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驼刘村

杨家寺乡, 杨家寺乡建置沿革, 杨家寺乡行政区划, 杨家寺乡地理环境, 杨家寺乡人口, 杨家寺乡经济, 杨家寺乡社会事业, 杨家寺乡交通, 杨家寺乡历史文化


杨家寺乡,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 吴桥县 ,地处吴桥县东南,东靠漳卫新河与山东省宁津县张敖乡、德州市德城区 赵虎镇 隔河相望,南和山东省 德州市 接壤,西临 宋门乡 ,北连 铁城镇 ,总面积51.26平方千米 。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杨家寺乡境域分属吴桥县一区、四区;1984年,改为杨家寺乡;1995年,大齐乡并入 ;截至2018年末,杨家寺乡有户籍人口22842人 ;截至2020年6月,杨家寺乡下辖39行政村 ;人民政府驻杨家寺村 。 2011年,杨家寺乡财政总收入52万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0万元,比上年增长59%,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国税412万元,比上年增长77%,人均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40% ;2018年,杨家寺乡有工业企业110个,规模以上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8个 。...

详情

盐驼刘村地名网_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杨家寺乡盐驼刘村资料简介
  盐驼刘村是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杨家寺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30928202217,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30928。盐驼刘村与杨家寺村、小杨村、东潘村、西潘村、乜庄村、于仲举村、金吕村、锞子杨村、大封村、崔庄村、庞家桥村、裴庄村、王祥村、李自贤村、前葛村、信庄村、陈葛村、张仙庙村、霸王庙村、刘葡萄村、张家集村、小天罡村、丁庄村、时庄村、大天罡村、白庄村、王杠村、蔡庄村、张庄村、王型村、前刘寺村、后刘寺村、马铁锅村、贾玉王村、范家阁村、肖庄村、大齐村、辛集村相邻。


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杨家寺乡盐驼刘村介绍

杨家寺乡,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 吴桥县 ,地处吴桥县东南,东靠漳卫新河与山东省宁津县张敖乡、德州市德城区 赵虎镇 隔河相望,南和山东省 德州市 接壤,西临 宋门乡 ,北连 铁城镇 ,总面积51.26平方千米 。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杨家寺乡境域分属吴桥县一区、四区;1984年,改为杨家寺乡;1995年,大齐乡并入 ;截至2018年末,杨家寺乡有户籍人口22842人 ;截至2020年6月,杨家寺乡下辖39行政村 ;人民政府驻杨家寺村 。 2011年,杨家寺乡财政总收入52万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0万元,比上年增长59%,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国税412万元,比上年增长77%,人均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40% ;2018年,杨家寺乡有工业企业110个,规模以上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8个 。

建置沿革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杨家寺乡境域分属吴桥县一区、四区。 1953年,分属杨家寺乡、彭家寺乡、城西梁乡、锞子杨乡、大齐乡。 1项达958年想危应,属大齐公社习嫌。 1961年,析出建杨家蜜蒸洒寺公社。 1984年,改为杨家寺举拳谅乡。 1995年,大齐乡并入 鸦旬堡榜篮少喇放敬殃。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杨家寺乡下辖38个行政村:杨家寺村、小杨村、李自贤村、王祥信庄村、小葛村、霸王庙村、张仙庙村、盐驼刘村、陈葛村、刘葡萄村、庞家桥村、裴庄村、崔庄村、大封村、张集村、锞子杨村、金吕村、东潘村、西潘村、于中举村、乜庄村、范家阁村、肖庄村、大齐村、辛集村、前刘家寺村、后刘家寺村、马庄村、贾玉王村、蔡庄村、大天罡村、小天罡村、丁庄村、时庄村、白庄村、张庄村、王杠村、王型村 。 截至2020年6月,杨家寺乡下辖39行政村:杨家寺村、小杨村、东潘村、西潘村、乜庄村、于仲举村、金吕村、锞子杨村、大封村、崔庄村、庞家桥村、裴庄村、王祥村、李自贤村、前葛村、信庄村、盐驼刘村、陈葛村、张仙庙村、霸王庙村、刘葡萄村、张家集村、小天罡村、丁庄村、时庄村、大天罡村、白庄村、王杠村、蔡庄村、张庄村、王型村、前刘寺村、后刘寺村、马铁锅村、贾玉王村、范家阁村、肖庄村、大齐村、辛集村 ;人民政府驻杨家寺村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杨家寺乡地处吴桥县东南,东靠漳卫新河与山东省宁津县张敖乡、德州市德城区 赵虎镇 隔河相望,南和山东省 德州市 接壤,西临 宋门乡 ,北连 铁城镇 ,总面积51.26平方千米 。 杨家寺乡

地形地貌

杨家寺乡地处华北平原中部与滨海平原过渡地带,地势平坦,南高北低,境内最高点海拔22米,最低点海拔14米 。

气候

杨家寺乡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2.8℃,1月平均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26.8℃(1985年12月8日);7月平均气温26.7℃,极端最高气温41.1℃(1960年6月21日),平均气温年较差30.3℃,生长期年平均206天,无霜期年平均192天,最长达218天,最短为16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693小时,年总辐射127.4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76天(一般为2月28日至12月3日),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1121.6毫米(1964年),极端年最少雨量555.1毫米(1985年) 。

水文

杨家寺乡境内有漳卫新河和岔河两条河道 。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杨家寺乡辖区总人口2144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9人,城镇化率4.1%,另有流动人口3332人,总人口中,男性10799人,占50.37%;女性10642人,占49.63%,总人口均为汉族,人口出生率10.09‰,人口死亡率5.2‰,人口自然增长率4.89‰ 。 截至2018年末,杨家寺乡有户籍人口22842人 。

经济

综述

2011年,杨家寺乡财政总收入52万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0万元,比上年增长59%,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国税412万元,比上年增长77%,人均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40% 。 2018年,杨家寺乡有工业企业110个,规模以上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8个 。

农业

2011年,杨家寺乡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4.75万亩,人均2.22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小麦、玉米、果蔬为主,农业总产值3.8亿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3.01万吨,人均1404千克,其中小麦1.32万吨,玉米1.69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棉花、果蔬,棉花种植面积1.8万亩;果蔬种植面积0.3万亩,产量0.75万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2.2万头,年末存栏0.9万头;羊饲养量2.07万只,年末存栏0.86万只;家禽饲养量4.5万羽 。 杨家寺乡玉米、小麦和棉花图 杨家寺乡玉米、小麦和棉花图 杨家寺乡玉米、小麦和棉花图

工业

2011年,杨家寺乡工业以铸造、机械加工为主,工业总产值18.5亿元,工业企业80家,职工14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

商贸

2011年末,杨家寺乡有商业网点50个,职工120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城乡集贸市场3个,年成交额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 。

金融

2011年末,杨家寺乡有各类存款余额1.45亿元,比上年增长9%;各项贷款余额2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 。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杨家寺乡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300人,专任教师15人;小学5所,在校生1400人,专任教师12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66.5万元,比上年增长20%,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26%,比上年增长20% 。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杨家寺乡有乡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6个,各类文化专业户20户;各类图书室31个,藏书5万余册,民间秧歌队伍达238人 。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杨家寺乡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1个;病床1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0张;固定资产总值5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9名,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1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41万人次,38个村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

社会保障

2011年,杨家寺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户,人数13人,支出22000元,比上年增长11%;月人均141元,比上年增长7%;城市医疗救助3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80人次,共支出2000元,比上年增长3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66户,人数580人,支出41000元,比上年增长30%,月人均65元,比上年增长31%,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0元,比上年增长15%,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98万元,比上年增长23%;基金支出合计98万元,比上年增长23%,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3406万人,参保率98% 。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杨家寺乡有电信服务网点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0.5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95%;移动电话用户0.4万户,宽带接入用户36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60万元 。

交通

杨家寺乡有南路、桑辛路、城辛路3条公路干线交会,京沪高速公路南北穿境而过 。 杨家寺乡地形图 杨家寺乡地形图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杨家寺乡,因乡人民政府驻杨家寺村而得名 。

周边小学

吴桥县宋门学区杨家寺完全小学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南吴路杨家寺小学

周边乡镇

杨家寺乡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

周边村庄

盐驼刘村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杨家寺乡盐驼刘村

杨家寺村 地址:沧州市吴桥县

锞子杨村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杨家寺乡锞子杨村

刘葡萄村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杨家寺乡刘葡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