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董寨村

下董寨村 下董寨 下董寨村村寨简介 下董寨村地理人文 下董寨村建筑风貌 下董寨村得名由来 下董寨村自然资源 下董寨村经济发展 下董寨村文物古迹 下董寨村民风民俗


下董寨村属平定县娘子关镇管辖,位于娘子关西6公里处,温河流域的下游,村总面积为12.1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80米,村庄占地256.5亩,耕地面积1763亩,其中:水地300亩。现有住户389户,人口989人,现有基本设施学校,卫生所,农家店,饭店,健身场地齐全。2019年1月,下董寨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下董寨村属平定县娘子关镇管辖,位于娘子关西6公里处,温河流域的下游,村总面积为12.1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80米,村庄占地256.5亩,耕地面积1763亩,其中:水地300亩。现有住户389户,人口989人,现有基本设施学校,卫生所,农家店,饭店,健身场地齐全。下董寨,以其深厚的文化传承和悠久的历史印迹(如正月十六的跑马和董卓垒的传说)而名扬华夏,再观其峻峭挺拔的地势和奇特规整的村貌布局会更使我们现代人为之惊叹不已!它作为历史文化名镇——娘子关...

详情

下董寨村地名网_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下董寨村资料简介
  下董寨村是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321106215,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40321。下董寨村与磨河滩社区、大社村、背峪村、西武庄村、东五庄村、程家村、西塔堰村、东塔堰村、城西村、坡底村、磨河滩村、河北村、娘子关村、关沟村、上董寨村、金窝庄村、三星村、吊沟村、迴城寺村、罗家庄村、井沟村、贤沟村、旧关村、新关村相邻。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下董寨村介绍

下董寨村属平定县娘子关镇管辖,位于娘子关西6公里处,温河流域的下游,村总面积为12.1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80米,村庄占地256.5亩,耕地面积1763亩,其中:水地300亩。现有住户389户,人口989人,现有基本设施学校,卫生所,农家店,饭店,健身场地齐全。

2019年1月,下董寨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下董寨村属平定县娘子关镇管辖,位于娘子关西6公里处,温河流域的下游,村总面积为12.1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80米,村庄占地256.5亩,耕地面积1763亩,其中:水地300亩。现有住户389户,人口989人,现有基本设施学校,卫生所,农家店,饭店,健身场地齐全。下董寨,以其深厚的文化传承和悠久的历史印迹(如正月十六的跑马和董卓垒的传说)而名扬华夏,再观其峻峭挺拔的地势和奇特规整的村貌布局会更使我们现代人为之惊叹不已!它作为历史文化名镇——娘子关镇的一个古村寨和重要景点,确实是藏龙卧虎,实至名归。

该村四面环山,坐北朝南,温河之水由村南石崖下的龙潭流过,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处于太行八径之一的井陉之西。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连接晋赵两国的重要通道。据考证,汉末并州牧董卓曾在此凭险设关,屯兵建寨,世称“董卓垒”。 董寨古有三道寨门,即东门、西门、北门,因村南为悬崖峭壁,龙潭天险可作天然屏嶂,无需设南门。东门犹为重要险绝,是西进太原的必经之路,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凡是乘车走过阳井公路的人,无不为一个村子的奇特外貌而诧叹!在阳井公路的北面,和公路隔河相望且平行延伸,一个完整的青石灰瓦的村落,坐落在一块硕大无比的石头上,即一块巨石撑起了一个村。十几丈高的悬崖,陡峭直立,呈半圆型状圈围着村庄,多么险峻的自然城廓,一个石邦石底的村寨,多好的根基啊!如果没有近年里才修筑的南北相通的水泥拱桥,任你有天大的本事,面对近在咫尺的村落,你根本就难以跨越。

阳井公路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新修的,是晋煤外运的主要干道,也是晋冀两省主要通道之一,至今只有区区四十年的光阴。那么,在公路以前贯通晋冀两地的古驿道,又是个什么样子呢?想知道的朋友请下车,到村里来,你会看到许多的令人惊奇的自然景观,确保你一定不虚此行。

感谢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如此精致而漂亮的村寨。青石街,青石房,青砖灰瓦青石墙,吞口门楼二进院,铺面临街好排场。笔直的一条大街直通东西,约有一里地长,宽约丈余。分东街、中街和西街,东西两阁遥相呼应,东供观音,西奉关帝,庄严肃穆,蔚为壮观。大街两岸南北门户相对,多为二进院落,其基本布局是:大门连巷道、前院、二门、里院、影壁和正房(南向院落为南房),许多院落还有东西配房,骡马圈、牲口棚等,为典型的明清时期北方建筑布局风格。由于下董寨正街是连接晋冀两地古驿道的必经之路,所以临街院落大多为骡马店铺,大门又以宽大门楼居多,约五尺左右,要能拉得进负驮牲口,如骡、马、骆驼等,门口街边设上马石。就我知道的店铺就有:恒新店、顺义诚、煤店等等。凡骡马店,院内一般都建有较大的水窖(旱井),集自然降雨供住店的人畜饮用。除正街外,还有后街(分头、二、三道巷),下街,圪台,遥篮,杨道,崖头齐,河坡底等。村落布局是户挨户,墙连墙,密集而有序。整个村子基本处于一个平面,东街和后街、圪台等稍高,下街稍低。横平竖直,排水通畅,建筑规整,布局合理。俯瞰村寨的轮廓,东阁高扬其头,南北两个崖头齐为两翼,主村为身驱,杨道是尾巴,极象一只展翅高飞的神鸟,早年就有凤凰城之美誉。祖先的智慧令人叹服,严谨的规划无可挑剔,好一幅壮美的山寨画卷。

下董寨的东大门,即东阁,也称观音阁,地势非常险峻、雄壮,从龙潭出口处的温河河床沿石彻陡坡向上,一溜的慢上坡,坡度约45度左右,到临近东阁的河坡底时,坡度再次变大,约60度上下,抬头仰视便是雄伟的观音阁,阁体下层为青石拱旋,上层为砖彻阁楼,内供观世音菩萨,上披起脊瓦顶。拱门上方镶嵌一块青石,上书“朝阳阁”三字。高大雄伟的朝阳阁配以南北两翼开翅般平行伸展的南北两个崖头齐,让每一个由此走进村寨的人,无不感到自己的渺小和阁楼的高大威严,极其雄伟壮观。此处和娘子关城楼相比,其雄浑之感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由于阳井公路开通后,无人再走此道,感觉不到而已。

下董寨是一座名符其实的石头城,青石铺街,青石垒墙,青砖门楼,青石建房,又坐落在一块完整的大青顽石之上。所以说,青石就是董寨村的魂。魂之所依,魂归何处,青山作证,青石为凭。虎锯龙盘青石寨,千古铸就凤凰城

经专家考证,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董卓因拒韩遂有功,被征为并州牧,他来这里巡查时,见此地山势险峻,可凭险为关,便派兵驻守,修筑工事,这个防御工事被命名为“董卓垒”。从唐宋至明清历代均在这里进行过修葺,随着守关将士在这里定居,董卓垒称为董寨。

下董寨村水资源丰富,在村西温河峡谷段,建有容积为270万立方米的温河水库一座,并开区3000米,保障了村北山300亩水地的灌溉用水,村西大桥下有深井一个,村民每户都实现了旱井自来化供水,并达到了安全用水要求。

下董寨村交通便利,阳井线公路穿村而过,运输业较为发达,现有汽车运输队三个,修理部两个,便利的交通条件使村民们在政府阳光政策的指引下,先后建立了复兴生态养殖合作社,养兔场,5000只养鸡场一个,合资经营万通石材厂一个,大大地增加了村民经济收入和改善了就业难的问题。

下董寨村历史文化悠久,据记载当年三国时董卓就在此屯兵,村内突兀奇险的龙潭景观绵延数公里,村中古庙成群,更有被列为重点保护的300米古街道,有传说中的龙潭,有正在被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下董寨元宵节跑马活动。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下董寨村,位于山西省东部,自古以来属军事驿站,是山西通往娘子关出省的必经之路。历史上的下董寨人,战时守关御敌,平时习武务农,民风淳朴、剽悍刚强。

下董寨村逢正月十六举办别具特色的民俗活动——跑马排。这项活动起源于古代信史传递信息,后演变成正月十六的民俗活动,流传至今。

跑马表演,源于古代驿马驰骋。每当边塞事急、地方有灾或有其他要事,信使便沿驿道驰马急奔向朝庭告急。久而久之,民间将这种国事活动演变为纯娱乐活动。

另一传说这种风俗起源于唐朝,是当时驻扎在娘子关的唐军中流行的一种娱乐活动。后来它流传到民间,成为老百姓欢庆五谷丰登,祈祷国泰民安、万事如意的庆祝活动。

每年的正月十六这天,下董寨村的村民,都牵着自家饲养的用来农耕的马,身穿各种古装服饰,身背“公文”,披着写有“国疆事急,速报京师”、“十万火急,不得阻行”、“关隘驿站,一路放行”等字样的红带,骑裸马在村里一条长100米、宽约4米的青石巷中循环奔跑,喊声震耳,惊险动人。马上不装马鞍,骑马的人双腿紧夹马身,双手平举,飞奔而过。人们专门在马跑的古巷道上撒下许多灰渣,马跑过时灰尘飞扬,其用意一是马奔跑时防止被滑倒,二是渲染气氛。参加跑马的马匹,少则十几匹,多则三四十匹。跑马者从上午9时到下午2点不间息地奔跑,其间还穿插着农民自编自娱的社火、秧歌。这里的农民每年正月十六举行这样一种跑马习俗,赛跑的马都是农民自家饲养的牲畜,而不是专业训练的赛马,而且参加跑马的目的并非决赛胜负,而意在消除一年中的病魔灾难,跑出希望,奔向美好的明天。

周边

下董寨村役氓此退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

周边旅游景点 风景区

副尽魑龙谷峡潭景区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S315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S315

周边村庄

下董寨村 地址:阳泉市平定县
阳泉市平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