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县

灵石县 山西灵石县 灵石 灵石县建制沿革 灵石县行政区划 灵石县地理环境 灵石县自然资源 灵石县经济概况 灵石县交通运输 灵石县风景名胜 灵石县著名人物 灵石县名优特产


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 晋中盆地南端,素有“秦晋要道,川陕通衢”之称 ,距省会太原市150公里,北临 介休市,南接 霍州,东靠 沁源,西连交口、 孝义,有“燕冀之御、秦蜀之经”之称。全县总面积1206平方公里,东西宽53.5公里,南北长39公里。总人口26.7万人(2013年),辖6镇6乡3个社区,291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大运公路、 南同蒲铁路沿汾河并行而下。灵石也是山西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特色魅力城市之一。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隋开皇十年,文帝“巡幸开道,得瑞石,遂于谷口置县,因名‘灵石’。”。一说,相传大禹治水在此“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先赵后魏;秦汉时,先属太原郡,后属河西郡;三国时属魏;...

详情

灵石县地名网_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资料简介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介绍

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 晋中盆地南端,素有“秦晋要道,川陕通衢”之称 ,距省会太原市150公里,北临 介休市,南接 霍州,东靠 沁源,西连交口、 孝义,有“燕冀之御、秦蜀之经”之称。全县总面积1206平方公里,东西宽53.5公里,南北长39公里。总人口26.7万人(2013年),辖6镇6乡3个社区,291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大运公路、 南同蒲铁路沿汾河并行而下。灵石也是山西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特色魅力城市之一。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隋开皇十年,文帝“巡幸开道,得瑞石,遂于谷口置县,因名‘灵石’。”。一说,相传大禹治水在此“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

春秋时属晋;

战国时先赵后魏;

秦汉时,先属太原郡,后属河西郡;

三国时属魏;

晋时属西汉郡。

隋初属平周县(今介休县),开皇十年(590年)割平周县西南地置灵石县。

唐武德初年属吕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属汾州,开元十一年(723年)属太原府。

宋至道三年(997年)属河东路汾州,政和六年(1116年)属霍州。

金天会元年(1123年)属汾州,贞佑三年(1215年)改属霍州,四年还属汾州。

蒙古初年析灵石县地置小灵石县,故治在今城关北25千米冷泉关,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废入介休县。顺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县改属霍州。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属汾州府,四十二年属平阳府。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属霍州。

民国三年(1914年)属河东道,

民国十九年(1930年)废道直属山西省。

1939年析汾河以东地区置汾东县,属太岳区。

1946年析置灵西县,属吕梁行署。

1948年复为灵石县。

1949年属榆次专区。

1958年并入介休县。

1961年复置,属晋中专区。

1967年属晋中地区。

1999年属晋中市。

2001年初,撤销水峪乡、南墕乡、张家庄镇,并入城关镇,更名为翠峰镇;撤销仁义乡、西许乡、富家滩镇,并入南关镇;调整后,灵石县辖6个镇、6个乡。县政府驻翠峰镇。

山西省晋中市辖县,灵石县辖6个镇、6个乡: 翠峰镇、 静升镇、 两渡镇、 夏门镇、 南关镇、 段纯镇、 马和乡、 英武乡、 王禹乡、 坛镇乡、 梁家焉乡、 交口乡。

翠峰镇

辖:河洲村、下庄村、 翠峰村、东滩村、 常青村、玉成村、 胡家岭村、上村、沙峪村、 李家沟村、延安村、北王中村、燕家垣村、姚家山村、南王中村、蒜峪村、欢坡村、吴家 山头村、荡荡岭村、回 牛村、高壁村、 岭后村、西原村、南墕村、 大南头村、陈家山村、 牛王庙村、师家山村、 李家山村、关家峁村、宋家山村、 张家庄村、靳村、枣庄村、来全村、 汤村、西头村、周宿村、 水头村、张家峪村、 曹家庄村、水峪村、曹家原村、乐只堂村、燕家岭村、 良子墕村、史家岭村、皂角墕村、霍口村、 上庄村、梁家庄村、 小庄村等。

静升镇

辖:静升村、旌介村、 集广村、尹方村、苏溪村、 南蒲村、草桥村、 南原村、后沟村、帅家山村、斩断墕村、椒 仲村、柳树原村、史家山村、土黄坡村、核桃洼村等。

两渡镇

辖:杨家垣村、西 后庄村、南续村、两渡村、索洲村、 崔家沟村、冷泉村、 桑平峪村、贺家庄村、集屯村、徐家山村、 马家山村、北李家山村、 余家庄村、房家庄村、 曹村、军营坊村、 新庄村、景家沟村、圪台村、 张村、太西村、朱家岭村、东方红村、 杨村等。

夏门镇

辖:夏门村、 许家店村、后庄村、梁家 圪塔村、燕家庄村、文殊原村、 南村、北庄村、 曲村、陈家岭村、堡上村、占道洼村、西河底村、 火山村、峪口村、柏坡底村、寨立村、安家庄村、 尹家庄村、寨头村、碾则墕村、弓家庄村、 沟西村、郭家山村、 西坡村、庄立村、堡则上村、关家庄村、长珍村等。

南关镇

辖:道美村、杏卜村、石柜村、 石桥村、南沟村、 南岭村、王家岭村、沙腰村、 董家岭村、毛家岭村、栾卜崖底村、 三教村、东许村、 东峪口村、东后庄村、 前庄村、师家沟村、金旺村、乔家山村、韩家洼村、 西许村、湾立村、圪塔村、 仁义村、赵家墕村、 吴庄村、南关村、 窑上村、秋牧村、墕则村、沟峪滩村、后 河底村、桃纽村、 苏家庄村、阁老洼村、 李家庄村、郝家掌村、沟东村、 逍遥村、王家沟村、道阡村、柏圪塔村等。

段纯镇

辖:段纯村、杜家滩村、 张志沟村、山头村、郭家 庄村、兑九圪村、云义村、志家庄村、牛家庄村、 南坪头村、姚家坡村、苗家庄村、温家庄村、 徐家庄村、前进庄村、 逯家庄村、兴旺原村、牛郎岭村、罗铺村、兰家堂村、蔺家庄村、 田家洼村、下峪村、 吴家沟村、翟家山村、上庆和村、堡则上村、王家洼村、 深井村、伦户村、吕家庄村、后 寨沟村、云家庄村、武家洼村、郝家川村、 中庄村、宿龙村、水泉塔村、 枣园沟村、张志村等。

马和乡

辖:马和村、 许家坡底村、张嵩村、小柏沟村、大柏沟村、尽 林头村、曲陌村、军寨村、腰庄村、下寨村、南头庄村、 杨家原村、葫芦头村、东 梧桐村、西梧桐村等。

英武乡

辖: 和平村、张家山村、旺岭村、彭家原村、琴泊村、 雷家庄村、侯木村、郭家庄村、英武村、 平泉村、业乐村、原头村、城则墕村、 赵家庄村等。

王禹乡

辖:王禹村、洪土村、刘家掌村、后背掌村、枣岭村、 罗汉村、柏明村、同家庄村、西原村、赵家沟村、 石泉村、回祖村、庄只洼村、庄则上村、东圪塔村、柏苍村、原 西沟村、秋泉村委、 黄原上村、秦家原村、南庄村、 东庄村、东掌村、红花掌村、后沟庄村等。

坛镇乡

辖:前坛村、后坛村、 塔上村、长立村、槐树原村、镇威村、 孙家沟村、西堡村、任家掌村、原西沟村、 东堡村、程家沟村、堡子 塘村、杨家山村、南枣原村、北枣原村、圪垛村等。

梁家墕乡

辖:梁家墕村、毛家上庄村、马江村、柏洼村、南泊村、茹泊村、 岩村、马家沟村、西沟村、暖会村、 牛家峪村、杏圪塔村、上东掌村、演义村、沟二里村、马思坡村、田家山村、野场村、泉则坪村、张家庄村、上黄堆村、 刘家庄村、下黄堆村、泊泊村、角角墕村、温家岭村等。

交口乡

辖: 南头村、漫河村、温家沟村、马家庄村、 庆余村、西庄村、孙义村、安家岭村、圪塔村、程家庄村、 金庄村、楼珍村、梅印村、东逻村、 小王庄村、木瓜曲村、朱家岭村、 交口村等。

灵石县四周群山环绕,山峦重叠,山地和丘陵面积占90%以上。中部为 汾河谷地,县城即居于谷地之中,乃为晋中通往晋南之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县境东部有太岳支脉石膏山,海拔2532米,西部为丘陵地形属 吕梁山脉,较大山为县城西北14.5公里处的新建塬,海拔1275米,坡度约40度,顶部平坦,面积12平方公里左右,是控制两渡至西山、控制灵石河西的战略要地。

灵石县

境内主要河流汾河切穿南部 韩信岭形成峡谷,是沟通晋中与临汾两地区的交通要道。其他还有 仁义河、 双池河、 交口河等支流。

灵石县为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0℃左右,一月零下6℃,七月24℃,年降雨量650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40天,是晋中市年均温最高地区,年平均高于全市1-2℃。

从四季的划分来看,一般每年4月6日—6月5日(约清明—芒种之间),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为春季,约61天;6月6日—8月20日(约芒种—处暑之间),平均气温在22℃以上,为夏季,约76天;8月21日—10月20日(约处暑—霜降之间),平均气温为22-10℃之间,为秋季,约61天;10月21日—次年4月5日(约霜降—清明之间),平均气温在10℃以下,为冬季,约167天。故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两季较短。

灵石县境内受地形影响,各地气候有明显差异,大致分三类地区:河谷温暖区(汾河、静升河、仁义河下游河谷平地)、低山温凉区(王禹乡、坛镇乡、段纯镇、交口乡、英武乡、水峪乡等土石山区)、高山温寒区(梁家焉、西许乡等靠近大山海拔1200米以上地区)。

县域境内地下矿藏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物有煤、铁、石膏、 硫铁矿以及铜、钼、钛、钒、钨、稀土等32种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其中煤炭、石膏、硫铁矿储量丰富,品质优良。全县含煤面积86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1.3%,地质储量为91亿吨,且品种齐全,多为肥煤、焦煤、瘦煤和气煤,尤为突出的是含灰份在10%以下,含硫1%以下的优质主焦煤达12亿吨,被誉为“煤海瑰宝”。石膏储量达17.2亿吨,矿石纯度达90%-98%,为特级品和一级品,享有灵石“雪花膏”之称,是华北地区第二大石膏矿床。硫铁矿储量达2亿吨,是全国煤系硫铁矿的主产基地之一。灵石县属旱作农业区,平均海拔800米,平均气温界于9.9℃-10.6℃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320-738毫米,平均无霜期界于144-184天之间。全县国土面积180.21万亩,其中农用地86万亩,含耕地52.7万亩(水浇地2万亩),林地32.46万亩,牧草地81万亩;建设用地6.5万亩;未利用地87.5万亩,人均占有耕地约2.2亩森林覆盖率为32.9%。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豆类、薯类为主,正常年景粮食产量为每亩260斤左右,总产5000万公斤上下。

全县有耕地 38.24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 高粱等。经济作物有油料、蔬菜等。森林覆盖面积为27.5万亩。境内矿藏丰富,以煤炭的蕴藏量最多,达97亿吨。此外,石膏、建筑材料、铁、硫磺等地下资源也很丰富。工业有煤炭、 硫磺、石膏、 水泥、铁、陶瓷、棉织、麻纺、农机、化肥、印刷等。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27亿元,保持年均14%的增长速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1431元,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五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亿元,年均增长10%;外贸进出口额达到2200万美元,年均增长15%;外来直接投资(境外、市外)达到5000万美元,年均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左右;财政总收入超过20亿元,年均增长14%;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000万公斤左右。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灵石县委常委会着眼于确保 “十二五”取得良好开局,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抓住被确定为全省综改试点县和扩权强县试点县的重大机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态,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两位数以上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0.5亿元,增长17.5%;财政总收入完成31.22亿元,增长15.6%,绝对额是全市第一、全省第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6.8亿元,增长32.42%;固定资产投资 完 成 89.7亿 元 , 增 长23.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 成 40.03亿 元 , 增 长17.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259.9元,增长13.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00元,增长20.32%;民生事业投入3.7亿元;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9.4亿,创历史最好水平。

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7.4亿元,居全市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1.8亿元,居全市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7亿元,居全市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16亿元,居全市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1.6亿元,居全市第3位;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665元和17400元。

该县把核桃作为“一县一业”的主攻产业,创新投入渠道,吨煤提取10元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中,一部分用于保障核桃林地栽植,并不断引进深核桃的加工、物流、营销体系建设。2011年全县核桃总面积达到24万亩,年产量达到1000万公斤,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同时兼顾发展规模健康养殖和设施蔬菜,全县规模养殖大户发展到214户,实施了4000亩设施蔬菜示范园建设,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经过多年的发展,灵石县初步形成了以煤焦、化工、冶金、建材、电力为主的五大骨干产业,为山西省重点发展的八大焦化基地和五大甲醇联产中心,工业经济占全县国民经济比重达到80%。到2010年,全县形成了2100万吨原煤、1500万吨精煤、900万吨焦炭、50万吨甲醇、30万吨焦油加工、20万吨冶金产品、25万吨碳块、200万吨水泥、30万吨石膏建材、100万KW电力装机容量的生产规模。

勤劳勇敢的灵石人民抢抓机遇,奋力拼搏,艰苦创业,使全县经济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阶段。十二五期间,灵石人民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奋力实施“民营兴企、科教兴县、龙头带动、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全力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非煤高新技术,扎实推进绿色产业,延伸拓展文化旅游产业,正以百倍的热情和争创一流的精神谱写灵石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灵石县区位特殊,地势险要,扼 三晋南北咽喉,素有"秦晋要道,川陕通衢"之称。古代有千里径、雀鼠谷、韩信岭古道,特别是韩信岭古道,自汉以来已成为通都御道,轮蹄不断。如今,三晋南北大动脉——南同蒲铁路复线、大运高速公路、108国道以及正在开工建设的大西高铁贯通全境,厂矿铁路专用线26条,年货物吞吐量达3500余万吨。城乡公路网、村村通水泥(油)路互联贯通,形成了四通八达、路路相连的公路交通网络。东西居于北京与西安之中点,南北居于大同与运城之中点,距省会太原仅150公里,距首都北京仅725公里,是三晋腹地重要的交通枢纽。2013年即将投入运营的大西高铁客运专线为客货运输提供便捷,太原—灵石为半小时车程。

在灵石县文化艺术中心右侧,有一石块,满身孔洞,似铁非铁,似石非石,其色苍苍,其声铮铮。旧时附近乡民视为“神石”,前来焚香膜拜,祈求平安。据考察系古代降落的一块陨石。灵石县名即因此物而得。

全县共有文物古迹46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属国家级文物保护的有旌介 古遗址、 王家大院、资寿寺、 晋祠庙、后土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静升文庙,石膏山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

静升古镇地处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丘陵地带。东眺绵山,西望汾河,北与介休接壤,南与本县马和乡交错。周边沟壑纵横,层层梯田,海拔900余米。其地形有似双乳,高不露风,低不失水。土地肥美,物产富庶。

王家大院 (43张)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 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拥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

石膏山,是太岳山的主峰之一,制高海拔2532.6米,风景名胜区规划总面积75平方公里 ,位于灵石县城东南35公里处。石膏山是山西名山,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美,古代就被作为传统游览观赏地。明未清初,傅山先生曾落墨“山林野趣”,成为千古绝唱。撩开石膏山久已尘封的面纱,即能看到它深藏浅露,大美而不言的英姿。

红崖峡谷景区位于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部,灵石县马和乡境内,西距灵石县城20公里,距大运高路灵石出口5公里,与介休绵山风景区和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灵石县王家大院仅6.5公里之遥,和千年古刹资寿寺有9公里之隔。峡谷景区面积2591公顷。

介林是三晋名贤介子推的墓地,位于灵石县马和乡张嵩村东,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春秋,兴起于秦汉,鼎盛于隋唐,是三晋清明寒食文化之乡、忠孝文化圣地。

资寿寺,座落在山西省灵石县城东十公里的苏溪村。东临绵山,西傍汾河,古树交荫,风景秀丽。这处寺庙,创建于唐代,重建于宋代,在金代又遭破坏,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重建。资寿寺规模颇大,院落宏敞,布局完整。寺内主要建筑物有天王殿,雷音殿,罗汉殿,地藏殿,药师殿,二郎殿等。这些古代建筑结构奇巧,雕梁画栋,碧瓦凌空。屋顶三彩琉璃瓦覆盖,制作精巧,很有特色。现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中靖(1765-1833),字与亭,号秋园,灵石县夏门村人。夏门梁家仕宦传家,家族中先后有185人为官,其中五品以上66人,三品以上18人,成为灵石县显赫的名门望族。

耿文光(1830-约1908年),字星垣,斗垣,号酉山,别号苏溪鱼隐。清灵石县苏溪村人。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他编著的《万卷精华楼藏书丛记》,为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后第一部大型综合性提要式书目。

何澄(1880年-1946年),号亚农,民国政治人物,灵石两渡人。曾经留学日本,是同盟会最年成员。1909年,当保定军官学校教官。1916年退职。任沧石铁路筹备局局长,选为中央监察院监察委员。为中国科学界三女杰,何泽慧为钱三强夫人。

胡正 (2张) 耿步蟾(1886-1961),字桂亭,灵石石柜村人。自幼聪慧,读书刻苦,被荐送山西大学堂,后派送出国留学(英国伦敦大学皇家矿业学院冶金科),取得矿冶硕士学位。自此确立“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志向。

何泽慧(1914—2011)灵石县两渡村人,何泽慧作为中心参加原子核科学创业的第一位女科学家而载入史册,作为“中国的居里夫人"而名播四海五洲。

胡正(1924-2011) 1924年11月21日生于灵石县常青村。1938年9月参加晋南吕梁抗战剧社。1940年秋到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学习,后转入部队艺术学校。1992年5月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于胡正"人民作家"的光荣称号。同年,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证书》,以表彰他"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做出的突出贡献"。

张友渔(1899-1992)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灵石县城内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立法政大学法律系毕业,《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编辑委员会主任。

力群,原名郝丽春,1912年出生于灵石县郝家掌村,中国著名版画家、作家、文艺评论家;现任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美术院名誉院长、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黄条条也叫发,也是上午主食之一。原料有白面、豆面、杂面、米面、玉茭面、 高梁面,也可用二合面(两种面粉搅在一起)、三合面(三种面粉搅在一起)。

捏巴巴也叫名捏疙瘩,习惯上作为农村上午主食窝窝头或馍馍以外的补充食品,也有作为主食食用的。

摊摊是人们非常爱吃的食品之一,尤其适宜老人小孩食用。但由于它制作麻烦,费时费力,一般情况下人们很少食用,但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是家家必做,户户皆吃。传说这一天是龙抬头之日,做摊摊俗称扯龙皮,意在驯服龙王,好让它在新的一年中服服贴贴为百姓服务,保证风调雨顺,获得粮茂年丰。

油糕是灵石风味小吃中较为高档的食品之一,也是灵石人过节、待客、婚丧喜宴、祭典神灵之必备品。俗语“冬至不吃糕,小鬼隔门瞄”,也就是说不论贫富,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必须吃糕,寓意来年运气步步糕(高)升,生活甜甜蜜蜜(馅)。

骨累是最具代表性的灵石风味食品之一,酥软可口,营养丰富,是广受人们赞誉的美味佳肴。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六日,慈禧与光绪皇帝西行西安路经灵石,在两渡官宦世家何府,吃到骨累与和和饭时,胃口大开,赞不绝口。临行时叮嘱 李莲英,记下用料和全部制作过程带回宫内。相传慈禧返回京城,便经常让厨师给她做灵石骨累与和和饭吃。从此,慈禧喜欢吃灵石骨累、和和饭的趣闻,便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