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郊口村
三郊口村 三郊口村三郊口村简介 三郊口村古松——胜似黄山迎客松 三郊口村三教堂——文化根源,历史沧桑
壶关县东井岭乡三郊口村,位于 壶关县东南30公里处,距东井岭乡政府东南4公里处。与树掌镇马家庄村交界,交通便利。山西省 长治市 壶关县东井岭乡下辖村与树掌镇马家庄村交界,交通便利。三郊口村现有,口人,人均收入1700元,,有林面积1786.48亩,现有退耕还林面积238.4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没有任何工业项目,农民收入主要一劳务输出为主。三郊口村地势较高,气候寒冷,全年干旱少雨,无霜期约125天,年降水量200毫米,夏季平均气温21.2℃;秋季平均气温9.0℃,冬季平均气温-4.9℃三郊口村属暖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大陆气候明显,四季分明。村内主要街道已硬化,但部分街巷还是土路,村内用电基本解决 ,各户至今未通自来水。三郊口村,原名三教口,坐落在太行山之上,是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东...
详情壶关县东井岭乡三郊口村,位于 壶关县东南30公里处,距东井岭乡政府东南4公里处。与树掌镇马家庄村交界,交通便利。
山西省 长治市 壶关县东井岭乡下辖村
与树掌镇马家庄村交界,交通便利。
三郊口村现有,口人,人均收入1700元,,有林面积1786.48亩,现有退耕还林面积238.4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没有任何工业项目,农民收入主要一劳务输出为主。
三郊口村地势较高,气候寒冷,全年干旱少雨,无霜期约125天,年降水量200毫米,夏季平均气温21.2℃;秋季平均气温9.0℃,冬季平均气温-4.9℃
三郊口村属暖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大陆气候明显,四季分明。
村内主要街道已硬化,但部分街巷还是土路,村内用电基本解决 ,各户至今未通自来水。
三郊口村,原名三教口,坐落在太行山之上,是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东井岭乡辖下的一个小村庄,在乡政府所在地往东4公里的地方。这里已是太行山分水岭的东部,群山耸立,有一条公路蜿蜒曲折通往风景秀丽的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区,而三郊口村就是这条公路的必经之地。
用“开门见山”来形容三郊口村一点也不为过。坐北朝南的农家人,睁眼望去就是浓绿的松林和连绵的峰峦。再加上雨后回荡在山间的雾气,夜晚皓洁的星空,冬日里舞动苍茫大地的白雪,此间风景亦其殊丽!但为远近百姓所称道的却并非这些,而是那棵被誉为“胜似黄山迎客松”的老松树。
在村口小桥边下车,沿着村中大路往上走,穿越古朴的民居,远远就会望见在山腰之处的那棵古松。远望时,古松虎踞龙盘,掩映在绿色的松林和庄稼之间,犹显的傲立不凡。树冠向一侧伸展,遮蔽了之下的曲折山路,仿佛在招手迎客。站立在树荫之下,听着风穿过的声音,摩挲着粗糙斑驳的树皮,抬头望着那密实的松针,顿觉满身清凉。放眼远眺,周围尽是群山,才知此松这近千年的傲立是如此寂寞而坚毅。这棵古松树干约有5米高,树围约有2米长,整个树冠向西南一侧伸展,搭架过路,最长处离树干足有10米。村人总结此松有五个特点:一是年代久远,接近千年。其实就算村中老人也不能说清此松的的确切年龄,只记得一代代传说是“因树立庄”,只记得从记事起就是这般模样。二是古松生长在岩石之上,在石缝中扎根,凸显生命的坚毅与顽强。树前还有一块10平米左右平整的石头表面露出地面,仿佛专为献祭之用,却又没有一点人工痕迹,一切是那么天然。村中百姓也不能解释这块石头是从何而来,只能惊呼“神奇”。三是古松树冠伸缩有变,夏秋时,树冠压低伸长,而冬春时,又抬高缩短,仿佛能感应四季寒暑变易,非常神奇。四是地理位置好,处在半山腰之上,既能傲对群山,彰显气势,又能俯视村庄,庇佑百姓,东去可到太行山大峡谷,西望隐约有通向县城的公路。五是树形像黄山迎客松。因为地势原因,树干东北方向紧靠高地,而西南方向空间很大,因此树冠向西南方向生长,久而久之,就成为“迎客松”。常常有访客慕名前来,拍照留念,纷纷称赞此松树“长得好”,“胜似黄山迎客松”。
村人对这棵古松有着更深的情感。传说三郊口村是因为这棵松树才得以建立,所以村中百姓都把它奉若护佑神灵。每逢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节日,或是谁家有红白喜事,村民都会去老松树上香祈福。而在外的游子,也把这棵老松树作为家乡的象征。这棵老松树在这伫立了近千年,荫庇着三郊口村,护佑着在这里生长和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个子子孙孙。这些人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更不会忘记那棵给予自己生命力量的老松树。
从老松树处往下走,不到十分钟的路程,可到三郊口村另一个有代表性的地方,就是古庙。这座古庙为一进院落,南有庙门、戏台,东西向各有三间两层配殿,正北方则是三间正殿,此外还有三间耳房。整个古庙院落呈较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约30米,东西宽约15米。整个建筑群建造在高0.45米的石砌高台之上,正殿台基高1.2米。古庙的石雕、木雕图案都非常精美,庙门石柱之上还有线条粗犷栩栩如生的虎头雕刻。
关于村中古庙的作用和来历,并没有谁能说清楚。好多老人也只是记得这里就是烧香祈福供奉神明的所在,近百年间也有过几次修缮。此次重开庙门,我们发现了嵌在正殿墙壁中的一块模糊的石碑,仔细清洗辨认后,才揭开了关于这座庙更古老的神秘。
这块《重修三教堂碑记》石碑高90cm,宽40cm,碑文记载如下:
大清山西潞安府宣邑东南三教口,古有三教堂一所,□神□□灵,有求必应,无□不通,但坐落于崖边峻岭之间,曲径而□□,□□而□□,日久年深,风吹尘落,□□木伤,破坏之甚。村□□□□□□□□□□请村人等募化布施地基,捐□资财,重修庙宇,补塑神象,金庄□□也。
佛殿三间,东顶祖师二间,玉皇庙三间,土地庙一间,两壁廊六间。功果已先,今刻石碑,有善男信女喜舍布施花名于后。
□维首,靳尚安………(编者注:此后为重修庙宇捐助名单,因字迹模糊,难以完全辨认。)
雍正六年岁次戊申八月吉日□□□合庄
这块石碑的发现对于研究三郊口村及古庙意义重大。
首先,通过对碑文的释读我们发现这座古庙原来是座三教堂。碑文中说“大清山西潞安府宣邑东南三教口,古有三教堂一所”,“坐落于崖边峻岭之间”。石碑发现于古庙正殿墙壁内,而且古庙正是处于北侧高山之山腰处,前有悬崖,对面又有高山相望,暗合“崖边峻岭之间”。古庙之下即为长治地区进入河南的传统主要道路,据说当时此段道路上客店林立,行商不断,行人常常到古庙中上香,祈求出行平安。由此可知,古庙就是碑文中提到的三教堂。
但何谓“三教堂”?三教,是指儒教、佛教、道教。儒教发源于春秋时代的孔子,道教发源于春秋时代的老子,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佛教则是汉魏时代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在历史的演进中,三种文化互相冲突、融合,在隋唐时代成为三足鼎立的态势。后经过宋明理学的发展,儒、佛、道相互影响,互相融合,最终形成了“三教”合一的中国文化。而三教堂正是在这种文化发展大势影响之下的民间信仰体现。三教堂一般为庙宇建筑,堂内供奉佛、儒、道三教创始人像:佛教为释迦牟尼,居中;儒教为孔子,居右;道教为老子,居左。民间修建三教堂,主要是把三教创始人当作神明,通过烧香祈福,来达到消灾解难的目的。
其次,三郊口村三教堂的历史非常久远。《重修三教堂碑记》落款为“雍正六年岁次戊申八月吉日”,雍正六年为1728年,则此次碑文记载的重修距现在已有280多年。而碑文中又提及“古有三教堂”“日久年深”“破坏之甚”,重修之时对三教堂的建造日期已因为年月久远而不可知,则此三教堂之初建年月要远远早于1728年。据此推测,此三教堂初建于明代,应为可信。历史上,三教堂的修建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到明清时期,已变的非常普遍。但就山西现存三教堂而言,多数是修建于清代乾隆之后,且很多为单体建筑,像三郊口村这样结构完整、年代久远的三教堂并不多见。
在正殿墙壁上还有一块石碑,长45cm,高30cm,碑文落款为“乾隆四十九年十月立”,其中有“今因三教口村……”,盖本村或原名为“三教口”,后因故改为“三郊口”。因碑文损坏严重,大部分文字模糊不可识。但村名这一字之差,蕴含之意味却有天壤之别。若村名为“三教口”,既有传统文化之遗韵,又有古今历史之沧桑,非“三郊口”之名可比!
三郊口村三教堂不仅是传统民间文化之遗存,更是近现代历史发展之见证。
据村中老人讲,此庙门重修于1936年,庙门上方书写有“忠孝仁爱”、“主张公道”、“信义和平”共12字。其中“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源自“国父”孙中山先生所倡导国民道德之“八德”。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第六讲中说:
讲到中国固有的道德,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是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其次是和平。这些旧道德,中国人至今还是常讲的。……我们固有的东西,如果是好的,当然是要保存,不好的才可以放弃。
孙中山先生在1925年病逝之后,继任的蒋介石感于国民素质之低落,于1934年发动了“新生活运动”,为的就是“医治中国的痼疾”。为此,蒋介石宣称新生活运动的目标是儒家道德“礼义廉耻”,称之为“四维”,并将“四维”与“八德”并称作为“新生活运动”的两大主题。此次庙门重修正是在“新生活运动”初期,照常理,既有“八德”,也应该有“四维”才是,即庙门正上方应为“礼义廉耻”四字,但为何是“主张公道”呢?
其实,这“主张公道”四字源自阎锡山组建的“主张公道团”。在20世纪30年代初,统治山西的阎锡山在与日本人、蒋介石及其他军阀的对抗中意识到他对山西的控制并不牢固,他的统治只是被容忍着,而不是积极地支持。于是,1935 年底,他要求成立“主张公道团”,这是为节制过分滥用权力的乡绅以争取民众支持,并从这些乡绅榨取更多钱财而设的一个群众团体。阎锡山亲任“主张公道团”总团长,总团部设在太原,各县、乡、村成立分团部,获选为团员者,由总团发给证、章佩戴。阎锡山将这个组织冠以“主张公道”的名义,自然会广为宣传,因此就书写在庙门正上方。
而至于这12字的书写,据老人讲,则是靳荣耀在山西大学就读期间邀请书法家郭象升先生手书并摹写在此的。靳荣耀是三郊口村人,抗日战争初期,曾为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壶关地区特派员,在杨献珍领导下任《黄河日报》编辑,建国前病故,建国后中央曾查访过其后人。而郭象升,据查,生于1881年,卒于1942年,字可阶,号允叔。曾在山西大学任教,后多代阎锡山起草文稿,被誉为“山右第一才子”“中国古文殿军”。文史造诣极深,书法擅长魏碑。此十二字,气势恢宏,圆润饱满,柔中带刚,中正无邪,实为书法之精品,为历来参观之人所赞叹!
目前,山西省已有两所三教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一所是山西省陵川县杨村镇寺润村三教堂,单体建筑,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金代重修,2006年6月,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名录。另一所是山西泽州县李寨乡陟椒村三教堂,一进院落,创修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郊口村三教堂与上述两处三教堂相比,不管是在保存与院落结构,还是修建年代上,都有可争锋之处,此外还有名人题字和丰富的近现代历史遗存,集文化庄严与历史厚重于一身,理应得到妥善保护与发扬。
周边政府机关
壶关县东井岭乡口头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长治市壶关县忽东线
周边诊所
壶关县东井岭乡卫生院
地址:长治市壶关县和谐新街与忽东线交叉路口往南约70米
周边乡镇
东井岭乡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
周边村庄
东井岭村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
盖家川村
地址:长治市壶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