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坪乡

佃坪乡 佃坪乡乡情概况 佃坪乡行政区划 佃坪乡佃坪乡人口数据 佃坪乡特色文化


汾西县辖乡。原为乡建制,1958年设佃坪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130.21平方公里,人口8136人(2017)。佃坪乡位于 汾西县西部,北接勍香,西邻蒲县、隰县,南连僧念镇邢家要乡,东与永安镇接壤,共有14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3300户,8136人(2017)。佃坪乡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沟多、梁多、坡多、渠多,主河流有佃坪河,年均气温9度。年降雨量550毫米,无霜期150天左右。全乡耕地面积5.9万亩。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土豆、红薯、荞麦、豆子、糜子等,经济作物有蓖麻、胡麻、药材等。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4000余亩,畜牧业主要有牛羊等,饲养业有猪、鸡、兔等。汾西县辖乡。有通县城的公路,村村通简易公路。辖院头、腰里、沟东、佃坪、圪台头、山云、留峪、杨家庄、青落、赵庄、东峪、徐庄...

详情

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佃坪乡所有主城区

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佃坪乡介绍

汾西县辖乡。原为乡建制,1958年设佃坪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130.21平方公里,人口8136人(2017)。

佃坪乡位于 汾西县西部,北接勍香,西邻蒲县、隰县,南连僧念镇邢家要乡,东与永安镇接壤,共有14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3300户,8136人(2017)。

佃坪乡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沟多、梁多、坡多、渠多,主河流有佃坪河,年均气温9度。年降雨量550毫米,无霜期150天左右。

全乡耕地面积5.9万亩。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土豆、红薯、荞麦、豆子、糜子等,经济作物有蓖麻、胡麻、药材等。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4000余亩,畜牧业主要有牛羊等,饲养业有猪、鸡、兔等。

汾西县辖乡。有通县城的公路,村村通简易公路。辖院头、腰里、沟东、佃坪、圪台头、山云、留峪、杨家庄、青落、赵庄、东峪、徐庄、玉匣、河底、菜家坡15个村委会。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等。造纸业历史悠久。

总人口 7827
4157
3670
家庭户户数 1779
家庭户总人口(总) 7827
家庭户男 4157
家庭户女 3670
0-14岁(总) 2720
0-14岁男 1411
0-14岁女 1309
15-64岁(总) 4644
15-64岁男 2526
15-64岁女 2118
65岁及以上(总) 463
65岁及以上男 220
65岁及以上女 24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7742

2017年8136人(2017)。

地灯秧歌原名古(鼓)秧歌,系年节时走门串户恭贺新喜的一种歌舞形式,清道光年间与“地灯”活动逐渐结合,遂称地灯秧歌。主要流行于汾西县勍香镇、 对竹镇及佃坪乡一带。

地灯,是节日期间人们在空地上栽埋的一根高杆,以它为中心,将360根绑着油灯盏的高粱杆或木棍,按照纵、横各19行,行间2.5尺的距离,插入地下,地面露出3尺,再栓上横杆形成阵图,名为九如意、九曲黄河迷魂阵或九曲十八弯地灯。节日夜晚点燃油灯,秧歌队先在地灯阵前空地上表演,然后带领人们进阵游转,意为走掉百病,祝来年万事如意。

“地灯秧歌”表演队伍共由十一人组成:一人扮“举伞人”(亦称“秧歌头”),一人扮“卖弦老汉”,一人扮“卖菜婆婆”,一人扮“腰鼓手”,两人扮“媳妇”,一人扮“小女子”(亦称“跟秧歌的”)。解放前,卖菜婆婆、两位媳妇以及小女子都是由男性扮演。解放后,媳妇和小女子一般都换成女的扮演了。此外,还有四人击乐伴奏,其中一人击锣,一人击鼓,两人击钹。

地灯秧歌的表演程序首先是“打场子”:由秧歌头带领全体演员及伴奏者走圈,在人群中打开表演场地。然后是“走图说唱”:由秧歌头到圈心说唱表演,尔后点出下一个表演者的角色名字。除小女子外,其余角色均可依次单独演唱,或两三人对唱。演唱结束后,由男青年和“新媳妇”表演“顶四门”,这是舞蹈最精彩的部分。男青年边击腰鼓边甩头舞动帽子上的软丝,使其时而向前直伸,时而上下翻飞,时而左右摇动,时而绕头旋转,如银蛇似飞练,既奇特又美观。两个“新媳妇”边敲勾锣,边围着腰鼓手碎步迅跑,并左顾右盼,前躲后闪,羞涩传情。3人对舞造成强烈的欢快气氛,往往会激起观众的鼓掌或喝彩声,使舞蹈达到高潮。接下来是“跑腊花”:由他们3人交叉各走一个“8”字路线,形成6瓣腊月梅花图案。最后,仍由秧歌头带领大家绕场一周结束表演。表演结束后,秧歌队还要进村逐门逐户地进行表演,为主家祈福纳祥。

周边出口

山云/佃坪出口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

周边乡镇

佃坪乡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

周边村庄

佃坪村 地址:临汾市汾西县

留峪村 地址:临汾市汾西县

圪台头村 地址:临汾市汾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