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台村

寺台村 寺台村村名溯源 寺台村人口情况 寺台村自然条件 寺台村经济发展


寺台,俗称“四台”,坐落在二官道(即今雁阳路,古为蒙汉物资交流之要道)南300米处,位于莲花山脉,紫金山脚下。古有“栖云寺”闻名蒙晋,村庄因此得名。 寺台村现有55户,170多口农业人口。村民在外打工50多人,五保户6户,低保户5户,残疾户2户。总土地面积1800多亩,其中粮田面积1000多亩,退耕还林500多亩,宜林荒山地300多亩。寺台,俗称“四台”,坐落在二官道(即今雁阳路,古为蒙汉物资交流之要道)南300米处,紫金山脚下。古有“栖云寺”闻名蒙晋,村庄因此得名。寺台村现有55户,170多口农业人口。村民在外打工50多人,五保户6户,低保户5户,残疾户2户。总土地面积1800多亩,其中粮田面积1000多亩,退耕还林500多亩,宜林荒山地300多亩。我村地处莲花山脚下,属半坡区。现有机井2眼,有一眼未配套,自来水机井一眼,农户自有微型机井1...

详情

寺台村地名网_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南榆林乡寺台村资料简介
  寺台村是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南榆林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602204217,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40602。寺台村与南辛庄村、东村、下疃村、三泉村、东梁洼村、大莲花村、何庄村、泉子沟村、神武村、青钟村、芦子坝村、徐村、梁地村、保全庄村、野猪洼村、西村、辛寨村、牛圈梁村、王化庄村、正峪村、南辛寨村、南白庄村、陈家窑村、下寨村、沙洼村、南磨石村、北辛庄村相邻。 还有10个地名与寺台村同名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南榆林乡寺台村介绍

寺台,俗称“四台”,坐落在二官道(即今雁阳路,古为蒙汉物资交流之要道)南300米处,位于莲花山脉,紫金山脚下。古有“栖云寺”闻名蒙晋,村庄因此得名。 寺台村现有55户,170多口农业人口。村民在外打工50多人,五保户6户,低保户5户,残疾户2户。总土地面积1800多亩,其中粮田面积1000多亩,退耕还林500多亩,宜林荒山地300多亩。

寺台,俗称“四台”,坐落在二官道(即今雁阳路,古为蒙汉物资交流之要道)南300米处,紫金山脚下。古有“栖云寺”闻名蒙晋,村庄因此得名。

寺台村现有55户,170多口农业人口。村民在外打工50多人,五保户6户,低保户5户,残疾户2户。

总土地面积1800多亩,其中粮田面积1000多亩,退耕还林500多亩,宜林荒山地300多亩。我村地处莲花山脚下,属半坡区。现有机井2眼,有一眼未配套,自来水机井一眼,农户自有微型机井15眼,防渗渠1500米。

解放前,因土地贫瘠,生态条件恶化,人们饱受封建制度的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全村大部分人靠打长工,打短工,走口外维持生计,故旧有“穷三泉,饿寺台”的说法。

解放后,群众翻身当家做了主人,但由于大集体的桎梏,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群众生活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每到春黄不接,生产生活就靠政府救济,一年到头人均收入没有突破100多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解放了生产力,群众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经济收入的兴头一年比一年高了。苦尽甘来,户户盖了新房,家家有了存款,群众物质生活逐年提高,至2000年底全村人均收入突破2000元大关。

近几年,特别是2009年以来,新一届寺台村党支部委员会,在乡党委乡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正政策,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一,在“农”字上做文章,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科学种田,合理使用化肥,调剂粮食新品种,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新技术,机械化深耕;开渠引洪灌溉,增加水利设施,增强抗旱能力,做到旱年不减产,一般年景保增产。二,在“工”字上做文章。至2009年以来,村两委会带领全村人民实行生产互助。安排组织40多名青壮年外出打工挣钱,每年劳务输出为全村赚回50多万元现款。 三,在“牧”字上做文章,全村大力发展畜牧业,养鸡,养羊,养猪,养牛驴。由于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1978年,本村通了电,2003年开始退耕还林,2006年通了水泥路,2007年村通了自来水,至2010年底,各项事业方兴未艾,人均纯收入突破四千元。全村呈现出一派政通人和,繁荣,文明的新景象。

周边派出所

朔州市南榆林派出所 地址: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朔广线朔州市南榆林乡政府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9:00-17:00

周边乡镇

南榆林乡 地址: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

周边村庄

寺台村 地址:朔州市朔城区

东榆林村 地址:朔州市朔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