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沟村

寨沟村 寨沟村村落视屏 寨沟村人口 寨沟村经济 寨沟村习俗民风 寨沟村家风家训 寨沟村方言俚语 寨沟村古迹文物


在黄土高原的晋陕峡谷东岸,有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西流的黄河从村北的鸭子嘴转身向南而去,自然淤积下一湾状如簸萁的滩涂,这就是我的家乡——寨沟村。这是一隅山环水绕的形胜之地:东沟、西滩、南梁、北寨;南北两山夹一沟,东高西低一面坡;依山就势的窑洞层层叠叠,环山而居的宅院枕山际水。一条小河从东向西穿村而过,与由北而下的黄河相拥,纤腰过脉,陡然凸出,形成一个三面环水的“寨疙垯”;与村南的老围沟相间,山水相依,顺势隆起,形成一个居高临下的“台子梁”。寨疙垯和台子梁形同双乳,那条小河,恰似乳沟,将怀前一滩密密麻麻的枣园分割为两片绿色的衣襟,而那条南北贯通的水道,又像是一条腰带,装扮着这个美丽而温柔的村庄。“村倚寨,寨临沟,沟积滩,滩养村”,正是寨沟村名的由来和风水所在。寨沟距县城二十五公里,是黄河东岸的一个行政村,古称铲铲堎。《保德州志》载录为寨沟里。地理...

详情

寨沟村地名网_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韩家川乡寨沟村资料简介
  寨沟村是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韩家川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9312012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40931。寨沟村与韩家川村、桑园塔村、沙坪村、牧宇塔村、小圪堆村、顺水墕村、曲八塔村、木瓜梁村、猯窝村、赵家庄村、豆塔村、官局村、下塔村、柴家湾村、墕头村、龙池村相邻。 还有27个地名与寨沟村同名


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韩家川乡寨沟村介绍

在黄土高原的晋陕峡谷东岸,有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西流的黄河从村北的鸭子嘴转身向南而去,自然淤积下一湾状如簸萁的滩涂,这就是我的家乡——寨沟村。

这是一隅山环水绕的形胜之地:东沟、西滩、南梁、北寨;南北两山夹一沟,东高西低一面坡;依山就势的窑洞层层叠叠,环山而居的宅院枕山际水。一条小河从东向西穿村而过,与由北而下的黄河相拥,纤腰过脉,陡然凸出,形成一个三面环水的“寨疙垯”;与村南的老围沟相间,山水相依,顺势隆起,形成一个居高临下的“台子梁”。寨疙垯和台子梁形同双乳,那条小河,恰似乳沟,将怀前一滩密密麻麻的枣园分割为两片绿色的衣襟,而那条南北贯通的水道,又像是一条腰带,装扮着这个美丽而温柔的村庄。

“村倚寨,寨临沟,沟积滩,滩养村”,正是寨沟村名的由来和风水所在。

寨沟距县城二十五公里,是黄河东岸的一个行政村,古称铲铲堎。《保德州志》载录为寨沟里。地理坐标:东经110°59′49″,北纬38°51′34″。

村落背山临水,村后有小河,河后有山寨,寨后有大河,大河后有远山。小河流水淙淙,大河波浪滚滚,四面环山,小水流,大水转,是个宜人居住的好地方。

村北有一古山寨,习惯上称寨上,约三平方公里。由东部贺家山发脉,一路奔来,俯落大小红弦,蜂腰过脉,陡然鼓起,形成山寨。山高二百余米,山崖陡峭壁立,北挡黄河向西流去,东会号风沟小河破峡转向与黄河汇合于村西口。山寨古老而神秘,陶片俯拾即是,地名中有动听的故事,故事里有离奇的传说。听老人们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居住在山寨的寨主,为防御他人侵扰,想把山寨修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水包城。寨东北山脚下的峡窄处,大河与小河仅隔数丈,若把黄河水引入小河就可了此心愿。于是就把鲁班爷请来,鲁班爷看后觉得这事好办,即刻举起大铲铲下去,只听得雷鸣电闪、土飞石崩,“啊呀——”大叫一声,再看一支芦根被铲断,鲜血流淌不止,鲁班爷只得停下来,血流了三天六夜九后晌,所流之处都变成了红色。这事惊动了玉皇大帝,把寨主关在号风洞,鲁班爷也受到牵连,没收他神通大铲,往后改了行,干起木匠活儿来,成了木工的祖师爷。从此寨东的石崖,便叫铲铲堎,山寨亦称铲铲堎寨。

山寨与桑园塔村之间有一河沟,过去桑园塔村民叫做寨沟,原先是地名,河沟与黄河交汇处,建成村落便叫做寨沟村。

奔腾汹涌的黄河,一泻千里,到山寨脚下,因山寨的遏止,猛然掉头直奔西去,受对岸风山的阻挡,折向东南,经黄咀滩碛,向南流去。在黄河的转弯处,形成一个簸箕湾,黄河水流较缓,年长日久,淤泥逐年增厚,变成一湾平整的河滩地。滩地的北面是山寨,东面是山梁,两山之间有一小河流入黄河。从山崖的断层看,砂石岩上面覆盖着厚厚的黄土,山梁顶端较平坦,四面是坡地,坡度越往下越陡,坡地的两面是渠沟,从上到下,小渠变大渠,大渠变深沟,深沟与小河、大河相接。仔细观察岩石与黄土结合处,底部是大小不等、没棱没角、表面光滑的鹅卵石,石灰石居多,卵石上边是石沙,沙上面是胶泥土,粘土,最上面是壤土。由山推断,这里几万年前是河,由河变湖,湖的沉淀,重者在下,轻者在上,长时间沉积,湖底有厚黄土,再加上地壳变化,湖上升为陆地,因寒暑风雨的作用,形成沟壑纵横地貌。如果想用语言说清它是什么形状是很难的,不过本村村民有贴切的称谓,就是沟、梁、坡、塔、漥、滩五种地貌。总体上看就是村子东有梁,北有寨,两山之间有小河,小河两岸是畦地,村前是滩地。

顺便把全村地名也列如下:

东梁有:井旦子、骆驼墕、流星圪垯、大峁、对付塔、平石头、柳树圪垯、石塄、石籽弯子、崖窑塄、黑土峁、柳树梁、斜里子、桑家梁、台子梁、前后葫芦局、老禅垟、村地疆、安子塔、阴窐子。

寨上有:寨塔、马蝙蝠、城壕、寨壕、皇姑娘、沙池子、柳树局、围梁、铁炉坡、窑峁、神堂峁、兔儿梁、高窑峁、官子角、后塔、杏树嘴、山旦花。

小河沟有:果树湾、大堰塔、寨岩塔、麻圪岔、神水墕、安子塔、阳滩、前后红湾、阳湾子、石局子、瓜地塔、姜湾、阳阳塔、坝壕、八圪折。

滩地有:鸭子角、桑沟子、蜂滩、社滩、畦条、小孩畔、小外壕、柳林滩、五垧滩、大舍窠、三角子、小河口、长审条、石碛、前滩、方地、老围沟口、围墕。

村舍建设在山脚下,依山而建,背山临水,面南坐北,避风向阳。居民区分为上街下街,南有石塔子,石塔以上是土窑群。合作化后,土地集体所有,修建不受原土地私有的限制,可以自由选择,小河以北至鸭子角,逐年建造新住宅,现已入住三十多户。五垧滩至老围沟口,也连续建起宅院,也有二十多户移居新宅。从井旦子到上街的住户,近年来逐渐往下街搬迁。从鸭子角到老围沟口形成四里长的住宅区。

清末,都甲制时,寨沟属静乐都铲铲堎寨一甲。民国初属林遮三公所,阎锡山统治山西时期,实行编村制,寨沟是个大编村,村里设村公所。1940年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实行行政村制,寨沟是全县40个行政村之一,属林遮峪四区署。1954年寨沟属四辖区沙坪乡。1956年撤销区制。1958年实行政社合一,寨沟大队属林遮峪公社。1959年曾划归兴县,随即又回复如前。1961年8月,寨沟属韩家川公社。1984年改社队为乡村制,寨沟村属韩家川乡。

寨沟村人口,在建国前一直徘徊在400左右,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是人口发展的高峰期。这一时期,村里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大有提高,体质健康素质增强,心情愉快,男女繁殖力强。全村有育龄妇女 人,都生育3胎以上,生育七胎八胎的妇女也不在少数,还有生育十胎的,人口数在急剧增长。20多年,人口增到1000多人。八十年代初,国家提倡计划生育,开始的宣传是“一个少,两个正好”,往后的政策是必须执行一胎化,村里的育龄妇女,有的服避孕药,有的放避孕环,有的结扎。人口增长数不几年就降下来,现在全村有1200口人。

寨沟人多地少,无地少地的村民为维持生活,以搞其它副业来补充收入。建国前利用黄河搞航运的有16人,外出做木工活儿的有7人,当石匠搞建筑业的有6人。合作社时全村没有外出为业的。近几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从事行业也越来越多。村里有搞红枣深加工的5人,养羊户5户。其它的有开大巴车搞客运的,小三轮拉客流的,大四轮搞运输的,村里开门市卖杂货的,东关街头卖饭的,省城、内蒙谋生的等等。

早年间,寨沟人迁往黄河对岸不远的苏家山,历经十代人繁衍,现有百十口人。族中存有七代家谱,考其谱,初祖张惟极为书字辈族人。

土崖塔乡庞家塔村,寨沟人曾居住过,这里有寨沟人99亩土地,三间房。土改前,每年还要到这村收取地租。据《保德村庄》庞家塔篇载“村里的好多土地属于保德寨沟村张姓人所有,张姓人家每年还来村里收取租子。”张姓人什么时候在这村居住过,又迁往何处,现在还没有资料可查。

兴县瓦塘有三间瓦房,三亩苇地,也属寨沟所有,每年也去收房租,都作为全村公有。

早年间寨沟还居住着贾姓人家,清光绪年间,有名叫贾海龙的居住在村北畦条。村里老年人说还有一个石堆是贾家留下的,只是不知贾家后迁徙何处。

解放初期还有两个外地人落脚寨沟,一个是掉队军人武占国,一个是石匠马武。合作社时期,炭峪沟村人张秉山也落户寨沟,他们三人都是单身汉。寨沟人为生活所迫,在岢岚落户的有6户,在内蒙的有6户,外乡居住的4户,现在人口流动大,在外地居住的很多,只是户籍未迁。

寨沟人兴趣多、爱好多,常见的活动有:摆方、撑羊蹄、锤布剪、跳绳、踢毽子、打秋千。夏天众人在树底下乘凉聊天、吹牛皮、编快板,老年人摆盘象棋,下个没完。冬天人们坐在炕上听说书的讲述《三国演义》、《水浒传》。青少年最喜欢的是正月里闹红火,长夏在黄河里游泳。

每年一过春节,就要在村中搭台子,表演文艺节目。街头扭秧歌、踩高跷。文艺节目在冬天闲时就排练,剧目有:大鼓书、《王桂兰纺纱》、《刘巧儿告状》、《小二黑结婚》、《兄妹开荒》、快板、清唱等。乐队有张成士拉二胡,张建穹拉四弦,张元怀弹三弦,下川坪刘在全吹笛子。本村演罢还要去周围村演,曾在沙坪、柴家湾、下塔、河对岸陕西高窑峁等村表演过,每到一个村只管饭,不说别的,只为宣传,红火热闹。

最让人上瘾痴迷的是黄河里耍水。一到长夏天气热起来,正当太阳晒得灼热的时候,大人、青少年成群结队往黄河岸边跑,衣服脱个精光,那时候没有裤衩可言,跳在水边手掬着水在头部胸部洗上两把,就跳入黄河,不会水的在岸边水浅处,学游泳的先学狗掊掊,会水的在水浪中玩花样,一会儿扬大码,一会儿仰面游,高手踩立水,过对岸。玩上一阵,身若发凉,立即上岸,在晶莹热烫的沙滩上滚上几滚,闭着眼面朝天,有说不出来的舒服,那真是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

近几年村里集资建起舞台,每年都要请一班演唱团体,唱上几天大戏,村民观看那不用说,就周围村十里二十里的,都要来看戏,做买卖,进行物资交流活动。

寨沟村民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的支持者、拥护者、养育者、是坚强后盾。

寨沟村地处交通要道,黄河沿岸,南来北往必经之地,与陕西省隔河相望,岸边常年设渡,方便两岸往来。

回顾历史,中华民族是个多灾多难的名族,然而也是个不屈不挠,敢于拼杀不服输的伟大民族,寨沟是山区小村,村民是中华民族组织里一个小小的细胞,是微不足道的,而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总是把重量加在革命杠杆人民大众的那一端,希望成为赢家。

养老是人生旅程必经之路,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现在社会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耄耋遐龄的老人逐渐增多,养老成了社会问题。怎样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使他们安度晚年,生活的幸福愉快,这涉及到社会与子女,特别是子女至关重要,只有子女尽孝道,父母才能生活得愉悦。

孝是天之经,地之义,德之本。中国的孝文化有几千年的积淀,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美德。孝当先三个字常在电视上显现,提醒晚辈别把孝不当一回事儿,抛于脑后。

过去寨沟村里,无闻不孝之事,常说至孝之例。一家人群居一室不嫌脏,呼大叫妈不厌烦,做好饭,第一碗,双手端给长辈,过年领着妻子孙,给老人磕头拜年贺岁。父母颐养天年,享着膝下玩孙的天伦之乐。

现在村里年轻人外出谋生,老年人在家看门,无人照顾。更有一对夫妇奉养四个老人,着实力所难及。好在政府给六十岁以上的人享有养老金,保证老年人最低生活水平。如何解决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村里建立一个养老院,使老人生活方便,在外打工的儿女放心,是个办法。

1、耕地荒坡

耕地面积2000余亩,其中滩地600余亩。历史上广种薄收,一遇旱年更是颗粒无收,农业合作社时期,虽然修了些梯田,也只是增加了地而已,仍是坡地,蓄不住雨水。近年来,寨上修成平台大堰平地,但土壤未经改良,小河沟是平地,可作畦地,解决人们的吃蔬菜问题。

荒坡面积很大,但石多土少,只生长杂草,可放牧羊,村里常有七八户人家养羊,全靠吃野草。

2、山石沙

全村面积约30平方公里,石山、石沟占了大部分面积,石为砂岩,用于建筑房屋、做地堰、堵河筑坝。从合作社时期到现今,从鸭子角到老围沟的黄河大堤,都是用这里的石头筑就的。到处都是沙子、砂石,是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近年来,村民在黄河岸边用机器挖沙,卖给建筑单位,年收入可达10多万元。

3、水

寨沟位于大河小河交汇处,水资源丰富。黄河是母亲河,两岸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先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壮大。黄河水可饮,可洗涤,可灌溉田园。合作社以来,村民在鸭子角修了灌站,又修了长达2000米的流水渠道,遇到天旱全村的滩地都可以浇灌。

寨沟的小河是一条季节河,旱天无水,但在春秋,只要提高水位,就可以浇百亩蔬园。

村里地下水也丰富,全村有12眼普通井,两眼深井,都可以作为饮水及浇地用水。

4、道路

过去黄河沿岸有一条通行大道,从河曲到兴县,寨沟是必经之地,常年南来北往,络绎不绝,大路上刚刚急促促的骡马经过,紧接着慢腾腾的骆驼又来。黄河岸边又有渡口船待候,提供晋陕人交通方便。利用黄河水搞运输的木船,也常年不断。现在,沿河公路修通,交通四通八达,加上又有直通忻州的高速公路,半小时去县城,三小时去省城,想旅游,想搞运输十分方便。

5、植物

谷类:高粱、玉米、谷子、糜子、黍子、大麦、小麦;

豆类:红豆、黄豆、黑豆、豌豆、扁豆、绿豆;

蔬菜类:白菜、甘蓝、菠菜、甜菜、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

调味类:葱、蒜、、韭、薤、辣椒;

薯累:土豆、红薯;

经济作物:棉、麻、旱烟、蓖麻、胡麻、黄芥、芝麻、花生;

6、树木林果

木材类:杨、柳、榆、槐 ;

水果类:桃、杏、梨、苹果、山楂、枣树 ;

枣树是寨沟的主要经济林,也是主要的经济来源。枣树培植已有千年的历史。医家津津乐道大枣的药用价值,可补脾益气,养血安神,调和营卫,缓和药性。含维生素特别丰富,是药食两用果品,干鲜皆宜食用。全村共有红枣地600亩,每年产100万斤,并有红枣加工业,红枣制成熏枣、糖枣等产品,可远销全国各地。但村民习惯于粗放型管理,特别是虫害没有科学的方法对付,尤以枣粘虫危害甚大,致使红枣减产,降低品质。近年新疆红枣发展迅猛,以保德红枣的数倍价倾销全国各地,占领了红枣市场,保德红枣只有退避三舍。看来红枣急需优化改良,保留红枣的原有品质而增大颗粒。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保德红枣的竞争力,跻身于全国红枣行列的前位。我们不能仍然在津津乐道当年康熙爷驾临保德点赞过保德油枣而止步不前。

7、药材

寨沟的地面生长着大量药材,多见的有:薤白、茵陈、青蒿、艾叶、败酱草、小蓟、大蓟、蒺藜、苍耳、白毛根、蒲公英、细辛、甘草、黄芩、麻黄、枸杞。

8、家畜

牛、马、驴、骡、猪、羊、狗、鸡、兔。

9、野生动物

野兽类:狼、狐、猯;

鼠类:家鼠、圪狸;

爬行类:蜥蜴、壁虎、蛇;

两栖类:蛤蟆、蟾蜍;

鸟类:麻雀、啄木鸟、石鸡、白头翁、燕子、猫头鹰(老鹰和喜鹊已飞到它处);

昆虫类:蚯蚓、螳螂、蝴蝶、蜻蜓、蚂蚁、七星螵虫、枣步曲、枣粘虫、蝎子、蜈蚣;

寨沟气候与保德各村大体相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春季多风,秋季凉爽。雨量偏少,干旱年多,风调雨顺年少。多数年是,春旱难于下种,夏天雷阵雨多,河对岸西壑岔的天气对寨沟影响甚大,西岸刮来一阵风,飘来几朵云,就会引起一场大暴雨,顷刻间大雨倾盆而下,就地起水,小渠大沟洪水湍急急泻,小河洪水暴涨,常有在地干活的人或放羊汉被洪水吞噬的事发生。夏秋之季冰雹多,常有雷雨隔地塄的现象发生,这儿无雨,而隔数丈的庄稼却被冰雹打过。

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在10℃左右,无霜期180--200天,降雨量各年不均等。气候对村民的经济生活影响很大,过去人们靠地吃饭,靠天打粮,老天发难,民众遭殃。

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涝、洪、冰雹、风灾、虫灾。

过去因旱灾,地里颗粒无收,生活无着,迫使人们走口外、爬岢岚,甚至沿村乞讨要饭。现在科学发达,人们对一个小小的枣粘虫都没有办法。

疾病危害生命,过去主要是:疟疾、天花、麻疹、脑膜炎、流行性感冒、痢疾。现在前面四种病已经没有了。

这里的村民思想单纯,性格耿直,说话爽快,不绕弯子。热情好客,外出喜欢交朋友,在家间时爱串门子,多人聚在一起拉家常,谈天说地,心无间隔。互相帮助的美德代代相传。一件有难处,众人伸出援助之手,有的出主意、想办法,有添钱的、送物的、跑腿的,使之度过难关。

一年四季,忙这忙那,不得安闲,早晨听鸡叫,白天看太阳。随着季节按着二十四节气活动。饭食不讲究,衣着很随便。男女找对象,父母出主意,自己说了算。村有俚语“会找的找当头,不会找的看高楼”。娶亲嫁女,从简办理,亲朋之间相请相应,礼尚往来,表示祝贺。

逢年过节,全家人欢聚一堂,呼爷喊孙,热热闹闹,吃上一顿美餐,照一张全家相,装在相框里,悬挂在堂中央,这就是乡民们企求的那个福字所蕴含的深意。

寨沟乡俗,一年过九个节日,春节、二月初二防害虫、清明祭祖、五月端午、六月初六敬龙王、七月十五敬麻谷神、八月十五中秋节、冬至祭祖、腊月初八防冻。

普遍说来,村民敬神怕鬼,认为老天爷可主宰一切,好坏事都是老天爷安排定的。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从无知到有知,首先离不开家庭教育。家教饱含着长辈对下一代的热爱和厚望。人生第一个老师就是父母。家教是严厉而善意的。从如何生活起居,到如何待人,处世,接物,都从长辈那里学来。上行下效,潜移默化对青年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家之风,立国之本。家训就是族人的行为守则。有的是老祖宗遗传下来的,是他们生存经验的结晶。有的圣人先贤的话,现列数条,以备后人享用。

1、孝当先,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儿女的美德,孝是给自己积德,给后代增福。恩莫重于父母,罪莫大于不孝。孝是衡量一个人品格的全标准。

2、从小要立大志,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人生价值就发挥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志当要高远,有志者事竟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青少年时期要发奋读书学习。踏实是学有所获的前提;勤奋是学有所进的根本;坚持是学有所成的途径。尤其是当今把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办法,只有努力学习知识,才能给自己找到发挥智慧的平台。

4、立身创业。有所作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把自己全部心灵,全部意志,全部精力,都献给终身的事业。不要怕困难。找困难者无困难,怕困难者处处是困难。

5、做个有道德的人。道德的中心点是仁爱。人心贵乎光明洁净,纯洁的良心,比任何东西都宝贵。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是道德的闪亮点。

6、立足社会,学会处人处世。人生道路走得顺,必须要有博大的胸怀,有有真诚的爱心和宽厚的恕道待人。亏人是祸,饶人是福。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推己及人,方便法门。心平气和处世,勿设机巧害人。

7、爱祖国,有奉献精神。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难当头,挺身而出。

8、扩展爱心,关注大众疾苦。救人于危难之刻,解人于倒悬之苦。急人之急,想人之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9、做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反胃的不吃,犯法的不做。要遵纪守法,使国家安定,人民和谐。

10、家庭里要和睦相处。对上要敬,兄弟姐妹要友好,子女要保护,关心他们的成长。夫妻要互敬互爱,勿使暴力。

11、保全自身,求得一生平安。人要明哲保身,不因追名逐利而忘身,不因钱财而弃身,不因美酒而害身,不因美色而毁身,不因犯法而身陷囹圄。

12、悟哲理,完善人生。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德在人先,利在人后。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养浩然正气,效古今完人。

保德境内,因地域不同,语言有所差异,四面都受相邻县的影响,但相互交谈可以听得懂。如若出远门,常因语言问题,带来无奈与难堪。

1、寨沟话与普通话的差异:

声母发音,si shi不分,如“四”与“事”都读作si。

复韵母发音,en eng不分,如“本”与“绷”都读作ben;in与ing不分,如“音”与“英”都读作yin;uen ung不分,如“温”、“翁”都读作wen,主要是前后鼻音不分。

声调,普通话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本地方言分阴平、入声、上声、去声。如:没吃喝,都读入声;普通话读作mei chi he

2、我、俺的特殊用法:

我、俺是义同的代词,俺只指代近亲属,如俺妈、俺姐姐、俺姑姑等,不用我字替代。

3、趋向动词的用法:

往北走,说“进”,如进韩家川,进柴家湾;往南走,说“出”,如出下川坪,出林遮峪;往西走,说“下”,如下冯家川;往东走,说“上”,如上沙坪,上新畦;去对岸,说“过”,如过郝家角。

“去”读ke,读入声。

4、读古音,如日,读作re(耳),如日(er)子、日(er)头。

5、字音的儿化

好多名字后加儿,要快读发音,如:铁蛋儿、小磨儿、老婆儿、小孩儿、枣儿。

在《保德村庄》桑园塔村篇,寨沟村篇,对老围沟石窨、桑家梁古墓群、桑园梁墩都做过介绍。我们不必分别领属关系,过去是一家,现在是大家共有的遗迹,我们只是要对这些遗迹能说明什么进行一些粗略的探讨。烽火台妇孺皆知它的功用。只是台墩周围地下的石室作用该是什么。长年累月守候在这里执行任务的人们,总得有个休息之所,用地下室来避风雨冰寒更为合理。老围沟石窑,什么时候开凿,肯定是古时候。石窑位于石崖半腰,口小室大,约500多平方米,开凿工具简单,也是个工程。普通农民没资金和闲工夫去干,只有有钱人干,有钱人里,就是通商当官的,通商的不可能,那就有当官的。有人说石窟是用来藏反的,我以为是反藏的,而且上下两层,该是有主有从。什么时间、什么人,藏在这里因为啥,这就是解不开的谜团。

关于寨沟山寨,个人难于说清,只将《保德县志》所编,寨圪垯部分抄录如下:

“位于县城西南30公里寨沟村东北1公里许的寨圪垯上,其地形,南、北、西三面黄河,东有无名小河流过。寨圪垯拔地而起,形成孤崖,西北、东山崖陡峭,南坡稍缓,可登其顶。

陶片分布面积,南北800米,东西1000米,文化层厚0.3--0.8米,距地表1.2米。

1958年第一次普查时,见有土城墙一部分,城垣面积,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

西北边有残存的灰层,厚达0.5米,内含石斧、石刀、红陶鬲及灰色绳纹陶片。

民间传说遗址中央有皇姑坟。

1984年第三次普查时,未见灰坑室址,窑穴等遗址,但在遗址的范围内尚保留有明代创设的寨墙残垣,平面近方形,南北180米,东西150米,黄土夯筑。

暴露物:主要是灰陶片,其器形鬲足、罐(兰纹)、素面盆、折肩罐、小口普肩罐、豆扁壶等。饰纹以绳纹为主。陶质多细泥,少夹砂。

该选址内含较为复杂,为龙山文代至春秋战国居落遗址。”

2013年寨上围梁古墓被盗。

周边村庄

寨沟村 地址:忻州市保德县二四九省道

韩家川村 地址:忻州市保德县

秦家寨村 地址:忻州市保德县

讲家沟村 地址:忻州市保德县
忻州市保德县

韩沟村 地址:忻州市忻府区

冀家沟村 地址:忻州市保德县

段家沟村 地址:忻州市保德县

高家沟村 地址:忻州市保德县沙保线

武家沟村 地址:忻州市保德县依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