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宝岗村
长白, 长白内容, 长白长白朝鲜族由来, 长白所获荣誉
长白广义上是指长白山地区,狭义上是指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 女真 、 满洲 的圣山。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位于 吉林省 东南部,长白山主峰南麓, 鸭绿江 源头右岸,南与 朝鲜 隔江相望。长白县素有“ 长白林海 ”之称,是吉林省重点林业县之一。森林覆盖率85.4%, 林地面积23万公顷,林木蓄积量2288万立方米。 满洲(旧称女真)以长白山为圣山,始于金代,清代 旗人 将长白二字冠于名前,以彰族属。如:麟庆(满洲习俗,称名而不举姓),完颜氏,亦署名长白麟庆,就是来自东北地区(又称 白山黑水 )的满洲人麟庆之意。内容 地区概述 1、 动植物资源 野生经济植物126科、1200多种。较为名贵的有 东北三宝 , 黄芪 、 党参 、越桔、 薇菜 、 山葡萄 、大叶 杜鹃 等。依附森林 三水郡 、金贞淑郡、厚昌郡,隔江相望,西与 临...
详情长白广义上是指长白山地区,狭义上是指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 女真 、 满洲 的圣山。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位于 吉林省 东南部,长白山主峰南麓, 鸭绿江 源头右岸,南与 朝鲜 隔江相望。长白县素有“ 长白林海 ”之称,是吉林省重点林业县之一。森林覆盖率85.4%, 林地面积23万公顷,林木蓄积量2288万立方米。 满洲(旧称女真)以长白山为圣山,始于金代,清代 旗人 将长白二字冠于名前,以彰族属。如:麟庆(满洲习俗,称名而不举姓),完颜氏,亦署名长白麟庆,就是来自东北地区(又称 白山黑水 )的满洲人麟庆之意。
内容
地区概述
1、 动植物资源 野生经济植物126科、1200多种。较为名贵的有 东北三宝 , 黄芪 、 党参 、越桔、 薇菜 、 山葡萄 、大叶 杜鹃 等。依附森林 三水郡 、金贞淑郡、厚昌郡,隔江相望,西与 临江市 接壤,北与 抚松县 交界。国境生存的野生动物有300多种,其中兽类50多种,鸟类200多种,鱼类约47种。境内超过10公里的河流有27条,水利资源总理论蕴藏量为2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0.3万千瓦。发现矿点、矿化点、矿床、矿产地90余处,矿种35种。已探明的矿产有: 硅藻土 地质储量2000多万吨,远景规划储量2亿吨,且质量和数量均属亚洲之首;根据航空遥测,煤炭 地质储量 超过12亿吨; 高岭石 ( 长白玉 )地质储量83万吨; 明矾石 地质储量500多万吨。 2、旅游资源历史沿革
长白县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的 新石器时代 晚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开拓的足迹。 秦朝时,境域属“辽东外徼”。 西汉,初属 苍海郡 ,后为 乐浪郡 。 东汉至唐朝初年,属 高句丽 ,后属 渤海国 西京 鸭绿府 丰州 挨罪。 辽代,先属 东丹国 ,后属 定安国 东京道 渌州 长白山部, 鸭绿江 女真大王府。 金代,属 上京路 会宁府 曷懒路 。 元代,属 辽阳 中书行省 开元路 。 明代,属努尔干都司建洲卫地。因县内长白山为女真发祥地,故清朝统治者将此地列为封禁之地,后属 兴京府 。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后200年时间里,这里被划为封禁区。境内山高林密,万木丛生,道路梗塞,人烟稀少,居民点多是三五家的小聚落。 清光绪三年(1877年),设 通化县 ,领属该境。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 临江县 ,该境转属临江县。不久,又考虑到从临江到长白250多公里,鞭长莫及。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吞朝鲜以后,日本以朝鲜为跳板,经常“越江右开道伐木,意图侵占”。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奉天 巡抚 唐绍仪 委派 李廷玉 、 付疆 前牛胶往长白调查,绘制地图。 清光绪三十四年八月二十日(1908年9月15日), 东三省总督 徐世昌 和 奉天巡抚 唐绍仪联名奏请清政府在长白设府治,他们在奏折中指出:“ 临江县 上负长白山,下界 辑安 ,北连吉林,广袤八九百里,幅员辽阔,治理难周”,特别是“奉省东北边境辽阔,交涉日繁”,况且“此险要之区,守备空虚”,难固“边圄”。奏请以八道江为界,分临江县东部长生。庆生二保地,长白山北麓,添设 长白府 ,治十八道沟、十九道沟之间的塔甸地方(今 长白镇 ),设治之后,与临江辑安两县“联络声势,呼应灵通”。“以保卫国土不受侵犯,巩固边疆。”同年10月6日(九月十二日)旨准,无领属,隶于奉天府。前署长春知府候补、 直隶州 知州 张凤台 为设治总办,委临江县令李廷玉为帮办,筹办长白设治事宜。 清宣统元年(1909年),宣布正式办公。此后, 安图 、 抚松 两县也先后设治,归 长白府 治公所管辖。 清宣统三年(1911年),长白府由试办改为署理。 民国二年(1913年),民国政府改长白府为长白县,直接隶属 奉天省 。 1929年,属辽宁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长白县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932年,属伪奉天省 东边道 。 1934年,改属伪 安东省 。 1936年,中国共产党在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的建立党组织活动。 1937年,改属伪 通化省 。 1945年12月25日,长白县解放,改属安东省。 1946年5月,属辽宁省 通化 地区行政公署 ,后改为省直辖。 1948年9月,归安东省通化专员公署。 1949年5月,改属 辽东省 通化行政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6月归辽东省直辖。 1954年,辽西省和辽东省合并组建辽宁省,划归吉林省通化专员公署。 1958年9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仍属吉林省通化专员公署。 1962年至1964年,中朝两国重新划定国界,将原县境内临近 长白山天池 的一段划归朝鲜国,国界从天池南缘开始向南,陆地部分立有1号、2号、3号界桩,再南行以 鸭绿江 为界。江中沙洲、岛屿与本县有关的共有105个,其中属于中国的有45个。 1985年4月1日,划归 浑江市 管辖。 1994年1月31日,浑江市拟更名为长白山市,最后定名为白山市。行政区划
府治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四月, 东三省总督 徐世昌 、 奉天巡抚 唐绍义委员勘查奉吉两省界线,同时委前署长春知府候补 张凤台 为 长白府 设治总办, 临江县 知县李廷玉为帮办筹划长白设治。1908年9月11日,清廷批准设长白府,同时筹设安图、 抚松 两县。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1月,长白府设治公所正式办公。当年11月至翌年4月,安图、抚松两县设治完毕,归长白府治公所管辖。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3月28日,长白府由试办改为署理,设治委员田乡谷改任长白府知府。 府治设在塔甸(今 长白镇 ),位于县境东南端,为 鸭绿江 源头第一镇,如今成为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清末行政区划 长白设治时,境内有长生、庆生二堡。设治总办 张凤台 将两堡地名按干支序列重新命名,并公布施行,不准任何人随意更改村名,同时将两堡所属34个村镇划为四段管理。 第一段有长生堡的塔甸、温厚社、良善社、恭顺社、梨沟镇她格验( 梨树 沟)、小梨沟镇(小梨树沟)、万宝岗、 南涧 放枣辨头(南尖头)、癸恩社。 第二段有长生堡的西砬缝、东砬缝(梨田洞)、壬皇社、 金华镇 (半截沟)、辛裕社。 第三段有照尝狱虹庆生堡的 丰乐园 、庚顺社、已恭社、景和乡、下隈子( 十三道 沟下隈子)、戊雨社。 第四段有庆生堡的拉拉岗子(十三道湾上下)、套裤带(十三道湾以下)、背阴亭、丁春社、孤山子、二股流(下二股流)、金厂、小 南川 、丙望社、乙农社、小蛤蚂川、大蛤蚂川、甲华社、葫芦套。 中华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1914年7月,调整区划设警区,全县划为4个区。第一区驻县街,辖城乡附近一带及十九道沟以上至长白山东南与安图、抚松及韩国交界处;第二区驻金华镇,辖十八道沟至十六道沟;第三区驻三圣屯,辖 十五道沟 至十道沟;第四区驻八道沟,辖九道沟、八道沟及该沟里龙华冈、 嘉鱼 河一带。各警区设有区官。 1916年8月全县划为7个区。第一区辖二十三道沟至十九道沟1镇4村;第二区辖塔甸至南尖头1镇5村;第三区辖十八道沟至金华镇1镇5村;第四区辖东丰乐园至冷沟子1镇5村;第五区辖小冷沟子至套裤带1镇3村;第六区辖背阴亭至十道沟1镇2村;第七区辖八道沟至嘉鱼河1镇6村。至年末,因区太小,恢复原4个区,辖59个村。 1930年2月,根据辽宁省新村制大纲规定,在4个区内组成20个 联合村 ,不久并为10个联合村,年末每区又并为2个联合村。 1932年6月6日,日本侵略军占领长白县城后,延续 中华民国行政区划 。1936年8月,日伪当局废除区村制,实行街村制。全县划为长白街、塔甸村、二十道沟村、梨树村、 金华村 、 中兴村 (十四道沟村)、戊雨村、三圣村等1 街8村。1937年,日伪当局强行归村并屯,全县划为1街5村,辖66个部落。长白街驻县城,辖8个街;顺天村驻县街,辖12个村; 安民村 驻十四道沟村,辖16个村; 遵化 村驻地十三道沟,辖11个村;协和村驻地十二道沟,辖12个村;亲睦村驻地八道沟,辖14个村。 1946年,全县划为3个区,辖6个镇、15个乡、56个村。第一区驻县城,辖东镇、西镇、二十道沟乡、十八道沟乡、半截沟乡、 二道岗乡 ;第二区驻地十三道沟,辖十 三道沟镇 、 十四道沟镇 、十 三道沟乡 、双 岔头乡 ( 中和村 )、冷沟子乡、丰乐屯乡、桃泉里乡;第三区驻地八道沟,辖 八道沟镇 、十二道沟镇、船卧子乡、 金厂乡 、新房子乡、九道沟乡、老局所乡、栾家店乡。 1947年3月,县城成立4个村,东安街、南阳街并为 民主村 ;中亨街、兴隆街并为 白山村 ;北顺街、西安街并为 解放村 ;镇江街、 新兴街 并为绿江。取消乡、镇,实行区村制。根据村落户数、人口、面积及自然情况,划为 中心村 、行政村、自然村、 直属村 ;行政村中分为甲、乙、丙、 丁村 。 1949年8月,全县由3个区划为4个区,县城的4个村又改为民主、白山、解放、绿江村。第一区驻地民主街,辖4个街5个村和老坡口自然村;第二区驻地十八道沟,辖11个村和16个自然村;第三区驻地由十三道沟迁至十四道沟,辖村不变;第四区驻地八道沟,辖村不变。 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 1950年7月,将第二区的 沿江村 划归第一区。1951年11月16日, 长白镇 从第一区划出,所辖4个街又改为村,第一区驻地改为 马鹿沟村 。1954年3月,第二区改为十八道沟朝鲜族自治区,二十一道沟、 天桥沟 、 中和村 、 西岗村 改为朝鲜族 自治村 ,长白镇改为 城关区 。 1955年9月撤区建乡,全县划为1个区级镇、1个乡级镇、5个朝鲜族自治乡,保留八道沟 区公所 (1956年2月撤消)。1957年3月恢复十八道沟朝鲜族自治区,辖十八道沟、 龙泉镇 、半截沟乡、马鹿沟乡、撩 荒地乡 。 1959年3月,全县划为4个 人民公社 ,长白镇公社辖20个管理区,十四道沟公社辖11个管理区,十二道沟公社辖10个管理区,八道沟公社辖17个管理区。1961年5月14日将4个人民公社调整为9个,撤销管理区,设 生产大队 。长白镇公社辖12个生产大队、4个街道和1个直属队;半截沟公社辖5个生产大队、2个直属队;龙岗公社辖5个生产大队、2个直属队;十四道沟公社辖6个生产大队、2个直属队;十三道沟公社辖5个生产大队;十二道沟公社辖10个生产大队、3个直属队;十一道沟公社辖5个生产大队、2个直属队;八道沟公社辖10个生产大队、2个直属队;大顶子公社(后改为新房子公社)辖6个生产大队、5个直属队。1965年2月,长白镇公社分为长白镇 人民委员会 和 马鹿 沟人民公社。马鹿沟公社驻地马鹿沟村,辖马鹿沟、梨树沟、十八道沟、万宝岗、南尖头、沿江、十九道沟、二十一道沟、小农场9个 生产大队 、1个直属队。1971年8月25日成立宝泉山人民公社,十二道沟公社的撩荒地、八 盘道 、新部落、五盘道、老局所、上二股流和新房子公社的大崴子、 邱家店 、栾家店、宝泉山、新南岗、马家岗以及八道沟公社的老保甲共6个生产大队、7个直属队组成,驻地宝泉山村。 1983年8月,撤销人民公社制,将10个人民公社全部改为乡;生产大队、直属队改为村和自然村。1985年2月将八道沟、十四道沟乡改为镇。1986年7月10日,将半截沟乡更名为 金华乡 。1987年3月30日, 长白镇 成立 解放街道 、白山街道办事处,下辖8个 居民委员会 。1992年1月,马鹿沟乡改为镇。1992年8月,改解放大街为长白大街,全长约5公里。1992年11月,宝泉山乡和新房子乡改为镇。2001年9月,撤消 龙岗乡 并入 马鹿沟镇 ,撤消十一道沟乡并入 八道沟镇 。2002年11月,长白镇撤消8个居民委员会,成立白山、民主、 塔山 、绿江4个社区。2004年12月,撤消 十三道沟乡 并入 十二道沟乡 ,十二道沟乡同时改为镇建制(待省政府批准)。 至2005年末,全县有 长白镇 、马鹿沟镇、 十四道沟镇 、十二道沟镇、 宝泉山镇 、八道沟镇、 新房子镇 和 金华乡 8个乡(镇)、77个村、50个自然村和4元协章个社区。 长白镇 长白镇位于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东南部,东北、西与 马鹿沟镇 接壤,南濒 鸭绿江 与朝鲜 两江道 惠山市相望。是县政府所在地。南北长5.4千米,东西宽5.2千米,面积30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3.2平方千米。总户数13454户,总人口34085人(2004年)。辖长松、塔山、绿江、民主4个社区和绿江、民主、解放3个行政村,小梨树沟、南岗、大湖、西甸子4个自然屯。镇政府驻白山大街75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700米。302、303省道公路过境。古迹有 灵光塔 。 马鹿沟镇 马鹿沟镇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东部。呈半园型环绕县城,西与 金华乡 毗邻,北与 抚松县 漫江镇 为界,东南濒鸭绿江与朝鲜两江道隔江相望,边境线长58.5千米。面积943.2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7.5%。总户数为3641户,总人口10299人(2004年)。辖马鹿沟社区和马鹿沟、十九道沟、二十道沟、二十一道沟、南尖头、十八道沟、小农场、果园、二道岗、龙岗、太阳、梨树沟、沿江、河口新、 大梨树 、下二道岗村、 龙泉镇 村、万宝岗18个行政村,排卧子、东岗、两江、朝阳、东升、西兴6个自然屯。镇政府驻马鹿沟村,距县城3千米。地势北高南低,最高处红头山,海拔2012米,最低处马鹿沟村812米。302省道公路过境。 十四道沟镇 十四道沟镇位于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南部。辖十四道沟1个社区和十四道沟、 十五道沟 、干沟子、 鸡冠砬子 、冷沟、安乐6个行政村,三南里、暖泉子2个自然屯。镇政府驻十四道沟村,距县城23千米。303省道公路过境。景点有长白石林。 十二道沟镇 十二道沟镇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西南部。辖十二道沟社区和十二道沟、背阴亭、十二道湾、船卧子、外南岔、孤山子、下二股流、十三道湾、十三道沟、中和10个行政村,参振、大浦、乡班参场3个自然屯。乡政府驻十二道沟,距县城54千米。长(白)白(山)公路过境。 宝泉山镇 宝泉山镇位于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西部,距县城63千米。辖宝泉山社区以及老保甲、栾家店、邱家店、新南岗、大崴子、河底、上二股流、老局所、八盘道、撩荒地、马家岗11个行政村,前坡、冰湖沟、二道阳岔、五盘道、新部落5个自然屯。通(化)长(白)公路过境。 八道沟镇 八道沟镇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西部。东与宝泉山镇接壤,西与 临江市 六道沟镇 毗邻,南临 鸭绿江 与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两江道 厚昌郡隔江相望,北连 新房子镇 。面积111平方千米。总户数3372户,总人口9711人(2004年)。辖合兴、北兴2个社区和葫芦套、东兴、西兴、新兴、北兴、胜利、西大坡、蛤蟆川、小蟆川、新开沟、不大远、马鞍山、九道沟、十一道沟、 南川 、金厂16个行政村,28个自然屯。镇政府驻东兴村,东距县城149千米,西距临江市区100千米。为县西部商品集散地。最高处 马鞍山村 ,海拔886米,最低处 西兴村 302米。 303省道 长(白)白(山)公路过境。 新房子镇 新房子镇位于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西部。辖新房子社区和大顶子、景秀、佳在水、新房子、老人沟、水库、虎洞沟7个行政村,于沟子、金坑、大门坎、大金厂、畜牧场、金沟、北坡、西坡、三人把、四平川、平岗、新北岗等13个自然屯。镇政府驻新房子,距县城72千米。 金华乡 金华乡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东南部。辖金华、十七道沟、鸠谷、梨田、三浦、十六道沟6个行辣凝旋政村,天桥、前鸠谷、三联办参场3个自然屯。乡政府驻金华,距县城14千米。长(白)白(山)公路过境。 【 长白经济开发区 】1972年时依托长白对朝口岸成立了长白县经济开发办。1997年经县委常委扩大会研究成立了吉林省长白经济开发区。面积6.25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驻 鸭绿江 大街130号,邮编134400。头顶搬运
头顶搬运 是朝鲜妇女的一种劳动习惯。她们从小就学习用头顶东西的能力,长大成人后,便都熟练地掌握了这门技能。不论是水罐、粮袋、包袱,还是其它的什么东西,她们都不用肩挑、背背或手提,而是放在头上顶着。 顶东西时,先在头上放好一个垫圈,垫圈是用毛巾或布做成的,轻松柔软,防止硬东西直接与头部接触,磨坏头部。另外,这种垫圈还有固定物体的作用,使物体不容易从头上掉下来。她们在用头顶东西时,一般都不用手扶着,东西稳稳地放在头上,快速行走,也不摇晃。特别是顶水灌更叫人佩服。水灌顶在头上,行走轻盈,竟会滴水不洒,像杂技演员一样。 她们一人一次能顶数十斤重的东西,还轻松自如。如果让汉族人顶那么重的东西,可能会把脖子压坏的。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埋屑高,运输工具不断改进、如自行车、 三轮车 、摩托车、 畜力车 、拖拉机、汽车已经成为较常用的运输工具,所以朝鲜族妇女用 头顶搬运 重物的现象在逐渐减少,这种劳动方式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变为历史了。长白朝鲜族由来
十八世纪初,朝鲜贫苦边民不堪忍受封建统治者的压榨与灾荒饥饿之苦,便不断 冒禁 越江潜入我国,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大批潜入。并在与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东北边疆,长期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过程中逐渐成为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朝鲜族。(《 朝鲜族简史 》,序言)这就是中国朝鲜族的由来。 据《长白县状况(日文)》一书中记载:“道光11年(1831),在 帽儿山 这北汤河地方,发现 朝鲜人 居住两户,道光25年,十八名朝鲜人迁住临江。翌年,又二十多人迁住七道沟,咸丰二年(1852),朝鲜 咸镜道 端川郡十余人迁徙到 老岭 下开荒种地。”这些居民,就是朝鲜人迁入边陲长白境内的先驱者。因 辑安 、 临江 、长白是远离统治中心的“边外”北路地方。山高谷深,森林茂密,地旷人稀,无道路的边陲。清朝的统治,鞭长莫及,实际上成为无人管理的地方。所以,对岸的朝鲜人,时常越境打猎,挖参,打柴,开荒种地。开始早来晚归,春来秋归,后来不顾禁令,带领家属定居,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所获荣誉
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周边村民委员会
怠长谰白朝眚鲜族自治县马鹿沟镇万宝岗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吉林省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周边医疗
长白县马鹿沟镇卫生院
地址: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长白大街和新兴路的交叉口附近
周边村庄
万宝岗村
地址: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