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舍窠村

岚漪河, 岚漪河干流概况, 岚漪河水文特征, 岚漪河主要支流, 岚漪河流域概况, 岚漪河治理开发, 岚漪河基本介绍, 岚漪河发源位置, 岚漪河季节变化, 岚漪河地理特征


岚漪河,发源于岢岚县荷叶坪山马跑泉,至兴县木崖头乡育草沟村南东1公里处入吕梁境,至裴家川口汇入黄河。河全长120公里。流域面积2167平方公里。河床比降为8.59‰。 多年平均径流量 0.94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1170万吨,1967年年实测洪峰流蚤2,740秒立米。该河季节性变化较强,冬季有四个月为结冰期。干流概况 岚漪河位置及水系构成...

详情

新舍窠村地名网_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阳坪乡新舍窠村资料简介
  新舍窠村是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阳坪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92920620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40929。新舍窠村与赵二坡村、阳坪村、石窑坪村、田家湾村、松井村、中寨村、井儿上村、神岭沟村相邻。 还有2个地名与新舍窠村同名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阳坪乡新舍窠村介绍

岚漪河,发源于岢岚县荷叶坪山马跑泉,至兴县木崖头乡育草沟村南东1公里处入吕梁境,至裴家川口汇入黄河。河全长120公里。流域面积2167平方公里。河床比降为8.59‰。 多年平均径流量 0.94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1170万吨,1967年年实测洪峰流蚤2,740秒立米。该河季节性变化较强,冬季有四个月为结冰期。

干流概况

岚漪河位置及水系构成 岚漪河,岢岚县城以上有三支,分别是北川河、东川河、南川河,各类资料对于正源的说法莫衷一是。《吕梁地区雅驼志》(吕梁市位于南、东两支的上源)认为正源是北支,源头在吕梁山之芦芽山系的荷叶坪山马跑泉。《岢岚县志》(1990版)没有确定正源,将三盼局河之源皆列为源头。而其它非地方志类文献常将南、东二源发源地岢岚、岚县边界的饮马池山作为源头。如果以“河源唯远”的原则,北川河最长,则北支北川河是正源。 故岚漪河发源于荷叶坪山下岢岚县境内的马跑泉,上源为北川河。 上游北川河岢岚县城区段 北川河:旧名沙河,俗称干河。发源于荷叶坪山,由东向西去,于岢岚县城与东川河汇合,始为岚漪河。北川河流长48.2千米。此河为时令河,上游至神堂坪乡新备验影民村一段常年有水,一清见底,水出新民村便渗入地下,除雨季外,中下游河床干涸。河床宽约24米。洪水期宽约23—70米,水深2—3米,流速1—5米/秒,洪水延期一般在5—7小时。流量0.14察陵7立米/秒。 岚漪河西出山岢岚县城所在地 岚漪镇 ,付屑犁经阳坪、温泉乡,在党家崖出境。 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岚县鹿径岭西之饮马池山,海拔2222m,流经岚县河口乡、岢岚宋家沟湾高家湾水库、岢岚城、兴县青草沟、天古崖水库、魏家滩、瓦塘于裴家川口会入黄河,入口陵胶腊院海拔769m,河流全长120km,流于面积2166.6km2。流域内主要支流有:北川河、南川河、马跑泉河、中寨河。 岚漪河,从兴县木崖头乡青草沟村入境,由裴家川口入黄河。境内流长35公里,河床纵坡降0.912%,流经木崖头,魏家滩、瓦塘和裴家川口4个乡镇的29个自然村。最大年径流量4亿立方米(1967年),最小年径流量0.22亿立方米(1984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0.689亿立方米,径流深43.2毫米,多年平均输沙最1170万吨,输沙模数为5440吨/平方公里。 岚漪河流域:岚漪河是本县最大的河流,属黄河水系。发源于芦芽山区的荷叶坪、鹿径岭西之饮马池山,由东向西流经岚县河口乡,到本县黄道川汇马跑泉之水,经宋家沟、县城、阳坪、温泉,到兴县青草沟出境,境内干流全长64.5千米。干流在38千米处,与北川河、南川河汇合。较大支流有燕家村、王家岔、中寨、王现庄、西豹峪等7条。河源海拔高程2158米,终点海拔高程1031米。平均比降1/86,流域的形状系数0.388。流域面积为全县总面积的81.5%,集雨面积约为1600平方千米,合160万公顷,正常年径流量5690万立方米,丰水年7410万立方米,中水年3970万立方米,枯水年2100万立方米。悬移质多年输沙量47.5万吨。正常年清水流量干流0.2一o.8立米/秒。有小水泉65处,流量为0.615立米/秒,其中大于30公升的泉水有牛家庄、深山岩、水门、刘家岔4泉。河床较平坦,宽窄不一,最宽处约为200米,最窄处约为20米。3月至5月与10月至11月为平水期,水宽5—6米,水深0.3一o.4米,流速0.2米一o.3米/秒;6至9月为洪水期,水宽20一24米,水深2—3.5米;洪水延期一般在6—10小时。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为结冰期,冰厚达0.5—1.35米,人畜都可通行。封冻及解冰前各15天为流凌期,此时过河较为困难。 河流为东西向流向, 属于黄河的一级支流。 岚漪河发源于岢岚县境内洒重少的饮马池山, 流经河口、 岢岚及兴县的魏家滩迁她项, 最后由裴家川汇入黄河。 地表水 岢岚县 全县有四条季节性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岚漪河是本县最大的河流,发源于 芦芽山区的荷叶坪,路经岭西之饮马池山,由东向西流经岚县河口乡,到本县黄道川汇 马跑泉之水,经宋家沟、县城、阳坪、温泉,到兴县青草沟出境,境内干流全长64.5km。 河源海拔高程2158m,终点海拔高程1031m。平均比降1/86,流域的形状系数0.388。流 域面积为全县总面积的81.5%,集雨面积约为1600km ,合160万公顷,正常年径流量 5690m 。河床较平坦,宽窄不一,最宽处约为200m,最窄处约为20m。岚漪河流域主要有两条支流,一为 南川河 , 一为北川河。另外还有芦子河流域、朱家川流域。芦子河流域发源于芦子河的刘村,由 东向西流去,至娘娘庙出境,经保德流入黄河,境内流长5km。流域面积56.7km 5666公顷,占总面积的2.9%。朱家川流域本流域集雨面积323.3km ,合32533公顷,占 总面积的16.3%。 岚漪河,流经兴县28.5公里;蔚汾河,流经兴县55公里;湫水河,流经兴县26公里。上述三条河流均属于黄河一级支流。南川河,流经兴县56.3公里,属于黄河二级支流。小型以上水库三座:天古崖水库,总库容2309万立方米;明通沟水库,总库容954万立方米;阁老湾水库,总库容1060万立方米。共有淤地坝268座,其中:骨干坝32座,中坝19座。共有水地6.5万亩。 岚漪河 岚漪河入黄口兴县瓦塘镇裴家川口村

水文特征

流域地表水来源主要依靠大气降水,有少量的地下水补充,其径流量主要受降水控制。1954~1996年多年平均径流量8089万m3,洪水径流量4651万m3,占全年径流量的57.5%,多年平均输沙量1066万t,汛期输沙占全年输沙的100%,距1967年实测洪峰最大流量为2749m3/s。流域内已露出的泉水多集中在岚漪河的中上游岢岚县内,较大的泉水有:牛家庄一带泉水,出流量为80L/s;北川河上游深山焉、大营盘、黑峪等三泉出流量为110L/s。河流结冻期为12月底至次年4月底解冻,时间在120天左右。岚漪河流域内工矿企业较少,境内水质较好。

主要支流

南川河:发源于岚县野鸡山,由南向北流去,经大涧乡,至城关镇的梁家会村前流入岚漪河。流域面积为258平方千米,境内流长27.8千米。此河两岸多石山,山高坡陡,河滩较窄;河东多是土丘,坡度不大,可以种田。河床为砂砾石底质。河床平水期宽平均3—5米,水深0.15米;流速为0.51米/秒;洪水延期一般在6—8小时。平均水流量为0.054立方米/秒。此河为常流河水,清澈甘美,可以食用和灌溉。 马跑泉河,位于岢岚县东川宋家沟乡境内,是岚漪河上游东川河的支流,发源于岢岚县宋家沟乡之长子崖、各尚泉、沙婆子、马跑泉河、南沟、北方沟、黄道川等村。流域面积274km2,流长21.5km,平均比降21.2‰,河床为砂卵石,坡度较大,不稳定,河床糙率0.025,属山区蜿蜒型河流。主槽宽10~20m,漫滩宽20m,阶地宽30m左右,高于河床3~5m。马跑泉河多年平均径流量3060万m3。马跑泉河泥沙属悬移质泥沙,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417t/(km2·a),悬移质多年平均输沙量38.82万t,全部来自汛期。河道内有固定堤坝约3500m。在河流出口的高家湾村建有小型水库一座,库容650万m3,有效灌溉面积8000亩,年可发电10万kW·h。近几年来,因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使流域内的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水土流失得到一定控制。 马跑泉河属黄河中游黄土丘陵土石山区,为高源丘陵地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区域沟壑纵横,山岭连绵。流域气候特征为中温带东部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516mm,年际变化在250~816mm之间,水量集中在夏季末,秋季初,7~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7%,多年平均蒸发量1959.8mm。年平均气温6.1℃,1月份平均为-10.4℃,7月份平均为20℃,极端最高温度为33.5℃,极端最低气温为-28.7℃。马跑泉河基本上以旱年为主,自古十年九旱,特别是春旱、伏旱更为频繁,干旱、霜冻、冰雹是主要灾害性天气。在一年之内冬春寒冷少雨雪,而夏秋炎热多雨,降雨多集中于7~9月,又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因此局部洪涝灾害常有发生。区域内有林场的林区,植被较好。水土流失不十分严重。马跑泉河共辖1个乡,23个行政村,人口3000人,耕地面积4.82万亩,人均16.2亩,流域内农作物主要以莜麦、葵花、豆类、胡麻为主,马铃薯、玉米、糜谷次之。 北川河,是岚漪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岢岚县梁家坪乡后子窊,流经福堂坪乡、三井镇,至岢岚县城汇入岚漪河,干流全长48.2km。神堂坪以上为上游,河谷狭窄,坡陡流急,多为石山森林灌木区;神堂坪—高家会区间为中游,河谷开阔,阶地平坦,边坡多为平缓的黄土丘陵,往后则为土石山,其河谷平川区形成岢岚县面积最大的成片平川耕地,称为北三盆地;北川河至五里水村以下河谷逐渐变窄。北川流域面积为572.8km2,其中河谷平川面积30.82km2,黄土丘陵区面积为418.48km2,土石山区面积为116.3km2。北川河年径流量为2692万m3,其中岔上断面年清水径流量670万m3。 北川河流域属中温带东部大陆性季风区。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温低、降雨少、蒸发量大、无霜期短等特点。年平均气温为6.2℃,极端最高温度33.5℃,极端最低气温为-28.7℃,无霜期全年平均12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487.5mm,年际变化在246.6~816mm之间,降水量集中在夏末秋初,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260.2mm,常发生春旱、伏旱和秋旱。流域内有耕地面积14.7万亩。在北川河下游的三井、神堂坪、高家会乡3个乡镇境内,拟建北川灌区工程。工程总灌溉面积为1.68万亩。灌区建成后,使三井、神堂坪、高家会3个乡镇的14个行政村受益。 南川河,是岚漪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岚县野鸡山,由南向北从岢岚县大涧乡管庄村入境流经大涧乡全境及岚漪镇马坊等村,从梁家会村前入岚漪河。流域面积278.2km2,流长40km,河两岸多山石,山高坡陡平均宽度3.5km,河床为砂卵石,基本稳定,平均比降8.6‰,河床糙率0.025,属山区蜿蜒型河流。主槽宽10~30m,漫滩宽20~50m,阶地宽200m。南川河清水长流,正常年清水流量0.054m3/s,清水产生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多年平均径流量533.9万m3。泥沙级配以土和砂粒为主,属悬移质泥沙,泥沙含量18.3%,悬移质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4427t/(km2·a),悬移质多年平均输沙量65.71万t,全部来自汛期。南川河属黄河中游黄土丘陵土石山区,为高原丘陵地貌,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区域沟壑纵横,山岭连绵,植被稀少。 南川河流域气候特征为中温带东部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少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短促气候凉爽。根据岢岚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494mm,年际变化在200~800mm之间,水量集中在夏季末,秋季初,7~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7%,多年平均蒸发量1959.8mm。年平均气温6.1℃,1月份平均为-10.4℃,7月份平均为20℃,极端最高温度为33.5℃,极端最低气温为-28.7℃。南川河基本上以旱年为主。在一年之内冬春寒冷少雨雪,而夏秋炎热多雨,降雨多集中于7~9月,又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因此局部洪涝灾害经常发生。因区域内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南川河共辖1乡1镇,20个行政村,人口4500人,其中农业人口4400人,耕地面积4.13万亩,人均9.18亩,辖区内农作物主要由莜麦、葵花、豆类、胡麻、蔬菜、马铃薯、玉米、糜谷等。南川河清水长流,沿河两岸有小型自流灌溉渠道12条,有效灌溉面积约3000亩,地面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区域内已建成水保治沟骨干坝一座,坝控面积3.3km2。近几年来,因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使流域内的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水土流失得到一定的控制。 中寨河,是岚漪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岢岚县中寨乡之神岭沟,由东向北经中寨乡全境至新舍窠村前入岚漪河,河源海拔高程1974m,流域面积104.37km2,河流长16.1km,平均宽度6.2km,为季节性河流,河床为砂卵石,石灰岩,基本稳定,平均比降15‰,河床糙率0.025,属蜿蜒型河流。主槽宽5~20m,漫滩宽10~20m左右,阶地宽20~50m。中寨河属季节性河流,径流主要由降水产生,多年平均径流模数为2.06万m3/km2,多年平均径流量215万m3。泥沙级配以土和砂粒为主,属悬移质泥沙,含泥量15%,悬移质多年平均输沙量31.31万t,全部来自汛期。 中寨河属黄河中游土石山区,为高原丘陵地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区域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山岭连绵,植被较好。该流域气候特征为中温带东部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少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短促气候凉爽。多年平均降水量450mm,年际变化在250~800mm之间,水量集中在夏季末、秋季初,7~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7%,多年平均蒸发量1959.8mm。年平均气温6.1℃,1月份平均为-10.4℃,7月份平均为20℃,极端最高温度为33.5℃,极端最低气温为-28.7℃,≥0℃的积温为2829.2℃,≥10℃的积温为2393.1℃。中寨河流域基本上以旱年为主,自古十年九旱,特别是春旱、伏旱更为平凡,干旱、霜冻、冰雹是主要灾害性天气。局部洪涝灾害经常发生。区域内有林场的大片林区,故水土流失不严重。中寨河流域有1个乡,6个行政村,人口988人,耕地面积1.96万亩,人均20.8亩,流域内农作物主要以莜麦、葵花、豆类、胡麻为主,马铃薯、玉米、糜谷次之。河道内有固定堤坝约2000m。该河流内由于水资源贫乏,基本没有水利工程,近几年来,因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使流域内的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流域概况

北川流域面积572.8km,流长48.2km,发源于岢岚县的荷叶坪山,于岢岚县城西入岚漪河。 南川流域面积278.2km,流长40km,发源于岚县野鸡山,于岢岚县石家会入岚漪河。干流平均比降9.6‰,河床糙率0.04,河道呈宽浅式复式断面,深度1~1.5m,宽70~140m,河流左右摆动很不稳定。 岚漪河流域总流域面积2166.6km,位于东经110°52′~111°53′,北纬38°12′~38°55′,地处吕梁山以西,东临芦崖山与宁武、静乐县接壤,北接,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南与蔚汾河毗邻。以县划分为岚县169.5km,岢岚1567.5km,五寨26km,兴县373.9km,保德29.7km。 岚漪河地形地貌从北到南由西向东倾斜,荷叶坪海拔2783.8m,野鸡山海拔2139m,白龙山海拔2253m,山势巍峨,沟壑纵横,植被好,为天然森林区,北部为宽谷梁状黄土丘陵风沙区,沟蚀严重;西部为黄土峁状丘陵沟壑山区,向源侵蚀十分发育,地形被沟谷切割破碎形成长条形梁状地形,其密度达3.8km/km。 岚漪河流域位于山西省西部, 东经 111° 27′ ~111° 52′ , 北纬 38° 26′ ~38 ° 52′ , 跨越岚县、 岢岚、兴县、 五寨、 保德等五县, 北与保德县朱家川流域相邻, 东与汾河流域相望,南与兴县尉汾河流域相连, 西以黄河为界。 流域内海拔最高为 2222m, 位于河源处饮马池山顶; 最低为 870m, 位于流域出口处。 流域面积 2159km2、 平均宽度 18.9km、 长度 114km、 形状系数 0.166, 流域水系呈狭长形羽状分布。 流域平均坡度 9.6‰。 地势东高西低, 地形复杂, 地面支离破碎, 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区。 流域内石山区居多,占全流域的 63%, 其余均为丘陵区。 流域上游植被较好, 有少数林区; 下游较差, 属黄土丘陵区, 沟壑发育, 水土流失严重。 水文气象 岚漪河流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其基本特征是: 春季干旱多风, 气温回升快; 夏季炎热多雨, 历时短; 秋季天气凉爽,温差较大; 冬季寒冷干燥, 历时较长。 根据岢岚气象站资料, 流域内多年平均气温 8.4℃, 年最低气温-29.3℃, 最高气温 38.9℃, 最大冻土深度 1.49m。 初霜期在十月 2中旬, 终霜期在五月上旬, 无霜期 160d, 年平均日照时数 2700h。 流域内风力一般为 4~6 级, 最大可达 8 级以上, 最大风速为 20m/s。 风向多为西北向。 根据岚漪河流域内 13 个雨量站 1956 年~1998 年的降雨资料分析,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 500mm, 汛期(6 月~9 月) 占全年降水量的 72.7%, 最大年降水量(1967 年) 为 831.8mm, 最小年降水量(1972 年) 为 242.3mm, 全年降水量往往集中在几场暴雨之中。降水年内及年际分布极不均匀, 降水的地区分布也不均匀, 呈自东北向西南递减的趋势。 根据岢岚气象站资料, 流域内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1210.7mm, 陆面蒸发量 450mm。 干旱指数 2.42。 岚漪河干流两侧共有支流 28 条, 其中以石家会以上的北川河和南川河支流为最大, 它们与干流(东川河) 在石家会附近汇集后由东向西注入黄河。 这些支流中只有岢岚以上干流及北川河有少量清水流量, 其余均为季节性河流, 常年无水。

历史发展

兴县,建制沿革变迁频繁。据史料载,兴县战国属赵,秦属雁门郡。西汉为汾阳县(治今岚县古城村)地,属太原郡。东汉,汾阳县废,汉灵帝、献帝时,为匈奴所据。三国、西晋属羌胡。十六国时,先后属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北朝,属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属广州秀容郡(今岚县古城村)。 北齐始置蔚汾县,兴县旧志云:“置县于北齐,因县城地处蔚汾河谷之宽平处,故取名为蔚汾县。则兴县建置之始也”。据《山西省历史地名录》记:汉为汾阳地,北齐设蔚汾县,以县境有蔚汾河故名,属神武郡。开皇三年(583年)置郡属石州(今离石)。大业四年(608年)改蔚汾县为临泉县,属娄烦郡。唐武德七年(624年)改名为临津县,属岚州。贞观元年(627年)改为合河县(因城下有岚漪河,西与黄河相合,故名)。时县城设在今兴县城西六十华里的裴家川口北梁。宋元丰年间,迁移到蔚汾水北设城,即今县城所在地。金时改为兴,属河东北路。元仍名为兴州,属冀宁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称兴县,隶太原府。洪武九年属太原府岢岚州。清雍正三年,隶保德州,八年复属太原府。辛亥革命以后,撤销了州府制,兴县属冀宁道。民国十三年(1924年)裁道后,归山西省政府直辖。民国二十六年(1940年)“晋西事变”以后,建立了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兴县成为著名的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属晋绥边区一专署。1948年,属五寨中心区。1949年9月,兴县专区成立,辖兴县、临县、离石、方山、岚县、偏关、神池、五寨、河曲、保德、岢岚十一县,专署驻兴县。 1952年兴县属忻县专员公署,1958年属晋北专员公署,1961年复属忻县专员公署,1971年归吕梁专员公署,2004年,归吕梁地区. 殷商至明清时期 殷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为冀州领域。 西周(前11世纪-前770年)为蕃服燕京戎地。 春秋战国时先属晋,晋三分后,异族入侵,地入于胡,为林胡楼烦王所据。公元前325年赵武灵王起兵逾黄花岭,驱逐林胡楼烦王,复置楼烦郡,岢岚属赵。 西汉初,属太原郡,隶属朔方刺史部西河郡。 东汉隶属并州刺史部西河郡。建安末,魏立新兴郡,岢岚名“广衍”为其属地。 三国时期(220年-295年)。为羌胡属地。 西晋,仍为羌胡属地。西晋末为刘元海之赵地。 东晋十六国时期: 后赵(319年-337年)属永石郡。 前燕(337年-350年)、前秦(350年-384年)、后燕(384年-409年)皆属西河郡。 南北朝时期: 北魏(420年-534年),岢岚为秀容郡地,后因其地有岢岚山,名岚州。 北齐河清二年(563年)筑苏孤戍。 隋初复置楼烦郡,岢岚为其属地。大业三年(607年)置岢岚镇。 唐朝永淳二年(683年)改为岢岚栅。长安三年(703年)置岚谷县属岚州。神龙二年(706年)费县置军。开元十二年(724年)复置岚谷县。属岚州,隶河东道。 五代,因袭前置,仍名岚谷县。 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于县置岢岚军,属河东道。熙宁二年(1069年),废县入军。元丰六年(1083年)复置县,名岚谷。靖康二年(1127年)陷于金。 金设镇西节度使,改为房顺郡。后又改为岢岚军。大定二十二年改军为州。贞佑三年(1215年)升防御,四年(1216年)升节镇,五年(1217年)复为岚谷县,隶河东北路。 元,初名岚县,太祖十六年(1221年)省县入管州,只立巡检司。 明,洪武七年(1374年)建镇西卫,八年(1375年)设岢岚县。九年(1376年)升为岢岚州。 清,仍为岢岚州,辖岚县、兴县,直隶太原府。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废州改县,名岢岚县,属山西省冀宁道。民国19年(1930年)3月裁道,由省直辖。民国26年(1937年)9月,属山西省第二行政区政治主任公署。 民国28年(1939年)冬,“晋西事变”后,岢岚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属晋西北行署第二专署。民国29年(1940年)6月,岢岚县城沦为日占区,广大农村仍为解放区。民国30年(1941年)11月,日本退离岢岚城,县城获得解放。民国32年(1943年),岢岚县属晋绥边区第二专署。民国38年(1949年10月)前,属五寨中心专署。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49年10月,岢岚属兴县专员公署。1952年,属忻县专员公署。1958年,撤销县置,与神池、五寨三县合并为五寨县,县政府驻五寨城内,岢岚为镇,属雁北专署。 1961年,恢复岢岚县建制,属忻县专员公署。 1967年2月,县政府改称革命委员会,属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 1981年5月,撤销岢岚县革命委员会,选举产生了岢岚县人民政府,属忻县地区行政公署。 2000年1月地改市后,属忻州市人民政府。

经济社会

岚漪河流域包括25个乡,349个村,11万人口,54.8万亩耕地,276万亩林地,煤、铝矾土、铁等矿产资源丰富。全流域耕地总面积28.99万亩,农作物主要也春小麦、玉米、莜麦、豆类、胡麻为主,山药、糜谷次之。 兴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吕梁市北端,东与岢岚、岚县接壤,南和临县、方山毗邻,北与保德为邻,西经兴神黄河大桥与陕西省神木县相通。全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少雪,夏季短暂炎热多雨,春旱风大升温较快,秋季凉爽天气晴朗。无霜期120--170天,年均日照时数2600小时左右,近六年降水量相对偏少。全县国土面积3168平方公里(全省第一),辖7镇10乡、376个行政村,人口约30万。北齐设县,始称蔚汾;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称兴县。历史上名人辈出,清代孙嘉淦、康基田,名垂千古;近现代开明士绅牛友兰、刘少白,功勋卓著。 兴县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兴县是著名的晋绥边区(解放区)首府所在地,是八路军一二 0师的主战场之一,是革命圣地延安的屏障和门户。毛泽东同志在此发表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两篇光辉著作;中共七大五位书记处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都曾路居这里;贺龙元帅在此战斗和生活了11年之久。1946年4月8日,我党高级干部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和著名教育家黄齐生等由重庆飞往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兴县黑茶山遇难,史称“四·八”烈士。革命战争年代,兴县曾以贫瘠的土地开荒100余万亩,供养边区4万余名党政军人员;9万人口的小县参军过万,牺牲千余,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长期战斗和生活中形成的晋绥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兴县是特困地区。1985年,被列为“山老边贫”县。1994年,有70%的农业人口被纳入国家“八七”扶贫计划。2001年兴县被确定为全省35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首;新10年扶贫开发,兴县又被列为吕梁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县。 兴县是资源富区。境内已发现煤炭、铝土矿、煤层气、含钾岩石等23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预测资源储量461亿吨,查明资源储量136亿吨;铝土矿预测资源储量5亿吨,查明资源储量1.86亿吨;临兴区块非常规天然气兴县地区远景资源量约2160亿方。目前中联公司临兴区块已取得探明兴县储量约为873.6亿方,探明并测算的经济可采储量兴县约为350亿方;含钾岩石资源储量4.7亿吨,工业储量3.7亿吨。 兴县是发展新区。目前已有山西焦煤、中国铝业、中国华电、华润集团、中润集团、冀中能源、豫能集团、中联煤等大企业相继入驻,承载了煤电铝气等大项目。2017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5.89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42.93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33亿元。 岢岚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是忻州市的版图大县、人口小县。全县国土总面积19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8万亩,林地179万亩,森林覆盖率18.51%,境内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443米,年平均气温6.2℃、无霜期120天、降水量约450毫米。现辖2镇10乡202个行政村,人口8.4万,其中农业人口6.7万,是传统农业县份,属国务院确定的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 岢岚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战时期,岢岚是山西临时省委的诞生地、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发祥地,贺龙、王震、关向应、续范亭、程子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1948年4月4日,毛主席率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转战西柏坡途中路居岢岚,留下了“岢岚是个好地方”的深情赞誉。 岢岚是全省国防大县。境内有25基地,是全省国防重地和最大的驻军县,组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担负着国防战略尖端武器的试验和发射任务。 岢岚是中国晋岚绒山羊之乡。历经30年培育的“晋岚绒山羊”2011年通过国家认证,成为全国第三个绒山羊新品种,也是我省牛羊业的国家级品牌。投资6500万元建成全国高端的晋岚绒山羊育种中心,带动发展13个晋岚绒山羊扩繁场、6个晋岚绒山羊改良点,累计改良绒山羊40余万只,新建5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44个、1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园区14个,全县扶持发展100只以上养殖户3500户,扶持发展了暖神绒毛、佑铬皮革、芦峰食品、澳斯特绒毛等4个龙头加工企业,形成了皮毛绒肉于一体的羊产品加工体系,设计年加工生产能力为羊肉及肉制品3500吨、毛绒1500吨、羊皮30万张。“十二五”末,全县羊饲养量达到70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近4亿元,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2618元。畜牧业五项指标连续保持全省第一,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岢岚”,是名副其实的“三晋绒山羊第一县”。 岢岚是中华红芸豆之乡。经过20年培育发展的中华红芸豆渐成气候,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亩左右,年产2万吨,具有颗粒硕大饱满、色泽鲜艳、味甘性温、高钙低糖、高纤维低脂肪、营养丰富等特点,2010年被全国粮食协会授予“中华红芸豆之乡”殊荣。岢岚红芸豆远销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俄罗斯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出口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2011年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出口红芸豆质量安全示范区”,岢岚县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芸豆种植生产基地和加工出口基地。扶持发展了炜岚工贸、中仑奥富、芦芽春、宏晟粮贸、绿源科技等企业,有出口红芸豆精选生产线2条、种子包衣生产线1条、红芸豆综合加工生产线1条,年精选7000吨出口红芸豆,处理1.5万吨红芸豆秸秆和1000吨红芸豆皮渣。“十二五”期间,出口创汇3280万美元。 岢岚是沙棘资源开发大县。依托全县60万亩野生沙棘资源,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沙棘进行开发利用,逐步从食用转向药用。扶持发展了山地阳光、山阳药业、芦峰食品等3个沙棘加工企业。其中山地阳光年生产沙棘1万吨,有9条生产线、6大系列18个品种。山阳药业规划年加工转化沙棘果渣2万吨,年产高纯沙棘黄酮25吨(40吨提取1吨)、沙棘籽油600吨(20吨提取1吨)。芦峰公司有沙棘饮料生产线1条,年生产能力2万吨。 岢岚是晋陕蒙周边重要的交通枢纽。岢岚位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区域,地处西部能源金三角资源东运的战略要道。在全省高速公路网三纵十二横十二环的格局中,岢岚位于第四横和西纵的交汇点,第四横是西通陕甘宁蒙、东达京津冀晋的重要通道,西纵是贯通南北的重要通道。境内有宁岢瓦铁路运输线143公里,国道209线、省道岢大线及四通八达的县乡道贯穿全境,忻保、岢临2条高速公路在境内十字交汇,在岢岚境内约110公里,神岢高速开工建设,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约943公里,岢岚成为晋陕蒙周边重要的交通枢纽。 岢岚是晋西北重要的煤炭运销集散地。依托宁岢瓦铁路线,以及五保高速、临岢高速、209国道、岢保公路贯穿全境的交通优势,建设完善了安塘煤炭加工运销集中区、岢岚站煤炭集运区、宋家寨煤炭运销加工园区,建成8个双万吨列煤炭集运站,年发运能力3000万吨。公路经销企业8户,年经销能力200万吨。“十二五”期间,煤炭物流上交税金占财政总收入的20%以上,特别是2011、2012年分别占到70%和55%。 岢岚是文化旅游胜地。境内以荷叶坪万亩高山草甸、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代表的自然风光,以举世仅有蜿蜒30公里的宋长城为代表的历史古迹,以毛主席路居馆、卫星发射中心为代表的红色记忆,以现代园林景点、文明宜居为代表的魅力山城,构成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岢岚气候凉爽、空气清新,碧水蓝天,舒适宜人,是名符其实的清凉山城、养生福地、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 “十二五”时期,岢岚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进“331”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物流、煤化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新能源开发、文化旅游为主的六大产业体系,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2016年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5亿元,同比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7亿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2.5亿元,同比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3亿元,同比增长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亿元,同比下降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万元,同比增长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00元,同比增长7%以上。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

治理开发

建国以后在岚漪河上游东川河岢岚境内建成高家湾水库,干流中游兴县境内建成天古崖水库。其中,高家湾水库总库容650万m3,天古崖水库2409万m3。支流白家沟上的山庄峁水库原设计库容389万m3,基本淤平现为淤地坝。两水库淤积严重,已超过泄洪洞高程;坝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渗漏;下游灌区均为配套,不能充分发挥效益,仅对下游城镇防洪起了积极作用;但两水库校核洪水标准不够,均须改建。 水库 天古崖水库,坝址位于岚漪河中下游的兴县木崖头乡石槽嘴村附近, 东经 111°09′, 北纬 38°40′。 控制流域面积 1897km2, 占岚漪河流域流域面积的 87.9%。 水库于 1972 年 1 月动工兴建, 1976 年 10 月竣工。 水库为防洪、 灌溉、 发电、 供水等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 原设计水库库容 2404.81 万 m3, 防洪库容 1050.3 万 m3, 兴利库容 205.72 万 m3, 死库容 1278.5 万 m3。 水库枢纽主要包括: 主坝、左副坝、 右副坝、 溢洪道、 泄洪洞、 灌溉发电压力管等。 主坝为浆砌石重力拱坝, 坝顶高程 1031.5m, 坝高 58m, 坝顶长度 53m, 坝顶宽度 4m。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岸, 为开敞式宽顶堰形式, 溢洪道进口宽 25m, 槽身宽 18m, 长 100.5m, 进口底高程 1024.2m, 设计洪水标准为 50 年一遇时, 最大泄量为 391m3/s, 溢洪道相应水深为 3.9m; 设计洪水标准为 120 年一遇时, 最大泄量为 935m3/s, 溢洪道相应水 3深为 7.05m。 泄洪洞位于主河槽右岸, 进口底高程为 979.23m, 洞身为长 23m、 宽 4.5m×4.5m 的方型钢筋混凝土压力洞, 底坡为 1%。 设计泄量为 519m3/s, 最大泄量为 536m3/s。 灌溉发电压力管位于大坝左岸坝体内, 为直径 1m 的混凝土压力管道, 全长 21m, 进口高程 996m, 底破 1%, 最大泄量 2.5m3/s。 天古崖水库总库容 2409 万 m3, 主坝为浆砌石重力坝, 属于中型水库, 工程等级为Ⅲ等。 洪水设计标准确定为 50 年一遇, 校核洪水标准确定为 500 年一遇。 东川河上宋家沟乡东风水库

基本介绍

岚漪河 (3张) 岚漪河属黄河水系,清澈见底,清凉甘美,水质等级一级,可直接饮用灌溉。

发源位置

岚漪河 (3张) 岚漪河位于 兴县 北部,发源于岢岚县的马跑泉,由东向西经木崖头入本县至裴家川口入黄河,全长120公里,流域面积2167平方公里,入境年水量0.689亿立方米,兴县境内河道长28公里 岚漪河 (3张) ,流域面积406.4平方公里,河道比降8.95‰。多年平均流量2.83立方米/秒,洪水多集中在7—9月份,最大洪峰发生在1967年8月,平均洪流量81.6立方米/秒。现在由于天古崖水库有调节作用,洪水受到制约,天古崖水库为浆砌石重力拱坝,坝高58米,总库容24092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852万立方米,由于岢岚县境内用水较少,常年流入兴县的水量较为丰富。

季节变化

岚漪河发源于岢岚县荷叶坪山马跑泉,至兴县木崖头乡青草沟村东南1公里处入吕梁境,至裴家川口汇入黄河。河道全长120公里,其中吕梁境内36公里。流域面积2167平方公里,吕梁境内为544平方公里。河床比降为8.59%。多年平均径流量0、94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1170万吨,1967年实测洪峰流量2740立米/秒。该河季节性变化较强,冬季有四个月为结冰期。

地理特征

位于岢岚县马跑泉村的马跑泉,冬天不结冰,夏天不枯竭,清水长流汇成横贯全县的岚漪河。它的流量为每秒 0.3立方米。 岢岚县位于忻州地区西南部,南与吕梁地区为邻,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面积1986平方公里,辖2镇16乡,人口7.5万,县政府驻城关镇。 岢岚,春秋属晋,战国时设娄烦郡,秦属 太原 ,汉属雁门郡,魏属新兴郡。北魏因境内有岢岚山改名为岚州,隋改称楼烦郡于大业三年置岢岚镇。唐长安三年置岚谷县,宋于岚谷县置岢岚军,金废军,升岚谷县为岢岚州,元废。明洪武七年置岢岚县后复升州。民国元年复称岢岚县。

周边景区,

新舍窠沟 地址:忻州市岢岚县

周边村庄

新舍窠村 地址:忻州市岢岚县

新舍窠村 地址:忻州市保德县岢保线

舍窠村 地址:忻州市岢岚县

新舍窠村 地址:忻州市五寨县

舍窠村 地址:忻州市岢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