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板城镇

上板城镇 上板城镇历史建置 上板城镇自然环境 上板城镇基础工业 上板城镇农业产业 上板城镇人口计生 上板城镇未来规划 上板城镇自然村介绍 上板城镇历史故事


承德市上板城镇地处河北省 承德市南部,2010年隶属承德市高新区(原属承德县)。跨 北纬40°45′—40°52′,东经117°56′—118°03′,东南西三面临承德县 ,北与双桥区接壤, 总面积196.27平方公里,辖两个工业园、23个行政村、两个居委会, 常住人口40183人(2017年) 。上板城镇处于风景秀丽的 鸡冠山以南, 月牙山自然景区以北。镇内有 滦河与白河江流经,京承铁路与锦承铁路的交汇处,交通方便。火车站有 上板城站、 上板城南站;高速有 承秦高速通过,国道有101 经过镇东。是承德市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企业:上板城镇电子工业园区; 比亚迪汽车厂、白河南发电厂、 上板城建材厂、上板城三融肉联厂等。学校:承德技师学院、高新区中学、上板城镇中。发展规划:未来十年发展为以环保工业为主,以职业教育、休闲旅游、房地产...

详情

上板城镇地名网_河北省承德市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板城镇资料简介

河北省承德市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板城镇介绍

承德市上板城镇地处河北省 承德市南部,2010年隶属承德市高新区(原属承德县)。跨 北纬40°45′—40°52′,东经117°56′—118°03′,东南西三面临承德县 ,北与双桥区接壤, 总面积196.27平方公里,辖两个工业园、23个行政村、两个居委会, 常住人口40183人(2017年) 。

上板城镇处于风景秀丽的 鸡冠山以南, 月牙山自然景区以北。镇内有 滦河与白河江流经,京承铁路与锦承铁路的交汇处,交通方便。火车站有 上板城站、 上板城南站;高速有 承秦高速通过,国道有101 经过镇东。是承德市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企业:上板城镇电子工业园区; 比亚迪汽车厂、白河南发电厂、 上板城建材厂、上板城三融肉联厂等。

学校:承德技师学院、高新区中学、上板城镇中。

发展规划:未来十年发展为以环保工业为主,以职业教育、休闲旅游、房地产开发为辅的新型北方工业重镇。

上板城镇地处燕山山脉深处,滦河岸边,自古就是塞北重镇。镇内有 白河南遗址。

上板城镇清雍正初期属下 板城镇,中华民国时期设镇,为 承德县第三区驻地。

1945年12月为承德县人民政府驻地。

1955年建初级社,1956年设乡,1958年市县合并撤区乡建上板城公社,属承德市。

1961年,市县分置,成立上板城区公委,包括上板城、西大庙、漫子沟、孟家院、 老爷庙五个公社,属承德县。

1984年改公社为乡,1985年撤乡建镇。

1986年撤消漫子沟乡,原乡辖各村并入上板城镇。

1989年撤消西 大庙乡、 老爷庙乡,两乡所辖各村并入上板城镇,镇名因驻地而得。

2010年上板城镇归属承德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承德县上板城镇境内有 滦河、 白河两条主要河流,滦河由北向南流经漫子沟、卸甲营、白河南村。白河由南向东流经南双庙、黄旗湾、老爷庙、大冰沟、房身沟、三道河、上台子、西大窑、上板城等村,于白河南村汇入滦河。上板城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250—400米,主要为为丘陵区和 褐土川平地地貌。属大陆性季风气候,10℃以上 积温900—3220℃。年平均气温24℃,一月平均气温—8.4℃,七月平均气温34℃。年平均 降水量为851毫米,无霜期170天。

工业建设:上板城镇有一个高新电子科技园区,白河南工业园区(白河南发电厂、污水处理厂);承德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厂 、 上板城建材厂、上板城三融肉联厂等。

文化建设: 文明生态村有7个,分别是漫子沟、上台子、上板城、白河南、卸甲营、西三家、大营庄。 文化项目, 大营庄村投资1.2万元建设文化墙1400平方米;

水利建设:镇内有白河南水库和天外水库两座,卸甲营村修建自来水工程一处,已铺设地下主管道5000米。

卫生建设:全镇设固定垃圾点21个,专用垃圾车4台,保洁员50余人。

蔬菜产业

充分把握区位便利、水源充足、土质良好等有利因素,通过政策扶、典型带、效益引、宣传促等有效措施,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在巩固101线周边蔬菜面积的同时,把工作重心向上安线转移,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建成了以漫子沟、 南双庙冷棚 ;东营、西营暖棚;上台子、西窑露地菜为主的蔬菜基地。在继续抓好越夏硬果西红柿种植的同时,又引进 彩椒、长茄等新品种,引导农民多 茬口种植。同时加强技术指导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及时解决建棚、用水、用电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推广暖棚改造和改良种植品种,确保新发展种植户取得较好效益。全年新发展冷棚205亩,使全镇 冷棚面积达800亩,温室面积达500余亩,露地菜面积达3000多亩。全镇冷棚、温室、蔬菜“三位一体”产业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同时新建蔬菜专业村一个,即 东营村,巩固蔬菜专业村3个,即西营、漫子沟、 上台子村。

畜牧业

紧紧抓住 肉鸡屠宰场项目落户本镇这一机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推进肉鸡产业向规模化发展。在镇、村干部的广泛发动、积极协调下新建肉鸡养殖小区3个,全镇的肉鸡养殖户将由原来的15户增加到60户,全镇肉鸡年饲养量可达60万只。新发展生猪养殖大户3户,年出栏1500以上。

果品产业

借助 退耕还林项目和农业开发项目,继续增资源、扩规模、抓管理、提水平,以建设 生态旅游、采摘观光园为目标,扎实推进优质果品基地建设。 在果树资源总量增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西大庙、陈家沟、松树沟等村大力推广山枣嫁接大枣项目。 山枣接大枣产业在我镇形成了特色产业,全镇山枣接大枣面积达600余亩,06年完成嫁接15万株,累计达30余万株,每亩平均收益可达0.2-0.3万元,部分村已初见效益。全镇苹果、板粟、大枣等果树种植面积达2.2万亩。

上板城镇加大了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主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全镇共建永久性宣传板报26块,每月更换一次宣传内容。每月利用13日和26日对全镇所有申请生育人员进行政策法规、 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培训,形成了制度化,并长期坚持不懈。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做到了计生政策进村入户,家喻户晓,人人明白,营造了强大的舆论氛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为 育龄妇女查病治病、优生优育咨询、生殖健康检查等服务活动。为控制新生儿出现缺陷,提高出生 人口素质,对所有申请审批生育人员发放斯利安和三项病毒抽血检测。

上板城镇全面从农村经济向城市工业经济转型:重点进行工业产业园的招商和建设,建设配套的文化休闲自然景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院校产业,进行房地产配套规划和建设。在在未来十年内成为承德的工业产业主要聚集地,计划区内人口超过10万人,力争达到20万人。发展为北方环保型的工业重镇。

1上板城新兴产业园区规

上板城新兴产业园总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面积33.37平方公里。作为高新区的产业替代区和未来发展空间,在承接老城区企业外迁的同时,东西营区域和上板城京承铁路东、南侧川平地重点发展科技研发、旅游服务、现代物流等产业;规划工业用地区域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仪器仪表、装备制造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2生态休闲旅游园区配套规划

规划建设鸡冠山丹霞地貌人文风景区、月牙山森林公园景区。

3教育产业的发展规划

区内现有技师学院一座、高新区中学一座。未来五年内计划新建院校三座。

4房地产配套开发规划

围绕工业园区进行房地产规划与开发。包括上板城北梁新区、白河南铁路西新区、大营子新区的房地产规划开发和土地拍卖招标,结合旧村改造工程进行城市升级规划(上板城、白河南、卸甲营、慢子沟等自然村)。

1988年撤区并乡,将西大庙、 老爷庙乡并入上板城镇,所辖23个行政区、两个居委会,分别为 城南居委会、 城北居委会。 2010年4月全镇划归承德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上板城村:康熙年间因地处下板城上游得名,依村委会驻地得名,系上板城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东南距县城22.2公里,辖22个村民小组,820户,2920人,耕地156.6公顷, 褐土土壤,主产水稻、玉米、蔬菜,盛产桃,驻地有腾达 玻璃器皿厂、镇中、中心小学、国办高中、中心卫生院、武警教导队、 承德技师学院等单位, 京承铁路 上板城南站设于村北。

西三家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东距镇政府1.8公里,辖13个村民小组,520户,1718人,耕地171.4公顷, 淋溶褐土土壤。主产玉米、 高粱、谷子等,有养鸡大户,饲养 肉鸡2万只。原名“三家”清乾隆年间,卜、张、康三户首居故名,1982年该名至今。

西 大窑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东距镇政府2.1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473户,1675人,耕地171.4公顷, 潮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有承德生药辅料公司,西大窑位于上板城村西,清乾隆年间有张姓居民,经营炭窑得名。

上台子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东北距镇政府3公里,5个自然村,辖11个村民小组,438户,1630人,耕地135.1公顷,潮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设施蔬菜。因清乾隆年间地处台地得名。

白河南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西北距镇政府1公里,7个自然村,辖14个村民小组,580户,2106人,耕地148.7公顷, 淋溶 褐土土壤。主产水稻、玉米,村西龙潭沟建有水库、蓄水池和防渗渠道。因在清康熙年间以居白河之南而得名。

卸甲营村:南距镇政府2.15公里,3个自然村,辖21个村民小组,826户,2798人,耕地174公顷, 潮褐土土壤。主产水稻、玉米、设施蔬菜。驻地有新兴建材厂、蚕种场、县原种厂、立飞焦化有限公司、承德柱宇矾钛有限公司、畅达天然营养品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村西上板城火车站为京承、 锦承铁路交汇处。卸甲营在清乾隆年间以驻军卸甲之地得名,曾有穆桂英卸甲之说。

漫子沟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南距镇政府2.8公里,辖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92户,1200人,耕地66.4公顷,潮褐土土壤。主产水稻、玉米、谷子、设施蔬菜,驻有交警中队、石油、石化加油站、三农服务站、奶牛养殖场等单位,承栗、101公路交汇此地。漫子沟于清康熙年间的聚落地处命名。

南北营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南距镇政府4.5公里,7个自然村,辖12个村民小组,254户,891人,耕地90.2公顷, 潮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因康熙年间以驻有南北两处营盘而得名。

狮子沟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南距镇政府7.2公里,12个自然村,辖11个村民小组,208户,705人,耕地75.1公顷, 淋溶 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狮子沟在清康熙年间以地处狮子山西沟,故名。

大营庄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西南距镇政府5.5公里,5个自然村,辖12个村民小组,405户,1362人,耕地120公顷,淋溶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盛产 安梨,品质酸甜味美。大营庄系清康熙年间的大营子改称(1983年2月)。

天外村:村名系前建置沿用。因地处海拔340米高山盆地而得名天外。村委会驻兰家。西南距镇政府5公里,4个自然村,辖4个村民小组,87户,318人,耕地29.2公顷,硅铝质 粗骨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有村建小型水库,矿藏有 氟石。

秦家沟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东北距镇政府4.7公里,2个自然村,辖6个村民小组,224户,812人,耕地102.9公顷, 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康熙年间 秦姓居民首居此沟,故名。

松树沟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东北距镇政府6.2公里,7个自然村,辖10个村民小组,耕地124.8公顷,石灰性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清顺治年间以地处多松树而取名松树沟。

西 大庙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东偏北距镇政府6.2公里,6个自然村,辖12个村民小组,512户,1879人,耕地175.25公顷,石灰性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有三农服务站一处,清 康熙年间因村西有大庙而得名。

周营子村:村名系前建置沿用,村委会驻刘家营,东偏北距政府9公里,5个自然村辖8个村民小组,321户,1145人,耕地144.6公顷,石灰性 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

陈家沟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东北距镇政府8公里,5个自然村,辖8个村民小组,1109人,耕地102公顷,石灰性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陈家沟村于清顺治年间首居户姓陈而得名。

南 双庙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东北距镇政府12.4公里,11个自然村,辖9个村民小组,386户,1298人,耕地89.6公顷, 潮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 南双庙在清乾隆年间依村南文殊菩萨和 观音菩萨俩座庙而得名。

黄旗湾子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东北距镇政府9公里,4个自然村,辖11个村民小组,412户,1424人,耕地84.2公顷,潮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黄旗湾子地处白河拐弯处,传说清康熙皇帝到此休息时以黄旗为警戒线,故名。

大冰沟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东北距镇政府6公里,2个自然村,辖4个村民小组,184户,630人,耕地36.7公顷, 潮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盛产野生蘑菇、木耳和 黄芪等药材,槟榔山泉水由村矿泉水厂加工成槟榔山矿泉水销往各地。大冰沟系大冰冷沟简称,清乾隆年间依村西南冰冷沟而得名。

大房身沟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北偏东距镇政府5.6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182户,659人,耕地51公顷, 淋溶 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大房身沟原名房身沟,清乾隆年间以旧房基遗址取名,1982年随大队更名今名。

南三道河村:依村委会驻地得名,东北距镇政府4.4公里,6个自然村,辖8个村民小组,319户,1120人,耕地65.9公顷,淋溶褐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南三道河原名三道河,清康熙年间以到上台子需经三道河湾而得名,1982年改为今名。

涝泥塘村:村名系前建置沿用,村委会驻北台,东北距镇政府5.7公里,15个自然村,辖7个村民小组,204户,713人,耕地64.2公顷,淋溶 潮土土壤。主产玉米、谷子。

城南居委会:设在 上板城南站,镇政府所在地,主要管理驻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 非农业人口2400人,其中18周岁以下300人。

城北居委会:设在上板城北站,主要管理新生建材厂非农业人口1281人,其中18周岁以下140人。

1上板城地名由来

传说穆桂英与辽兵交战在上板城镇扎下联营,在鸡冠山点兵(鸡冠山点将台)。穆桂英在上板城上马率军出征,一口气打到下板城,在下板城下马。穆桂英打仗之后,回到帐中,因为身体太热、又出了很多汗,立即卸去盔甲,贪凉吹风,引起所谓“卸甲风”之疾。后来就有了上马城、下马城、卸甲营,现在叫成了上板城、下板城。

2 乾隆庙的故事

全中国只有一座 乾隆庙,这座大庙规模相当大,地理位置包括上板城镇政府、上板城小学、上板城医院在内的地区域,修建京承铁路时铁路从庙中穿过可见乾隆庙规模庞大,现在只有80岁以上的老人才知道。关于乾隆庙修建有一个传说:据说上板城一穷人家有一丑女,她有一个从天外村来的李姓表哥正好来看她,两人私通后有孕没几天。丑女去了围场做宫女(其实是个打杂的丫环),到了围场正好被雍正皇帝醉酒宠幸。十月后,此女生下了 乾隆皇帝。后来 乾隆曾经多次到上板城和天外(天外村还是 乾隆起的名字)寻访,当地官员为此建了天下唯一的 乾隆庙。据此说来乾隆的母亲应该是承德市上板城村人,乾隆的父亲是上板城天外村姓李。

3白河南的故事

白河南是清代雍正年代有村落形成,因其位于白河之南而得名,据考古白河南有人类居住超过1万年。这里曾经传说有一个古老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人他们来自一条长满柳树的河边(柳河),他们居住在河边的一个四方洞内,哪里曾是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一场无情的洪水淹没他们的洞穴,他们率领族人,撑着自制的船,沿弯弯的河流而下来到滦河,他们又顺着滦河往上游而行,他们看见岸边有一个巨大的石砬盖,于是他们在岸边居住下来。

他们的生活并不安宁,来自滦河上游的鸡冠山的一个部落经常来袭击他们,他们团结起来打败了入侵者,四方的部落尊他们的头人为王,一个原始的国家出现了。王带领他们丰衣足食,从不狩猎,与老虎、豹子成了朋友,夜不闭户。他们的食物都是在山里采集来的野板栗、野核桃、山杏仁、榛子。

白河南的铁路东有个叫砬盖的地方,真的又一个巨大的砬盖。砬盖的西面那条沟叫王西沟(这里没有姓王的人家)。现在发现的大石桌就距离砬盖100米的土丘的上面。这也许是传说中的东方君子国吧。

4月牙山韩子康道长传奇

热河有着著名的丹霞奇观,其十大名山有棒锤山、蛤蟆石、罗汉山、僧冠帽、元宝山、双塔山、鸡冠山、天桥山、朝阳洞、月牙山。有清朝皇帝乾隆曾做诗传颂:

避暑山庄景最奇,风摩岭上望东睨。

罗汉山高人尽见,磬锤峰大话非虚。

蛤蟆石儿向南卧,德汇门前热水溪。

鸡冠挂月三千丈,僧帽连云数百余。

朝阳双塔藏仙子,元宝穴内长灵芝。

诗中的鸡冠挂月三千丈,就是指鸡冠山南面三千丈的距离月牙山。此山有座云峰寺蟠桃宫,韩子康道长便是蟠桃宫主持人,有《承德府志》记载此寺,“未详创建年月,康熙五十二年修,僧普临撰碣”。承德县志记载该寺占地约2000多平方米,有三层正殿,前殿是九神殿,中殿是药王殿,后殿是娘娘殿(又叫蟠桃宫)。两厢分别建有配殿、斋堂、仓房及道士居室等,1920年至1958年由道士韩子康主持该寺,1968年以前由其弟子主持该寺,在日伪“归圈”期间曾为李运昌等领导率领的抗日游击队根据地。此庙在文革期间1968年拆毁。

韩子康道长擅长自己采集制作中草药,时常为百姓用中草药和气功为百姓医病,1944年集资恢复承德市内西大街的城隍庙。 1958年某日在寺庙西侧择吉地挖穴,内置一口大缸,坐化,其弟子覆盖一缸于上。道长一生有着众多传奇经历,最为人们传颂的是:两救将军

抗战时期,曾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热河省政府主席、热河军区司令员李运昌将军在雾灵山游击抗日。月牙山正是雾灵山伸向东北的一条主脉,其有利的地形成为了八路军的活动根据地。1941年夏,李运昌来到关外的承德视察军事工作,不幸与日伪讨伐队遭遇。战斗中,李运昌与警卫部队失散,撤退到月牙山上的云峰寺。寺中道长韩子康听到寺外接连不断的枪声后,便急匆匆地来到了寺外,看到李运昌后,感觉追兵越来越近,不由分说,便将李运昌藏进了早已挖好的十分隐蔽的山洞里。果然,不一会,凶煞般的日伪兵便追进了寺庙,搜查一遍未发现踪影后,又朝山下追去。于是,李运昌司令员安全脱险。同年冬季,日伪军大肆抓捕老百姓做劳工,当时李运昌将军不幸被日伪军连同老百姓一起关到上板城,韩子康道长得知消息,连夜翻山赶到上板城,在劳工人群众找到李运昌将军,抬手给了将军一个嘴巴,喝道:我叫你下山买粮食,跑到这里干什么!于是拉着就走。李运昌将军被当成徒弟救出了虎口。

周边门

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西北门 地址:承德市双桥区滦阳御园底商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附近

周边社会团体

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工会 地址:承德市双桥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阳光四季城海棠苑15号楼底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