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镇

刘家镇 刘家镇基本情况 刘家镇行政区划 刘家镇产业情况 刘家镇招商引资 刘家镇经济概况 刘家镇畜牧经济 刘家镇规模养殖 刘家镇产业链条 刘家镇五带头 刘家镇庭院工程 刘家镇城建相关


榆树市刘家镇地处东北三省的中心地带,依偎在美丽的松花江畔。以其丰富的资源、优越的条件、雄厚的经济基础、宽松的投资环境、巨大的发展潜力而闻名遐迩。榆树市刘家镇地处东北三省的中心地带,依偎在美丽的松花江畔。以其丰富的资源、优越的条件、雄厚的经济基础、宽松的 投资环境、巨大的 发展潜力而闻名遐迩。刘家镇乡镇企业发展比较迅速,长春市通威集团是全国饲料企业中的十大名牌之一;刘家水泵厂远近闻名;国家大型粮食贮备库榆西粮库坐落在刘家镇内,其它重点企业还有酿酒、制砖等。刘家镇地处东北松辽平原、第二松花江东北岸,位于东经126°09′至126°21′,北纬44°41′至44°52′, 榆树市西南部,隶属吉林榆树市,由 长春 五棵树经济开发区代管。该镇西部、北部、东部和南部分别与榆树市 五棵树镇、 先峰乡、 闵家镇、 秀水镇接壤,西南部隔 第二松花江与 德惠市 岔路口镇相望。...

详情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刘家镇所有主城区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刘家镇介绍

榆树市刘家镇地处东北三省的中心地带,依偎在美丽的松花江畔。以其丰富的资源、优越的条件、雄厚的经济基础、宽松的投资环境、巨大的发展潜力而闻名遐迩。

榆树市刘家镇地处东北三省的中心地带,依偎在美丽的松花江畔。以其丰富的资源、优越的条件、雄厚的经济基础、宽松的 投资环境、巨大的 发展潜力而闻名遐迩。刘家镇乡镇企业发展比较迅速,长春市通威集团是全国饲料企业中的十大名牌之一;刘家水泵厂远近闻名;国家大型粮食贮备库榆西粮库坐落在刘家镇内,其它重点企业还有酿酒、制砖等。

刘家镇地处东北松辽平原、第二松花江东北岸,位于东经126°09′至126°21′,北纬44°41′至44°52′, 榆树市西南部,隶属吉林榆树市,由 长春 五棵树经济开发区代管。该镇西部、北部、东部和南部分别与榆树市 五棵树镇、 先峰乡、 闵家镇、 秀水镇接壤,西南部隔 第二松花江与 德惠市 岔路口镇相望。东西宽16公里,南北长18公里,幅员面积1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132公顷。榆陶公路、榆五公路及长榆铁路从境内穿过。镇政府所在地东距榆树市区21公里。

刘家镇位于榆树市西南部,幅员 面积140平方公里,辖13个 行政村,106个 村民小组,总人口33000人。有 耕地9613公顷,年 粮食产量84000吨以上。 刘家镇 资源丰富,素有"粮食和瓜果之乡”之美誉。畜牧业生产蓬勃发展,全镇黄牛已经发展到3万头以上,生猪4.5万头,羊5000只,鸡25万只,大鹅10万只。另外,由于靠近松花江边,拥有丰富的砂石资源。

刘家镇 国民经济和各项 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内 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和居民人均收入连年跃上新台阶。最近,按照市里实施“五大战略”而开发的“一带五园”,刘家镇被确定为 功能食品园,跻身在榆五线这条产业发达、特色鲜明的经济隆起带。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大批客商,年储量20万吨的国家粮食储备库也落户刘家镇,为刘家镇的发展和腾飞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刘家镇人民勤劳质朴,热情好客。真诚地欢迎各界朋友来刘家镇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刘家镇。1941年置刘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5年建刘家镇。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城区26.4公里。面积89平方公里,人口2.9万。辖子园、龙王沟、魏家桥、旦家庙、毛水寺、踏水桥、阮家堰、三合、潘家奄、曾家垭、张家埝、湖广、葫芦、黎明、光辉、极乐斋、鹤鸣、合兴、严家桥、红庙、盐井坝21个村委会和刘家镇场镇居委会。乡镇企业有丝绸、竹编、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油菜籽、蚕茧、水果、生猪、家禽。  2008年入冬以来,刘家镇党委政府通过用活政策、吸引民间资金等形式,鼓励引导广大群众大兴微型水利,开展多种经营,搞活旱湾死角,提高了广大基层干部与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截至2010年,该镇已经开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有:维修沟渠60余公里、开挖塘堰15口、精修塘堰22口,将新增蓄水能力35万立方米。  同时,刘家镇在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中创新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进程。各村农户用水协会等通过土地流转、租售、承包等多种方式,新建和维修各类农田水利设施,不仅发挥灌溉作用,而且要多种经营,发挥带动作用。如阮家堰村新挖的塘堰,就是村里的用水协会将10来亩低效田地集中起来,请区农机水务局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规划设计,在有山泉浸水的地段,利用一段公路作堰埂,开挖一口塘堰。该微型水利工程修好后,整条山湾的90多亩水田、上百亩旱地都能受益,2010年目前村里已经将这口还在修建的塘堰承包出去,落实了承包人管护责任。2013年12月龙王沟村的母猪寨山.由于山大.山险.山型秀丽.地理位置独特.已经成功引进外资.准备开发成旅游 寺庙 公墓. 为一体的名山胜地, 使当地百姓受益匪浅。

刘家镇是吉林省小城镇综合改革的“十强镇”,也是长春五棵树开发区的组成乡镇。下辖13个行政村,76个自然屯,10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7507人(2017年) 。

刘家镇资源丰富,素有“粮食瓜果之乡”的美誉。近年来,随着3万亩优质粮核心区建设、6000亩标准粮田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深入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越调越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农业经济越做越大,现代农业优质高效的特征越来越鲜明。2008年,农业机械化作业率提升到90%,农机示范项目被确定为“省长工程”;粮食总产量达到9 万吨,实现收入2亿元;棚膜经济和特色种植产业也出现迅猛发展的势头。

刘家镇的畜牧业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技术协作越搞越好,疫病防治体系越来越健全,牧产品占领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越来越强,实现了由分散饲养向集中饲养、由小户饲养向大户饲养、由庭院饲养向小区饲养、由粗放饲养向精细饲养、由传统饲养向 现代饲养的转变。2008年共建成牧业小区10个,生猪发展到10万头,黄牛发展到3万头,养禽达到100万只,年收入超过2亿元。

刘家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成果显著。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依托开发区、率先求发展,制定和完善一系列优惠政策及奖励措施,组织动员干部群众不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招商力度越来越大,引资效果越抓越好,项目建设进程越来越快。到2008年,已建成占地2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1座,汇聚了锦丰东北实业有限公司、长春通威集团、中央储备粮榆树直属库、中储粮物流中心、真元药业、华源制衣和同正酒业等大中型企业22家,工业年产值达到11亿元;本地农民进厂务工达4500人,直接增收2250万元。

刘家镇的劳务输出具备一定规模,年外出打工人数达6000人。加之实施全民创业行动、开发沿江旅游景区,全镇有近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转行就业。2008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22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110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达7194元。

工作开展情况

(一)政府重视,目标明确

政府将 畜牧经济作为农业和 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大力实施科技兴牧 战略,健全完善了相应的 组织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优惠政策和表彰、奖励等激励机制,特别是政府作出的“关于加快奶业发展的决定”,有力地推动了畜牧经济工作的前进步伐。乡镇将畜牧 经济工作作为发展区域经济、打造区域特色、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纳入政府的中心工作,确定了畜牧经济增收目标,因地制宜培育扶强,引进培育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品质好、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 养殖大户、 营销大户,夯实了畜牧经济的发展基础。 (二)措施得力,成效明显

1、 部门配合步调一致。政府办积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农工办认真做好牵头督促工作,积极协调争取项目;畜牧局紧紧围绕上级畜牧部门下达的 畜牧业生产目标任务,积极探索新思路,扎实认真的开展工作,挑起了畜牧经济工作的大梁; 财政局克服资金紧缺的困难,尽力兑现扶持政策,并积极向上争取农财、农发项目和资金;林业局统筹规划,利用争取到的退耕还林项目,合理安排 牧草种植;区农发办深入实际从多方面扶持畜牧养殖项目;妇联等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促进畜牧经济工作的养殖技术的培训、竞赛、帮扶活动。

2、 服务到位、特色突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为畜牧养殖户协调解决养殖用地和信贷资金;机关干部定点联系、防疫包片、包点、严把进出口检疫关,并提供品种和 市场信息、提供 技术业务指导、提高养殖户品牌意识,努力创造宽松的畜牧经济发展环境。被视察的乡(镇)各有重点,引进培育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畜牧养殖带动主体。刘家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绿色产业示范区建设的资源优势,狠抓农业招商引资,着力构建了以望江村、金山村为核心的养殖产业带,其中包括被列为国家 高科技农业 示范项目,有正在兴建中的占地100亩,计划饲养肉牛1000头、奶牛100头,发展牧草1000亩的天成牛业有限公司,产业带上的农户养殖生猪、小家禽出栏量分别占全镇出栏总量的29和25。全镇畜牧业收入已占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的41.3。镇确定了2004年畜牧经济人均收入增加150元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 农业服务中心、畜牧站、村社干部、种养殖大户四支队伍的作用,已发展起来,正筹备申请注册现存栏蛋鸡12000只的钟怀养鸡场,桩子村2社存栏250余头太湖猪的张伦辉养猪场等15户养殖典型大户带动了全镇畜禽养殖,建立了科技养猪等协会,努力培育产、供、销的畜牧生产链。街子乡努力发展特色养殖,充分利用传统的凉粉、豆腐加工的剩料发展无公害产品,成立了自主生产、自主经营、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合作经济组织——街子乡无公害畜产品协会,于2003年9月通过了省专家组的考察验收,被认证为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全镇畜牧业总产值达农业总产值的60。

刘家镇牢固确立畜牧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地位,坚持抓典型带全面、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引导和发展畜牧产业,充分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本和集体闲置房屋资产的优化配置功能,发展了具有带动性的养殖奶牛30头的大户李久凤,饲养 种兔和 肉兔4000多只、优良繁育母猪60头的严光亮饲养场等畜牧养殖大户,促进了全镇畜牧业的全面发展。刘家镇大力培育和扶持养殖大户、营销大户,使畜牧养殖从传统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转变。通过不懈的工作,现已发展起来,有一定技术含量、品种好、有一定规模的魏家桥汪东以及供销社失业人员4人联合的养兔场,曾明财的养鸡场等畜禽养殖大户,年营销量达10万只以上被区评为“农产品重点营销大户”的旦家庙村4社车朝刚等营销大户,激发了畜牧业发展活力。建华乡狠抓投入,在乡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安排预算内专项资金2万元用于对畜禽养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以及对养殖大户的奖励。抓大户,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制定了优良品种引进补助奖励政策,如引进1头DLY外三元母猪、太二杂母猪,镇畜牧兽医站分别补助100元和50元;抓服务,帮助解决养殖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发展了石碾村回乡创业的雷红奶牛 养殖场,引进存栏兔在500只以上的尚怀芝养兔业主等专业养殖畜禽大户,推动了全乡畜牧经济工作。镇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狠抓 防疫服务工作,着力建设 特色养殖小区,引进业主带动当地发展。现正在建设中的有一以年出栏种羊500组的大民种羊场为主的一心村七社种羊繁殖小区,以租地30亩现存栏20头、计划三年内饲养奶牛达500头、牧草种植500亩的天通奶业公司为主的登仙村奶牛养殖小区等,基本形成“养殖小区+农户+市场”的发展 模式。 存在问题

(一) 畜牧产品市场竞争力总体不强。由于农户长期传统的畜禽养殖习惯, 品牌意识较差,加之市场信息不够畅通,品种改良迟缓, 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使畜牧产品应对 市场风险能力降低。

(二) 畜牧经济的龙头企业带动主体少,发展不平衡。现只有一些在本区范围内上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和饲料公司的养殖基地,但从产前、产中、产后为农户提供全程联动产业链还未形成。部分偏远乡(镇)由于区域条件较差,畜牧养殖大户数量少,规模小。

(三) 防疫资金紧缺。部分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认识不到位,怕投入,统防资金难收,在禽流感防治工作上,实际经费开支远大于政府给予的计划防疫经费额度。基层畜牧兽医站任务重、资金少、压力大。

(四) 阳光奶业 工程 启动后无进展。在引进项目时虽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营造宽松投资环境的政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历时一年多时间,现在项目基地仍是通过搬迁农户后平整出来的140余亩空地,在群众中的负面影响较大。 (五) 个别政策措施操作困难。为鼓励畜牧业快速发展制定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鼓励业主发[2003]32号文件,但文件中部份优惠政策兑现实施主体不明确,所涉兑现实施的 单位或 部门无相应的具体贯彻落实措施,一定程序上降低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建议

(一)积极引进推广优质畜牧品种和科学的养殖技术,多形式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品牌。

(二)加大力度引导、培育畜牧经济的龙头带动企业,拓展 生产链,注重营造当地养殖业主的发展环境。有针对性的在政策和项目引进上对偏远乡(镇)进行扶持,缩小乡(镇)之间畜牧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全区畜牧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三)加快基层畜牧兽医站的改革步伐,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人畜安全。

(四)及时研究制定实施推进阳光奶业工程进展的有力措施,合理利用土地 资本,消除群众中的负面影响。

刘家镇三汇禽业养殖小区,有林场1600亩,气候条件优越, 交通便利,背靠东北腹地饲料资源丰富,是发展养殖业的最佳场所。总投资520万元,总占地面积240亩,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340万元。目前, 建筑总投资280万元,其中投资220万元,建成高标准鸡舍15栋,总建筑面积9200㎡,投资60万元,建成总建筑面积1400㎡库房五栋,500㎡综合办公室一栋。设备投资58万元,其中自动饮水系统,投资5万元;自动清粪系统,投资5万元;自动送风系统,投资5万元。

刘家镇三汇禽业养殖小区的兴建促进了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也促进了大刘家镇以及全市蛋鸡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养殖小区兴建不仅为当地农民树立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典型,带动和影响周边农民发展养鸡业,带动广大农民依靠 养鸡致富,而且吸纳了农村剩余 劳动力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已吸纳农民零散资金100多万元,带动周边500多户农民养鸡,并为农民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

刘家镇为了更好的为农民服务,三汇禽业还成立了蛋鸡养殖 协会,协会对周边的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并随时沟通鸡蛋以及饲料的市场价格,降低了蛋鸡养殖户的养殖风险。

整个小区建设按照大连市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建设标准要求进行设计。粪尿污物集中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污水进行消毒处理达标后排放。小区还配备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对病死畜禽进行 高温灭毒杀菌无害化处理。

蛋鸡饲养量达到11.8万只,每天可产蛋6吨,年可产蛋1900吨,平均批发价4800元/吨,总产值910万元,年创利润150万元。到2008年末蛋鸡饲养量达到20万只,需投资360万元,年可产蛋3700吨,总产值可达1800万元,利润可达300万元。

刘家镇的蔬菜保护地开发是从九一年开始的,经过十几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规模,创造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全镇蔬菜保护地面积达到4700亩,有 温室大棚1350栋,冷棚310栋,蔬菜专业户1160户,蔬菜生产年创产值1800万元,纯收入1500万元,全镇人均增收800元,保护地蔬菜成为镇农业第一主导产业,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主要做法是:一、 认清优势,坚持发展蔬菜生产。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但是结构调整怎么调发展什么项目,却是个难题。经过多年反复的实践、摸索,刘家镇最终把蔬菜生产确定为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攻目标。这是因为:第一,镇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和自然优势。更有条件成为蔬菜货源基地。在自然条件上,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 光照充足, 气温、土壤条件适合棚菜生产。第二,经过多年的实践,群众对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有了切身的认识,积极性非常高,而且,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的菜农队伍和技术员队伍,具备了扩大规模、加快发展的条件。正是基于对我镇自身优势的认识,镇党委和政府统一思想,下定决心,咬住蔬菜开发目标不放,一以贯之,常抓不懈,稳步推进,在镇第十届一次人代会上,确定了五年的发展目标,就是用五年时间,使现有的保护地规模再翻一翻,温室大棚达到二千栋,面积七千亩,使全镇人均增收1500元。

、围绕市场,完善蔬菜产业链条。

蔬菜生产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蔬菜开发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必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不能只重开发,不重管理,只重规模,不重效益,只重生产,不重销售。否则就会一边开发,一边废弃,生产就会在低效益中徘徊,遇到市场危机就会造成重大损失。为此,从2002年开始,改变工作方法,把工作重心延伸到蔬菜开发、生产、 销售、服务全过程,走以效益促规模,以市场带基地,内涵外延并举的发展路子。组建产业协会,建设批发市场,成立经销公司,申报绿色品牌,蔬菜产业链条驱于完善,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1、 招商引资,建成蔬菜批发市场。2001年通过招商引资建了一个小型的蔬菜批发市场。这个市场对镇蔬菜生产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经过试运行, 投资者林永山和梁仁德坚定了信心,去年投资200万元兴建蔬菜批发市场,市场占地14400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和50台大小车量交易活动。该市场的建设得到了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县长亲自到县直有关部门的协调会,并下发了县长办公 会议纪要,为市场建设提供了宽松的政策和保障,使市场的建设和运营十分顺利。春季交易已经结束,交易100天,交易量2000万斤,交易额1500万元。该市场的建成为镇蔬菜生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是保证了 菜农的销售,解决了卖菜难,卖果难的问题。二是提高了价格,来自黑江远路的大客户争相收货,使市场的菜价增高,每市斤蔬菜多卖1角钱左右,每个大棚增加收入1000元左右,市场的存在为菜农直接增收200万元。三是节省了 劳力,在家门口卖菜,省人省力,原来两个劳力只能经营一个大棚,现在一家三个劳力可以经营两个大棚。四是市场为菜农提供 农药、 化肥、 菜籽及建棚物资的服务,方便了群众。

2、 提高生产组织化强度,组建蔬菜产业协会。市场经济要求农业生产必须由分散的经营方式向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企业化运作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培养出适应 市场经济的新一代农民。为了把菜农组织起来,提高全镇蔬菜生产的组织化强度。组建了绿色蔬菜产业协会。这个协会是以永德利绿色蔬菜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以入会公司,经济人,农户为主体,以棚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会员增收为目的,本着自愿、平等、 民主、互利、合作的原则,以协会的章程为共同的行为规范而组织起来的民间经济合作组织。3月14日召开了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理事,秘书长,通过了协会 章程。协会有会员760名,会员包括两个公司,21个经纪人,727户菜农。协会分为四人分会,28个小组。会员入会有申请、有协议、有档案。协会成立以后,会员之间的协作得到了加强,技术服务更加到位,品种推广更加便捷迅速,公司和农户的联系更加紧密。过去一些由政府出面办的事现在可以由协会完成。今年三月二十日三合村苑方新家大棚失火,协会出面协调,永德利公司出资1000元,协会小组成员集资1000元,赊购了棚膜、木材,协会会员出工,仅三天时间就把棚子恢复,没用镇、村去管。群众看到了入会的好处,纷纷申请加入。

3、 培育龙头企业,成立蔬菜 经销公司 首先支持梁仁德投资四十万元成立了永德利绿色蔬菜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支持镇农科站成立了黎丰蔬菜经销有限责任公司,同时,大力培养蔬菜 经纪人。公司成立以后,承担了许多过去由政府出面去做的工作。扩大规模和公司扩大生产基地的目标相一致。永德利公司每建一个大棚无息借款四仟元,解决了群众缺少资金难题。此外,在技术推广,品种更新,农药,化肥的使用上都由公司负责经营和指导,这样即保证了供应,又有人承担经济责任,避免了政府在做这些工作时力不从心的尴尬。公司和农户在合作中实现了互利 双赢。

4 、积极申报品牌,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一方面,为了适应市场准入制度的新形势,申报了“三合”牌无公害黄瓜,通过了省绿办的检测验收。这为全镇今后蔬菜发展拓展了空间。今年,在全镇确定了二十个试验棚,完全按照无公害产品的技术要求和标准进行生产,产品两次送省绿办检测都达到了标准。准备在今年试验的基础上,明年春茬黄瓜全面实行无公害标准生产,打出“三合”品牌,拿出批量产品。另一方面,大力抓好“四位一体”生态棚建设,“四位一体”生态棚建设是农村能源开发工作的一个主要形式,也是进行绿色蔬菜生产的重要方式之一,更是棚菜立体开发,增效增收的有效方式。去年镇通过典型示范共发展标准“四位一体”生态棚10栋,经过一年的生产实践看,每个生态棚平均增加收入5000元。刘家镇加大了“四位一体”生态棚建设力度,计划建成40栋,现在已完成20栋。为了促进其建设,在财力紧张的条件下,对集中连片建看护房的大棚,每户补助2000元。下一步我们将稳步推进,常抓不懈,努力实现生态、社会、 经济效益的统一。

三、 发挥政府职能,强化服务作用。

在蔬菜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但它的作用不是亲自上阵,包办一切,也不是行政命令,下任务订指标,而应当体现在宣传、引导和服务上。

在发挥政府服务功能上,一是抓好 宣传发动,每年的九月初,就召开动员大会,下发宣传单,宣传建大棚的好处及资金、土地方面的政策等,做到早动员早动手。

二是做好信息服务,在辽北蔬菜批发市场内建立了 信息服务室, 电脑上了网,随时可以了解到 全国各地蔬菜的行情。

三是做好技术服务,刘家镇政府有两名技术人员王喜富、肖更富和永德利公司的 技术员田文化、肖更义常年为菜农提供技术服务。每年还要请省农大的教授和著名专家以及市县的技术员来平岗上课,到大棚实地指导。带来了新的建棚技术和新的蔬菜品种。形成了技术和品种的南北交流与推广。还组织菜农外出学习,去铁岭、赴凌原、北宁和 山东寿光。正是因为注重技术推广与更新,所以刘家镇的蔬菜生产水平一直在全市领先,产量也比较高。四是提供物资,水源和用电保障。

四秋季建棚期间,村干部全力以赴为农户联系木材、拖拉机、棚膜等 物资,没有一个大棚因物资原因成为半截子工程。我们还为新建棚区开通电源,解决用电,打方塘,打沉井解决大棚用水,镇政府为棚户接电投资6.8万元,打方塘两座,打沉井260眼,直接投资21万元。

五是协调解决资金和土地方面的难题。资金方面得到了农行、 信用社的大力支持和永德利公司的大力协助。近两年每个建棚户都可以得到银信部门的三千到五千元的贷款。得到永德利公司四千元无息借款,这基本解决了建棚的资金问题。

建棚用地主要采取农户换地的方法解决,实在无地可换的租地解决,租地价格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议定,全镇统一不超过每亩260元。去年粮食价格上升,地价上调到300元,由于各村达成了共识,避免了哄台地价,影响保护地面积的扩大现象的发生。总之,经过几年的努力,刘家镇的蔬菜生产有了一定规模,形成了企业为龙头,市场为纽带,农户为主体,科技为先导,政府做服务的产业发展 链条,有基地,有市场,有公司,有品牌,有技术,为今后加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现有规模还比较小,发展速度也比较慢,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抓好蔬菜生产,把蔬菜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富民强镇的 目标。

刘家镇 党委以基层党建为重点,以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为切入点,以提升 党员形象、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为目标,积极探索党员 管理新模式,在全镇大力开展党员“五带头”活动。一是党员带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做致富的模范。镇党委大力鼓励、支持党员、群众大兴畜牧养殖之风,以“基地+协会+农户”的养殖模式,全面发展养殖大户。目前,全镇共有25户养殖大户,鹅、鸭出栏26万只,生猪9300头,兔3万只,农民纯收入1300元;二是带头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种植业,做先进生产力的模范。广泛宣传科学技术知识,大力发展水稻制种,优质稻、蘑菇 种植、水果种植业,目前,100余名党员带头种植水果,认真学习科学技术 知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效益带领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种植业,以增收致富;三是带头缴纳各项 税费,完成各项任务,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镇党委、政府要求广大党员要积极学习有关政策,大力宣传 政策法规,并带头完成各项工作,全镇600余名党员在向广大群众宣传相关政策的同时带头缴纳武引水费;四是带头扶贫帮困,树文明新风,做共同富裕的模范。继续开展“1帮1或1帮几”帮扶活动,5月份以来,共组建8支党员 突击队,近240余人参加了帮贫扶困工作,共抢收小麦400余亩,油菜180亩,栽秧350亩;树立了良好的党员 形象;五是带头做好思想教育,解决 矛盾纠纷,做维护农村稳定的模范。今年以来,先后成立了党员矛盾化解小组、党员宣传教育小组,在镇村党员干部和党员义务队的协作下共解决遗留问题10起,化解邻里纠纷19起,充分地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刘家镇针对农村庭院普遍存在脏乱差的问题,大力实施庭院文明工程,发展 庭院经济、培育 文明农民、搞好庭院安全,力争到2007年把全镇80%以上的农家庭院建设成为小康、文明、安全的新型庭院。镇大力推进庭院 经济建设,以庭院为起点,加大对17个村致富信息的传递和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应用,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落实到户;实行下派科技特派员制度,不断提高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科学 文化素质,力争在3至5年内实现全镇3万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目标。加快庭院文明建设,抓好“九个有”建设,即有一个庭院花果园、一个庭院文化活动室、一个懂 法律和农技知识的明白人、一块文明挂牌等。强化庭院安全建设,大力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四五” 普法等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加快农村法制进程,确保农村庭院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形成人人遵纪守法、户户有安全感的新局面,为农村社会综合治安提供根本保证。该镇已涌现出100万元“庭院工程”示范院1户,10万元以上示范院6户。

此外,刘家镇各项社会事业也实现了全面进步。城镇基础设施日渐完善,镇村环境面貌明显改观;科教文卫事业协调发展,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各类科技文化培训健康开展,农民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加强,镇村风气实现根本好转;创建“和谐平安刘家”初见成效,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新农村建设扎实深入,一个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发展的新刘家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周边中学

榆树市刘家镇第一中学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刘家中学(民营路北)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刘家中学(民营路北)

周边政府机关

榆树市刘家镇人民政府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民营路刘家镇政府刘家镇委

周边乡镇

刘家镇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

周边村庄

刘家 地址:长春市榆树市

刘家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土桥镇刘家

刘家村 地址:长春市榆树市

永生村 地址:长春市榆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