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兰镇

依兰镇 依兰镇历史沿革 依兰镇行政区划


依兰镇隶属 依兰县管辖。位于县境西部,濒临 松花江南岸的牡丹江口与倭肯河口,城区北、西、东三面环水,东、西两面的 倭肯哈达山(俗称东山)和拉哈福山(俗称 西山)形成自然屏障,素有“东北重镇,遐迩通衢”之称。依兰镇总面积105.06平方公里。县属工商企业集中于镇内。镇办工业有机电厂、涂料厂、纸箱厂、豆浆晶厂、编织厂等,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4450万元。镇郊有耕地4.17万亩,近郊以种植蔬菜为主;远郊以种粮豆为主,兼种蔬菜。全镇共辖7个街道和朝阳、镇东、同大、五国城、福兴、吉兴、马大、兴胜、保平、沿江等10个村。常住人口87673人(2017年) ;满、回、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镇政府驻于镇内。城北“ 五国城遗址”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省政府于1982年6月设碑存志。镇郊牡丹江西马大屯,为元代“ 斡朵怜军民万户府”驻地。依兰镇,原名“...

详情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依兰镇所有城乡结合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依兰镇介绍

依兰镇隶属 依兰县管辖。位于县境西部,濒临 松花江南岸的牡丹江口与倭肯河口,城区北、西、东三面环水,东、西两面的 倭肯哈达山(俗称东山)和拉哈福山(俗称 西山)形成自然屏障,素有“东北重镇,遐迩通衢”之称。

依兰镇总面积105.06平方公里。县属工商企业集中于镇内。镇办工业有机电厂、涂料厂、纸箱厂、豆浆晶厂、编织厂等,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4450万元。镇郊有耕地4.17万亩,近郊以种植蔬菜为主;远郊以种粮豆为主,兼种蔬菜。全镇共辖7个街道和朝阳、镇东、同大、五国城、福兴、吉兴、马大、兴胜、保平、沿江等10个村。常住人口87673人(2017年) ;满、回、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镇政府驻于镇内。

城北“ 五国城遗址”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省政府于1982年6月设碑存志。镇郊牡丹江西马大屯,为元代“ 斡朵怜军民万户府”驻地。

依兰镇,原名“ 三姓城”。三姓城是一座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的历史古城。辽为女真 五国部之越里吉国故城,设于今依兰镇城区北门外,史称 五国头城(亦称五国城)。金代设置 胡里改路,初置万户,后改设节度使,治所设于五国城旧址。北宋徽、钦二帝被金俘至上京 会宁府,后由 韩州徙五国城监禁,俗传“坐井观天”,先后死于五国城。元代于胡里改路旧址设置胡里改万户府,并于今依兰镇西郊马大屯设置 斡朵怜万户府。明代为忽儿海卫治所。清初,1665年(清康熙四年),已“设土城有 官守”。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始派协领驻守三姓。1731年12月(清雍正九年十一月),添设三姓 副都统驻守后,1733年(清雍正

十一年)于旧城南侧,修筑 三姓城。城呈方形,每边长1.5华里,东、西、南、北分设四门。到清代中叶,三姓城成为三江中下游流域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被称为边外七大重镇之一。

清末,1906年2月(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添设民官,三姓城遂为依兰府城。1909年(清宣统元年),裁撤三姓 副都统,设置吉林省 东北路道,道署驻三姓城。中华民国成立后 ,1913年3月,府、厅、州一律改县,遂由府城改为县城,划为一区。1914年6月,东北路道改为 依兰道,道、县公署同驻三姓城。 依兰县公署于1915年在县城北门外开辟商埠地,1921年再兴商埠,扩充用地。三姓城是哈尔滨以下最大贸易口岸,是粮食、木材、毛皮、山产品的集散地。东北沦陷后,初称 三姓保,1938年改为依兰街。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 ,1946年为依兰县城区,后改为第一区。1955年5月,改为依兰镇。1958年10月,将马大乡并人改称依兰镇公社。1980年复改称依兰镇。

依兰镇辖7个街道和朝阳、镇东、同大、五国城、福兴、吉兴、马大、兴胜、保平、沿江等10个村。常住人口87673人(2017年);满、回、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镇政府驻于镇内。

周边依兰县

陪吮依兰伤县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泵厂北巷

周边乡镇

依兰镇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

江湾镇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

道台桥镇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

三道岗镇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

周边公检法机构

黑龙江省依兰县人民检察院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健康街300号
营业时间:00:00-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