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头村

冶头村 冶头村村庄历史 冶头村农业生产


冶头村全村320户,1070口人,现有男女全半劳力528个,下设7个村民小组,耕种着1070亩土地,总面积4 平方公里。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1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经济收入较低,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村民生活仍处于温饱状态。冶头村历史悠久,交通方便,是我县较为繁华的八小镇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是远近闻名的商贸之地,民国至清末之时,村内商铺林立,杂货铺、饭铺、铁匠铺、豆腐铺、油坊等作坊应有尽有,尤以南北当铺著名。现南当铺犹存,依然展示着当年的风姿。历史上也曾有过许多能工巧匠、名师艺人。陵川古“八景”之首的黄围灵湫洞景区内构造奇特的寺庙,为冶头村田氏一家率本村村民所创建,流传至今已成为著名的游览景区。宋氏家族的“八音会”沿传二百多年,闻名全县。冶头村是陵川实行区村制度最早的村庄。民国7年(1918年), 冶头村的...

详情

冶头村地名网_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六泉乡冶头村资料简介
  冶头村是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六泉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524209217,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40524。冶头村与六泉村、石家坡村、西湾村、沙场村、高家村、赤叶河村、东双脑村、庙怀村、水草沟村、朱圈郊村、漫流坡村、西石盆村、赶马双村、大王村、小王村、了池村、西井头村、小庄上村、刘家庄村、相公池村、赵活池村、赵振村、拱山底村、松山村、艾仓村、小番底村、黄虎掌村、黄松背村、浙水村、下河村、东岸上村、五参岭村相邻。 还有2个地名与冶头村同名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六泉乡冶头村介绍

冶头村全村320户,1070口人,现有男女全半劳力528个,下设7个村民小组,耕种着1070亩土地,总面积4 平方公里。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1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经济收入较低,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村民生活仍处于温饱状态。

冶头村历史悠久,交通方便,是我县较为繁华的八小镇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是远近闻名的商贸之地,民国至清末之时,村内商铺林立,杂货铺、饭铺、铁匠铺、豆腐铺、油坊等作坊应有尽有,尤以南北当铺著名。现南当铺犹存,依然展示着当年的风姿。历史上也曾有过许多能工巧匠、名师艺人。陵川古“八景”之首的黄围灵湫洞景区内构造奇特的寺庙,为冶头村田氏一家率本村村民所创建,流传至今已成为著名的游览景区。宋氏家族的“八音会”沿传二百多年,闻名全县。

冶头村是陵川实行区村制度最早的村庄。民国7年(1918年), 冶头村的英烈碑 (2张) 陵川县划为三个区,城关为一区,附城为二区,冶头为三区,在陵川近代史上冶头村开始了作为政治中心的历史。1937年陵川开始实行编村制度,划为54个编村,冶头仍为三区所在地,由冶头人刘学魁(化名刘申光)任区长,组织领导冶头以东地区的抗战活动。十二月政变后,陵川被国民党27军占领,1940年5月陵川被重新划为五个区,冶头为第四区区署所在地。43年5月国民党军溃败,日寇占领陵川,袭旧制,但行政体制已形同虚设。此时期,共产党在此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同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45年4月10日,陵川解放。陵川县设八个区,冶头为一区所在地。一直到47年重新划定行政区时,冶头区才被撤销。1958年,成立了冶头火箭人民公社。1984年,人民公社改为冶头乡政府,一直持续到1999年进行撤乡并镇,冶头乡政府撤并于六泉乡政府,现冶头村属于六泉乡政府所管辖。

冶头村地处太行高山之巅,山大沟深,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传统的耕作方式一直沿用至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作物种植一直以玉米,谷子为主,粮食亩产长期徘徊在300斤左右。品种单一、老化,优势难以发挥。肩挑手刨,畜耕,生产方式陈旧。农民劳动强度大,产量低,收入微薄,生活艰辛。

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随着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得到空前的释放,起早搭黑,精心耕作,农业逐步发展,粮食逐年丰收,农业生产开始复苏。随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伐的加快,党和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对农村投资的加大,科学技术开始进入农村,科学技术越来越被广大农民认可和应用。种子,农药、化肥、地膜是引发农业生产越上新台阶,引发农村彻底改革耕作方式的牵引器。优良品种,无机肥料,地膜覆盖,二元双覆盖,农机具的使用,农业技术的推广,使农民的农业生产发生质的革命。劳动强度减弱,劳动时间减少,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产品增加,极大地丰富农民的生活,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产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110万斤,亩产1000斤。比改革开放之前总产提高了近一倍,亩产增加了3倍多。

周边

六泉乡冶头村退乘役祥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

周边村庄

冶头村 地址:晋城市陵川县

泉头村 地址:晋城市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