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山村

杜家山村 杜家山村村情概况 杜家山村知青村历史 杜家山村知青生活 杜家山村申请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家山村村规民约


杜家山村位山西省榆次区乌金山镇东北面。20世纪60年代杜家山村成了“知青运动”的典型,只有5户16口人,面积只有1万平方米的小村子最多时住进了118名知青。2012年末山西省晋中市文物局准备资料,以申请其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家山村位山西省 榆次区 乌金山镇东北面,现有村民共211人,75户居民,其中,劳动力166人。杜家山村主要以农业,畜牧养殖为主要产业,通过近年来的宣传和发展,现已有养殖户30余户,主要以养猪,养鸡为主。集体土地1024亩,其中集体所有耕地877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5750元。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 杜家山村集体土地1024亩,其中集体所有耕地877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5750元。1966年12月,北京长辛店铁中高二女生 蔡立坚在“红卫兵串联长征”时经过这里,有感于山区人民生活艰难,毅然决定留在...

详情

杜家山村地名网_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杜家山村资料简介
  杜家山村是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70210023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40702。杜家山村与鸣谦村、结岭石村、小西沟村、施家凹村、黄土坡村、赵家坡村、河口村、河底村、西沙沟村、东沙沟村、北砖井村、志村、小南庄村、聂店村、流村、峪头村、北胡村、南胡村、西沛霖村、平地泉村、小峪口村、胡家湾村、兴隆庄村、苏村、西庄村、神堂沟村、李家河村、东沛霖村、田家湾村、西左付村、东左付村、海底岭村、后沟村、高壁村、西蒜峪村、杨庄村、东蒜峪村、大峪口村、什贴村、陶上村、小寨村、龙白村、兴治村、柏林头村、山庄头村、桥头村、北要店村、罗家庄村、李坊村、东庄村、南咀村相邻。 还有11个地名与杜家山村同名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杜家山村介绍

杜家山村位山西省榆次区乌金山镇东北面。20世纪60年代杜家山村成了“知青运动”的典型,只有5户16口人,面积只有1万平方米的小村子最多时住进了118名知青。2012年末山西省晋中市文物局准备资料,以申请其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家山村位山西省 榆次区 乌金山镇东北面,现有村民共211人,75户居民,其中,劳动力166人。杜家山村主要以农业,畜牧养殖为主要产业,通过近年来的宣传和发展,现已有养殖户30余户,主要以养猪,养鸡为主。集体土地1024亩,其中集体所有耕地877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5750元。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 杜家山村

集体土地1024亩,其中集体所有耕地877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5750元。

1966年12月,北京长辛店铁中高二女生 蔡立坚在“红卫兵串联长征”时经过这里,有感于山区人民生活艰难,毅然决定留在此处当农民,她是我国知青史上第一位主动要求插队的红卫兵。此举经1968年7月《人民日报》报道后影响扩大至全国,成为全国“知青”运动的先声。1968年底,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之后,全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达到高潮。

杜家山村成了“知青运动”的典型,先期来到杜家山的知青们成了先驱者。首位来到杜家山的蔡立坚,在北京一所所中学轮流做报告。后来,这里又成为了“知青村”典范,知青一批批多起来,只有5户16口人面积只有1万平方米的小村子最多时住进了118名知青。

1976年“文革”结束后,杜家山村的知青纷纷返城,杜家山村归于平静。20世纪末,山村最后一户人家搬走,杜家山村,就此消失在行政版图中。

2009年,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杜家山村再次被人们想起。

杜家山村的旗帜人物蔡立坚,后任山西晋中地区团委书记,再后来在省委党校工作。1997年,因车祸去世,时年49岁。

现在杜家山的村落遗址上,依然可以看到当年的痕迹,知青们自己动手盖起了食堂、宿舍,平整了空地。

杜家山村中现存1971年建的知青宿舍10间,1972年建的知青食堂11间,以及1976年知青学大寨而自行建造的石窑8孔。石窑上中间雕刻有五角星,两侧刻写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标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年久无人居住,一些窑洞已经坍塌。
  当年这里是全榆次条件最艰苦的地区,海拔2000多米,温差大,能种的农作物只有可数的几样,而且产量不高。为了多打粮食,当时的知青早上6点上地,晚上6点下工。当年, 周山湖是 山西大学政治系的学生,他认为这种与工农实际结合的路子值得去奋斗,于是背起了书包,里面放着毛主席语录和日记本来到了杜家山村。当时蔡立坚任知青的大队书记,周山湖任团支部书记。在杜家山,年轻人不管之前属于什么政治派别,到了山上,主动放弃了斗争,大家以苦为乐。周山湖回忆,1968年年底的第一批20个知青,不到两年,就有一些人的身体出了问题,有的是关节炎,有的是腰腿方面的病,回去了。新的知青不断补充进来。

“革命”的激情不但支撑着人们疯狂地干活,还让人们对国家,对集体的爱完全超过了爱自己。知青们刚到杜家山的那几年,激情变得越来越盲目,怎么极端怎么做。送公粮,不管老百姓的粮食是多少,自己认为多送就是爱国,哪怕自己饿肚子也要交足公粮,甚至超额交。当地农民有意见,就觉得农民是落后思想。
  当时的知青成了一个小社会,每个人学一门手艺服务其他人,有的学医,有的学艺、有的学木匠,有的学饲养。一天的农活结束,大家好像分好工一样,各自去帮附近村子的人。赤脚医生一个手电筒、一条狗,在附近几个村子走十几里山路为村民看病是常有的事。“就是那种特别纯洁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周山湖说。也正是在与普通农民的朝夕相处中,知青们开始了反思。
  交公粮,交了不够吃还得和国家要,但交的时候是新粮食,要回来的是陈粮,大家就觉得不能像以前那么交了;把多余的食用油都交出去,老乡们非常有意见,本来就是一天三顿粗粮,一点油水是最可怜的改善了,为此一些老乡甚至和知青们拍桌子怒喝,“你们都是国家有保证的人员,父母有办法有本事,由得你们胡闹。”而知青们实际体会了几天没油吃的日子,也对之前的想法和举动感到了后悔。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一起到来的成就感,也随着时间变成了例行公事。常常一来就是几十个参观者,没有地方住,就和原先住宿已经非常拥挤的知青们挤在一个大炕上,一次嘈杂的参观后,周山湖发现自己刚刚用一年的工分换到的60元钱不翼而飞了。
  1976年,“文革”结束后,杜家山的知青全部返城。

晋中市榆次区文物旅游局副局长 阎震把“杜家山村”郑重地登记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名录中,山西省 晋中市文物局的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知名的“第一知青村”,杜家山应当保护起来。当地有关部门正在准备资料,以申请其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提高全体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促进全村的安定团结和两个文明建设,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村实际制订本村村规民约,每个村民必须自觉遵守并受其约束。

1、每个村民要认真学习、宣传、执行﹑遵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响应政府号召。

2、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秩序,赡养老人,教育子女,邻里和睦,团结互助,照顾孤寡老人,帮助五保户、困难户和残疾人。

3、严禁饮酒闹事,无理取闹或故意挑起事端;严禁虐待老人、妻子、儿女。

4、学科学、学文化,搞好计划生育,自觉遵守国家婚姻法,实行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严禁出现计划外生育。

5、积极参加农技培训,学习科技知识,搞好优质种植等生产,开展多种经营,增产致富。

6、不得乱占滥用耕地,土地属集体所有,任何人不得拍卖,须用地者应先批后用,否则交土地主管部门或司法机关处理。

7、维护、管理好果园,禁止破坏或偷盗。违者,按实际价值赔偿外,另处以1—10倍的罚款。

8、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要求用水、农田灌溉、必须有专人放水。

9、节约用电,安全用电,杜绝偷电和违章用电行为。

10、禁止未经批准在村内主要道路两侧、公共胡同堆放物料,占用道路。

11、禁止偷盗、赌博、打架斗殴和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提倡健康民俗,搞好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维护农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保证村民的权利和利益。

12、严禁在地头焚烧秸秆、野外生火,以免引起火灾。一旦发现,严肃处理,重者送公安机关拘留。一旦发现火点,每个村民都应及时上报和扑救。

周边村庄

杜家山村 地址:晋中市榆次区

杜家堙村 地址:晋中市寿阳县北外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