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贾坊村

南贾坊村 南贾坊村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汾城镇南贾坊村 南贾坊村村庄


南贾坊村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行政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南贾坊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以苹果栽植为特色产业,此外,还种植棉花、辣椒、药材等经济作物。Nanjiafang Village南贾坊是四面平坦、西北略高、东南略低的一个村子。东南二里地是吴兴庄村,远一点五里地是汾阳岭村。东北五里地是良陌村。偏东、北八里地是南膏腴村。略偏西,北三里地是北贾坊村。西北三里地是南贾岗村。西南五里地偏北一点是兴平村。西南五里地偏西一点是绍平村。略偏东,南五里地是焦村。南贾坊、兴平、绍平三村地界交界处有一个称为”三滴水”的地方,是三个村的中心地点。古称三界处。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原有土地3176多亩,19...

详情

南贾坊村地名网_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汾城镇南贾坊村资料简介
  南贾坊村是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汾城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1023102238,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41023。南贾坊村与吴兴庄村、城内村、东关村、南关村、东坡村、北关村、长子头村、北中黄村、西中黄村、程公村、李果村、张高村、薛庄村、南中黄村、尉村、三公村、太常村、北高一村、南高一村、大有村、孝村、良陌村、高家庄村、汾阳岭村、阜育庄村、定兴村、单家庄村、西圪塔村、南贾岗村、北西城村、南西城村、车口村、峪口村、辛丰村、高庄村、兴平村、北贾岗村、北贾坊村、城北村、新西城村、高平村、贾坊村、薛张村相邻。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汾城镇南贾坊村介绍

南贾坊村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行政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南贾坊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以苹果栽植为特色产业,此外,还种植棉花、辣椒、药材等经济作物。

Nanjiafang Village

南贾坊是四面平坦、西北略高、东南略低的一个村子。

东南二里地是吴兴庄村,远一点五里地是汾阳岭村。

东北五里地是良陌村。

偏东、北八里地是南膏腴村。

略偏西,北三里地是北贾坊村。

西北三里地是南贾岗村。

西南五里地偏北一点是兴平村。

西南五里地偏西一点是绍平村。

略偏东,南五里地是焦村。

南贾坊、兴平、绍平三村地界交界处有一个称为”三滴水”的地方,是三个村的中心地点。古称三界处。

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原有土地3176多亩,1958年大约有900亩土地栽了苹果树,1969年被迫将553亩栽有苹果树的土地贱卖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五七干校和总后勤部,好像一共卖了2万多元,村上拿这部分钱和村上的木料盖了一个舞台。村上现有土地2623亩。

解放初(1947年),380多口人。

1977年,700多口人。

2010年,223户,1003口人。

南贾坊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进行“五化”工程,加大环境投资力度。

南贾坊村庄建于何年暂不清楚,据道光5年《太平县志》中王体复《清储镇开荒田》文,明万历13年(1585年)始建清储镇,其间南贾坊村就已经存在,并且用的就是“南贾坊”这个村名。明崇祯5年建设了城墙(筑堡),一直保持到1970年左右。城墙东西长288米,南北宽280米。村中城墙为卧牛城,从村里可以比较容易登城墙,向外观望,北城墙中间有一个城墙最高的地方,这地方的城墙也宽,称为五岳朝天。据说是为了补风脉,朝着北贾坊的泰山庙,筑这个五岳朝天是为了挡住泰山。

村外的庙宇分布:

正西门外,面对着西城门的庙是:财神庙。

从西门往北,西北城角的庙是:百王庙。

从百王庙往北再走几步,就是:北阁。传说北阁里供奉的是风婆婆。每年开春,有时连着几天都在刮风,造成气候干燥。老婆婆们拿上供品,其中还有棉花,在北阁里烧香、叩拜、烧棉花,意思是让风婆婆纺线。风婆婆有了事情干,就不会让乱刮风了。

出西门往南,在西南城角处路西也是一个庙:财神庙。

再往南几十米有一个庙,是:独神庙。独神庙是牌楼式的,村里人出远门都要在独神庙烧香、叩拜,以保出去平安无事,尤其是准备去兰州、西宁、青海的人。

南门外有一个不大的庙:菩萨庙。菩萨庙里有一大间房子,正面墙上雕刻着山水人物、神灵。

正东门外,有一个墙式庙:三官庙。三个官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

在三官庙庙西的北边有一个庙,土地庙。以前,去世人出殡时,都要到土地庙里告庙,将所有纸扎都在土地庙里烧了。

三官庙北边有一个池塘:天池,天池在土地庙的东边,天池四周栽有柳树,粗的直径有一米多。

从天池往东北一点,有一个庙:关帝庙。据传,以前村上打官司都在关帝庙里进行。

城墙东北角偏东,有一个寺,叫云台寺,寺里有庙、有神。寺有围墙和门。

东门外东南方向有一个阁:南阁。每年冬天,人们常去南阁里逮野鸽子。

村内的庙宇分布:

从东门到西门的大街称为中巷,中巷东头的庙是:娘娘庙。

中巷西头的庙是:菩萨庙。

在中巷中间的庙是:大庙和马王庙。大庙在村正中间。大庙有前门。大庙由前殿、过厅、正殿、东房等四部分组成,东房有五间,正殿是北房5间,内供奉有关老爷神像,关老爷手中握着180斤重的大刀。大庙对面是过路台子(舞台),唱戏时需要把木板搭上,不唱戏的时候就把木板拆掉。

马王庙里供奉着一个六臂、三只眼,显得很凶的马王爷。除此之外还放着个大郎爷。这个大郎爷供奉的地方本来在西山堡疙瘩上的大郎庙,每年的正月二十九日前,村里的身体强壮小伙子们将大郎爷抬回村,献上几天后送回山上去。由于日本侵略中国住在了大郎庙,当年的大郎爷送不回去了,就放在了马王庙。大郎爷的神楼就和轿子一样,很重的,其实神楼里面放着几个牌位,就是那个架子重。

马王庙旁边有一个纸字楼,所有的废纸都要放在里面,过一段时间有人把废纸烧掉。纸是不能随便扔的,楼上面写有爱惜纸的字,看来古人对读书用纸的重要性认识很清。

在大庙和东门的正中间,中巷路北,是刘家祠堂。祠堂门外的两边各竖有一根旗杆,看起来很排场。

在紧靠城墙东南角的地方,有一个100多平方米的池塘。在城墙东南角上有一个阁:魁星阁。魁星阁里供奉着孔老夫子。每年冬至那天,学生们天不亮就起床赶到魁星阁上去烧纸叩头,都想抢头柱香,当第一名,以表达对孔老夫子的尊敬和崇拜之情。

在城墙西南角池塘西北方向不远处有一个庙宇,是老君庙,这是村里占地面积最大的庙,庙门朝南开着,庙门的西边是个舞台传言这个戏台建成后只唱过一台戏,当时唱的是“十万金大上吊”,把一个唱戏的演员吊死在舞台上了,戏当时就终止了,从那以后,在这个舞台上就没有唱过其他的戏。

在台子过洞正南、紧邻南巷的南边的庙宇称为小庙。

菩萨庙一共有四座,除了前面的两座以外,在东边和北边还各有一个,这样菩萨庙就分布在村子的四周,以便于人们奉献。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人们争相到菩萨庙上供,保佑自己的儿女平安健康。结了婚还未生孩子的家人拖别人在庙里偷一支红蜡,一路上不断地念叨着:你爸爸叫什么,你母亲叫什么,一直走到他们家,夫妻俩将蜡献在灶王爷处,并磕头致谢给他们偷娃娃(实际是蜡)的人。正月十五、十六,,村内的花鼓子队还会在菩萨庙前进行花鼓表演,称为“打场子”,供人们欣赏。

如果某处没有菩萨庙,附近的几家就会凑木料、篷布或高粱席子,临时搭一间房,写上神扎,以便周围家来奉献。

总计:村里有:神庙4处(小庙、百王庙、独神庙、马王庙),关老爷庙2处(一大一小),财神庙2处,三官庙1处,娘娘庙1处,菩萨庙4处,寺庙1处,土地庙1处。阁3个(南阁、北阁、魁星阁)。

村内主要有中巷、南巷、北巷、小过洞、台子过洞五条大的巷道。台子过洞中间有一个牌楼,具体是什么性质的牌楼不清楚。牌楼旁边有南门上的碾子一座,东门的碾子在村内池塘西北方向不远处。

村里原只有东门、西门各一,没有南门,但有南门这个称呼。东门就是现在称为朝门楼的那个门,西门就是现在的西门。

全村的住户分为三个门:东门、西门和南门。

东门有:刘姓、高姓,以刘姓为主。

西门有:段姓、刘姓、卫姓。

南门有:杨姓,高姓、郑姓、南姓、贾姓、路姓。

村上有什么集体活动,都是按“门”来组织,尤其是村上拉鼓车的时候。南门为一方,东西门为一方。双方都有自己的鼓车,南门鼓车的鼓上画有飞虎(一个虎头),鼓车较小,拉起来容易跑快。南门上户少、人口少,只有20来个强壮小伙子,容易人心齐。双方搞好后,马上就开始比赛,但东西门总是输。原因是东西门户多、人口多,不太容易把人集中起来,总有迟到的,等东西门人到齐了,比赛已经结束了。再拉鼓车比赛,南门就不干了,因为南门人少,人气喘地换不过来,所以比赛就不再进行。

周边

襄汾汾擂城英南贾让坊杰合作厅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

周边诊所

襄汾县汾城镇兴平村卫生室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汾城镇兴平村

周边乡镇

南贾镇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

周边村庄

南贾坊村 地址:临汾市襄汾县

南贾村 地址:临汾市襄汾县

南贾村 地址:临汾市襄汾县

北贾坊村 地址:临汾市襄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