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沟村
吴家沟村 吴家沟村吴家沟村 吴家沟村历史沿革 吴家沟村风光迤逦 吴家沟村古迹荟萃 吴家沟村发展现状 吴家沟村传说故事
吴家沟村位于晋城市城区西上庄办事处,吴王山山脉南麓。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山清水秀,风光宜人,民风淳朴,家睦人和。北与庞疙塔相交接,南与泽州县牛匠,裴疙塔交接。吴家沟村位于 晋城市主城区西部,西上庄街道办事处南端,距二环路1公里,北与庞疙塔搭界,南与泽州县裴疙塔、牛匠村接壤,东与叶家河相邻,西面为山体环绕,背靠吴王山,山清水秀,风光宜人全村共有314户,736人(其中:农户275户,人数678人。非农户39户,人数58人)。全村共有土地面积1620亩(其中山林和矿区900亩,耕地460亩,村庄建设用地260亩)。该村由于吴氏家族最早居住而得名,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解放初期隶属牛匠乡管辖,后分至叶家河乡管辖,1956年为高级社,1958年属东风人民公社庞疙塔管区,1962年为西上庄人民公社吴家沟大队,1984年社改乡后,成为西上庄乡吴家沟村村民委员会,2002年...
详情吴家沟村位于晋城市城区西上庄办事处,吴王山山脉南麓。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山清水秀,风光宜人,民风淳朴,家睦人和。北与庞疙塔相交接,南与泽州县牛匠,裴疙塔交接。
吴家沟村位于 晋城市主城区西部,西上庄街道办事处南端,距二环路1公里,北与庞疙塔搭界,南与泽州县裴疙塔、牛匠村接壤,东与叶家河相邻,西面为山体环绕,背靠吴王山,山清水秀,风光宜人全村共有314户,736人(其中:农户275户,人数678人。非农户39户,人数58人)。全村共有土地面积1620亩(其中山林和矿区900亩,耕地460亩,村庄建设用地260亩)。
该村由于吴氏家族最早居住而得名,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解放初期隶属牛匠乡管辖,后分至叶家河乡管辖,1956年为高级社,1958年属东风人民公社庞疙塔管区,1962年为西上庄人民公社吴家沟大队,1984年社改乡后,成为西上庄乡吴家沟村村民委员会,2002年更名为西上庄办事处吴家沟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吴家沟村由南至北大片林区,满山的杏树、桃树、枣树成片,春季来临漫山遍野散发出各类花香,沁人心脾,使人陶醉,一派生机盎然景象。秋季硕果累累,素有“想吃杏,到窝沟儿(晋城方言中吴家沟的连称)”的美誉。 山间游人众多,无不被美丽的景色所陶醉。村民居住在吴王山脚下,听老人讲,由于吴姓人家最早居住, 所以叫做吴家沟村。在山脚下有城区老君庙雄伟建筑群,每到初一、十五善男信女都会到此祭拜。
旧时吴王山山巅有 吴王庙一座。仿宫殿式布局,蔚为壮观。
根据文物部门普查时发现,吴家大院、 王家大院为明清时期的典型建筑结构,专家给予充分肯定。该村还有老君庙道教建筑。
文物古迹待开发
开发一, 吴王山(吴神山),又叫九泉山,是古时泽州八景“洞灵流杯”之源头,那是因为山里有九处泉水而得名,最有名的一泉叫洞灵泉,它从山腰一幽深莫测的洞窟中喷涌而出,水流如注,冬夏不歇。
开发二:吴王庙(吴神庙),祭祀周朝开国君主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而修建,规模宏大,蔚为壮观,坐北朝南,一进四院,主次分明,布局严谨,殿阁嵯峨,气势雄伟,屋宇高低参差,前后有序,牌楼高高耸立,斗拱密致排列,建筑间既自成格局,又和谐统一,铺排十分得体 。遗憾的是吴王山 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成了日寇的据点,他们败退时用一把大火将其化为灰烬。
该村主导产业依据山西 晋煤集团晋圣鸿升煤业有限公司带动农业、三产业健康发展。村集体积极扶持办厂,该村东引进祥和家具装饰有限公司一家,本田4s店一家,增加村集体的收入及劳力安置。
吴家沟村位于吴王山东麓,晋城方言为窝沟(音)。据考证,应和吴王山有密不可分联系。相传吴氏始祖泰伯仲雍曾经隐居于此,后人为纪念先祖,遂于山巅修建吴王庙以纪念。详见吴神山的传说
周边门
友谊小学-北门
地址:晋城市城区西上庄办事处吴家沟村友谊小学附近
周边小学
友谊小学
地址:晋城市城区西上庄办事处吴家沟村
周边村庄
吴家村
地址:晋城市高平市
沟村
地址:晋城市高平市
西沟村
地址:晋城市泽州县三三三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