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口乡

岔口乡 岔口乡乡情概况 岔口乡地理位置 岔口乡气候特征 岔口乡水文概况 岔口乡地质地貌概况 岔口乡土地资源 岔口乡生物资源 岔口乡矿产资源 岔口乡人口概况 岔口乡经济概况 岔口乡历史文化资源 岔口乡主导(支柱)产业 岔口乡对外交通 岔口乡绿化现状基本情况 岔口乡境内河流 岔口乡工程设施设置情况 岔口乡电管站情况


岔口乡位于古交市西面,屯兰川上游,距市区30公里。东靠 马兰镇,西和西北连娄烦县,南和西南与交城县毗邻,总面积175.54平方公里。屯兰川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境内沟壑纵横,平均海拔高度1200米。岔口乡:位于我市西南端,是距离市中心最远的乡,乡政府驻下阳坡村。国土面积175.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8528亩,常住人口4481人(2017年) ,辖随公沟村、老鸦沟村、岔口村、提子头村、塔地沟村、尖牛坪村、鸿雁沟村、关头村、大应寒村、寨底村、大济沟村、小济沟村、新房村、席麻沟村、杜里沟村、石相沟村、麻会村、梁儿上村、周山庄村、安家沟村20个村委会,34个自然村,1999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1030万元,财政收入30.62万元,人均纯收入1319.60元。全乡辖16个村委会、34个自然村,总人口10450人。其中农业人口9584人,非农业人口866人。...

详情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岔口乡所有主城区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岔口乡介绍

岔口乡位于古交市西面,屯兰川上游,距市区30公里。东靠 马兰镇,西和西北连娄烦县,南和西南与交城县毗邻,总面积175.54平方公里。屯兰川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境内沟壑纵横,平均海拔高度1200米。

岔口乡:位于我市西南端,是距离市中心最远的乡,乡政府驻下阳坡村。国土面积175.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8528亩,常住人口4481人(2017年) ,辖随公沟村、老鸦沟村、岔口村、提子头村、塔地沟村、尖牛坪村、鸿雁沟村、关头村、大应寒村、寨底村、大济沟村、小济沟村、新房村、席麻沟村、杜里沟村、石相沟村、麻会村、梁儿上村、周山庄村、安家沟村20个村委会,34个自然村,1999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1030万元,财政收入30.62万元,人均纯收入1319.60元。

全乡辖16个村委会、34个自然村,总人口10450人。其中农业人口9584人,非农业人口866人。

古交市岔口乡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春长秋短,气候温热,雨热同期。其大气环流特征为:冬季(11月—3月)寒冷干燥,夏季(6月—8月)暖湿多雨,春季(4月—5月)干旱多风,秋季(9月—11月)短暂凉爽。境内盛行风向以SE(东南)风为主,平均频率为13%,其次为S(南)风,N(北)风,NW(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2.4 m/s。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为72.1千卡/厘米2,年平均日照时数2700—2800小时之间,日照率为65%。年平均气温7.9℃,极端最低气温-27.0℃,无霜期145天,年平均降雨量420mm,降雨量集中在夏季(六、起、八月),占全乡年降水量的60%,秋季降水量占全乡年降水量的23%,春季占全乡年降水量的13%,冬季最少只有4%。灾害性天气以干旱为主,雹、洪、风、冻等时有发生。

境内的地表水为屯兰河段,全长35公里,向东汇入汾河。境内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受地质构造影响,本区主要为软水,但近年来呈下降趋势。

古交市岔口乡为土石山区,山多地广,土壤主要是山地棕壤、褐土和草甸土;土层以下为三叠纪、二叠纪砂岩、沙质页岩,寒武、奥陶纪石灰岩,石英砂岩,钾长岩,硅岩等矿产资源遍布全乡境。

全乡耕地28155亩,林地98820亩,其中经济林面积12000亩,牧地(荒坡、荒地)76079亩,建筑及工矿用地1650亩,交通用地420亩,水域5640亩。

野生植物资源种类较多,主要分布在岔口乡的山区,是山区农村开发生产的重要对象和优势资源。野生植物有野生蘑菇等,野生果类有30多种。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野兔、野羊、野猪、麝香、蛇、麻雀、猫头鹰、白山雀、黑青蛙、黄蜂、褐马鸡等。

本区已探明有储量的矿种有石英石,钾长石,硅石等。

根据古交市岔口乡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汇编,2005年古交市岔口乡共有人口10450人。其中,农业人口9584人,非农业人口866人。各行政村组成及人口数为:杜里沟村委会由杜里沟、常安沟2个自然村组成,总户数67户,总人口277人;寨底村委会由寨底、前庄、杏树坡3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277人;大应寒村委会由大应寒、五里铺2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667人;安家沟村总户数92户,总人口451人;席麻沟村委会总户数76户,总人口386人;关头村委会由关头、塔地沟、鸿雁沟、尖崖坪、小应寒6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1582人;提子头村委会由提子头、阳湾、神堂坪3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615人;岔口村村委会由岔口村、上阳坡、下阳坡3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1022人;石相沟村委会由石前沟、石后沟、簸箕洼3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277人;新房村委会由新房、老鸦沟2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715人;大济沟村总人口480人;小济沟村总人口265人;麻会村总人口994人;梁儿上村委会由梁儿上、板市沟2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330人;周山庄村总人口412人;随公沟村总人口251人。

近几年来,岔口乡的经济发展水平稳步增长。与2002年相比,2005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到3240万元,年平均递增18%;财政收入完成103万元,四年翻两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65元,年平均递增11%。2008年全乡财政收入完成1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120元,全乡各项工作都步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工、农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向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形成了蔬菜、水果、畜牧三大龙头齐头并进的新局面。按照培植示范户,带动千家万户的发展思路,通过“农户+公司+市场”的有效途径,重点扶植发展蔬菜大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使农业发展逐步迈上高产、优质、高效之路。以源林农产品加工厂为代表的小杂粮及农副产品加工业蓬勃兴起,促进了全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加快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岔口乡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也得到长足发展,商业、饮食业方兴未艾。农村富裕劳动力走出岔口乡,从事第二、三产业,成为岔口乡新的经济增长点。

晋绥八分区位于岔口乡关头村,是西安事变后,我党于1940年在晋西北建立的抗日根据地。地处同蒲路忻(县)平(遥)段以西,平(遥)汾(阳)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以北,离(石)岚(县)公路以东,忻(县)静(乐)公路以南,辖交城、文水、汾阳、清源、徐沟、太原、离石、方山、平遥、介休、静乐、阳曲等县,是晋绥八分区的南大门和延安通往晋冀鲁豫、华东、华中等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要道。

1941年,抗战进入第四个年头,日军妄图破坏我晋绥边区,割断与党中央所在地的联系,对晋绥边区实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和“蚕食政策”。到1942年底,八分区根据地面积缩小了90%。在这危机关头,毛泽东指示晋绥分局:“要迅速检查根据地缩小的原因,制定出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向敌人挤地盘的具体方案。”晋绥分局发出了《关于加强对敌斗争的指示》,及时调整了八分区领导机构,撤销了新军总指挥部,任命罗贵波为八地委书记、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实行一元化领导,在地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军民把对敌斗争作为共同的头等任务,抽调干部组成武装工作队,配合武装部队、民兵围困各据点,采取“敌出则打,大股零敲,小股全歼”的游击战,把敌人挤得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惶惶不可终日,最后狼狈逃窜。到1944年秋,我军民攻克、逼退日伪据点共128个,收复2685个村庄,解放人口364500余人,歼敌近3000人,使三、八两分区又连成一片,根据地面积扩大到1940年的状态。毛泽东电示晋绥军区:“各分区要开展八分区那样的战斗,打出威风来,扩大自己,挤小敌人”,高度评价了八分区的对敌斗争。

同时,八分区还领导开展了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权建设、军民大生产、减租减息、群众戏曲运动;组织了著名的“关头整风”;完成了运送伤员、粮食、弹药、文件等重要物资的艰巨任务,安全护送了刘少奇、朱德、彭德怀、陈毅、刘伯承、邓小平、杨尚昆、陆定一、陈赓、薄一波等中央领导同志和七大代表以及其他干部3000多人,被党中央誉“钢铁走廊”。

八分区军民的抗日成果,受到前来参观的盟国记者团的高度赞扬。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泼斯坦说:“八路军真正是和人民结合的军队,延安和军区所说的一切都是千真万确的,我们一定要把这样的事实报道给全世界。”

在八分区这块土地上,党政军民浴血奋战,八专署专员顾永田、八分区副司令员刘德明、副参谋长吕怀忠等5000多名优秀中华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缅怀这些英烈,经分区领导研究决定,于1944年在睦联坡兴建了烈士陵园。

1948年2月,中央决定成立吕梁军区,辖晋绥军区的三、四、七、八、九、十分区,领导吕梁军民进行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同年8月,中央决定组建晋中区党委。晋绥八地委划归晋中区第二地委,八分区改称华北军区晋中军区第二分区。

八分区军民前仆后继、英勇抗敌的光辉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

我乡是一个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农业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一是无公害小杂粮、脱毒薯、蔬菜是我乡的主导产业,进一步扩大了种植规模,帮助农民引进新品种,使全乡的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11300亩,脱毒薯8530亩,玉米2638亩,蔬菜180亩。

二是年出栏2000头的示范猪场建设完成。明鑫养殖有限公司的生态养猪新技术带动了全乡的肉猪养殖,成为肉猪养殖基地,全乡现猪存栏6150头。存栏500头的肉牛养殖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养殖园区配套人工种草,实施围栏圈养,建成后肉牛养殖户整体入驻园区,统一防疫,统一饲养,初步形成肉牛养殖基地,全乡现牛存栏1540头。同时,我乡的羊存栏比去年同期有增无减,现羊存栏21600只,体现了我乡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是生态经济林种植发展快速。在西梁流域种植核桃树、杏树的基础上,选用优质核桃新品种,新种植经济林2000亩,并套种中药材1500亩,经济林种植累计完成7000亩,逐步打造万亩经济林基地。

公路(无国道、省道)

县道古岔线穿越我乡境内,全线长36公里,其中岔口段25公里。

交通运输业状况(无铁路运输、长途汽车客运站)

交通运输业在我乡还是一个比较弱的行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乡的旅客货物运输全部为私人运营。其中,旅客运输车8辆,道路货物运输车辆无序,数量不详。

我乡交通运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运输管理不规范,过于松散;二是站场基础设施不足,尤其是缺乏公用型站场造成运输市场混乱;三是公路组织管理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四是公路站场设置没有统筹规划,也没有统一建设,没有较完备的组织管理手段和信息系统,客货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运输市场混乱,运输效益低。

现状道路、广场分布情况

县乡道路古岔线岔口段25公里。乡村道路共有19条,总长约40公里。另外,关头村建有128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

我乡森林覆盖率达41%,乡区绿化用地缺乏,等级低。乡区绿化以企事业单位、新农村建设村及村民的庭院绿化为主。现状道路绿化较差,仅有古岔线(两边单排植树8000株,其中杨树2668株,槐树5332株)、关头、大济沟、周山庄、岔口村等几条道路两旁有一些行道树。

屯兰河属季节性河流,平均宽度50米,境内长度35公里。雨季来临时,在强降雨过程中,曾出现过冲毁坝堰等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百万元。

水厂、污水厂、变电站、邮政、电讯、煤气、供热站均无

境内有电管站一个,隶属于古交电网公司,运营情况正常。

周边乡镇

岔口乡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

周边村庄

岔口村 地址:太原市古交市

关头村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古岔线

新房村 地址:太原市古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