个滦河水系中,这是最为婉转多湾的河段,仅仅从东屯村到北甸子后山段就有六处较大盘龙湾,与岸山相得益彰,这在山区中的滦河流境也是少见的。 滦河过境处有大对山(西境)、天鼓山(北境)、黄花山(东境)、老陡山(南境)等有历史记载、有浓郁民俗积淀的山峦交相辉映,形成了天然的山水风景画廊。 滦河流经旧屯满族乡,以大对山为代表,《承德府志》有记载,滦河调查有描述,其山如刀劈,两山相对而闻名。流域内谷深坡陡,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形成过“老陡山水电站”,临近即将开发的“大坝沟门电站”。 境内山谷有较多的原始次生林,动植物种类丰富,以北部山区的“天鼓山”为代表,是隆西高峰之一。《承德府志》记载山间有石似鼓而闻名,经考原名为古砬子,是清代承德鹰手三旗主要驻地之一,有丰厚的皇家围场鹰猎民俗。同时该区域是我国北方野生暴马丁香古树、豹榆古树、野生杜鹃花、桃杏花古树群聚集地之一。 区域内有民俗信仰及佛教信仰,散布着“九神庙”大大小小近20座,尤其以西屯村复建的古庙及天鼓山南天门高尖龙王庙较为知名。庙宇星罗棋布,虽然小到不见经传,但也可管窥当地民俗风情,并且长期传承的满族花会-“黄花山”三官花会、“鹿迹泉”龙王祈雨法会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生命力。 黄花山,是旧屯满族乡东侧搬凳子村前的一座小山,山崖峭立,古松苍翠,这些古树入选《隆化古树》一书,其南侧的“烂石窖”晨雾,滦河拖蓝,故也是“蓝河”的由来。每年春节期间都有“三官圣会”在黄花山“挂彩”祭祀。旧屯满乡花会,起源于清代旗人的驻防,渐次融合了汉族文化的“三官信仰”。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复兴,并保留了大量的影像资料。 鹿迹泉,是旧屯满族乡东北部石虎沟村沟里“鹿迹沟”的一处山泉,也是境内重要的矿泉。旧屯北部山区祈雨,祭祀龙王所用的水都是取自此泉,因此人们对此泉有着很深的感情和民俗信仰。相传以前天鼓山区域鹿狍成群,常来此泉饮水,故鹿蹄踩踏泉边而得名。 旧屯满乡的祈雨方式延续了满族特色也融入了汉族的风俗,早期满族祈雨都是“围柳”并无一定的祭祀对象,满族人采柳枝扎成帽、裙,在水泉边舞蹈祭祀祈雨。旧屯满族渐渐融入汉族文化信仰,将祈雨的对象转向了龙王,但“围柳”、“祭泉”等俗仍保留了下来。 旧屯满族乡,拥有30多公里长的滦河过境,形成了6个大的盘龙湾,天鼓山、大对山、黄花山、老陡山等诸山与滦河交相辉映,形成了满乡旧屯的山水底色,“满族鹰猎”、“三官圣会”、“鹿迹祈雨”等民俗独具特色,为满乡旧屯增添了文化蕴彩,抓住历史机遇,挖掘滦河满乡文化,开发滦河满乡旅游,改变满乡经济结构,或许是我们这一代旧屯满族人的课题。 护生放生基地 随着大坝沟门水库和天鼓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为在承德市隆化县旧屯满族乡建立“北方最大的科学放生基地”奠定理论基础,天然水库和自然保护区,可以接纳水陆多种动物的放生,并与之相适应,可以有效缓解京津冀放生对河流、森林的干扰。建立北方放生基地,既可以有效融入京津冀的生态环境保护,又能为当地的旅游事业打造特色。 天鼓雷音王 天鼓雷音王佛 据《大日经疏》卷四云(大正39·622c)︰‘次于北方观不动佛,作离热清凉住于寂定之相,此是如来涅盘智,是故义云不动,非其本名也。本名当云鼓音如来,如天鼓都无形相亦无住处,而能演说法音警悟众生。’天鼓山以“仙人窟”以及“摔鹿崖”等天然景观,被称为是佛经所载北方天鼓雷音王佛的显化道场,特别是“仙人窟”是古代修行人的遗迹。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对“不空成就如来”解释:【不空成就如来】(梵Amogha-siddhi,藏Don-yod-grub-pa)五方佛之一。密教胎藏界称之为北方天鼓雷音佛。显教经典称之为天鼓音佛、雷音王佛等名。 有时,天鼓雷音王佛的宝座是由一种名叫"CHUCUOG"的动物抬着。这种动物像水牛,爱争先, 抬宝座的有八只动物,象征嫉妒,老是想比别人强的那一种烦恼. 。有时为了象征天鼓雷音王佛的成就,他的宝座是由神话中一种名叫桑桑的大鹏鸟抬着。此鸟具有人身、鸟翼和角。古时很多人都出海寻宝,据说寻宝的人,只要能闻桑桑声,即使未见其面,亦能当下成就所欲。虽未露面,桑桑的叫声就极具影响力。这当然是天鼓雷音王佛的特质,他有能力成就一切。天鼓雷音王佛面为绿色。由于绿是多种颜色混合而成,故其含意是此一本尊行多种行,能达成多种目的。他右手持双金刚(羯磨杵)。由于双金刚指向四方,所以天鼓雷音王佛,无论在何处,都没有他不能成就之事。 他左手持铃,象征其法教的慈悲和令人喜悦。 天鼓山与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也名至尊妙吉祥,智敏上师依据佛教经典在《贤劫千佛之善知识:至尊文殊菩萨的往昔发心因缘和修行历史》一文中详细记载了文殊菩萨在因地为转轮圣王时,曾于善生世界的天鼓雷音王佛道场天鼓山中修行,并发大菩提心,承事供养天鼓雷音王佛。天鼓雷音王佛道:“一切诸法如其因,要在发愿之根本,由彼所发何种愿,如其所愿得成果。大王我亦于往昔,曾发圆满菩提心,为利一切有情故,我发正愿愿成佛。如我所发如是愿,我已证得如是果,圆满菩提我证得,以此圆满我心愿。大王汝应心坚决,此心不变发菩提,若能行彼菩提行,汝亦当成正等觉。”经这样的劝请发心时,于是转轮王虚空祈请十方一切诸佛作证,于天鼓雷音王佛前,以极猛利的心力,作这样的发心和宏愿道: “轮回无尽中,何时有终始,彼时为利众,当行无量行。 今于世尊前,我发菩提心,众生是亲客,当解其贫乏。 从今至以后,我若生贪心,则欺十方中,所住诸如来。 从今至以后,直至证菩提,瞋心及害意,嫉悭决不作。 梵行我当行,恶念尽舍弃,严持戒律仪,随学佛世尊。 菩提我勤行,一心愿成佛,至终一有情,未度我当度。 无量不思议,佛刹当净习,十方诸刹中,皆得闻我名。 自我作记别,成佛定无疑,我之增上心,所摄诸士夫。 身语诸业因,我皆为净治,并为净意业,不作不善行。” 薄伽梵作证!我所发愿:“我从千万亿俱胝那由他无数大劫以来,所有一切诸佛世尊以清净无碍眼观察,何时不见我于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中,正入菩提,庄严菩提心,以及正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波罗蜜,及由我劝导,由我宣化时,彼时我绝不现证无上正等正觉圆满菩提。我愿以清净无碍佛眼观察十方中,何时不见有一有情不是如你如来这样时(言众生都已成佛),我始现证无上正等正觉圆满菩提。” 他作了这样发心和宏愿。于是至尊文殊复令无数生灵在天鼓雷音王佛前,发心愿修行布施等六度以成熟身心,直至成佛后,转正。除一佛住世外,其余诸佛皆入涅盘。所谓一佛,是说从此世界下方四万四千由旬经过所有恒河沙数世界,有一世界名“地界”,其中有如来现仍住世,名“地尊”。 天鼓山与妙音菩萨 《法华特论》中载:“云雷音王如来”,乃天鼓雷音佛之变迹,羯磨门法性也。由作种种羯磨,万德庄严,一切世间无不随机应现;其所依国土,因而名曰“现一切世间”。众生喜见时,辄现其身,故劫名“喜见”。伎乐乃羯磨事业之表示。集种种羯磨之德,聚成宝钵,即云雷音王之“三昧耶形”。其数八万四千,统一切分位眷属言之。经过万二千岁者,于十地二觉之圣位,皆须千岁供养也。是妙音菩萨,夙生曾以天鼓雷音佛为本尊,修羯磨行;乃至无量诸尊法,皆曾习过,得种种佛慧,而汇归一切种智,广植《法华》之德,故其神力如是殊胜。 天鼓山与绿度母 据德吉卓玛所写的一本专著《圣殿中的莲花》所记述:相传,世间的彩光王国有一位慧月公主,她虔敬地信奉天鼓雷音佛。经过长达一千万亿年的供养与修习,她终于认识到了胜谛。于是众僧人便前来游说:“你当务之急,就是要诚心诚意地希望你那用于聆听佛之教诲的身体变为男儿之身,因为这一愿望肯定能够实现。”然而慧月公主却拒绝了他们,坚定不移地以女儿之身修习。又经过数千万亿年的艰苦修炼,终成正果,并以“度母”的名号著称于世。每日早晚,她都要分别救度一千万亿众生;同时,又保护着十方无数地区的一切众生免遭伤害,救度八难和十六难。 天鼓山与主夜神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三十三参,讲到迦毗罗城的主夜神时候,婆珊婆演底是过去无量劫前,一切法雷音王佛成佛的时候,他是国王的夫人,名法慧月夜。一切法雷音王佛就是天鼓雷音王佛,其古道场就在天鼓山。婆珊婆演在佛前发了菩提心,要为黑暗中的众生施与光明。又经无量劫,在寂静妙眼如来成佛的时候,他是一个长者的女儿,名妙慧光,又在佛前发菩提心,要为黑暗中的众生布施光明,又经若干劫修行,才成为这迦毗罗城的主夜神。 雷神显圣地 《集说诠真》中所述:“状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两翅,额具三目,脸赤如猴,下颏长而锐,足如鹰颤,而爪更厉,左手执楔,右手执槌,作欲击状。自顶至傍,环悬连鼓五个,左右盘蹑一鼓,称曰雷公江天君。”在天鼓山有与“九天应元雷神”相对应的天然石鼓、石楔以及雷击石,当地有很浓厚的雷公信仰。 天鼓山与雷震子 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第十回中描述雷震子诞生在“燕山”,虽然文王居西岐(陕西)去朝哥(河南),应该不会经过今天的河北,但小说中明文记载了雷震子是在“燕山”的茂密丛林中被发现的,也完全可以想象到作者对燕山产雷震子的设定有其寓意和来源,盖出自天降玄鸟之说。天鼓山即燕山支脉,此地山林茂密,在商周时代属于鬼方之地,且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与雷神-雷震子相关联的石鼓、石楔、雷击石等,可以说天鼓山也是雷震子应化显圣的一方土地。 《封神榜》中载:话说姬昌行至燕山,躲在茂林避雨,只见滂沱大雨一似瓢泼盆倾,下有半个时辰。姬伯分付众人:“仔细些,雷来了!”跟随众人大家说:“老爷吩咐,雷来了,仔细些!”话犹未了,一声响亮,霹雳交加,震动山河大地,崩倒华岳高山。众人大惊失色,都挤紧在一处。须臾云散雨收日色当空,众人方出得林子来。姬昌在马上浑身雨湿,叹曰:“雷过生光,将星出现。左右的,与我把将星寻来!”众人冷笑不止:“将星是谁?那里去找寻?”然而不敢违命,只得四下里寻觅。众人正寻之间,只听得古墓旁边,像一孩子哭泣声响。众人向前一看,果是个孩子。众人曰:“想此古墓,焉得有这孩儿?必然古怪,想是将星。就将这婴孩抱来献与千岁看,何如?”众人果将这孩儿抱来,递与姬伯。姬伯看见好个孩子,面如桃蕊,眼有光华。姬昌大喜,想:“我该有百子,今止有九十九子,适才之数,该得此儿,正成百子之兆,真是美事。”命左右:“将此孩儿送往前村权养,待孤七载回来,带往西岐。久后,此子福分不浅。”

景点简介

天鼓石 《承德府志》山川中载有山中有石似鼓,故名之。该天生石鼓在石门沟窑沟门大石鼓洼处,接近山脊,远观如一圆形大鼓。 天椎石 也被当地人称为“棒石砬子”,在天鼓石东北的棒石砬洼中,矗立山间如鼓音王佛的金刚橛,也似雷公所持的楔子。 雷击石 雷击石,是坐落于石门沟一片柳树旁边的山麓,石头巨大,曾于清代时,某年雨季被天雷所击,呈现很大的碎石裂痕。据传曾有大蟒蛇被雷击死于此。石下不远有数眼清泉,汩汩而流。 仙人窟 是一个高十数米的石窟,传为古代仙人修炼之处,是天鼓雷音王佛前身为持明仙人修行时的修炼圣地,因常年住着野鸽子,也被叫做鸽子窝。 摔鹿石(崖) 摔鹿石,是一个巨型石头形成的天然观景台,平时山羊喜欢卧于此。据传说以前有一群鹿(狍子)被土豹追赶,一头公鹿引其来此处,豹子扑将上来,咬住公鹿,公鹿奋身一跃,携带豹子跌落悬崖,双双摔死,鹿群被解救了,故事虽然久远,但也彰显了“鹿王菩萨”舍己为人之精神。 压铧石 压铧石是一块传奇的石头,据传以前本在山脊上,一年春天人们在田里种地,将铧犁放在地边回家用午饭,等回来却发现巨石从山脊滚落田间将这幅铁铧压于石下,故而得名。因为此石会自动行走,所以当地百姓都将其视若神石,有很多小孩都认其为干老子,传说能保平安。 小灵鹫峰 即天鼓山的主峰,也叫古砬子尖、高砬子尖,也被叫做南天门,因为山形似鹫首,山势似猛禽,又与佛教释伽牟尼佛讲法的灵鹫山相似,故名小灵鹫峰,山顶有清代古庙、上个世纪复建的龙王庙一座,也被当地百姓称为龙庙高尖。 金光明顶 此峰为天鼓山的第二峰,是一座独立的黄石砬子,也称为小金顶,名称源自《金光明最胜王经》,每当夕阳晚照,该山崖呈现一片金光,有白变黄,有黄变紫,如紫磨金色。

附近景点

大对山 大对山在《承德府志》山川有记载,山如刀劈,两山相对而名之,是旧屯满族乡境内滦河水势最湍急处。 老陡山 老陡山,以山势陡峭而而得名,在旧屯满族乡南界,与太平庄满族乡为邻,建有水电站一座。 东砬子 位于旧屯满族乡尖沟门东山上,山势陡峭,如倒扣的番天印,有一线天等风景。

景区文化

一、道教中的天鼓 据考“天鼓”一词,有多种意义,如星宿名,《晋书·天文志上》:“河鼓三星,旗九星,在牵牛北,天鼓也”。 鸣天鼓 还有道家的一种法术叫“鸣天鼓”,乃中央牙齿上下相叩。《云笈七签》卷三一:“叩齿之法……中央上下相对相叩,名曰鸣天鼓。”又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广知》:“夫学道之人,须鸣天鼓以召众神也。左相叩为天钟,卒遇凶恶不祥叩之。右相叩为天磬,若经山泽邪僻威神大祝叩之。中央上下相叩,名天鼓。” 雷曰天鼓 最浅显的字面意义则为“天神所击之鼓”,即传说云天鼓震则有雷声。《史记·天官书》:“天鼓,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云仙杂记》卷九引晋代葛洪《抱朴子》:“雷曰天鼓,雷神曰雷公。”唐代李白 《梁甫吟》:“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明代田艺蘅 《留青日札·天鼓鸣》:“嘉靖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未申时,天鼓震西北,俗云乾雷响。”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第二节:“雷声隆隆,好象谁在猛击天鼓助威风!” 鼓为椎击之器,天鼓则以雷音而显现则最为常态之联想。反而观之这“棒石砬子”则更有一种雷公所用之遐想。雷公似石匠,一手锤一手凿,锤击而发雷。山巅之上,庙宇之中,供奉着“雷公”则更有一种秘密隐喻在其中了。 二、佛教中的天鼓 佛教也有“天鼓”之说。据佛教经典载天鼓即置于忉利天善法堂之大鼓。此鼓并非人间意义上的大鼓,是由天之业报业得,不击而能自出妙音,警醒放逸之天众,闻者皆生慎恶好善之心。天鼓又喻佛之音声说法,天鼓无形相而能演说如来法音。 天鼓雷音佛 以天鼓为名的佛则为天鼓音如来,又称天鼓雷音佛、鼓音如来、鼓音佛等,是密教胎藏界四佛之一。此佛位于胎藏界曼荼罗中台八叶院的北方。又作鼓音佛、鼓音王、鼓音如来。 据《大日经疏》卷四云(大正39·622c)︰‘次于北方观不动佛,作离热清凉住于寂定之相,此是如来涅盘智,是故义云不动,非其本名也。本名当云鼓音如来,如天鼓都无形相亦无住处,而能演说法音警悟众生。’ 此佛之形像,依现图曼荼罗所示,其身呈金色而着袈裟,偏袒右肩,顶有肉髻,右掌覆而结触地印,左手作拳仰置于脐下,跏坐于宝莲华。密号为不动金刚。涅盘不生不灭之德谓不动,化佛主大涅盘之德。 天鼓最胜王 在佛教中,还有一部经,就因为“天鼓”缘起而开显出来的,这部经典就是《金光明最胜王经》。这部经与《妙法莲华经》、《护国仁王经》同为镇护国家之三部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第三品由信相菩萨夜梦婆罗门枹击金鼓,而演说金鼓光明的教法,这是整部经典的核心。该经在开阐如来秘密心髓、忏悔业障、积聚福德资粮以及弘扬佛法、护国利民等方面具有无比殊胜的功德!念诵此经,国家及持诵人可得四大天王保护,使一切世间有情安稳康乐。 作为金光明鼓的“天鼓”是如来涅槃之德,法鼓之喻。“金光明鼓出妙声,遍至三千大千界,能灭三涂极重罪,及以人中诸苦厄。由此金鼓声威力,永灭一切烦恼障,断除怖畏令安隐,譬如自在牟尼尊。”在石门沟“天鼓”不远处有一个地方名之摔鹿石,这个公鹿与豹子的故事,与上文说的《金光明经》卷四说的佛于因地时的“舍身饲虎”有一曲同工之妙。 摔鹿石,是一个巨型石头形成的天然观景台,平时山羊喜欢卧于此。据传说以前有一群鹿(狍子)被土豹追赶,一头公鹿引其来此处,豹子扑将上来,咬住公鹿,公鹿奋身一跃,携带豹子跌落悬崖,双双摔死,鹿群被解救了,故事虽然久远,但也彰显了“鹿王菩萨”舍己为人之精神。 总之,无论从自然景观本具的“天鼓”,还是文化层面的“天鼓”,对于旧屯满族乡的文化挖掘都有很好的帮助。或山巅龙王庙的雷神,或《金光明经》中法鼓,或北方不动如来的德名,都能使山与名相得益彰,演绎成文化之山。

植被简介

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旧屯乡石虎沟村天鼓山区域分散野生榔榆,因为该种榆树暴皮故而也叫暴皮榆,因为其树身如同豹皮花纹,因此也被称为豹榆树。在天鼓山脚下有两个豹榆而命名的地方,一个是“大北岔豹榆沟”,一个是石门沟“正沟脑豹榆沟”,因为这两地均生长了野生豹榆古树群而得名。 据老人讲,以前天鼓山也叫高砬尖附近古树参天是茂密的原始森林。不仅豹榆长势高达挺拔,就连椴树这种难以生长的树木都有特大成材的,如今回忆起来,我家的圆桌面就是一个一搂粗的大叶椴树木材制成,是我爷爷年轻时候砍伐盖房子留下来的遗物。在以前这里的大山有三四个人合抱不过来的古豹榆树很多。在90年代中期,次改山林,买卖木材,一度砍伐,仅有少数当时上不成材的小树被幸存了下来,再见古木难矣。 然而,就在今天的石门沟正沟豹榆沟脑房岔子下水泉处,几颗豹榆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且万分幸运的是,在泉边崖头上有一棵古豹榆因为瘤根盘踞在山崖上,主干未长成材的部分被留下来了,据瘤根部分推断,这正是当年未被次改时候原始野生古豹榆树的一棵,看其体貌树龄应有千年以上,而幸存下来的其他豹榆也有300年树龄左右,实为乡域内的国家级古树,应该树牌保护,以免被误砍,保留这一珍惜物种和地名标志性植物。 据了解,在中国各地遗留下来的古豹榆树,1700年的永寿县古豹榆两人合抱而已,房县柳树垭省级森林公园内的3600年古豹榆则三个人合抱,流出的树浆如“鲜血”也被称为奇观。遥想二三十年前,旧屯满族乡北部山区也是古豹榆成群分布,如今据初步统计不超过十数棵了,濒临绝迹。 天鼓山豹榆沟的这个崖头古豹榆,因为其不成材而被幸免于难,真与《庄子·山木》中所云一样,“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或许也像庄子说的那样,有一天这棵树还会得到人们的保护乃至崇拜,成为这大山里千年的生命信仰。

历史资料

滦河皇粮庄 据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钱树信老教授讲述,清初满族入关,为图取中原,随着关外军民的到来,朝廷三次颁布圈地令,于是畿辅之地遍设庄田。康熙八年六月特谕令:“至于旗人无地,亦难资生,应否以古北口等口外边塞地,拨给耕种。”康熙九年(1670年)二月,谕令将古北口、喜峰口等口外地拨与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蓝、镶蓝、镶红七旗,承德庄田随之发展起来。他们圈地占产立庄多在肥沃的滦河、伊逊河、武烈河以及潮河、老哈河河川,庄田遍布今滦平、丰宁、隆化、宽城、平泉、承德、兴隆、双滦等县区。清廷在承德境内共建皇庄138个,到清末尚存134个。 清代旧屯一带沿滦河区域也是承德地区重要的皇粮庄地,与今天的太平庄满族乡区域连成一片,形成了较为重要的且范围极广的滦河庄地,像太平庄就是由皇粮庄地而来的名字。旧屯毗邻太平庄,是长城以北较早开发滦河流域,种植水稻的区域,可以说旧屯满族乡是皇粮庄地的佼佼者,也是种植御稻谷的皇家示范田。 《承德府志》物产中第一个记载的就是“御稻”,米色微红较长,味甘香,六月早熟,本丰泽园种,移植山庄(钦定热河志)。且详细记载了御稻选种、培育的过程(略,详见府志)。同时还记载了“旱稻”,稻名类甚多,不离粳糯二种。《群芳谱》曰:北方地平惟泽土宜旱稻。今则热河境内山田多种之(《钦定热河志》)。 《康熙皇帝与御稻米》一文中讲,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清代的康熙是一位比较好学和留心周围事物的皇帝.他不但注重科学、提倡科学,而且在农业科学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功劳。在《几暇格物编》一书中,曾记述了他参与选育“御稻米”的故事:有一天,他在中南海丰泽园内苑田间巡行时,偶然间发现了一株水稻.其茎高出众稻之上。时方六月下旬。其他稻株正处孕育阶段,而这株稻却已经成熟了。康熙于是把它收藏起来准备来年试种。第二年试种结果,与其他稻种相比,此种果然先熟,且稻米气香味佳,品质上乘,于是便在苑田中逐步扩种,成为专供“内膳”的稻米,因为出自苑田,故称“御稻米”。想必这种“御稻”便在“皇粮庄地”种植开来,滦河川的旧屯也随即开始种植了这种早熟的“御稻”,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儿,这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清代,能在塞北种植水稻可谓是一次飞跃,农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后来康熙帝还将稻种赐给江南官员,令其推广,使得这种早熟的御稻得到了很大力度的推广,也促成了南方两季稻的发展模式,更大程度的改变了中国粮食供给和农耕结构。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还将御稻视为世界良种编入名著《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在第二十章《人工选择》里,他写道:“皇帝的上谕劝告人们选择显著大型的种子,甚至皇帝还自己亲手进行选择,因为据说‘御米’,即皇家的米,是往昔康熙皇帝在一块田地里注意到的,于是被保存下来了,并且在御花园中进行栽培,此后由于这是能够在长城以北生长的唯一种类,所以变成为有价值的了。”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是农业生产大县,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68.3万亩,其中水稻23万亩,占总面积的33.7%,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誉为“大米之乡。旧屯满族乡沿河地带是隆化水稻种植重要的组成部分,旧屯栽种水稻历史悠久,由于有效积温不足,过去一直栽种这种早熟的“御稻”。随着“隆泉米业”、“绿源米业”等一批本土品牌的崛起,旧屯也成为隆化有机水稻的生产基地之一,希望未来能够更好的挖掘“皇粮庄地御稻米”等文化底蕴,为民族乡域发展提供更深厚的文化元素支撑。 三旗古村群落 《隆化县满族人由何而来》一文中记述:在滦河流域的旧屯、太平庄等地,为京城王公大臣们驾鹰抓野鸡的鹰手三旗......这些服务于皇庄、王庄、官庄的庄头、管事庄丁及差人等落入隆化籍。在学者布尼阿林先生的《河北满族姓氏述略》中也记载了“旧屯满族乡满族有方、门、王、宁、崔、尹、何、郑等。宁姓祖居沈阳杨树底,属厢白旗鹰手三旗。” 以可考的旧屯宁姓为例,宁氏是镶白旗满洲嘉木湖伊尔根觉罗氏。远祖“纳木占巴颜“之弟“噶哈善哈思瑚”是嘉木湖城的领主,为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的主要联盟部落首领之一,为清代第一额驸。后其家族几经起落,由镶黄旗改隶镶白旗乃至散布各旗皆有,而乾隆年间宁安为笔帖式,其携子弟一支则移居承德,到宁安曾孙辈始随名冠汉姓,形成了承德满族宁氏的主体。 旧屯满族鹰猎习俗则始于清代初期,随着大量旗人入关,以及“西围”、“木兰围场”相继的设立,旧屯则成了驻防围场的重镇之一。时有方门王宁等满族旗人,或为内务府鹰户,或为京都王公鹰手三旗人,在滦河川形成了鹰猎习俗,特别是以鹰猎命名的“古砬子”、“石门”等地名更记忆着历史的遗风。 旧屯满族鹰猎的猎鹰多于“二八月,过黄鹰”的时节俗令,即秋天农历八月下旬在山巅立木为杆,设套捕鹰,到了次年的二月末,再行将猎鹰放归自然以便其繁殖后代,形成了人、鹰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捕鹰、熬鹰、放鹰(赶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鹰猎民俗。旧屯的特色是其捕鹰方法与其他地方不同,不是采取网捕,而是采取杆捕。所谓杆捕,即是满族先民通过长期实践发现,鹰有“压食”的习惯,也即每当鹰捕获猎物后,进食饱了便会习惯性的选择山巅孤树之顶而落足,休息,消化食物。正是利用此习,猎手们便在各个山巅设立鹰杆,杆上设有机关,进行套捕。 “熬鹰”,就是把鹰的野性熬掉,办法是猎户要陪着它,不让鹰睡觉。接着训练它接近主人,让它能习惯地站在主人的手臂上,这一过程叫“过拳”。接下来是“跑绳”,即让它在远处听到呼叫,能习惯地飞到主人的手臂上。放鹰前,为了增强猎鹰的进攻欲望和听主人的使唤,首先采取“喂轴”,就是让它吞下用肉片裹着的麻团儿,当它吞下两三个之后,便呕吐不止,使它充饥不成,倒搭胃食,这个过程中“勒膘”或叫“甩轴”。这样,鹰的体重就能保持在1斤九两左右,使它能够达到放飞的标准了。 放鹰之法则沿袭着古代皇家围场的方式,以鹰手和苏拉组成一组人进行“赶杖”。鹰手要站在山头最高处鸟瞰。还有四、五个“苏拉”也即是助手,拉成“一”字形排开,嘴里不停地发出“嘟、嘟、嘟”的吼声,插嘴的棍棒不停地敲打树丛,名之为赶杖或者赶围。此时,居高临下的猎鹰,铁嘴如钩,双目了望,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沟沟坡坡。一旦发现猎物,猎鹰尾巴上长长的白公鸡尾羽上下摆动,尾铃叮叮铛铛作响,以异常迅猛的速度直扑过去,无论是山兔或野鸡,都不如它的飞翔速度,无一幸免,瞬间便倒在猎鹰的利爪之下。 从上文献记载以及旧屯满族姓氏群体和满族鹰猎遗存,可以充分肯定的说,旧屯满族乡是承德地区较少的鹰手三旗古村落群之一。 宁氏“家庙”记 清代乾隆年间,镶白旗人伊尔根觉罗氏宁安,为满洲包衣佐领(管领),时任驻防围场鹰手三旗笔帖式,因受王公差派往驻热河。盖携妻带子,于时初落成的济尔哈朗图行宫附近山林中行围狩猎,管理鹰手,年呈鸡鹿。遂在今所谓旧屯满族乡北部山区天鼓山脚下之大林沟落户而居,时从滦河北岸到济尔哈朗图行宫山场皆为鹰户圈地,为木兰围场御道、行宫重要的皇家围猎之区。 历乾隆,经嘉庆,及待道光年间,始迁祖宁安家族多以“宁”为名,又因满洲不称姓氏,仅称名讳,故使当地杂居民众以为“宁家”,便始冠汉姓“宁”也。道光年间,京都皇室王公对鹰手削减,加之木兰围场渐渐荒芜,遂折俸银,置田产地亩,合并封地,成一大户氏族,从滦河沿岸乃至北部山区天鼓山等地多有“宁氏田产”。 遥想,康乾盛世之时,清帝跋扈,木兰秋狝,万众随从,御道皇庄,征用马车以为运送车乘,秋围过后,车马复归庄头,分给庄丁以为耕种所使。鹰户亦然,每逢秋围,随扈所需之猎鹰、猎犬,除少量自京鹰犬处拨给,多数皆是天鼓山驻防鹰手三旗所供。时沿滦河之地为驻防重镇,鹰手三旗依制,类似庄头大院,设有鹰手三旗千总府于此,盖伊尔根觉罗宁氏千总亦复如是。 盛世已远,鹰户削减,鹰手三旗虽于旧屯形成方门王宁崔尹何郑等满洲氏族,但多就地为民,耕猎为生,满汉蒙杂居一处,形成了天鼓山区域最早的庄屯村寨雏形。满洲信仰萨满崇信祖先,又融合北方汉族民间信仰,故于旧屯等地有“佛托妈妈”之讹变“子孙娘娘”庙、氏族家庙(多与九神庙合一)广为分布,几乎一村一庙。 谨记,清代旧屯满族乡天鼓山山麓石门沟有一座俗称“九神庙”的满洲“家庙”,初始为王氏所建。王氏乃宁氏之佃户,佃租石门沟有年,该庙建于乾嘉间与石门沟老井(老井毁于2011年开矿修路)应为同一时期所造之物。 光绪年间,宁氏二门宁魁一支没落,无地可居,依千总之意,迁居石门沟时,此地便有“九神庙”及古井。及待王氏迁走,宁氏族人由“祥爷”主持,将该九神庙复建修缮,并塑造了十三尊神像,替代了木牌。据老人记忆,十三尊神像皆是内含铜钱累叠塑铸而成,每尊体量半肘高,非常之重,神像部分毁于四青时代,部分被族人藏于深山古洞之中,有云在梨树沟獾子洞,有云在窑沟里鸽子窝,至今不知下落。 重修塑像之九神庙,被宁氏一族视为“家庙”,每有族人去世皆于此庙前“报庙”、“祭祀”、“祈愿”等,庙虽荡然无存,此俗却延续至今。据口传,庙宇体量不大,为三开间青砖琉璃瓦小房,庙中所供神像有东墙“关帝(俗称老爷)”,西墙“观音(俗称娘娘)”、正北墙所供为“龙王”、“马王”、“牛王”、“苗王”、“虫王”、“山神”、“土地”、“五道”、“火神”、“阎君”、“鬼判”等十三尊神像,其中以老爷、娘娘、龙王三尊体量略大,其余诸尊体量略小不足半肘。佛道萨满神祇混杂一起,也充分反映了满洲族人的多元文化信仰 四青之后,庙宇被毁,遗留下来部分琉璃残物,有族人于庙宇西北部一巨石上搭了一个俗称“缸圈”的仙庙(胡黄常蟒),为旧时萨满(察玛)所祭祀之地,据说此石上有一簇名麻密枝子(小叶鼠李)的树丛,逢夏便有黄色大蛇盘踞其上,名黄乌梢。现今庙宇遗址前面的一小块地还被叫做“庙前”,谈起“缸圈”都为老人禁忌,更多叹息那些重金塑造的“叠钱”神像,不知所踪,永为传奇记之。

周边乡镇

旧屯满族乡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

周边村庄

新兴庄村 地址:承德市隆化县步滦线

新兴村 地址:承德市承德县三五四省道

兴隆庄村 地址:承德市滦平县五一五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