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峪村
浑河, 浑河形成变迁, 浑河干流概况, 浑河水文特征, 浑河主要支流, 浑河治理开发
浑河,古因源出浑源东北崞山,故名崞川水。唐末五代间,置浑源县,因此水从浑源境流出,改崞川水为浑河。 为 海河 支流 永定河 干流上游段 桑干河 的支流,位于中国 山西省 北部,发源于 浑源县 大仁庄乡广泥沟村。先西南流,出山后进入河谷平原改东北向流,流经浑源、 应县 、 怀仁县 ,于 怀仁县 河头乡新桥村附近汇入桑干河。全长99.7公里,总流域面积1956平方公里。 较大的支流有王千庄峪、小南峪、凌云口峪、唐家庄峪、车道口沟、梨园沟、西庄沟等。 浑河基本是常年河流,但仍受季节性控制,随季节的变化而增减,多年平均流量为0.9立方米/秒,正常年径流总量为8582万方。 浑河流域内较大的蓄水工程有恒山水库、神溪水库、镇子梁水库。浑河是流域三县除桑干河外重要的灌溉水源,各县皆建有引水灌溉工程。支流唐峪河流经著名恒山悬空寺,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形成变迁...
详情浑河,古因源出浑源东北崞山,故名崞川水。唐末五代间,置浑源县,因此水从浑源境流出,改崞川水为浑河。 为 海河 支流 永定河 干流上游段 桑干河 的支流,位于中国 山西省 北部,发源于 浑源县 大仁庄乡广泥沟村。先西南流,出山后进入河谷平原改东北向流,流经浑源、 应县 、 怀仁县 ,于 怀仁县 河头乡新桥村附近汇入桑干河。全长99.7公里,总流域面积1956平方公里。 较大的支流有王千庄峪、小南峪、凌云口峪、唐家庄峪、车道口沟、梨园沟、西庄沟等。 浑河基本是常年河流,但仍受季节性控制,随季节的变化而增减,多年平均流量为0.9立方米/秒,正常年径流总量为8582万方。 浑河流域内较大的蓄水工程有恒山水库、神溪水库、镇子梁水库。浑河是流域三县除桑干河外重要的灌溉水源,各县皆建有引水灌溉工程。支流唐峪河流经著名恒山悬空寺,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形成变迁
浑才棕殃河旧名崞川水,因源朵多洪罪出浑源东北崞山,故去习夜名。又,汉置崞县,后改崞山县,水经县境,故名。《祝宙水经注》:“崞川水出崞山县故城南,东注于湿水。” 《浑源州志》载:浑河水、乱岭关水、远望峪水、神溪灶旬洪水、崞川水、磁窑口水、李峪水、乳泉水,八水合而浑流,故名浑河。《水经注》载:崞川水出崞山县(即王莽时期的崞张县)旧城南,东流注入湿水。唐末五代问,精匙剃置浑源县,该狱宙永协水从浑源流出改崞川水为浑河。干流概况
水文特征
浑河基本是常年河流。神溪水库以上一段为季节性河流;以下一段长年流水不断,但仍受季节性控制,随季节的变化而增减。降雨量的多寡直接影响河水流量的大小。据浑河顾关站测流资料,年最大径流量为1.135亿立方米,最小径流量为0.569亿立方米,历年河水最大流量283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8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为0.9立方米/秒,正常年径流总量为8582万方。 平水期水面宽2~3米,水深0.1~0.4米,流速0.2~0.4米/秒,洪水期水深1~1.5米,流速2~3米/秒。 建国后,最大洪峰出现两次:1954年,无数据记载,但水位高至镇子梁水库放水闸的横幅标语上;1967年为2100立方米/秒:清水入镇子梁水库流量为0.45立方米/秒。主要支流
径流
浑河较大的支流有王千庄峪,小南峪,凌云口峪,唐家庄峪,车道口沟,梨园沟,西庄沟等。泉源
大白泉,《浑源州志》称“乳泉”,又称”西神溪水“,俗称横山水、付家坡泉,位于浑源县县城西20里,水磨町村西的横山咀旁,系自流泉,水向南流注入浑河。较大的泉眼有4个,流出面积平均2平方米,深6公分,流量为150公升/秒,水味甘洁故称“乳泉”,现名大白泉。 神溪泉,位于浑源县县城西北7里处,水中有一孤石,高丈余,方约一亩,上有律吕神祠,四周泉水出涌。旁有湿水,向南流,注入浑河。流量为400~800公升/秒。水出地面形成湖泊,名神德湖。《浑源州志》载:辽代应历二年(952)三月庚寅,穆宗往应州击球,庚子会到神德湖观鱼。解放后建有神溪水库:神溪电灌站。治理开发
河道治理
干流治理 浑河是浑源县境第一大河流,沿河汇集大小支流47条,涉及川下10个乡(镇)30多个村庄。解放后曾多次实施治理,但大规模的治理工作是从1970年代初开始的。1972年10~11月,全县组织水利技术人员对浑河主河道进行系统规划,并实地测量。经专家论证后,县政府作出治理浑河的决定:把主河道裁弯取直,尽量少占或不占上等的耕地;固定河床,不留死角,一次到位;修筑护岸坝,同时在坝基植栽杨、柳、乔灌树木,以固其坝基。在整个治理河道工程上,上游以引洪灌溉分散水量为主;下游以打坝造地、引洪灌溉、修筑旁引水库、蓄水北调为主。整个浑河治理工作历时10年,于1981年全部竣工。 支流治理 唐峪河是浑源县境第二大河流,由18条干支沟流和430条毛细沟流组成。本河道穿行于浑源县县境南部山区的高山峡谷间,谷窄坡陡,河床比降1950年实测为1/40。水流出峪口处即是右恒峰、左翠屏峰的磁峡口。沿磁峡口向北4公里处,河道的右岸便是浑源县城。唐峪河水出峪口便是柳河滩,再向北流8公里处注入浑河。柳河滩河道右岸是唐家庄村,左岸是东坊城村和郝家寨村。因几千年来河道洪水冲积下来的乱石、泥沙所致,故唐家庄村以下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据1954年万分之一地形图测定,此段河床的比降为1/50~1/200。由于地形位置的决定,本河道具有一般河流水系特征:雨涝天洪水咆哮成灾,天旱时滴水如油。唐峪河,据史书记载一直是条害河。清光绪年间,本县部分开明绅士筹建石坝社,始对唐峪口以下主河道筑堤建坝,起到了护城作用。以后逐年加修,渐渐形成现在的石坝规模。民国年间,连年的军阀混战,加之随后的日军入侵破坏,统治当权者对治理唐峪河泠漠视之。民众自发治理,也仅仅限于每年的修补加固,经受不住特大洪水的冲击。解放后,各级党和政府都非常关心民众的疾苦,每到汛期,立即组织人力、物力,拨出专款,修堤筑坝,抵御洪害。 1952~1953年,在峪谷中修筑峪谷坊3424个砌石185835立方米,拦蓄泥沙达1483628立方米。到1957年,治理较大河道8条,护维了34个受洪水威胁严重的村庄。沿河两岸护坝普遍加高2~4米,增厚1~2米。疏通河道挖基沙47004立方米,堤坝干砌及浆砌石方65553立方米,投入人工劳动日226866个。先后修筑蓄水池55512个,可蓄水373180立方米。从1948至1957年11年中,投入修筑唐峪护城坝专款70.9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5.214万元,人民群众集资5.67万元。1958~1966年,坐落在唐峪河峪口的恒山水库建成,彻底根治了危害浑源人民几千年的这条大害河。从此,唐峪河以人类的意志变害为利,年年造福于浑源人民。进入二十世纪70至80年代,每年奋战春、秋两季,投人数百万个劳动日。挖淤泥,扩河道,筑石坝,护城廓,于八十年代初终战告捷。彻底疏通、拓宽了柳河滩河道,为防洪、护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蓄水工程
灌溉工程
王千庄灌区,位于县城东及东北,引用王千庄峪的清、洪水人渠道灌溉,灌溉区范围包括张庄、城关、蔡村3个乡(镇)13个村庄。灌区渠道分总干渠、干渠和支渠,总长为97.75公里,配套建筑物共有239处(座)。总干渠全长1.6公里,沿着王千庄峪大河槽砂砌石河床输水。设计引洪流量为50立方米/秒,但因缺乏固定河床,且布局不合理,渠道多年淤积等原因,现实际引洪流量为30立方米/秒。干渠现有朵河渠、西河渠、上盘渠、小盘渠、磨渠、许村渠、东胜渠7条,全长29.29公里。 唐峪灌区,本灌区又名恒山水库灌区,位于县城南及西南。灌区水源主要靠截蓄潜流,调蓄或直接引用洪水灌溉。灌区渠道分总干渠、干渠、支渠。渠道总长为89.55公里,其中防渗渠道有18.5公里,排水渠道有16.1公里,直灌渠道有54.95公里,渠系配套建筑物共有148处(座),其中有进水闸3座,桥涵71处,渡槽74处。总干渠全长1.6公里。干渠有东干渠、西干渠和利民渠3条,全长25.85公里。 凌云口灌区,位于县城西南20公里处浑河南岸,常年有0.3立方米/秒的清水流量。现有洪水干渠2条、支渠8条,全长53.8公里;另有防渗渠道45条,全长32.9公里。灌区渠道总长为86.7公里,主要两条干渠是:西干渠渠首设在杨地坪村。设有砌石引水坝、进水闸、退水闸,干渠全长8.4公里;干渠下设5条支渠,全长24.4公里。东干渠渠首设在距凌云口峪口0.5公里处。设有砌石引水坝、进水闸、退水闸。引水坝高2米,长30米,进水闸过水流量2.5立方米/秒。干渠全长4.6公里。干渠下设3条支渠,全长16.4公里。 神溪灌区,位于神溪村东,引浑河水库之水。灌溉范围包括下韩、西留、驼峰、蔡村4个乡(镇)17个村庄。灌溉渠道分总干渠、干渠、支渠,渠道总长为59公里,配套建筑物共有234处(座)。总干渠东起神溪村,西至驼峰乡李千庄村,全长23公里。干渠共有12条,全长13.5公里,有建筑物56处(座)。支渠共有10条,全长14公里,有建筑物178处(座)。另有防渗干支渠数条,全长8.5公里。 民胜灌区,位于县城西10公里处。灌区渠道总长为123公里,共有配套建筑物25处(座)。干渠全长20公里,配套建筑物有退水闸4座,节制闸3座,桥涵9座,渡槽5座,卧水管道4处。支渠共有21条,全长55公里。斗渠数十条,全长48公里。 怀仁县浑河灌区,原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浑河西岸“六成渠’’。民国四年(1915),下社李堡人李文淑发动朔县人刘劝功和浑源人田汝弼(田景富)等官僚、绅士集资12万元银洋,成立“大应广济股份有限公司,在南马庄以下的浑河灌区拓建水利工程公司规定投资五十元为二股,最大的股东有京议员田应璜、民国总统黎元洪、山西都督阎锡山、京绥铁路管理局局长班赞臣(班廷献)等。广济水利公司于民国四年(1915)先动工修复六成渠,民国六年(1917)4,又新开渠四道,即河东1道,河西3道,当年南马庄、哑嘴庄、魏庄等48村即已受益。由于这些“堂“握有水权、政权,浑河流城的大部分土地渐被权势股东所占有,多数农民沦为佃农。广济水利公司为官僚、绅士掌握了33年。1948年应县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该公司,对浑河灌区开始了新的建设6人民政府领导浑河灌区农民开渠、整地,使当地受益面积逐渐扩大。大柳树村、东辉耀村各整修斗渠1条.义井,大柳树、杨庄、范店、南沙城、吴庄等6村整修毛渠23条,义井等8个村庄大搞渠地配套工程:在1950年到1952年的3年中,改造和扩建了南、北、中干渠和引水工程,使灌区受益面积扩大到10.3万亩。1958年,在干渠上游50米处建起了镇子梁水库。同年又改建了东干渠的支渠,配套了相应的斗、农、毛渠和田间各级工程,使东干渠延伸到了冯庄。1971年再次兴工延接东干渠,使东干渠由冯庄伸入怀仁县境,从而使浑河灌区干渠引水设计能力达到22万亩。现在灌区建筑物及设施有:4条干渠共长63里;支渠3条,长3公里;斗渠127条,长300公里;农渠1808条,长815公里;支渠建筑物247处;田间建筑物1336处;高灌十二处,装机840马力,可提水3秒立方米。灌区受益范围包括镇子梁、边耀、义井、城关4个乡镇的37个村庄,受益面积14万亩。周边行政单位
浑源县青磁窑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站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G18(荣乌高速)
周边政府机关
青磁窑镇人民政府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青磁窑村
大磁窑镇人民政府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大磁窑村
济南市长清区文昌街道南小房村民委员会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荣乌高速公路
周边医疗
浑源县大磁窑镇卫生院
地址:大同市浑源县大磁窑镇大磁窑村203省道
周边村庄
大磁窑村
地址:大同市浑源县
大柴峪村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青磁窑村
地址:大同市浑源县
大磁窑铺
地址:大同市浑源县二零三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