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太许村

南太许村, 南太许村村情概况, 南太许村旅游景点, 南太许村文化风俗


高显镇南太许村地处曲沃县城东北,毗邻大运路,全村有80户,420口人,耕地面积550亩,党员15人,南太许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调整农业结构,壮大集体经济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情概况该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24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辩奔厦用井水, 有24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5户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户,其中拥有 移动 电话农户数5户。该进村道路为 ;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4.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驼兰达糊.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0.0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0亩。该村到2010年底,有1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高显镇下辖村 近...

详情

下太许村地名网_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高显镇下太许村资料简介
  下太许村是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高显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141021103218,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41021。下太许村与高显村、北白集村、林节村、靳家村、常家村、段家村、西白集村、西上官村、高阳村、汾阴村、安居村、荀王村、郑村、安泉村、神泉村、西许村、东许村、上太许村、张南村、太许村、高汾村相邻。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高显镇下太许村介绍

高显镇南太许村地处曲沃县城东北,毗邻大运路,全村有80户,420口人,耕地面积550亩,党员15人,南太许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调整农业结构,壮大集体经济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村情概况

该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24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辩奔厦用井水, 有24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5户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户,其中拥有 移动 电话农户数5户。 该进村道路为 ;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4.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驼兰达糊.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0.0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0亩。 该村到2010年底,有1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高显镇下辖村 近年来,南太许村两委坚持以 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肯少辨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团结带领广大村民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 一、验只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农民 增收速度更快。 2009年,南太许村两委会始终把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第一要务紧抓不放。 ①在农业种植方面,村两委适时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科学种植,增强品牌意识,增加对“绿色”、“无公害”的认识。我们村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组织保障,以联合运作、扩大规模、搞好服务、增加收入为目的。 ②鼓励民间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创造自有品牌,扶持有见识、有文化、有技术的先进生产者投入到合作化规模经营战略中来。 二、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酷只渗设试乃慨,提高文明和谐品味。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和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时下建设文明和谐乡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村制订了今后加强农民素质教育的目标:以构建学习型社会为核心,坚持宣传引导、文明倡导、培训辅导、文化熏陶等多管齐下,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和创业观,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民主法制观念、科学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创业致富能力催院,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发展公益事业、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方面,村党支部、村委会把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作为全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全村道路进行了绿化,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投资5.9万元,请专业人士设计,新建了村门楼;购置了健身器材;投资数万元为村里安装了节能路灯,方便了村民晚上出行,尤其是学生的上学更加安全、便利;为了解决部分群众吃水难问题,支部村委多方筹资,重新安装管道,修理水塔,现已解决全村吃水问题,让大家吃上高质量的健康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提高雄体戏文明和谐水平,我相信通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南太许村会更加和谐、富裕、美好。

旅游景点

山南大庙又名“浮顶山宝筏寺”,传说由鲁班所建,后经三国曹丕重修,历史悠久,闻名省内外。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后由香客集资重建,规模宏大。每逢庙会期间,每日有万人以上前来赶会、经商、参观。

文化风俗

肥西县山南镇因山得名,民国时属合肥县九区(花岗区),1949年后属肥西县山南乡,1972年设置山南镇。山为大潜山,那里的庙会香火盛极一时。“包产到户”发源地第一次听说山南,是因为“包产到户”。三十六年前秋天的一场大旱,催生出了山南人“借地度荒”,包产到户自救的创举。1978年的山南,河塘干涸、土地龟裂,别说庄稼,连山上的野草也干死了。在这个非常时期,9月15日,时任山南区委书记的汤茂林在黄花大队讨论试行包产到户,没想到临近的小井庄大队的21户98名村民闻风而动,9月23日就迫不及待地把全队的153亩田地悄悄地分了。“山南分到户,谁都捂不住”。在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山南镇的这一创举面临着夭折的极大风险。甚至有署名农村教师的告状信寄到了省委和地委,指斥山南在走“刘少奇复辟路线”。邻县纷纷到山南贴大字报——“坚决抵制山南‘单干风’”。好在有时任省委书记万里的支持,省委决定允许山南进行包产到户试点。事实胜于雄辩。次年,山南区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仅夏季小麦总产量就比1978年增产了两倍,上缴国家1980万斤。同年,万里亲赴小井庄村,实地调查包产到户的效果,“看到家家都囤里有粮,这才相信”。为此,那里修建了一座“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纪念馆”,这也是中国农村首个包产到户纪念馆。纪念馆位于远教广场上,广场上两块对比呼应的浮雕,浸染着文化的气息。六根文化柱,代表着六种文化内涵:尊老爱幼、关爱女孩、男女平等、和谐家庭、婚育新风、美好未来。在这里,传统美德和当代新风对接,内涵不断丰富,新的文化元素在培育中不断壮大。纪念馆位于广场一侧,正对着气势恢弘的牌楼,上书“小井庄”三个大字,题词人是原省委副书记王光宇。纪念馆的正门上,刻有邓小平1980年5月31日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中的一句话——“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来自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对山南人“敢为天下先”精神的首肯,激励着这块热土在新时期迸发出勃勃生机。老街上的那口古井山南镇有一条南北向的老街,呈“一字形”,北边是李家祠堂,街上有口古井,名曰镇龙井。镇龙井的修建可追溯到明代,系由当朝宰相刘伯温所为。传说刘伯温由南京到中都,也就是凤阳,途经山南,发现此处有龙兴之气,为绝后患,就在“龙”七寸的位置打了口井,镇龙井故此得名。据说打井之前,北面的李家祠堂屡建屡塌,井打好后就安然完工了。迷信的说法是说祠堂在“龙尾”上,镇住自然就不倒了。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镇龙井所在的老街。和镇里主干道交叉的老街,在正午的阳光下显得分外安逸。老街两旁一户挨一户,大多是售卖服装的店面。一位拿着一个古色古香拨浪鼓的镇民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聊了几句才知道,这位李先生以前是个货郎,拨浪鼓是吆喝的工具。“好久不打了,都快忘了。”对我们要求他来一段的请求,李先生如是答道。被遗忘的还有这口老井。据周边的商户说,原来的井套被车撞坏后,一部分落入了井中,一部分可能被人拿走了。井上放着一块石板,成了放置东西的平面。王必根告诉我们,这口井“文革”前就已经废弃了。“井水本身就偏咸,有了自来水,就更没人用了。”东岳大帝庙与山南庙会山南还有一个著名的景观就是山南大庙,始建于东汉年间,原名东岳大帝庙,民间传说是鲁班所建。民间传说,东岳大帝是泰山神的化身,沟通上天与人间,主宰世人官职、贵贱、生死诸事。公元225年,魏文帝曹丕钦令扩建山南东岳大帝庙,1975年山南大庙正殿拆除时,正梁上刻有“曹丕重修”字样。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是东岳大帝诞辰,供期七天。彼时,山南大庙四方香客云集,八方商贾及江湖艺人随香客纷至沓来,时值春末夏初,气候宜人,农事不甚繁忙,使得山南庙会不仅是南北商品的集散地,更是广大老百姓的“购物节、狂欢节”。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摊位紧密相连,高刘咸鹅,袁店酱干,花岗花生等,大马戏、说大鼓、看相算命、风味小吃应有尽有。姑娘小伙盛装浓抹,趁庙会期交朋结友,谈情说爱。1949年以后,山南原汁原味的浮顶山宝筏寺庙会,被更名为“三�二八物资交流大会”,盛况不减当年,后因“文革”中断。近年,每逢农历二月十九、三月二十八庙会,山南镇政府把恢复“山南庙会”这一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习俗作为该镇十件大事之一。庙会期间,民间歌舞、民间绝活、民间小吃、花灯展览,交相辉映,四面八方善男信女,前来烧香拜佛,络绎不绝 。

周边政府机关

高显镇神泉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临汾市曲沃县京昆线

周边村庄

下太许村 地址:临汾市曲沃县

西许村 地址:临汾市曲沃县
临汾市曲沃县

山下村 地址:临汾市曲沃县

曲村村 地址:临汾市曲沃县

下鲁村 地址:临汾市襄汾县

曲沃苏村 地址:临汾市曲沃县
临汾市曲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