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平村
中安平村 中安平村简介 中安平村历史沿革 中安平村自古重教育
中安平村位于姑射山下,自古为商贾要道。古时候,从豁都峪出山的乡宁、吉县、大宁等地客商到汾城、绛州、曲沃,有一条车马大道经过中安平村。山里的煤炭和山货向东或向南运发,山下的各种商品往西北发送,都要经过此地。从中安平转西南进入三官峪过关王庙,又有另一条路可到乡宁、吉县的黄河码头,沟通黄河两岸商贾运输。从中安平向正东过古城镇,又可到史村、临汾。道路四通八达,运输极为方便。而且这里的耕地用豁都峪和三官峪的洪水浇灌,土壤肥沃,林茂粮丰,人称“金圪窝”。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古城镇中安平村600年前梁氏家族定居此地,逐步走上了亦农亦商、百业俱兴的路子。明朝初期,颇有眼光的永和县 商人梁政,经常到绛州做 生意,路经此地,看准了中安平这块风水宝地,就带领六个儿子迁到这里落户,建房置地,经商发展。到明朝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梁尚义主持家政时,梁家已成...
详情中安平村位于姑射山下,自古为商贾要道。古时候,从豁都峪出山的乡宁、吉县、大宁等地客商到汾城、绛州、曲沃,有一条车马大道经过中安平村。山里的煤炭和山货向东或向南运发,山下的各种商品往西北发送,都要经过此地。从中安平转西南进入三官峪过关王庙,又有另一条路可到乡宁、吉县的黄河码头,沟通黄河两岸商贾运输。从中安平向正东过古城镇,又可到史村、临汾。道路四通八达,运输极为方便。而且这里的耕地用豁都峪和三官峪的洪水浇灌,土壤肥沃,林茂粮丰,人称“金圪窝”。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古城镇中安平村
600年前梁氏家族定居此地,逐步走上了亦农亦商、百业俱兴的路子。
明朝初期,颇有眼光的永和县 商人梁政,经常到绛州做 生意,路经此地,看准了中安平这块风水宝地,就带领六个儿子迁到这里落户,建房置地,经商发展。到明朝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梁尚义主持家政时,梁家已成远近闻名的大富户。据梁家牌坊碑文记载:“始祖于大明正统年间,赈济穷乏,输米千石。
此义士仁人之举,忠君爱民之心,有司奏闻,圣上赐封尚义官戴荣身。”可见梁家当时富裕程度已非同一般。
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中安平梁姓已增加到五六十户之多。街道两旁建起了店铺,过往商客络绎不绝。青砖筒瓦四合院建起十余座,新凿和重修水井三眼(当地水井约50米深)。据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井泉龙王碑记载:修井募捐人共30户,全是梁姓,对照梁家家谱,分别是梁门第五世和第六世。
明末清初,由于战乱和大地震的破坏,梁家的商业曾一度衰落。康熙以后,政局稳定,国泰民安。梁家先祖抓住这一机遇,迅速复兴商业。各家商铺由内到外,由近至远,由小及大,迅速发展。仅村内就设有商号店铺20多家。每逢集日,车水马龙,行人拥挤。据字契和梁桂年娶亲收礼账簿记载:时村内商号有魁荣号、合心号(挂面铺)、天成号(绸缎)、魁利祥(钱铺)、玉泉醋房、铁店、银楼、磨坊、染坊、 豆腐坊、馍铺、油食铺、饭店、车马店、杂货铺、钉掌铺、炭园、木厂等。尤其以炼铁、煤炭和饮食业为多。如今人们仍称梁士旺家为“铁店里”、梁遂顺一块地为 “染坊地”,村北有30多亩地叫“车园地”(炭园)。梁逢治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创建地魁利祥钱铺,现在仍完好可见。梁家在发展商业的同时,继续扩大土地经营。根据梁有胜保存的地契记载:清雍正三年(1725年),安侯里一甲(东侯村)卢娟将自己村南上等好地5.3亩,立契出卖给西姚里二甲(中安平)梁家为业。随着梁家商业的发展,经营逐步延伸到了陕西、宁夏、内蒙古和北京等地。据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中安平关帝庙石碑记载:建庙施银的商号达56家,梁姓施银户达129户,比现在的梁姓户数还多20户。这些商号有内地商号,也有外地商号,涉及面广,联系面大。道光年间,梁姓家族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在外经商,很多人落户在外,本村家谱几无后人。直至清末和民国年间,村内仍有不少人从宁夏、内蒙购回马匹和皮革销售。
梁家在各地商号中多数是股东和掌柜,也有学徒和伙计。如梁家六支十世梁瑞,乾隆年间投资430两银子在北口外黄姑屯创办和顺号商铺,到道光年间发展为东和顺和西和顺两处商铺,后由儿子梁永顺经营。第二支第十一世梁岱,在宁夏阳马途川、白虎沟,投资创办隆茂号斗行,在内蒙古哈拉朝魁升号、隆盛号也有股银。
嘉庆二十年(1815年)由儿子梁庆丰、梁庆余继承时,他家在这些商号的股银都在百两以上,另外还有仓房、马房、场院房20余间(继承分家字据现由梁满堂保存)。第三支十一世梁钧,在热河省和陕西宜川都有生意。第四支十一世梁逢天、梁逢地,在银川经商;十二世梁必忠、梁必信在宁夏做生意;十三世梁景福在北京经商,梁景福的儿子梁子文在古城镇界儿里创办德盛号商铺。另一支十三世梁丙午在北京开当铺,直到光绪年间列强入侵时其后人梁焕光才停业返乡。
诚信经营是梁家务商的宗旨。许多商号都以德字命名,如德顺号(在古城)、德盛号、德隆号、德茂号(在内蒙古)、宝德号等,反映了他们当时所追求、遵循的职业道德,即重德育人,讲信誉、讲礼义。许多合伙生意在分手时,分单上将内外债务都写得清清楚楚。例如梁庆丰、梁庆余分商号时,分单上就注明欠堂叔梁焕堂银二两,借欠外账各有分单。特别是梁必明、梁必强、梁必忠、梁必信分家单上,将父亲在世时所欠外债都明确分列在分单上,由儿子负责归还,表现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诚信度。
梁家的商业发展之所以经久不衰,其原因之一是注重人才培养。按祖宗传下来的惯例,家族中很多人把子女从小就送到商号当学徒,几年不许回家。像梁金荣父亲梁瑞祥幼时就到虞乡镇当学徒,30岁便当了掌柜,人称梁掌柜。此人机智灵活,善于交际,经营有方,生意做得兴旺发达。
与此同时,他们也相当注重教育。梁家祠堂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安平村的学堂,是育人重地,曾培养出许多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安平村的青少年还在这个祠堂读书。另据关帝庙石碑记载:道光年间的贡生有梁一勤;生员有梁灿廷、梁日芝。梁家有不少人文化素养相当高。清代道光时的梁逢源,咸丰时的梁霞,同治时的梁天赐,民国时的梁德昌、梁建斗,其书法功底都相当深厚。
襄汾县古城镇中安平村在明清时期就建有村办学堂,培养出许多名人志士,特别以经商为多,成为太平县晋商在西北各省的一支劲旅。
中安平村村子不大,清乾隆年间全村140多户人家,梁氏家族就有130多户,占全村总户数的百分之九十三以上,梁家自古勤于农耕,善于经商,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和人材培养,在当地十里八乡颇有影响。
梁家始祖梁政,自明朝初期从永和迁居中安平村落户之后,便因地制宜,发展农商。瞄准中安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购买耕地发展农业,同时在村东道路两旁兴建店铺经营商业,家业很快富裕起来。到正统年间(1436年)梁政就拥有耕地百余亩,房屋店铺数十间,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大户。据梁家“尚义”牌坊碑文记载:“始祖于大明正统年间,赈济穷乏,输米千石。此义士仁人之举,忠君爱民之心,有司奏闻,圣上赐封尚义官戴荣身。方(敏)太爷钦奉圣旨建立牌坊。”梁家富裕以后,大义救灾,慷慨解囊的义举,不但受到皇上的封赏,而且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致富不忘办学,经商必先育人。梁家富裕之后,立即修井建房,置地挖渠,生活,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梁氏家族在村子中央建起了梁家祠堂,西房三间为上房,做祭祀堂。同时建北房三间开办学堂,门楼两旁建厢房两间供教师居住。由此可见梁家重视教育由来以久。
古时候多数乡村是由民间富户自办私塾,学而忧则仕。而在中安平村则是村里人大伙摊钱集资办学。明清时期,梁氏家族在中安平村是唯一大户,又是同宗同祖,没有财富过于集中的大地主和大财主。多数男子在外地经商,村里人穷富差别不太悬殊。可以说家家都有经商的,户户都有种地的。多数子女都要送到学堂接受启蒙教育。一直到解放前夕,邻居东安平村、南安平、西安平、姚村还有青少年在中安平学堂上学的,即使战争年代也没有间断过。
根据史料记载追溯,道光年间南安平村高厚甫(清徵仕郎直隶州分州加一级丁酉(1837年)拔贡),中安平村梁灿廷(邑庠生员);光绪年间本村梁英娃(第二支),民国时期景毛村的黄文有,关村的王瑞庵和本村马自骥先生等人都在中安平学堂任过教员。解放后,1947年中安平学堂更名为中安平小学。东候村的张德心,乡宁县的李铮荣,北焦彭村的毛丽泽是五十年代的老教师。六十年代以后分别有毛国恒、马玉胜、毛小仓、崔景邦、卫普文等人都在中安平小学任过教。他们为培养下一代付出了心血和艰苦的努力。
中安平学堂历来培养出大批有志之仕。许多人成才后到外地任职和经商发展,公在本村有记载的人士就枚不胜举。据关帝庙功德碑记载:清乾隆年间中安平有监生梁时、梁英、介宾梁晖、经理梁鸿飞。监生、王都(东安平),嘉庆五年九品登仕郎王帅贵。道光年间有生员梁灿廷,梁日芝(二支)等。光绪年间处士梁介臣,字景福(后人梁子文经商落户古城)。明万历年间的梁天佐、梁审,清乾隆年间的梁公绿,道光年间的梁新年、梁万稷、梁逢蓝、梁国正、梁必强;光绪年间的梁霞、梁天赐、梁芳昭等人学识渊博,书法遒拔,笔势流畅。他们经常是村里盖庙修寺兴办公益事业的领导者。民国年间的梁德昌、梁云栋也很有文化,当过村副,梁建斗、梁永书当过村公所文书;梁云程精通兽医,远近闻名;梁月盛不但能写会算,三弦、二胡等乐器也使得音清律正。其儿子梁换章是全县有名的民间曲艺表演艺术大师。
中安平学堂培养出的学生到内蒙古、宁夏、陕北、北京等地经商者不计其数。清朝乾隆年间梁家第六支梁景、梁瑞,各投资1200两银子到内蒙古黄姑屯做生意,字号叫和顺号。道光年间生意由儿子梁永顺、永康、怀清、履清、时清继承经营。光绪年间梁发坛在包头继承其父的生意后,买卖兴隆,规模扩大,字号发情到三处四店,三处是发盛魁、发盛永、裕金兴。下设公记、全记、源记和本铺等分号。仅裕金兴商号资产折银达19066两8钱7分。另有前账余利3821两3分。该商号在包头名声显赫、誉满全城。
1945年以后,中安平小学设学董一个,由梁太亨担任代表村民管理学校。学校的经费由学生交一定学费,不足部分由村公所补助。学校设两个教室,四个年级,复式教学,约五十余人。在解放战争中,本村学生梁保安、梁效曾、梁国栋、梁德顺,先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们在部队思想进步很很,不久便加入中国共产党,分别晋升为团、营级干部。
新中国成立以后,村农会对学校教育更加重视,农会筹资将学校的房屋进行修缮、翻新,重新灰粉了墙壁,配置了一批新桌登。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县上派来了公办教师。学生增加到七、八十人。教学质量也有所提高。很多结业生考入古城高小、汾城中学和高中师范等,毕业后参加了革命工作。如:梁自立,1965年参军,转业后任山西焦化(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厅级);王光裕任县财委文主任;梁发财,县粮食局干部;梁彦盛,运城县劳动局局长;梁百盛,霍州象胶厂干部;王槐茂任邢台市水得局工程师;梁自兴任农行经济师;梁麦生任县体委副主任。梁荷花、梁兴旺、席金钟等人担任光荣的人民教师。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安平小学不断改革发展,为各类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有三十多名学子毕业于全国各类大专院校。如梁宏,清华大学硕士,现在深圳华为公司驻瑞典办事处。梁奎文,山西农大毕业,硕士,现在在广州工作。如今中安平、南安平、西安平三所村子和盖了一所小学,叫安平小学,学校现状不错,使得大批孩子不需要到较远的地方去上学...........
周边羊汤
古城镇娃子羊汤馆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
周边诊所
襄汾县汾城镇兴平村卫生室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汾城镇兴平村
周边公司企业
浙商中拓襄汾煤焦基地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
周边园艺公司
襄汾中松漪仨治农场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
周边村庄
中安平村
地址:临汾市襄汾县
西安平村
地址:临汾市襄汾县
安咸平村
地址:临汾市襄汾县
兴平村
地址:临汾市襄汾县
中村
地址:临汾市浮山县二三零省道
山西省襄汾县古城镇常村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襄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