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框村

高墙框村 高墙框村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卅里铺乡下辖村 高墙框村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右卫镇下辖村


高墙框村为山前丘陵区。村域南部沟谷发育,较大者9条,汇于村西大西沟,村东大沙沟而北下。整个村域南高北低,略向东北倾斜。辖域中,耕地4250亩,占62.7%;用材林、疏林410亩,占6%;村民居址214亩,占3.2%;交通道路用地89亩,占1.3%;沟壑滩涂263亩,占3.9%;未利用土地1550亩,占22.9%,其中荒草地1453亩。属平川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区中倾斜平原中等、强富水亚区的中埋、中富水小区,和孙家店峪古河道区复域。地下水埋深5~25米。0至100米内,主要含水层25~30米,含水层岩性以砂、卵石为主。有一井孔,深50米, 单位涌水量5.2吨/时・米,含水层厚27.2米,以砂砾石为主。100米至200米深度内,含水层岩性以粗砂为主,厚度20~25米。水质含氟量较高,村南羊道沟有小泉三泓出露。高墙框村居址在北纬40°17′36″至40°18′22″...

详情

高墙框村地名网_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右卫镇高墙框村资料简介
  高墙框村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右卫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623101227,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40623。高墙框村与翰林社区、联兴村、乌林村、下元村、红旗口村、李家堡村、南梁村、头水泉村、三里庄村、八里庄村、黑流堡村、南元村、五里庄村、北元村、西窑沟村、黑洲湾村、北辛窑村、杀虎口村、海子湾村、马营河村、北草场村、洞子沟村、四台沟村、花柳沟村、八里铺村、草沟堡村、红土堡村、善家堡村、咀流屯村、蔡家屯村、魏家山村、宛家庄村、中元村、联丰村、廿五湾村、十八户营村、振兴村、樊家窑村、康家湾村、二分关村、胡四窑村、王四窑村、朱家窑村、姬家沟村、沙梁村、东兴村相邻。 还有1个地名与高墙框村同名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右卫镇高墙框村介绍

高墙框村为山前丘陵区。村域南部沟谷发育,较大者9条,汇于村西大西沟,村东大沙沟而北下。整个村域南高北低,略向东北倾斜。辖域中,耕地4250亩,占62.7%;用材林、疏林410亩,占6%;村民居址214亩,占3.2%;交通道路用地89亩,占1.3%;沟壑滩涂263亩,占3.9%;未利用土地1550亩,占22.9%,其中荒草地1453亩。

属平川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区中倾斜平原中等、强富水亚区的中埋、中富水小区,和孙家店峪古河道区复域。地下水埋深5~25米。0至100米内,主要含水层25~30米,含水层岩性以砂、卵石为主。有一井孔,深50米, 单位涌水量5.2吨/时・米,含水层厚27.2米,以砂砾石为主。100米至200米深度内,含水层岩性以粗砂为主,厚度20~25米。水质含氟量较高,村南羊道沟有小泉三泓出露。

高墙框村居址在北纬40°17′36″至40°18′22″,东经113°57′48″至113°58′15″相交处,海拔1066米至1085米,距县治天镇西南16.5公里。北邻孙家店2.5公里,西南接范家屯2.5公里,南上阳和塔3.2公里。南峙大疙瘩山。村域总土地6776亩。

村域地貌

为山前丘陵区。村域南部沟谷发育,较大者9条,汇于村西大西沟,村东大沙沟而北下。整个村域南高北低,略向东北倾斜。辖域中,耕地4250亩,占62.7%;用材林、疏林410亩,占6%;村民居址214亩,占3.2%;交通道路用地89亩,占1.3%;沟壑滩涂263亩,占3.9%;未利用土地1550亩,占22.9%,其中荒草地1453亩。

水文地质

属平川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区中倾斜平原中等、强富水亚区的中埋、中富水小区,和孙家店峪古河道区复域。地下水埋深5~25米。0至100米内,主要含水层25~30米,含水层岩性以砂、卵石为主。有一井孔,深50米,单位涌水量5.2吨/时·米,含水层厚27.2米,以砂砾石为主。100米至200米深度内,含水层岩性以粗砂为主,厚度20~25米。水质含氟量较高,村南羊道沟有小泉三泓出露。

气 候

属丘陵中温半干旱区,气象要素类同白小山村。

土 壤

母质有花岗片麻岩和黄土质。土壤属栗褐土性土、山地栗褐土亚类。土壤有机质含量0.6~0.8%,全氮含量小于0.05%和0.05~0.065%,速效磷5~10ppm,速效钾50~100ppm。

全村共有204户、755人,其中男382人、女373人,男女性别比102.4。当年出生率0.79‰,死亡率0.53‰,自然增长率0.26‰。

种植业

以粮食为主。传统有谷、黍、马铃薯、高粱,余为小麦、莜麦、荞麦、菜籽、胡麻、白麻、豆类、葵花。蔬菜有白菜、蔓菁、胡萝卜、芥菜。有耕地4250亩,总产粮食55.25万公斤,亩均施用尿素、磷肥、碳铵、磷二铵等化学肥料56公斤。

养殖业

传统役畜以驴为主,次有骡、马、牛。小畜禽有猪、羊、鸡、狗。大牲畜320头,牛占一半以上。存栏猪390头,羊470只。畜牧业为重要经济收入之一。

林果业

传统以杨树为主。次有柳、榆、杏、槟果树。有三股清泉穿村而过,“果树三列”大约2亩。1949年有杨树大片林50亩,有零星杨、柳、榆5000株。杏树30余株。林木多分布在大西沟稍和村南众沟壑。新中国初绿化荒沟坡,压条小叶杨树,种植杏核,但成林很少。1960年成林杏2片26亩,成林小叶杨6片300余亩。六十年代后期引入优种杨大苗栽植渠旁、路旁。七十年代初,又搞农田林网建设;又引入苹果大苗栽植,又相继在村东南栽培苹果、梨等,1978年达到60亩。八十年代初,在村北、村西搞农田林网建设,后期村南众沟坡进行承包绿化。种植柠条127亩。承包个人栽杨树等2万余株。苹果等由村民承包经营。1997年有小叶杨等林地432亩,疏林地68亩。村庄零星树2150株,7条路1条渠植树4278株。大小果树100亩,年产水果6000公斤。

水 利

传统人畜用井水,有引洪水浇地、淤地习惯。1949年水浇地24亩,有8米深水井3眼。新中国1955年后,开始土法打农用井。1973年始打2眼机井,并进行平田整地,修防渗渠等工程,做到井、渠、田三配套。后来又筑小型灌站1处,可浇地400余亩。1980年有各类农用井18眼,灌站1处,水浇地可达1720亩。八十年代,又打机井5眼,年取水量可达24.03万立方米。又借改滩治盐碱东风,大搞渠、地配套工程。在国家资助下,搞暗管引水入村工程,村内建吃水点,解决人畜用水问题。九十年代,一些人工井退化或毁坏较多。1997年,全村水井5眼,机电灌站1处,地下水开采可达10.7万立方米。水浇地570亩。固定渠4.45公里,均为防渗渠。当年农田灌溉26.35万立方米,人畜用水0.5万立方米。

农用机具

小麦脱粒机3台,马铃薯粉碎机1台。大型拖拉机2辆搞晋煤外用,小四轮拖拉机3辆、农用小三轮车4辆搞短途运输。购入榨油机2台,磨粉机1台,全村农机总动力390千瓦,年用电17万千瓦时。八成村民有“二皮车”。

工副商贸业

个体烟酒小铺2户,大型磨面坊1处。有个体小店铺2户,豆腐坊三四户,米面加工坊2处。

高墙框村民居址在大沙沟和大西沟相夹的一面坡上。西临大沙沟,东南接羊道沟域众小沟,南高北低,相差22.5米。至清宣统年间,建有观音庙、五道庙、真武庙、大庙4处。至1949年土改查核村民有房屋749间,其中瓦房55间,土房504间,土窑190间,人均1.5间房;基本是南北一条街,东西众小巷的布局。新中国集体化生产后,逐年修建小队畜圈、库房、办公室房屋40余间,大队办公室、文化室、库房10多间。1981年责任制时,仅留有大队办公室外,其余均作价归社员所有。八十年代村民又大力盖房碹窑。向村北扩展。1995年秋遭严重涝灾后,多数土窑洇坍或致危,加速向村北发展建筑,而且多砖木结构。1997年基本每户一处院落。住房600多间,下房、畜棚等500余间。

传统村际道路5条,一般可通畜力车。新中国后逐渐加宽成为大车路。八十年代后可通机动车辆。民国时不通邮,仅托县城买卖家代转。新中国1953年通邮政业务。1956年通有线电话。1958年附通广播。1972年通广播专线。1985年前后中断。1997年仅通邮政。村庄群落北500米处,海拔105.2至105米间,有院落5处,大沙沟内有机井1眼。

学校占地4亩,有教室150平方米,教师7人,在校生112人。

有村医1人,兼卖中西成药。方便了村民诊治小病、打针、输液等。

明初,至少有2个烽燧的守卒且耕且守,称上合营。清初,为村落,雍正立县后,已名高墙框。乾隆六年(1741)左姓从柳子堡迁入弟兄5人,名江、河、湖、海、洋。十八年(1753)村内设2牌,有牌头2人主村事。光绪初年设甲,下分6牌。光绪十八年(1892)荒灾,次年又旱成灾。光绪末年设乡约管理村事。水桶寺曹家已有是村好地200余亩。民国8年(1919)为附村,有村副1人,村内分3闾,有闾长3人,由村副和闾长管理村事。属东双寨主村。18年(1929)春旱,种二次不见苗,成灾。26年(1937)沦陷后,仍设伪村公所,下分3闾。有伪村长1人,闾长3人。是年有红会组织传入。30年(1941)设甲公所,下分3闾。有伪甲长1人,伪闾长3人。是年有一贯道组织传入。34年(1945)7月发展第一位共产党员左氏,后发展为5名,9月又发展8名共产党员,10月再发展10人。同年冬季,建立共产党村公所,设村长,财政、粮秣、武委会主任、公安员。穷苦人清算出伪甲、闾长19石粮,骡子1头,猪1口,但全村未动,又给退回。35年(1946)清算左姓“六大户”时,斗出100余亩耕地,8石粮,1头骡子等。是年冬共产党区小队处死叛徒及国民党人员左氏2人,高氏1人。36年(1947)冬至时,国民党高家店乡兵捉共产党干部1人,在县城枪杀。冬季,土匪左七子、左六子等领部下回是村活动。国民党地方武装半个月内包围是村16次。37年(1948)6月,发展共产党员3人。又恢复共产党村公所。是年阴历十一月,村民10余人组成担架队,东去支援平津战役,历时3个月。1949年2月和平土改,仅划阶级成份。有地主2户,富农6户,上中农7户,中农46户,贫农44户。新中国1950年2月土改复查时,撤职党支部书记并开除出党。春季,颁发土地证。冬季镇压反革命中,一贯道徒31人、明会15人声明退道、退会。1952年对重点户动员上缴鸦片。1953年建常年互组组2个,入组11户;临时组2个,9户农民入组。1955年转初级农业社。7月受严重洪涝灾害,洪水入村。1956年转高级社,下设生产小组3个。1957年冬社员大鸣大放,又贴部分大字报。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全村人到南河堡开庆祝大会。高级社改称生产大队,下设3个生产小队。秋天,成立公共食堂3个,全村人入食堂吃饭,后来合并成1个,直到1960年腊月,复以户自炊。深秋,搞深翻土地。冬天大炼钢铁,忙碌异常。又派劳力去赵家沟石门水库参加筑坝劳动。是年,五保户1户、2人,补助现金9元。又卖国家征谷草4909公斤。1959年派青壮劳力修轮流去孤峰山水库劳动二年多。1960年严重旱灾。村民开始开小片荒地,种粮以补贴口粮不足。1961年下乡干部驻村,帮助搞“夺权”斗争,干部作风好转。1962年落实处留地、猪饲料地政策,加大社员自种地面积,改善社员口粮足问题。1963年村内清账、清库、清财,搞“三清”。同时,改大队核算为3个小队核算,设小队会计、保管等。1964年初,公社派干部入村搞当年“四清”。对经济问题有所澄清。1965年9月,19名工作队员驻村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称“四清”运动。对20多名大小队干部违纪行为进行严肃查处,退赔“三定”额2000余元。劝退共产党员3人,开除1人。在复议阶级成份中,划地主4户、富农6户,上级审批为地主2户,富农8户,贫下中农87户,中农22户。清理阶级队伍中,澄清会道门组织外,又新给3人戴“分子”帽子,予以专政。成立了贫协会,设贫协主席1人。1966年6月底,运动结束。同年秋季,“文化大革命”初期,砸房脊兽头、烧木主、神龛等,批斗戴帽子的“坏分子”,对个别“坏分子”动以拳脚。1967年村内社员成立红卫兵组织,但不影响生产。推广大寨的评工记分。是年传入毛主席头像纪念章。1968年秋,全村劳力到孙家店参加大会,庆祝公社革命委员会成立,大队管理委员会改为大队革命委员会,大队长改称大队主任。其余大队级组织不变。1969年冬至1970年战备中,以小队打地道3条。1971年大队干部传达批判林彪反党叛国文件精神。1976年7月唐山地震后,部分村民搭棚休息防震。9月,毛泽东主席逝世后,社员由大队组织进行悼念。1978年,恢复大队管委会、大队长称谓。同年大队干部传达批判“四人帮”篡党夺权罪行的精神。1979年落实中央5号文件精神,奉指示给3个戴帽分子摘去“分子”帽子,以社员待遇。冬季,下乡干部组织社员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责任制文件精神。提出分组作业。1980年秋后,下乡干部又组织干部、社员学习中央关于以户承包责任制的文件精神,具体研究土地以户承包方案等。1981年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61户社员承包口粮田1300亩,劳力责任田1500亩,年上缴合同承包费1.76元。1983年村民左金卫承包1500亩小流域,治理500亩,植树2万株,被山西省政府授予“林业劳动模范”。1984年改为行政村,设村民委员会1个,村委会主任1人,仍然设共产党支部、共青团支部、妇联、民兵连组织。同年,作为县内小流域承包治理较好的村庄,多次有县里组织乡村干部检查、参观等。1995年夏秋之季,连阴雨、旧土窑等多被洇溻或致危,成灾。政府救济椽、檩、煤炭、粮,村民安全渡灾。1997年有共产党员26人,其中女3人,村干部10人,有村共产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治保主任、会计、出纳、民兵连长、妇代会主任等。

高墙框村位于虎山线西侧,南距县城12公里,北距镇政府10公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全村126户,569口人,有党员27名,总耕地面积3150亩,多年生牧草620亩,2007年高墙框村被定为新农村建设省级试点村。

高墙框村的种植业以西瓜、土豆、玉米、大葱、苗圃为龙头进行科学种植 ;养殖业以养羊和新西兰肉兔养殖为主。

高墙框村的活动场所实在元学校旧址的基础上进行整修扩建的,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6.5万元。村组织活动场所配置了电视、电话、图书、播音器、办公桌椅、文件资料柜、版面等基础设施。

以科学发展,富民强村为主体,增强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促进和谐能力为载体,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

周边村庄

高墙框村 地址:朔州市右玉县

老墙框 地址:朔州市右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