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后村

岭后村 岭后村基本情况 岭后村产业发展现状 岭后村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岭后村存在的主要问题 岭后村发展潜力 岭后村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岭后村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 岭后村保障措施


岭后村位于 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石口乡东北部,下辖岭后、牛槽沟、风只山3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82户、712 口人。耕地面积2001亩,处于中纬度地带,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相对温凉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少雪。该村以发展养殖为主。农业以传统种植、养植为主。岭后村位于石口乡东北部,下辖岭后、牛槽沟、风只山3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82户、712 口人。耕地面积2001亩,处于中纬度地带,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相对温凉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年平均气温6.8℃,年均日照2700小时,大于10℃的积温在2300℃-2700℃,无霜期125天。岭后村2010年农村经济收入1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90元。农业以传统种植、养植为主,但由于自然条件和基础实施的影响,投入产出比例...

详情

岭后村地名网_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石口乡岭后村资料简介
  岭后村是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石口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113020020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41130。岭后村与石口村、桥上村、山神峪村、龙神殿村、浦依村、丁家垣村、川口村、下嵩城村、阳春堡村、孔家庄村、贺家庄村、张家川村、陈家峪村、王家庄村、岔口村、下村、庄上村、郭家岭村相邻。 还有34个地名与岭后村同名


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石口乡岭后村介绍

岭后村位于 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石口乡东北部,下辖岭后、牛槽沟、风只山3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82户、712 口人。耕地面积2001亩,处于中纬度地带,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相对温凉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少雪。该村以发展养殖为主。农业以传统种植、养植为主。

岭后村位于石口乡东北部,下辖岭后、牛槽沟、风只山3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82户、712 口人。耕地面积2001亩,处于中纬度地带,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相对温凉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年平均气温6.8℃,年均日照2700小时,大于10℃的积温在2300℃-2700℃,无霜期125天。

岭后村2010年农村经济收入1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90元。农业以传统种植、养植为主,但由于自然条件和基础实施的影响,投入产出比例低,养殖户分布不集中,规模小且经营粗放,无农产品加工企业;村集体经济发展受阻。

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目前仅建有卫生所一个,但标准不高,基础条件有待改善;全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村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

1、农业发展严重滞后,现代农业和“一村一品”无任何基础,2001亩耕地未能合理有效利用。

2、村内基础设施落后,道路标准偏低,路况差,村域范围内缺少公共绿地,绿化率低,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3、三个自然村严重缺水,给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4、缺乏集体经济支柱和农业主导产业,农民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加之先天性的恶劣生存环境使岭后村难以改变贫困现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落后的状况反差更加明显。

5、互联网、移动通信率差,给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1、岭后村基于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所生产的红小豆粒形饱满、色泽光亮、品质优良,筛下率、手选率均低于8%,出成率高达88%以上,“一村一品”种植红小豆,前景可观。

2、岭后村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水分等非常适合马铃薯和莜麦的生长,同时当地马铃薯和莜麦的种植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和规模。

3、由于产业发展不足,本地劳动力资源丰富,为发展当地劳务组织,取代劳务输出,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提出的“四五发展战略”总体要求,紧紧抓住新农村连片建设、石口城镇扩张的有利契机,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重点培育“一村一品”,立足于树立交口县新农村建设样板,将岭后村打造成集农业生产现代化、生活设施现代化,医疗教育、文体休闲等设施高标准配套的现代化新农村。

1、坚持突出富民增收的原则

2、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心的原则

3、坚持与县域、乡域规划相衔接的原则

4、坚持依托优势,注重特色的原则

5、坚持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原则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结合岭后村实际,将岭后村纳入石口农业基地建设体系。突出抓好红小豆、马铃薯、莜麦、村级劳务组织四大建设,持续推进教育、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层民主管理。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00元。村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根据“立足现状,适当集聚,功能齐全,方便生活”的原则,合理布局村庄设施,将全村分为特色种植区、畜牧养殖区、设施农业区等三个生产区和旧村、新村两个生活区。

(一)培育“一村一品”,实现产业富村

1、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培育红小豆产业 根据岭后村的自然条件优势,将岭后村纳入石口小杂粮基地建设体系,在适宜红小豆种植区域规划红小豆种植园区一个,建设红小豆示范田500亩。全部建成后可带动120多户农民收入50多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750元。

2、延伸产业链,扶持龙头企业 立足于带动服务石口小杂粮基地和周边特色种植业,规划建设包装加工以马铃薯和莜麦为主的农产品综合加工企业一个,可安置劳动力200多人。

3、合理利用资源,适度发展獭兔养殖 按照无害化要求,高标准集中建设一个4500只大型现代獭兔养殖园区,扶持20户1000只以上獭兔规模养殖户,可安置劳动力70余人,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92多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50元。

4、加强“三田”建设 “三田”即“吨粮田” 、“立体田”、“丰产田”。“三田”建设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的“三高”农业生产体系,它立足于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的农产品产量为基础,以提高农产品品质为保证,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今后五年岭后村将努力打造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吨粮田”100亩,以大豆、谷子、玉米立体种植的“立体田”100亩,中低产田改造“丰产田”100亩。

5、成立本土劳务组织 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立本土劳务组织,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承接本土及周边各种劳务项目,提高农民收入,同时也破解了“本地农民无事干,有事雇佣外地人员“的尴尬局面。

(二)完善基础功能,提升村庄品味

1、优化村庄布局 高标准建设并配套齐全水、电、通讯设施。利用建筑物间歇增设公共绿地,在现有道路上开辟绿化带,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景观体系。

2、完善路网建设 高标准硬化村内街道6公里。

(三)发展公共事业,建设和谐新村

1、加强基础教育 根据人口发展情况,在岭后村规划建设一所单轨三年制幼儿园。

2、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完善医疗设施,满足村民医疗卫生保健需求,新型农民合作医疗村民参合率稳定在100%。

3、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建设一处休闲文化广场,并配套相应设施,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四)开展农民培训,培养新型农民

1、农民素质培训 开展宣传教育和组织培训活动,让全村农民普遍接受教育和培训,使村民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有明显的增强,科技文化素质和每户农户的致富能力有明显提高。

2、实用技术培训 围绕红小豆、马铃薯、莜麦种植、獭兔养殖、劳务输出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使农民掌握从事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推进“一村一品”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特色现代农业转变。

(五)完善组织机制,推进基层民主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2、推进基层民主管理 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规范公开形式、公开内容、公开时间,确保村民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议事权和监督权。

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实行责任目标“四到位”,即职责到位、服务到位、考核到位、奖惩到位。

严格项目建设程序,进一步细化建设方案,项目实施前,做好人力、物力、财力准备,完备项目开工、建设手续。条件成熟一个上一个,以避免建设中的重复、无效等浪费。

多方筹措资金,形成建设合力,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用民主协商的办法,鼓励和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引导资源型企业转型投身新兴产业。

让下乡干部全程参与到规划制定和建设过程中,出谋献策,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优势,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物资、信息等方面支持。

周边村庄

岭后村 地址:吕梁市交口县

石岭后村 地址:吕梁市交口县

岭后川 地址:吕梁市交口县

后石村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

后村 地址:吕梁市兴县

石岭则村 地址:吕梁市兴县

后洼村 地址:吕梁市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