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昌镇

定昌镇 定昌镇简介 定昌镇发展 定昌镇党政建设 定昌镇乡村文化 定昌镇乡镇区划 定昌镇社会状况 定昌镇相关信息


定昌镇是2000年底撤乡并镇时由原城关镇和迎春乡合并而成。全镇处于太行、太岳两山之间,位于 山西省东南部,素有“长治市北大门”之称,为沁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全镇地形为四周隆起,中间低平,沟壑纵横,起伏不平,地形多样,平均海拔高度为1000米左右。境内山川秀美,空气清新,交通便利,太焦线穿境而过,208国道纵贯南北,沁涉线横贯东西,属黄土丘陵山区,有中小型水库三座。定昌镇古称铜革是,为 春秋战国时代 晋国的十二县之一。公元923年,后唐灭后梁,铜革是归定昌军管辖,后又改为威胜军,由此定名,意为一定昌盛。全镇历史 文化底蕴丰厚,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镇总面积74平方公里,辖37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2个资产管理开发中心。全镇总 耕地面积为3.4万亩,常住人口54239人(2017年) ,城镇规划区面积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2001年以来,先后被省、市文明委...

详情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定昌镇所有主城区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定昌镇介绍

定昌镇是2000年底撤乡并镇时由原城关镇和迎春乡合并而成。全镇处于太行、太岳两山之间,位于 山西省东南部,素有“长治市北大门”之称,为沁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全镇地形为四周隆起,中间低平,沟壑纵横,起伏不平,地形多样,平均海拔高度为1000米左右。境内山川秀美,空气清新,交通便利,太焦线穿境而过,208国道纵贯南北,沁涉线横贯东西,属黄土丘陵山区,有中小型水库三座。

定昌镇古称铜革是,为 春秋战国时代 晋国的十二县之一。公元923年,后唐灭后梁,铜革是归定昌军管辖,后又改为威胜军,由此定名,意为一定昌盛。全镇历史 文化底蕴丰厚,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镇总面积74平方公里,辖37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2个资产管理开发中心。全镇总 耕地面积为3.4万亩,常住人口54239人(2017年) ,城镇规划区面积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2001年以来,先后被省、市文明委命名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多次荣获“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定昌镇农耕传家, 工业基础薄弱。2004年全镇 粮食总产量达到1387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449元。全镇土地资源、地表水资源、牧草资源十分丰富,且都无污染,再加上气候温和,农民传统耕作使用 化肥农药少,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绿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全镇人民积极走“无工不富、为富办工”的道路,乡镇企业发展较快。目前全镇有29个乡镇企业,村级以下企业124个,工业生产主要以轻纺、 食品工业、建材、 旅游服务为主,主要产品有: 罐头、杏仁奶、酸枣饮料、 矿泉水、沁州黄、沁州鱼、冻兔肉等。近年来,又新发展长毛兔、麻鸭、芦笋、优质核桃等产业,全镇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党和人民政府非常关心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全镇教育、文化、卫生各项事业发展较快。全镇现有普通中学6所,小学23所,基本普及了 九年制义务教育。有乡镇 卫生院两所,群众看病难、就医难问题基本解决。2002年全镇39个行政村,全部实现100%村村通 水泥(油)路。全镇基本解决了人畜吃水困难,做到了村村安全卫生用水。广播、 电视进入千家万户,文明村、小康村建设步伐加快,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定昌镇镇政府驻地在小河村,镇政府领导 机构有:党政办公室、武装部、妇联会、团委会、青年团、镇财政所、派出所、司法所、镇综治办、民政办公室、镇经管站、林业工作站、农业技术推广站、统计工作站、计生工作站、农机工作站、水利工作站、城建土管办公室。全镇积极开展了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行政效率大大提高,公仆意识得到增强。在镇党委、镇政府带领下,全镇人民正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改革创新,顽强拼搏,全面推进全镇三大文明建设。

定昌镇,全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昭示着定昌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

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以增强农业和农村经 济发展活力为依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造、升级,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继续巩固提高西渠上和长坪两大绿色种植园区,在下曲峪,迎春,合庄等村投资100万元。新建100个大棚,进一步壮大 绿色蔬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000余亩。还要新发展福村,丈河上,长畛坪等村300亩葡萄,梁家河,刘家庄等村的400亩新品种西瓜,段店,北漳亩优种核桃以及薯类,药材一大批绿色种植区。围绕208国道,岭头山连片种植沁州黄和小杂粮建设。

2、推进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以东头岭,杨沟,福村养牛场,城北长畛,中陈,刘家庄,下曲峪,西渠上,西尧沟等村的养鸡场,养猪场,养鹿场,网箱池塘养鱼小区为依托,再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开发名优、特养殖和加工和项目,增加数量,为一村一品工程的形成奠定基础。

3、要抓住“打造北方水城,中国沁州”的 品牌,在定昌镇辖区内把西湖水库,梁家湾水库,迎春水库周边的路,山,进行美化。建成休闲,观光,住宿的品味,同时把南湖,瘦西湖,东湖周边的十几个村合理规划,因地制宜,招商引资,为建设北方水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在 公路建设村村通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北寺上,下曲峪,迎春等八个村实现巷巷通。二是争取全镇闭路电视“村村通”。三是解决七个村的饮水安全工程。四是配合县城规划,促进全镇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城关村, 杨沟村, 小河村, 西良基村, 泊立村, 中陈村, 良庄村, 温庄村, 北寺上村, 西尧沟村, 丈河上村, 烟立村, 坡头村, 东段庄村, 西渠上村, 安家岭村, 红坡村, 上曲峪村, 南石垢村, 福村, 合庄村, 西段庄村, 刘家沟村, 梁家河村, 东岭头村, 东良基村, 南拐村, 尧科村, 迎春村, 灵岗寺村, 西城村, 段店村, 下曲峪村, 和家沟村, 北石垢村, 上庄岭村, 北漳村。

教育卫生

全镇现有普通中学6所,小学15所,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有县级医院2所,乡镇卫生院一个,卫生所61所,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6.3%,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99.9%。新建敬老院一所,总面积1750平方米,供养床位150个,基本上解决了全镇老有所养问题。

基础设施

全镇43个村(居)委全部实现了“四通”:即村村通水泥(油)路、村村通程控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自来水、实现农村文化场所,体育活动广场全覆盖,80%的村开通现代远程教育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名胜古迹

定昌镇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有中共冀豫晋省委沁县办事处、晋东南各界群众万人拥将大会旧址等革命遗址;有全国民间石刻第一馆——南涅水石刻馆;山西牺盟会决死队纪念馆;沁县民俗文化馆等展演场所。有二郎山森林公园、北海湿地公园、西湖综合旅游风景区、景山、圣鼓山等众多旅游目的地。

南涅水石刻馆

位于县城南部二郎山,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石刻1959年出土于城北30公里南涅水村,雕凿年代为北魏太和年间至北宋天圣九年(477~1031年),石刻中有造像石塔、单体造像、造像碑铭、碑文等形制,分叠垒式五节、七节不等。塔四面开凿佛龛,龛内雕刻以佛教故事为主,内容丰富,造型生动,雕刻精湛,为全国罕见。

山西牺盟会决死队纪念馆

位于沁县县城西南角民俗文化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该馆2009年开始扩建,新馆仿晚清民间风格,为四合院二层。该馆以丰富的历史图片和现代展示手段系统地展示山西新军抗敌决死队成长战斗的历程,再现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军在山西开展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的历史画卷。是目前山西规模最大,唯一全面反映山西牺盟会决死队历史成绩的专题纪念馆。

西湖综合旅游风景区

位于县城西南二郎山脚,2007年以来经过实施配套改造,完成库区清挖,码头建设、护堤、护栏安装、河道综合治理、道路硬化绿化、水上娱乐设施配套等工程。景区山青柳绿,天蓝水碧,亭台水榭,如入画境。2008年以来沁县连续两届北方水城·中国沁州端午民俗文化节暨全国龙舟邀请赛在这里成功举办,共吸引国内外游客一百多万人。

沁县定昌镇从加快林权制度 改革入手,调动广大群众投入“ 灭荒”行动,义务植树全民造绿再掀新高潮。定昌镇从县城周边缺林少绿,通道两侧断带断网严重的实际出发,全民绿化动员会结束后,定昌镇党委立即召开党政联席会,研究落实 植树造林工作。在南沁线沿线5.5公里的通道绿化中,坚持高标准,通道两侧视线范围内扩展50米全部种植北京杨,增加绿化面积256亩。

同时该镇把推动义务植树作为考察村委书记执政能力的一项指标,结合即将展开的村委换届工作,把义务工当作硬性任务来抓,确定每人10棵树的任务,确保《致全县人民公开信》发放到每一户。同时镇政府成立质量督察组、劳力监督组,从各个方面保证质量、劳力、资金三到位。东苑、西苑、西湖、北关、南关、育才六个社区从发动党员开始(年轻党员20棵、老党员10棵)创义务植树氛围。目前全镇出动义务工近1万余人,投入到植树造林当中来。 百姓们踊跃结伴栽树,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为确保树的存活率达到最高,镇政府和百姓签订认养 合同,为其办理林权证(管护权),以股份的形式调动百姓认养、看护树木的积极性,保证通道绿化长久。

定昌镇辖37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总人口5.15万人, 太焦铁路和208国道穿镇而过,人口流动大,治安情况复杂。镇党委、镇政府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牢固树立“发展经济是政绩,维护稳定也是政绩”的理念,始终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发展与稳定并重,富民与安民共进,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治基层基础建设,为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记者最近走进定昌镇,发现了解他们抓综治促和谐的许多做法。

抓好综合治理,健全组织是关键。乡镇党委换届后,随着人事的变动,他们及时对综治领导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充实。同时,配备了3名专职综治工作人员,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并相应调整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铁路护路领导组”等综治组织领导机构,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阵地。针对村委换届综治人员变动、机构不全的实际,及时召开了由各村(居)委和单位支部书记参加的两级综治工作会议,要求村(居)委和单位成立相应的综治领导小组,特别对村级民调会、治保会和巡逻队人员进行充实,并从转移支付中预支1.5%作为“两会一队”人员工资。所辖43个村居委及镇属企事业单位对综治工作全部做到了有人抓,有人管,不断线。85%的村、居委做到了有牌子、有阵地。

工作制度科学化,谨小慎微排纠纷要让健全的基层综治组织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制定严密可行的工作制度。镇综治委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和考核管理 制度,出台了人民代表定期评议本村治安状况制度。当制度下发到各村(居)委、单位后,部分综治办一把手起初也是认为还和往年一样,写在墙上供检查看看而已,未引起高度重视,少数村对每月的矛盾排查调处报表,不执行制度,未能按月及时报表。镇综治委对此作出决定,制度不执行者一次通报支部书记,二次由镇党委书记、综治委主任与支部书记谈话,并且在年终转移支付中扣除300元罚款。2006年6月份,南沟、良庄等四个村的支部书记就因为本村未上报矛盾排查表被通报。通过这次通报,全镇45个村(居)委综治办都能做到按时将表报回。

要使社会治理各项措施在基层得到落实,就必须有一个强硬的责任追究制度。为此镇综治委在年初与43个村(居)委及镇属企事业单位的一把手签订了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形成了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向一级交账的综治工作责任制,真正做到层层有人 领导,层层有人管事,层层真抓实干。充分利用城郊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散发宣传资料3000余份,书写标语40条,办综治宣传走廊2个;村委换届后对各村(居)委的“两会一队”人员进行充电培训,使他们巡逻有劲头、工作有干头;建立领导了解村情对话制度和镇村矛调互通制度。坚持预防在先、排查在先、调处在先和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2006年1—10月份共排查出矛盾纠纷6起,全部调解处理。

镇综治委成立了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调领导组,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及居民开展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专项整治,建立长效机制。在流动人口清查验证中,组织公安、工商、计生、民政、城建等部门协同作战,对定昌镇的流动人口进行了排查摸底,澄清了底数,建立了档案,初步形成了流动人口管理的长效机制。档案是平时工作的记载和反映。镇党委不惜财力,抽调精兵强将,把全镇历年的档案资料进行分类装订归档,按照综合治理各项制度的要求,理出今年镇、村两级综治档案目标,制定了全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档案资料整理办法。三名专职综治 干事分别承担“综合治理基层基础档案”、“专项治理与平安创建档案”和“铁路护路档案”的管理工作。对村级档案资料采取集中培训、分类指导的办法,镇综治办全体成员实行包村(居)委、单位责任制,全镇45个村(居)委和6个驻镇企事业单位,基本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基层基础综治 档案资料。规范化的资料管理促进了综治工作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周边政府机构

沁县定昌镇役军退人统蝥服务站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沁县S322

周边沁县

莱骜镅天依使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沁县

周边住宅区 小区 房地产

鑫龙家园 地址:定昌镇胜利路211号
定昌镇胜利路211号

周边乡镇

定昌镇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