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镇

柳林镇 柳林 柳林镇地域概况 柳林镇发展情况 柳林镇历史沿革


柳林镇曾号称“小 北京”,清末民初商贸繁荣,居民八方杂处。位于柳林县境中央腹地, 吕梁山脉西麓,海拔780米,小气候温和宜人。城周有万佛塔山、宝宁山、凤翅山等群山环抱, 三川河由城中逶迤流贯。负山傍河,风光旖旎。镇子古由柳林、青龙、锄沟三镇鼎立组成,形似武汉三镇。其命名取意于柳林村由始为一片柳林,直至上世纪70年代柳林尚婆娑阴翳。柳林镇东有唐刹香严寺,青龙城内有千年古树——唐槐,锄沟古镇今存古建筑唐窑。古迹古建筑的留存,足证 柳林县城至少在唐代已具有相当规模。青龙城旧设巡检司衙门及交通邮传机构青龙驿,清乾隆33年(公元1768)巡检司衙门移驻柳林,可知清朝初年,柳林在三镇中已占据较突出的地位。柳林镇地处 柳林县城中心,是省级文明和谐镇,全县的区位重镇、人口大镇、经济强镇。307国道,孝柳铁路、太中银铁路横穿全境,离军高速公路擦镇而过,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自...

详情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柳林镇所有镇乡结合区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柳林镇介绍

柳林镇曾号称“小 北京”,清末民初商贸繁荣,居民八方杂处。位于柳林县境中央腹地, 吕梁山脉西麓,海拔780米,小气候温和宜人。城周有万佛塔山、宝宁山、凤翅山等群山环抱, 三川河由城中逶迤流贯。负山傍河,风光旖旎。

镇子古由柳林、青龙、锄沟三镇鼎立组成,形似武汉三镇。其命名取意于柳林村由始为一片柳林,直至上世纪70年代柳林尚婆娑阴翳。柳林镇东有唐刹香严寺,青龙城内有千年古树——唐槐,锄沟古镇今存古建筑唐窑。古迹古建筑的留存,足证 柳林县城至少在唐代已具有相当规模。青龙城旧设巡检司衙门及交通邮传机构青龙驿,清乾隆33年(公元1768)巡检司衙门移驻柳林,可知清朝初年,柳林在三镇中已占据较突出的地位。

柳林镇地处 柳林县城中心,是省级文明和谐镇,全县的区位重镇、人口大镇、经济强镇。307国道,孝柳铁路、太中银铁路横穿全境,离军高速公路擦镇而过,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自古商贾云集,素有“小北京”美誉。全镇国土105.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3280亩,林地面积50268亩,辖24个行政村(贺昌、庙湾、锄沟、青龙、薛家湾、上青龙、龙门会、后山垣、户掌垣、刘家焉头、屈家沟、毛家庄、胡家垣、寨东、雅沟、王家庄、于家沟、于家沟、杨家港、王家山、穆家墕、东凹、碾则山、双兴、杜家垣),5个居民委员会(东街、中街、西街、城东、城南),党支部30个(柳林镇机关党支部、贺昌、庙湾、锄沟、青龙、薛家湾、上青龙、龙门会、后山垣、户掌垣、刘家焉头、屈家沟、毛家庄、胡家垣、寨东、雅沟、王家庄、于家沟、杨家港、王家山、穆家墕、东凹、碾则山、双兴、杜家垣、东街、中街、西街、城东、城南),党员1405名,总人口40126户97780人(2017),农业人口13675户39651人。

新一届党委、政府换届以来,坚持以党建龙头引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以打造经济实力镇、宜居魅力镇、和谐文明镇为目标,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线,全力推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着力加强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形成富有柳林特色的“产业化推动,工业化支撑,城镇化带动”的经济发展格局。以煤焦、建材、商贸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基本得到巩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呈现新局面,2008年以来先后荣获“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全省司法系统先进司法所”、“吕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吕梁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小城镇建设先进镇”、“吕梁市科技示范乡镇”、“吕梁市农村基础设施先进镇”、“责任制考核综合奖”、“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镇”“三项整治”先进乡镇,“五好乡镇”党委等多项荣誉称号。

柳林东有寨东烽台,西据军渡要塞,地处秦晋通衢,地理位置险要,商业逐步繁荣,迎来了“小北京”美誉,明清时期,她是永宁州一大财赋税源,在州境内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柳林县城东从龙门会起,西迄庙湾龙潭寺止,呈巨龙腾跃之势。龙头在龙门会,其龙身蜿蜒腾娜、曲折盘旋,有如“S”之形,直至庙湾龙潭寺下。南部一侧上有罗侯沟、下有锄沟,北部一侧上有屈家沟、下有庙湾沟,分别象征龙的四爪。罗侯沟有龙门会、 龙门塔等村;庙湾沟有龙花垣、龙沟、龙潭寺等地。

清代永宁州西南乡一带计设青龙、文北、泽远、同南4都,都下设若干所。其中青龙所辖薛家湾、寨东、蔡家沟等12村;柳林所辖柳林、沙曲、康家沟等12村。柳林村又以 自然地理环境分为上、中、下三个甲,羊道口属下甲子。

民国初年,永宁州改为 离石县,实行区、村行政建制。县辖区、区辖编村、编村辖闾、闾辖邻。离石县计设东关(城区)、 吴城、 大武、柳林、 碛口等5个区。区下以500户设一编村,编村下5户为邻,5邻为闾(闾辖25户)。自上而下计设县长、区长、村长、闾长、邻长等5级行政官员。 离石全县计辖120个编村。当时的柳林编村街道以北的沟道、山梁民居为民闾,主街商业区为商闾。其中沟门前以西原下甲子地段为商一闾,沟门前以东至 龙王庙为商二闾,龙王庙口以东至壕头起为商三闾,羊道口时属商一闾。

1945年9月,离石县全境解放,县政府由 孟门石安搬迁 柳林。县辖四区一市:一区驻上白霜,二区驻柳林,三区驻孟门,四区驻西土则,一市为碛口市,羊道口时属离石县第二区。

1946年2月,离东县并入离石县,县政府移驻离石城,县辖七区一市,一区驻马茂庄,二区驻 穆村,三区驻成家庄,四区驻大武,五区驻信义,六区驻吴城,七区驻东关,口市划属 临县,增设柳林市。1948年10月,离石县划为九区一市,时羊道口束柳林市。

1948年,锄沟镇、 青龙镇从 中阳划归离石县。

1949年12月17日,撤销柳林市,将原8区所辖柿子垣、康家垣、东洼等3个行政村及原柳林市辖薛家湾、锄沟、东街、 中街、西街、 田家沟、青龙等行政村划为新8区, 区公所设柳林,羊道口时属离石县第八区。

1950年,离石县划为9个区,1953年划为10个区。第8区驻柳林,区辖15个行政村。西街行政村辖西街、下 南坪、羊道沟、贺家沟、庙湾等5个自然村。

1955年,初级农业社向高级过渡时,为纪念 贺昌烈士,由柳林镇内20余居民及刘家焉头等4个村共同倡议,经上级政府批准,命名上述区域为贺昌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离石县、 中阳县合并为离石县,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全县原辖19个人民公社,不久调整为城关、中阳、柳林3个公社。此后县辖公社屡次调改,直至1965年,柳林公社改为柳林镇。

1958年人民公社化,贺昌农业社改为贺昌管理区、贺昌大队。

1971年原离石县西部的十三个公社、一个镇和原中阳县西北部的十二个公社组成柳林县后为县治。

1984年5月,贺昌大队改称贺昌村委。

三川河西来,至此,因山水清澈,俗称“ 清河”;又因上游至寨东、杨家港有温泉,水温18℃至20℃河水冬不结冰,天愈冷愈热气蒸腾,蔚为壮观,俗称“抖气河”。抖气河一带严冬若春,每年冬令引来成群结队的鸳鸯,双双戏水,无有分离,成为当地一景。

县城为无产阶级 革命家贺昌(1906年-1935年)故里,东西向贺昌街为主街,长达3公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居民万余户,4万余人,王、李、刘为大姓。

明清时期是 辐射 吕梁山和陕北的一处商贸中心,商号星布,商贾云集,仅有字号的商家即愈800家,尤多晋商票号和当铺,更由于三川河上多水磨,粮行、面行、斗行驰名山陕。

工艺首推铜、铁铸造业, 延安宝塔山巨钟即柳林工匠所为,铸文作“永宁州(今离石)青龙金火匠高进兴等铸”;其次为陶瓷,产品行销陕北各地。经济富甲一方,有“孟门柳林子,家家有银子。一家没银子,旮里旮旯扫得几盆子”之谣。

城周有煤矿十余处,当今煤焦成为支柱产业,惟 城市生态环境亟待关注;其次为商贸和运输;再次为服务行业;又次为林业,盛产红枣,“柳林枣”为山西名产;农业居其末,盛产各类蔬菜、蓖麻和玉米、谷子、豆类等杂粮。

名吃有碗脱、芝麻饼和灌肠。

流行戏曲为弹唱、二人台、伞头秧歌、旱船秧歌、鼓子秧歌等。

名胜有城东北隅万佛塔山之香严寺、锄沟的 广济寺和城东北隅的 山顶花园。前者属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其伽蓝殿为 唐代建筑,大雄宝殿为金代遗存;后者高踞山巅,天高气清,意境开阔,登临有“飘飘欲仙”之感。

307国道横贯县城,东通太原,西抵银川;离临柳石扶贫攻坚路东通离石、北通临县、南通 石楼;更有孝(义)柳(林)运煤专线铁路、 青银高速公路和太中银铁路横贯。

周边派出所

漫水派出所 地址:吕梁市柳林县刘家沟南路粮贸大厦贺昌大街西南侧约290米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9:00-17:00
吕梁市柳林县刘家沟南路粮贸大厦贺昌大街西南侧约290米

周边政府机关

柳林县政府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清河西路150号县委大楼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办公时间08:30-12:00,15:00-18:00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清河西路150号县委大楼

周边柳林县

天乐天瘗洧炸鸡汉堡店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明清街

周边乡镇

柳林镇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

三交镇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

成家庄镇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

薛村镇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

孟门镇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