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大禹村
后大禹村 后大禹村地图 后大禹村地理位置 后大禹村历史沿革 后大禹村主要作物 后大禹村风土人情
后大禹村是山西省临县所辖的行政村之一。后大禹村东倚汉高山,西临前大禹村,南屏小峪沟,位于临县城东南14公里。因古时大禹治水时在此地居住过,故起名为“大禹村”(后分为前大禹和后大禹两个村)。面积5.52平方公里。后大禹村地图地理位置图后大禹村东倚汉高山,西临前大禹村,南屏小峪沟,位于临县城东南14公里。因古时大禹治水时在此地居住过,故起名为“大禹村”(后分为前大禹和后大禹两个村)。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暑,四季分明,面积5.52平方公里。相传,夏朝时“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吕氏春秋》语)”。大禹受命治水,始于冀州(今太原),走娄烦、过方山,翻越汉高山来到临县,不辞辛苦为黎民百姓治水。人民群众为了永远记住大禹为民造福的丰功伟绩,将其路宿的村庄起名为“大禹村”(后分为前大禹和后大禹两个村),疏通的这条沟叫“大禹沟”(后人习惯性地亦...
详情后大禹村是山西省临县所辖的行政村之一。后大禹村东倚汉高山,西临前大禹村,南屏小峪沟,位于临县城东南14公里。因古时大禹治水时在此地居住过,故起名为“大禹村”(后分为前大禹和后大禹两个村)。面积5.52平方公里。
后大禹村地图地理位置图
后大禹村东倚汉高山,西临前大禹村,南屏小峪沟,位于临县城东南14公里。因古时大禹治水时在此地居住过,故起名为“大禹村”(后分为前大禹和后大禹两个村)。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暑,四季分明,面积5.52平方公里。
相传,夏朝时“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吕氏春秋》语)”。大禹受命治水,始于冀州(今太原),走娄烦、过方山,翻越汉高山来到临县,不辞辛苦为黎民百姓治水。人民群众为了永远记住大禹为民造福的丰功伟绩,将其路宿的村庄起名为“大禹村”(后分为前大禹和后大禹两个村),疏通的这条沟叫“大禹沟”(后人习惯性地亦叫大峪沟)。并在大禹村修建了一座“大禹庙”以示纪念。
民国六年(1917) 《临县志》载:“禹王庙:县治东南三十里大禹村有庙祀禹王,不知建自何代。土人相传禹凿龙门经此,故祀焉。后大禹,原属临县二十三乡政府所在地之一,于2000年左右,响应政府撤乡并镇政策,与歧道乡合并,今称归属大禹乡。
该村农业主要以核桃、红枣等为主导产业。广泛种植谷类、豆类、薯类农作物。另外还有养殖业,现有三处养殖场,年收入可观。
村中常住人口约2000左右,村中主要为秦,刘,马三大姓,其余张王 乡村美景 (14张) 李赵杂姓俱多。
相传大禹治水,路经此地而得名,现有前村头地名禹王坪,山上建有禹王庙为证。村中古有48面大口井而被人熟知。近年因各种原因填埋毁损不少。现仅有十多口泉水翻涌甘甜服务村民。前村忠楼坪曾为大坟场,传埋有秦姓旺族先人。
破四旧大跃进时,人们毁坟挖土,曾经挖出窑口那么大石门数扇,古碑无数,木炭,石灰无数,挖出棺材板虽经不知多年,但未见其腐,有人拉回家中重新加工门窗,柜子。可见其木材质量。遗憾的是因当时政治形势,村民意识低下。大石被敲碎筑坝修房。石碑也毁损不知所终。
近几年发现,有的当做压井条石,左戏院墙角也有几桶石碑当做条石使用,前村一沟里有一水井边也压2条石碑,字迹犹存。村内原有古庙为老爷庙,山神庙,禹王庙,真武庙,土地庙,黑龙庙。
黑龙庙内原有两条栩栩如生机关龙盘旋,据说某一傍晚,天降大雨,有一过路人去庙内避雨,推开庙门,只见两条黑龙向他张牙舞爪扑来,路人大喊一声吓死过去。故事真实性无从考证,但黑龙有机关会游动确有其事,不幸的是其庙也在破四旧时,被人捣毁,近年对其重建可已无往日风采。
周边行政单位
临县大禹财政所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大禹乡歧道村
周边乡镇
大禹乡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临县
周边村庄
后大禹村
地址:吕梁市临县
大后沟村
地址:吕梁市临县
后小峪村
地址:吕梁市临县
后杨塔村
地址:吕梁市临县
后刘家庄村
地址:吕梁市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