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拉温都蒙古族乡

包拉温都蒙古族乡 包拉温都蒙古族乡简介 包拉温都蒙古族乡经济状况 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招商引资 包拉温都蒙古族乡领导班子 包拉温都蒙古族乡自然资源 包拉温都蒙古族乡传说 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文化生活 包拉温都蒙古族乡远程教育 包拉温都蒙古族乡特色产业


属于吉林省白城市 面积15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461人(2017年) 。乡政府驻糜子荒。辖4个村。 由原行政村驻地包拉温都而得名。包拉温都系蒙古语,意为紫色的高原。清代属蒙王地。光绪末年开始耕耘,归醴泉县所辖。民国四年,属瞻榆管辖。1945年……包拉温都蒙古族乡位于吉林省通榆县的西南部,距县城约95公里,东与瞻榆镇相连,南与通辽市相邻,西与兴安盟相邻,北与良井牧场、新发乡相邻,乡政府就地在包拉温都迷子荒村。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总面积15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草原;水域;芦苇。有60多万株杏树,还有很多榆树,其它树木,蒙语包拉温都译成紫色的山岗由此而得名。在2005年成立了自然保护区,开发了旅游业。常住人口4461人(2017年)。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有4个村,11个自然屯,有学校4所,卫生院、敬老院、文化站、集贸市场、加油站各1所。境内地势平坦,包拉...

详情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所有主城区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介绍

属于吉林省白城市 面积15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461人(2017年) 。乡政府驻糜子荒。辖4个村。 由原行政村驻地包拉温都而得名。包拉温都系蒙古语,意为紫色的高原。清代属蒙王地。光绪末年开始耕耘,归醴泉县所辖。民国四年,属瞻榆管辖。1945年……

包拉温都蒙古族乡位于吉林省通榆县的西南部,距县城约95公里,东与瞻榆镇相连,南与通辽市相邻,西与兴安盟相邻,北与良井牧场、新发乡相邻,乡政府就地在包拉温都迷子荒村。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总面积15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草原;水域;芦苇。有60多万株杏树,还有很多榆树,其它树木,蒙语包拉温都译成紫色的山岗由此而得名。在2005年成立了自然保护区,开发了旅游业。常住人口4461人(2017年)。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有4个村,11个自然屯,有学校4所,卫生院、敬老院、文化站、集贸市场、加油站各1所。

境内地势平坦,包拉温都蒙古族乡2006年人均收入2000元,牧业人均收入1000元,副业收入1000元。农业主要有 辣椒、 芝麻。牧业有牛、羊、马。农作物桔杆作饲养饲料,修青贮窖,用优惠政策扶持农户发展牧业生产。

(一)优化环境,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对投资的企业和个人我们将让大利,对涉及的收费、用地、用电、用水及其它设施都给予保证和大力支持,简化办事手续,为他们排忧解难,尽一切工作努力,保证投资安全和投资回报,保证公平、公正和高效率,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条件。

(二)立足资源,引进项目,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包拉温都蒙古族乡的实际,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提出立足包拉温都蒙古族乡资源,引进项目,走出去,请进来,搞农牧业产品加工,促进生建设和农牧业发展,不断提高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招商引抄用建设和农牧业发展,不断提高我乡招商引资,2008年引进两家空心砖厂,一家木材加工厂。

党委书记、乡长:赵铁桩 负责全乡全面工作,分管财政所。

人大主席、副书记: 徐英伟 分管人大,政法、公安、司法、土地、建房、统计、政务安全生产、民族宗教、劳动保障、政务后勤。

党委副书记:冯国立 分管党务、纪检、文教卫生、计划生育、民政。

常务副乡长: 曲跃文 分管农经、农业、林业、水利、畜牧。

武装部长: 李春海 分管武装工作。

在通榆县城西南约100公里的地方,有个包拉温都蒙古族乡,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有个半拉格森村。“包拉温都”和“半拉格森”都是蒙古语,前者的意思是“紫色的山岗”,后者的意思是“杏密”。你别说,这“名”和“实”还挺相符,在包拉温都乡半拉格森村一带,还真有绵延数十里的山岗,岗上还真长满密密的杏树林。这就是通榆县境内的山杏林带自然景观。通榆县野生木本植物共有30多种,在这里除山杨、蒙古柳、家榆、蒙古黄榆外,还有山杏( 野杏、蒙古杏)、榆、 欧李等。每年的三四月份,杏树开花时节,落英缤纷,如彩虹铺地。据专家说,这是国内仅有的自然景观,很有开发价值。

传说在 明朝, 大小兴安岭的北部居住着一些少数民族,他们每年都把当地的一些名贵土特产做为贡品交纳到朝廷,什么 海东青、黑狐皮、 貂鼠、 鲸须等,年年进贡。那时,包拉温都在奴尔干都司的一个“卫”通往京城的驿道上。有一年秋天,一队人带着北疆土特产品去京城进贡,路过这里时正赶上天黑了,他们只好就地安营扎寨。午夜,突然狂风大作,漫天飞沙,押运贡品的官兵在睡梦中被惊醒,一个个趴在地上谁也不敢抬头,谁也不敢睁眼。那个带队的头儿,不知不觉地连人带帐篷被狂风刮到了空中,他只觉得耳畔呜呜风响,心中突突乱跳。风不知刮了多长时间,带队的头也不知被刮到了哪里,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惊呆了。这里繁花似锦,鲜果飘香。正在疑惑间,只见一位童颜鹤发、长须似雪的老者站在面前:“将军一路辛苦了,老夫今天请你来,有一事相托,请勿推却。”这个头领见老者和颜悦色,绝无恶意,就一口应承下来。老者随即从身后取出一个袋子,递给他说:“这是一袋杏核请将军拿着一直向西北走,去找你的部下,路上若遇有风,就撒一把杏核,切记切记!”说来也怪,他刚刚答应一声,就听耳旁风响,又连人带帐篷腾空而起。他记着老者嘱咐的话,把随身带来的杏核,一把一把地撒向下面。说来也巧,口袋中的杏核撒光了,风也停了,他又落回地面,睁眼一看,他已回到了原来的地方,见部下们像刚睡醒似的,一个个从地上爬起来。他清点了人数和贡品,一人不缺,一物不少,就又带着这些人上路了。这个将军征战又来到这里,使他大为惊讶的是,地方还是这个地方,怎么漫山遍野长满了 杏树?林间微风轻拂,枝条婆娑起舞, 杏花争芳斗艳,简直就是一座大花园。他猛然醒悟,这不是那位老者的功劳吗?于是他访遍周围百里,就是找不到那位老人,将军怏怏不快,这时他看到株株杏树在向他点头致意,心中感到欣慰。战马一声长鸣,他们一队人马又踏上了征程。

吉林省 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坐落在 科尔沁草原深处,交通偏僻,信息闭塞。为了满足少数民族农牧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顺应他们求知、求文、求乐和求美的需要,包拉温都蒙古族乡在全乡13个自然屯中创办了13个“报吧”。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政府还为“报吧”赠送了钢报架、部分党刊、科技报和文化信息报,县科协等单位也为“报吧”送去了几百本科技书和致富手册,“报吧”又分别自费订了部分报刊,平均每户10份报纸,上百册图书。其中曲淑霞“报吧”自费订了50种报刊,购买3000册图书,免费供村民看。自从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建立起13个“报吧”之后,改变了当地群众旧的生活方式。大人孩子天天往“报吧”跑,读书看报已成为“家常便饭”,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每个屯都有上百名“读报迷”,上至85岁老人下至6岁的儿童都是“报吧”常客……如今,“报吧”已成为村民们读书看报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文化阵地,成了群众领会党的精神、寻求致富信息的平台。

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迷子荒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0人,自开展“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简称“远教”)到现在已6个月时间。全村在开展“远教”工作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遵循县“远教”管理制度,聘请热衷于本职工作的老模范党员 张树森为负责人。平均每个月村支部集中开展2次“远教”学习,6个月中全村党员干部参学360多人次,党员干部参学率达82%,群众达220人次。有效地利用“远教”进行学习怎样建设好村党支部基层组织,怎样推进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怎样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村支部号召全体党员在“远教”中找答案。同时结合“远教”学习内容,在全村党员中开展对群众“十上门”活动,让“远教”成为改变“村风”的动力,群众致富的金桥。

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地处科尔沁草原深处,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很多农民习惯的种植“老三样”: 玉米、谷子、 高粱,结果是“鼓了粮袋子、空了钱袋子”,结果是增产不增收。全乡青年农民通过学习十七大精神后,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效益型农业为发展目标,纷纷转变了种植观念,决定种植红干椒,全乡很快兴起了种红干椒热。乡政府领导很重视这项工作,通过多方联系,请来了 洮南的高级农艺师现场传授科学种植红干椒技术,来学习的青年农民有上百名。之后洮南市金塔集团还提供了红干椒产品的销售信息。青年农民满怀信心和希望,纷纷整地、积肥,全力投入到种植红干椒的前期备耕中。科技促发展,效益转变了观念,因地制宜改变种植结构,很快全乡青年农民安排50多公顷种植红干椒地,是2007年全乡种植5公顷的10倍。相信新一代农村人的生活会向红辣椒一样红红火火。

周边政府机关

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政府 地址:白城市通榆县

通榆县包拉温都乡迷子荒村党支部 地址:白城市通榆县116县道北50米

周边政府机构

半拉格森村党支部 地址:白城市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116县道南50米

周边诊所

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卫生院 地址:白城市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116县道

周边乡镇

包拉温都蒙古族乡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

向海蒙古族乡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

周边村庄

白音塔拉 地址:白城市通榆县

糜子荒村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