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花镇

巴彦花镇 巴彦花镇乡镇简介 巴彦花镇自然资源 巴彦花镇农牧产业 巴彦花镇基础设施 巴彦花镇特色促发展 巴彦花镇地图


巴彦花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阿鲁科尔沁旗西北,其政府所在地距 天山45公里,与巴林左旗接壤,是阿鲁科尔沁旗西北重镇,由原道伦百姓乡、原东沙布台乡、原巴彦花镇经2000年、2005年机构改革合并而成。全镇总土地面积506.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6.86万亩,水浇地7.5万亩。该镇总人口21369人(2017),其中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1.3万人。所辖22个行政村,牲畜存栏18万头(只),其中小畜存栏12.67万只。经济发展以农牧业为支柱产业,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2005年全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272元。这里人民富裕,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底蕴。这里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镇有林地面积达31.5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42%,以 山杏、 柞树为主的天然次生林24.8万亩,对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起到巨大的作用。在镇西北的以西沙布台西沟为中...

详情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花镇所有镇乡结合区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花镇介绍

巴彦花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阿鲁科尔沁旗西北,其政府所在地距 天山45公里,与巴林左旗接壤,是阿鲁科尔沁旗西北重镇,由原道伦百姓乡、原东沙布台乡、原巴彦花镇经2000年、2005年机构改革合并而成。

全镇总土地面积506.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6.86万亩,水浇地7.5万亩。该镇总人口21369人(2017),其中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1.3万人。所辖22个行政村,牲畜存栏18万头(只),其中小畜存栏12.67万只。经济发展以农牧业为支柱产业,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2005年全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272元。这里人民富裕,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底蕴。

这里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镇有林地面积达31.5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42%,以 山杏、 柞树为主的天然次生林24.8万亩,对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起到巨大的作用。在镇西北的以西沙布台西沟为中心的西沙布台自然保护区2002年晋级为市级自然保护区,随着封山禁牧和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全镇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植被茂盛,有上千种野生植物和 马鹿、 狍子、 野猪、 野鸡等近百种珍稀野生动物。巴彦花镇有初步探明储量丰富的煤田,有赤铁矿、铅锌矿、石英矿、云母矿等十几种珍稀矿种,有响誉全旗的白音花“五.一”水库水上乐园和依托水库渠系配套开发的五一村500亩水稻种植项目,有对糖尿病具有一定疗效且储量丰富的神奇矿泉水,有位列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宝山辽代古墓壁画。在全镇形成了以 煤矿、 铁矿、 铅锌矿为主的矿业综合开发项目和以“五.一”水库、西沙布台市级自然保护区、宝山 古墓壁画为旅游观光点的生态旅游项目。2003年在旗纪委的大力协助下,依托天然柞树资源开发柞树养蚕、梅花鹿养殖项目,通过合理规划项目发展规模,对生态进行保护性开发,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全镇养蚕规模达到2万亩,养 鹿头数达到300头,这两个项目不但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还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

齐头并进,农牧业产业协调发展。近年来,巴彦花镇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引导农牧民树立“为牧而农、为养而种、以种促养”的生产观念,大力发展畜牧业。引导农牧民坚持“提高质量、稳定数量”的原则进行牲畜改良,不断调优畜群结构,推进模式化饲养进程。根据全镇资源配置和各产业发展现状,巴彦花镇确定肉羊、肉牛为拳头产业,着力打造肉、绒基地。全镇年均 肉羊存栏12.67万只,年均出栏6.8万只,肉牛年均存栏达到2000头以上。农牧民牧业收入年均达到1500万元。全镇耕地面积16.86万亩,镇 党委、 政府依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农业开发工程,在全镇开展了不适宜耕种耕地退耕、水源建设和低产农田改造工作。实施退耕还林3万亩,旱改水1万亩,低产 农田改造1万亩,使全镇水浇地面积达到7.5万亩,提高了耕地质量和利用效率。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提高粮食产量做为农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加大了粮食基地建设力度,着力推进了500亩水稻种植、5万亩高产 玉米种植、4万亩杂粮种植三个粮食种植项目。大力发展了2万亩葵花基地建设、1500亩笤帚苗子、2000亩色素万寿菊、3万亩杂豆等经济作物种植项目,合理调整 农业布局,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推动农业生产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交通、 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环境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天山——坤都柏油路、 天山—— 巴彦花沙石路两条公路贯穿全镇,公路、乡间路全线300多公里,交通非常便利。程控电话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镇22个行政村,移动通讯网络覆盖面积也达到全镇面积的70%以上, 电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2005年党政机关办公楼和便民服务大厅投入使用,连接了互连网,实现了 信息化办公,改善了办公条件,方便了办事群众。在各村开展了文明一条街活动和创建平安巴彦花镇活动,逐步达到了村容整洁、村风淳朴的总体要求。

阿旗巴彦花镇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突出特色抓增收。2007年做大做强劳务输出、绒山羊舍饲良种精养、柞树养蚕业,年内实现劳务输出完成1.2万人次,舍饲良种精养绒山羊4万只,柞树养蚕3万亩,实现人均增收600元的目标。

阿旗巴彦花镇是一个蒙汉杂居、半农半牧的农业镇。随着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全镇农牧业生产已逐渐由劳动力密集型向产业技术型转变,全镇有大量的劳动力赋闲在家。针对这种情况,巴彦花镇党委、政府坚持教育与引导并重,走以“有组织输出为主、有组织输出同自发输出相结合”的路子,将劳务输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一项主推产业来抓。积极“打品牌”,主要通过本镇劳务输出经纪人,同区内外用工单位形成合作关系,逐渐巩固壮大劳务输出基地。日前,已形成了大连通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大连海丰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营口三星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三合涂料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城北汽运有限责任公司年输出劳动力100人以上的劳务输出基地,坝后羊场、蒙古国金矿、北京 铁路、河北 建材、廊坊建筑等年均输出20人以上、收入稳定、安全可靠、具有一定发掘潜力的基地17个。巴彦花镇民工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得到用工单位的肯定,逐步打造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劳动力品牌。

强化“搞服务”。2006年,巴彦花镇党委、政府先后在大连通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成立了巴彦花镇第一个劳务输出党支部和驻大连劳务输出联络办事处,负责大连劳务输出的组织、联络、维权、服务。2006年,将大力发展劳务输出派出机构,不断完善派出机构的服务职能,为民工提供生活帮助和司法援助,依法保障农民工权益。目前,全镇劳务输出达到8176人次,举家外出务工户495户,1673人,“走出农门天地宽”的梦想得到实现。

特色养殖行好船在发展劳务输出产业的同时,阿旗巴彦花镇依托本镇得天独厚的柞树资源,大力发展养蚕业,“顺风扬帆”,抓好全旗独一无二的柞蚕养蚕业。巴彦花镇现有天然柞树林地8万多亩,气候、降雨量适合饲养柞蚕。养蚕产业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的特点明显,这项产业存在着生产周期短,不误农活的特点。每年7月上旬投放幼蚕,9月中下旬即可结茧,生产周期不足3个月,而且与其它农活不发生冲突,不抢工。

2007年3月份,在市、旗两级供销社联系、协调下,与辽宁凤城市四台子蚕科所就合作养蚕事宜进行了洽谈,并达成合作协议。由蚕科所为养蚕户提供质优价廉的蚕籽和杀虫农药,委派养蚕技术人员无偿为巴彦花镇养蚕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旗、镇两级政府还负担养蚕户外出考察、参观及购买蚕籽雇佣冷藏车的全部费用。记者采访时了解到,阿旗巴彦花镇柞树养蚕面积,2007年,望突破3万亩。按每百亩收入1万元计算,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将增收200元。镇党委政府还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通过引进外商及技术,逐步引导本地区群众从事养蚕项目。加强对蚕农的养蚕技术支持,倡导科学养蚕。组织养蚕户协作生产,统一放蚕、 杀虫、驱蚁,形成连片的无害区。组建成立了柞蚕养殖协会,提高了养蚕组织化程度。从而实现了增收的新途径,做到了生态建设成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合一。

在发展畜牧项目上,阿旗继续坚持走种养结合的发展 道路,在全镇广泛推广5521生产模式,即:每户种50多亩地、养50多只羊、解决2口人的就业、年均收入1万多元的生产模式,大力推广东古井子村谷天军等户养殖盖州市绒山羊的饲养模式,在加强养殖户的技能培训和新技术普及推广工作的同时,收集农牧业生产信息、农牧产品供求信息、各类技术信息的,指导养殖户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年内羊存栏10万只以上,产绒12万斤以上,出栏4万只以上;饲养禽类年均达到20万只,肉牛2000头, 养殖业收入达到2500万元。

周边景区,

巴彦花 地址: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

周边乡镇

巴彦花镇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

周边村庄

巴彦花村 地址: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

西巴彦敖包村 地址: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

姚家段村 地址: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

靠山村 地址: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

西沙布尔台村 地址: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