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背村
柳河县第一中学, 柳河县第一中学教学条件, 柳河县第一中学荣誉成就, 柳河县第一中学学校文化, 柳河县第一中学历史沿革, 柳河县第一中学强制消费事件
吉林省柳河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47年,是 吉林省 重点中学。学校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 20570平方米,拥有三栋教学楼、两栋学生宿舍楼、两个学生食堂、一座阶梯教室。在校生2800人,50个教学班。 新校区 占地面积14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共有教学楼3栋、宿舍楼2栋、教学实验楼1栋、综合办公楼1栋、食堂1栋、体育馆1栋,另有400米环形跑道标准田径场、室内运动场馆、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教室、标准会议室等配套教学办公设施和全新的一体化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条件学校坚持科研兴教战略,教学、科研喜结硕果。《学校管理“321”系统工程》获国家级优秀科研成果奖、省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研训一体化实验研究》获国家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教师在各种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学校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为每位教师配备了一...
详情吉林省柳河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47年,是 吉林省 重点中学。学校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 20570平方米,拥有三栋教学楼、两栋学生宿舍楼、两个学生食堂、一座阶梯教室。在校生2800人,50个教学班。 新校区 占地面积14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共有教学楼3栋、宿舍楼2栋、教学实验楼1栋、综合办公楼1栋、食堂1栋、体育馆1栋,另有400米环形跑道标准田径场、室内运动场馆、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教室、标准会议室等配套教学办公设施和全新的一体化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条件
学校坚持科研兴教战略,教学、科研喜结硕果。《学校管理“321”系统工程》获国家级优秀科研成果奖、省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研训一体化实验研究》获国家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教师在各种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学校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为每位教师配备了一台电脑,所有的班级都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教室内电脑、彩电、大屏幕、投影仪、幻灯机一应俱全。学校建有 多媒体会议室 、学生微机室、数字语音教室、校园演播室,还拥有清华同方多媒体课件库、清华同方电子期刊、多媒体素材库、电子备课系统和校园 电子图书馆 。柳河一中 现代信息技术 建设已步入全省先进行列。同日争光多壮志,与时俱进创辉煌。荣誉成就
柳河一中以“成人成才”为校训,以“团结严谨,勤奋进取”为校风,以“求实求新”为教风,以“勤学多思”为学风,学校各项工作发展迅速,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本科优秀率曾高达96.98﹪,80年代以来,先后有52名毕业生考入 清华 、北大和 中国科技大学 。 学校被评为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示范校、全国科研兴教示范单位、沈阳军区国防生生源基地、吉林省教育先进集体、吉林省电化教育示范校、吉林省卫生安全先进集体、清华教育示范校、通化市教育科研示范校、通化市文明单位、通化市平安校园、通化市五星级民主管理单位、柳河县模范集体等称号,并多次获得通化市重点高中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奖、一等奖。琼花烂漫争春色,学子腾飞舞大千。60年来柳河一中培养了一万多名毕业生,一中的学子遍布海内外,为国家和家乡的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2008年学校又确立了柳河一中“54321”发展理念,为学校描绘了更加灿烂的图景。柳河一中正以全新的形象展现全县人民面前,昂首阔步,开拓创新,朝着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学校文化
校训:成人成才 校风:团结严谨,勤奋进取 教风:求实求新 学风:勤学多思历史沿革
1924年2月,创办柳河县立初级中学校,首任校长 张庆云 (1924年2月—1925年末),继任校长田作新(1926年春—1931年)。校址在原县城东街小学。学制3年,招收初中一年级学生34名,教师2名。开设国文、英文、数学、历史、地理、公民、博物、物理、化学、体育、音乐、图画等课程。学校教育以提高公民道德教育,培养国民道德基础,并授以生活所必须的知识技能为宗旨。1930年学校历时六年时间,才发展到三个班,学生120名,教师8名。1931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全校师生群情激愤,抗议日寇侵略暴行。1932年因时局混乱,柳河县初级中学被迫停办。1933年县立初级中学恢复,田作新继续任校长(1933—1937年),招收学生27名。1937年县女子师范学校改为女子初级中学(现县委党校校址)。全县有男女初级中学两所,共四个班,学生108名,教师7名。课程以日本语为主课,改国文为“满语”,数理化教学内容支离破碎。1938年实行新学制,女子中学停办,县立初级中学改为“通化省立农林学校”,校长田作新(1938—1940年)。学制2年。以实物教育为主,以作物、园艺、林业、果园等专业课为主要教学内容,有25亩实习农园,农忙季节整天劳动。 1940年“通化省立农林学校”改为“通化省立柳河国民高等学校”(简称柳河国高)(属农科),校长小原正章(1940—1944年)。共有5个班,194名学生,学制为四年。秋季迁到南门外新建校舍(现柳河二中校址)。1944年柳河国民高等学校已有八个班,405名学生。1945年柳河光复,县地方治安维持会将“柳河国民高等学校”改为“柳河县中学校”,女子国民高等学校改为“柳河县女子中学校”。柳河县中学校,初中6个教学班。10月,柳河县民主政府成立后,将两所中学合并为“柳河县联合中学”(简称“联中”),校长王学礼(1945年9月—12月)、叶诚(县政府秘书兼任校长,1945年12月—1946年3月)。分男生部(今二中址)、女生部(今汽车配件厂址),共11个班,526名学生,教职员19人。1946年春,“柳河县联合中学”改名为“柳河县初级中学”。王铁骑任校长(1946年3月—1947年2月)。初中3个教学班,高中3个教学班。10月,国民党军队侵占柳河县城后,又将“柳河县初级中学”分为“柳河县中学校”和“柳河县女子中学”。“柳河县中学校”除有初中8个班,325名学生外,又新招高中一年级一个班,学生50人。1947年3月,柳河再度收复后,将两所中学合并成“柳河县联合中学”,田作新任代校长(1947年3月—7月)。8个班,320名学生,16名教职工。7月,王殿礼任校长(文教科长兼校长,1947年7月—1948年12月)。初中三年级以上学生全部参加教师集训班,结业后分配到政府工作,或入军校学习和参加土地改革工作队。1948年5月,联合中学共开办3期师范训练班,学员146人;一期农村干部训练班,学员38人。参加学习的学员均是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学习三个月结业,为全县培养一批小学教师和地方干部。12月,王大群任校长(文教科长兼校长,1948年12月—1949年3月)。1949年3月,“柳河县联合中学”改称“柳河县立初级中学校”,王荫南任校长(县长兼校长,1949年3月—1949年12月)12个班,428名学生(其中师范班、农干班学生102人)。1950年校长庄英武(1950年1月—1952年3月)。初中9个教学班,简师2个教学班,干部班2个。 1951年“柳河县立初级中学校”根据辽东省政府指示,光复后在该校办了三年制初师班和半年制简师班,共为我县小学培养了241名教师,基本上解决了小学教师紧缺问题。初中11个教学班。 1952年校长徐树(1952年3月—1955年8月)。学校办学重点是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各中学普遍实行综合课、复习课、练习课等三种课堂类型教学,废除百分制,采取“五级分制”。初中11个教学班,师范4个教学班。 1953年“柳河县立初级中学”改名“柳河县立第一初级中学”(简称一中),校长徐树。初中12个教学班,师范3个教学班。 1954年秋,柳河一中迁至东门外新校舍(现一中校舍),校舍面积4376平方米。初中12个教学班,师范2个教学班。 1955年校长何士懿(1955年8月—1957年3月)。初中13个教学班,师范2个教学班。1956年初中13个教学班,师范2个教学班。 1957年校长袁平(1957年3月—1960年10月)。初中13个教学班。 1958年初中12个教学班,招收高中一年级一个班,54名学生。 1959年初中12个教学班,高一2个教学班,高二1个教学班。 1960年1月—8月,初中12个教学班,高中5个教学班。9月,柳河一中改名为“柳河县实验学校中学部”,开始试行“九年一贯制”。高中6个教学班。10月,何士懿再度任校长(1960年10月—1966年8月)。1961年初中12个教学班,高中6个教学班。1962实行新的《吉林省中学生学业成绩考查办法》,恢复使用百分制记分法。初中12个教学班,高中5个教学班。1963年恢复“柳河县第一中学”校名。学校被列为吉林省重点中学。初中12个教学班,高中5个教学班。1964年初中12个教学班,高中5个教学班。1965年初中15个教学班,高中6个教学班。学生总数达1260余名,教职工100余名。 1966年潘浚澎任学校革委会副主任(1966年8月—1969年8月)。初中15个教学班,高中6个教学班。“ 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初高中毕业生废除升学考试,暂不毕业,留校“闹革命”。8月,成立红卫兵组织,学生外出串联,回校后成立名目繁多“革命组织”,后形成势不两立、针锋相对的两大派。 1967年初中15个教学班,高中6个教学班。5月,一部分学生走向社会参加辩论和武斗,学校陷入混乱状态。 1968年初中15个教学班,高中6个教学班。秋,学校复课。初高中均改为二年制。9月,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带领师生进行“斗、批、改”,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被批斗,实行“群众专政”,学校各学年改称连队,各班级改为排,各小组改为班。12月,1966—1968年的三届高中毕业生,全部下乡插队落户,农村籍学生回到本乡生产队参加劳动。1969年刘金友任学校革委会副主任(1969年9月—1976年3月)。初中18个教学班,高中12个教学班。 1969—1970学年度,中学恢复招生,实行春季始业。在学习海龙“五、七”中学“教育革命经验”中,对原有教材进行“砍、换、补”,原有的学科体系、教学内容被打乱。学校实行“开门”办学,学工,学农,工人、农民上讲台。1970年初中18个教学班,高中12个教学班。全国废除大中专考试制度,实行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制度,只重视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和政治表现,不重视文化程度,造成学生普遍不重视文化课学习的后果。一中少部分初、高中毕业生被推荐进入大专院校。 1971年初中18个教学班,高中12个教学班。12月,柳河县召开了教育战线教职员工大会,传达《全国教育工作座谈会纪要》,提出所谓的“两个基本估计”,广大教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无所适从。 1972年初中18个教学班,高中12个教学班。一中发展到30个教学班,1270名学生,70多名教职工。 1973年初中18个教学班,高中12个教学班。一中按 吉林省教育厅 决定改为五年制,初中三年,高中二年。 1974年初中18个教学班,高中12个教学班。改为秋季始业。10月,实行“厂校挂钩”,“开门办学”,学校正常秩序被打乱。 1975年初中22个教学班,高中16个教学班。推广朝阳农学院办学经验,造成教师无法教、学生无法学的极端混乱的局面。 1976年石松龄任学校革委会副主任(1976年6月—1978年8月)。初中22个教学班,高中16个教学班。1976年10月6日,党中央粉碎“四人帮”,柳河一中教育教学逐渐走向正轨,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 1977年初中22个教学班,高中16个教学班。7月,柳河一中被省列为第二批办好的吉林省83所重点中学之一。柳河一中恢复招生,共招生4个班。 1978年6月,柳河一中改制,确定初中为三年制,高中为二年制。初中2个教学班,高中8个教学班。全校学生总数500名,毕业生188名,录取大专学生39名。8月,李广云任校长(1978年8月—1980年3月)。教职工78名。9月,一中校址迁至柳河县南大街(今柳河八中校址)。在籍学生680名,高中4个班,初中14个班。 1979年初中4个教学班,高中10个教学班。79名教职工,在校生680人,毕业生187人。大专以上院校录取31人。1980年初中4个教学班,高中10个教学班。在校生916人,毕业生198人。3月,一中领导班子有了较大调整。李超任校长(1980年3月—1988年3月),73名教职工。学校加大队伍建设的力度,注重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7月, 51名学生考入大专院校。8月,部分骨干教师调入一中任教。 1981年初中4个教学班,高中10个教学班,79名教职工,750名学生。毕业生198人。7月,67名学生考入大专院校。 1982年初中4个教学班,高中11个教学班。教职工76人,在校生780名,毕业生216人。录取大专以上院校59人。8月,高中改制,由原二年制改为三年制,一中撤消初中部,变为独立高中,原初中任课教师调离一中。 1983年教职工62人。高中11个教学班,在校生670人,毕业生223人。录取大专以上院校74人。 1984年在校生615人,由于改制当年没有毕业生,只有高三复习生204人参加高考,考取大专院校56人,考入中专51人,升学率50.9%。教职工65人。9月,14个教学班,学生635名。 1985年高中15个教学班,在校生730人,毕业生345人。教职工67人。春,柳河一中改属吉林省梅河口市教育局管辖。学校实行校长组阁任期责任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采取“系统管理”、“目标管理”、“对比管理”、“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等多种形式,加强了学校各项工作。贯彻执行党政工“三条例”。参与跨市区的重点中学“八校联考”。 1986年1月,柳河一中改属通化市教委管辖。教职工67人。高中15个教学班,在校生752人,毕业生357人。录取大专以上院校109人。 1987年教职工73人,高中15个教学班, 在校生837人,毕业生407人。录取大专以上院校121人。春,由辽阳工程队施工新建五层教学楼,共5750平方米,设有各学科教研室、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微机室、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资料室、档案室、医务室、印刷室等。 1988年3月,杜长江任校长(1988年3月—1990年2月)。在校学生939人,15个教学班,高三7个教学班,387人参加高考,考取大专院校146人。教职工72人。新建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投入使用,从此,学校告别了几十年的“工字房”校舍。 1989年17个教学班,在籍生增至1037人,毕业生337人,升入大专院校152人。教职工72人。 1990年2月,严仲山任校长(1990年2月—1992年2月)。教职工76人。16个教学班,在籍生1137人,450名毕业生,考入大专院校169人。 1991年78名教职工,18个教学班,在校生1136人,毕业生523人,考入大专院校218人。 1992年2月,县委组织部调整一中领导班子,孙立军任校长(1992年2月—1997年8月)。新班子组建后进行了学校内部管理体现制改革,制定并实施“四定”和“四制”三年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提出五年奋斗目标:“一年稳步过渡,两年有所提高,三年有较大突破,四年大面积丰收,五年突破400人大关”。由于加强了学校管理,稳定了教育教学秩序,使学校工作紧张有序,忙而不乱。4月,建立柳河一中、集安一中和通化县七中三校联考机制。81名教职工,18个教学班,在校生1249人,毕业生580人,考入大专以上院校187人。实现了“一年稳步过渡”目标。 1993年确立并实施《学校管理“321”系统工程实验方案》。83名教职工,19个教学班,在校生1278人,毕业生526人,考入大专院校242人。实现了“两年有所提高”目标。 1994年教育局1993年在一中东侧道北建教师住宅楼,因占一中地界,学校投入29万元在一楼建门市四个单元400平方米,其中教师集资18万元。为缓解当时经济压力,教育局1994年特批一中多招自费生65人。虽然一次性还清了教师的集资款,但由于自费生的增加给三年后(1997年)的教学质量带来一定影响。87名教职工,20个教学班,在校生1288人,毕业生450人,考入大专院校315人,实现了“三年有较大突破”目标。 1995年89名教职工,21个教学班,在校生1360人,毕业生515人。考入大专院校352人。实现了“四年大面积丰收”目标。6月,建设语音室和电教室。7月,特大洪水冲倒一中家属房一栋。 1996年91名教职工,任课教师73名。2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64人,毕业生605人。考入大专院校402人。升学人数列全市重点高中之首,实现了“五年突破400人大关”目标。当时,在全国高校还没有大量扩招的情况下,考取大专以上院校402人是难能可贵的。为此,当日下午,学校在操场召开全校师生庆祝大会。当晚学生放假(停上晚自习),教师聚餐庆贺至深夜,喜庆场面令人终生难忘。4月,建设计算机室。11月,《学校管理“321”系统工程实验研究》结题,县教育局和县教科所召开专门会议,在二中、九中、长青小学等十所中小学推广柳河一中学校管理“321”系统工程研究成果。 1997年93名教职工,22个教学班,在校生1394人。毕业生620人,高考全市600分以上17名,柳河一中进入4名,并列全市第一,英语考生费立森628分,居全市之首。当年升入大专以上院校人数为297人,列全市重点高中升学人数第3名。8月,由一中教师民主推荐,组织部考核任命,闫顺利任校长(1997年8月—2003年10月21日)。11月,柳河一中学校管理“321”系统工程科研成果获通化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998年占地面积2510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320平方米。教职工92名,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15名,中学一级教师41名,学历达标率90%。21个教学班,在校生1484名,毕业生607人,升入大专以上院校403人。 1999年教职工93人。21个教学班,学生1263人,毕业生534人,升入大专以上院校385人。 2000年春,在校园北侧新建3000平方米的高二年级部教学楼。教职工93人,中高级教师66人。高中扩招,达26个教学班,学生1370人,毕业生542人,升入大专以上院校515人。改造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使之达到省规定标准。更新了计算机设备,提高了计算机教学水平。在柳河一中、集安一中和通化县七中的三校联考的基础上,建立了联合教学研究机制。 2001教职工94人,27个教学班,在校生1413人,毕业生571人,升入大专以上院校528人。加强电化教学,建设了电视教学闭路双控系统。 2002年学校基本建设有突破:在后楼原三层基础上新接教学楼两层;新建阶梯教室812平方米;新建学生宿舍楼3878平方米;购买十中教学楼一栋3900平方米。使学校拥有一栋阶梯教室,两栋学生宿舍楼,三栋教学楼,一个年部一栋教学楼,分年部管理。教职工94人,29个教学班,在校生1641人,毕业生633人,升入大专以上院校616人。十月,成功举办五十五周年校庆。1961年毕业生,原空军情报部部长于增河为母校赠价值五万元钢琴一架。 2003年教职工97人,学校再度扩招,达到33个教学班,学生2094人,毕业生761人,升入大专以上院校723人。2003年10月21日,县委组织部调整一中领导班子,经柳河一中全体教职工、全县中小学副校长以上领导干部和全体教育局机关干部大会民主推荐,组织部考核任命,孙立军再度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新班子组建后,重新修改、完善和使用《柳河一中学校管理“321”系统工程》,很快稳定学校局面,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入健康轨道。 2004年6月,全校37个教学班,学生2300人,毕业生760人,升入大专以上院校685人。教职工104人,男57人,女47人。专任教师91人,行政、后勤人员13人。专任教师,相当于研究生学历6人,本科80人,专科5人。9月,高一11个教学班,1个分校班。高二12个教学班,1个分校班。高三16个教学班(其中3个补习班),1个分校班。共42个教学班,学生2300多人。在岗教师128人。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全部更新教师 办公桌椅 ,为每位教师配备一台电脑。新增计算机室和数字化语音室各一个,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2005年教职工142人。42个教学班,学生2370人,毕业生887人(含复习生),升入大专以上院校701人。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建设步伐,全校为每个教学班级(42个)都装备了 多媒体教学设备 (电脑、投影机、电子大屏幕、实物展台、中控系统等)。2006年全校44个教学班,2430名学生,毕业生958人(含复习生),升入大专以上院校728人。教职工146人(含在编但由一中自行开资17人),专任教师130人,其中高级教师42人,中级教师42人,省级学科骨干教师4人,市、县级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35人。校园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三栋教学楼、二栋宿舍楼、一栋阶梯教室,总建筑面积20570平方米。绿化面积4580平方米;硬覆盖面积18760平方米。 2007年全校44个教学班,2410名学生,毕业生861人,16个教学班(含复习生198人),其中,理科667人,文科194人,高考录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各1人;中国科技大学3人,本科以上录取537人。教职工152人,专任教师140人,其中高级教师42人,中级教师45人。 2012年曲长秋任柳河一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2014年柳河一中扩大招生量,公费招生分数线535分,自费招生分数线519分,招得公费生500余人,自费生63人为一中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强制消费事件
事件详情
2014年,高三学生小齐不再住校了,小齐的母亲说,家里决定到柳河县陪读,到学校办理相关手续时,校方却称退宿可以,但伙食费还要交。她觉得学校这样做不合理。 小齐介绍,校方对在校吃饭的学生有严格的规定,每月需按最低消费的金额给饭卡充值,到月底消费不完的,余额也将清零。校方说明
柳河县一中校长曲长秋称,该校住宿生约800人,要求在校男生每月伙食费最低消费350元,女生每月最低消费310元。校之所以这样要求,主要是因为个别学生总想出去吃,但外面的小吃部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确实发生过学生在外吃饭食物中毒的事情,为了确保学生饮食安全,控制学生在外吃饭,所以采取这种办法,尽量要求学生在校就餐。周边政府机构
柳河镇水背村筑役蝮退军人服务站
地址: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G1112(集双高速)
周边农家院
百年梨园休闲山庄
地址: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水背村
周边村庄
水背村
地址:通化市柳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