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镇

桐城镇 桐城镇简介 桐城镇建置沿革 桐城镇环境资源 桐城镇人口 桐城镇交通 桐城镇桐城特产 桐城镇发展情况 桐城镇行政辖区 桐城镇经济发展 桐城镇社会状况 桐城镇名胜古迹


桐城镇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地处 山西南部。沿同蒲铁路南下,过临汾、侯马即可进入桐城镇境内。桐城镇面积约为136.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2935人(2017年) ,下辖65个行政村。桐城历史悠久,地杰人灵,这里有新时代、仰韶、龙山时期和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有春秋战国、汉、唐、宋、清等时期的古墓群。有后稷教民稼穑、董文奉帝使豢龙的传说,有一门世代出将相,名扬中外的“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有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恩来总理接见的全国植棉劳模吴吉昌,纵览古今,这块沃土,英才迭出。位置境域与建制沿革,桐城镇地处东经111°26′29″——111°36′20″,北纬35°25′31″——35°34′1″,东与东镇、侯村乡接壤,南与河底镇、裴社乡、夏县相邻,西与郭家庄镇、神柏乡连接,北与凹底镇、阳隅乡、薛店镇毗邻。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11公里,国土...

详情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桐城镇所有镇中心区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桐城镇介绍

桐城镇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地处 山西南部。沿同蒲铁路南下,过临汾、侯马即可进入桐城镇境内。

桐城镇面积约为136.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2935人(2017年) ,下辖65个行政村。

桐城历史悠久,地杰人灵,这里有新时代、仰韶、龙山时期和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有春秋战国、汉、唐、宋、清等时期的古墓群。有后稷教民稼穑、董文奉帝使豢龙的传说,有一门世代出将相,名扬中外的“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有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恩来总理接见的全国植棉劳模吴吉昌,纵览古今,这块沃土,英才迭出。

位置境域与建制沿革,桐城镇地处东经111°26′29″——111°36′20″,北纬35°25′31″——35°34′1″,东与东镇、侯村乡接壤,南与河底镇、裴社乡、夏县相邻,西与郭家庄镇、神柏乡连接,北与凹底镇、阳隅乡、薛店镇毗邻。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11公里,国土面积140.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780亩。建国初期为第一区公所驻地,1953年区下设乡,1958年实行“政社合一”即城关镇人民公社,1984年更改为城关镇人民政府,2001年撤乡并镇组合西官庄乡、下阳乡、岭西东乡,并改名为桐城镇人民政府,下辖西社、东官庄、南关、李家庄、坡底、东社、乔庄、下邱村、岭东、黄花岭、下阳、上邵王、桃园、上白土、五里头、新生、上邱村、曹家庄、邱家庄、山家庄、姚村、吴家房、韩家庄、中社、冀鲁、岭西东、东宋、金家庄、新仪张、下邵王、东吴、任村、张石沟、北薛庄、梨凹、仪张、赵家岭、王村、店头、香山庄、下白土、王顺坡、七里店、文生、西邱村、王家房、李家房、南宋、程家庄、丁店、上郭、岭西西、新李房、峪堡、邱家岭、西官庄、东河口、东薛庄、家坪、柴庄、赵家庄、西城庄、西吴、冯家庄、东庄共65个行政村,含78个自然村。9个社区。

自然环境与资源,桐城镇域北依峨嵋岭,南依鸣条岗,中部狭长,两端宽阔,呈亚铃形,境内地形多样,河谷,塬地,丘陵,山地共存,由涑水及其支流藕河冲积而成的涑水河谷盆地。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年平均降水量506mm左右,年平均气温8~14℃。

全镇属汉族聚居区,1949年有10020户40747人;1964年有16766户,79346人;1990年有28227户,113235人,现有人口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4万人)。

常住人口122935人(2017年)。

该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大运高速路、二级路,南同蒲铁路大西高速铁路穿境而过,65个村村村通油路。

桐城土特名产丰富,运销国内外。闻喜煮饼为山西八大名点之一,曾受到鲁迅先生赞誉;北垣柿饼,肉质如枣,汁丰味甜;董泽白莲,质细孔多,故有“闻喜莲菜-眼儿多”之谚语;峪口紫皮蒜,质优个大,味浓辛辣;焦山矿泉水,以微量元素含量高。

闻喜县桐城镇多业并举,发展势头强劲。农业粮、果、菜、牧已形成产业化链。蓬勃发展的工业也成为闻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培育出钢铁、镁业、化工、建材、机械、瓷业、玻璃、汽车配件、食品加工等生产基地。

闻喜交通发达。南同蒲铁路、大运路、太风路穿境而过,闻垣、新闻二级公路已开通。通讯、电力设施先进。

桐城镇辖:西社村、中社村、东社村、西城庄村、南宋村、韩家庄村、吴家房村、李家房村、上郭村、黄花岭村、西邱村、上邱村、南关村、新生村、王家房村、新李房村、五里头村、桃元村、王村、东宋村、姚村、王顺坡村、东河口村、岭西东村、岭西西村、岭东村、店头村、张石沟村、七里店村、下白土村、上白土村、山家庄村、北薛庄村、坡底村、家坪村、下阳村、乔庄村、李家庄村、仪张村、丁店村、东庄村、冀鲁村、程家庄村、冯家庄村、薛庄村、任村、峪堡村、曹家庄村、新仪张村、文生村、西官庄村、东官庄村、下邵王村、上邵王村、西吴村、东吴村、柴庄村、梨凹村、香山庄村、邱家岭村、邱家庄村、赵家庄村、赵家岭村、金家庄村、下邱村等。

该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不懈狠抓科技调产,使全镇粮经比例由6:4调整为5:5,特别是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建成万亩优质小麦、万亩蔬菜、万亩花椒、万亩药材四个万亩基地。店头村农村沼气的推广、养殖小区的建设,东吴村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兴起,李家房胖仔奶业的带动,使该镇的农业生产初步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农民收入逐年稳步增加。

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红星汽车配件公司半轴套管生产线建成投产,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利税800万元,总资产2600万元,成为我国最大的汽车后半轴及半轴套管专业生产厂家,名列全国半轴行业前五强。第二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日产千吨熟料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建成投产,固定资产近亿元,年生产能力提高到65万吨,年产值超亿元,利税1000万元,成为运城市水泥生产企业中的龙头厂家。英发玻璃器皿公司改土炉为节能环保全煤气马蹄焰池炉,开全省先河,成为科技兴企的典范。全镇有2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非农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来源。

在推进城镇化上,该镇以晋都、城西、城南、城东大街为依托,多渠道筹集资金,先后实施了西社农贸市场、鸿泰商贸城、东升家具商厦、东方建材市场等几大批发市场建设,启动实施中社大众市场、西社西湖市场、西城庄综合大楼的改造工程,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随着桐城一条街的规划实施,桐城正在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小集镇。

桐城还是一个教育大镇。镇内有中心校一所,初中5所,小学36所,其中15所学校装备了多媒体教室,35所学校接入远程教育网络。在校学生1.6万人,教师810人。特别是城关、城镇、官庄三所初中和东街、西街、道北三所小学为省市级示范学校和全县名校。随着学校布局的调整、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以及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全镇学校的硬件设施又有了很大的改善,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实现了由教育大镇向教育强镇的跨越,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桐城镇是在2001年撤乡并镇中,由原城关、西官庄、下阳、岭西东四个乡镇合并组建的一个新镇。全镇辖65个行政村,249个居民组,镇直单位20多个,93127口人,国土面积140.39平方公里,

耕地127625亩,基层党组织86个(其中1个党总支,85个党支部),党员2276人(其中农村党员2042人),是闻喜县乃至运城市最大的乡镇。大运高速、二级路、南同蒲铁路穿境而过,65个村村村通油路。

2006年全镇粮食总产34794吨,农村经济总收入9.67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2.6亿元,实现利税2.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64元。

桐城中心校在镇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连年创佳绩。

全镇完成“六个全覆盖”工程。改造硬化村通道路103.7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13处,改造校舍危房3780平方米,新建村级卫生所49个,农民参加农村医疗保险63600人,占99%以上,完善配套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8个,新建群众性文体活动场地38处,配备文件活动器械304件,建立农村图书室32个,农民书屋13个。目前,镇卫生院4所达到甲级标准,村村有卫生所,农家书屋,有文化活动中心,有健身院,有基层组织活动阵地。全镇共有中心校一所,初中5所,小学36所,其中15所学校装备了多媒体教室,35所学校接入了远程教育网络,在校学生1.6万人,教师810人,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本镇历史上多名门望族,代有人才。三国魏大将毌丘俭、西晋文学家郭璞、戊戌六君子的杨深秀故里均在该镇。古遗址有5处,古墓葬有6处,古建筑有位于县城东的文庙和姚村的魁星楼。金石有吕祖造像碑位于岭西东巷口墙上,世界著名文物有上郭村出土的刖守囿六轮挽车。

周边政府机关

闻喜县人民政府 地址:运城市闻喜县牌楼东街888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办公时间08:30-12:00,14:30-18:00
运城市闻喜县牌楼东街888号

周边闻喜县

闻鸢铟喜筷县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

周边教育局

闻喜县教育局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桐城镇城南大街实验二中边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桐城镇城南大街实验二中边

周边乡镇

桐城镇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

周边公安局

闻喜县公安局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兴闻东街1856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9:00-17:00

周边公检法机构

闻喜县交警队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桐城镇城西南路实验中学东南3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