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岭子村

青岭子村 青岭子村简介 青岭子村发展 青岭子村巨大变化 青岭子村带头人的作用 青岭子村百度地图


青岭子村位于黑龙江牡丹江市海林市,有5个自然屯,384户。 2005年,该村经济总收入388.7万元,人均收入2890元,比全市低1198元。全村负债户达53户,负债额达67万元。55%的村民饮用地表水,三大农作物种植比例高达90%。没有一条像样街道,村内所有道路都是沙土道,晴天土飞扬,雨天泥水淌,牛在道上放,进屋头碰包,生产生活条件极差。新农村建设后,村党支部书记桑凤义组织村干部和党员经过认真学习,统一思想,认为脱贫不是目的,决心借新农村建设春风,以发展肉牛、蔬菜、食用菌、北药产业为重点,开辟新产业,大刀扩幅地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村民增收;合理规划,加快村屯建设,改善村民生活环境。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实现591.3万元,人均收入5221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了52.1%和80.7%。畜牧、蔬菜、食用菌和劳务收入占到了经济总收入的64.6%。两年来,...

详情

青岭子村地名网_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山市镇青岭子村资料简介
  青岭子村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山市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23108310321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231083。青岭子村与山市社区、东街村、西街村、道南村、东光村、二洼村、长胜村、洋草村、锦山村、奇峰村、胜利村、新兴村相邻。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山市镇青岭子村介绍

青岭子村位于黑龙江牡丹江市海林市,有5个自然屯,384户。 2005年,该村经济总收入388.7万元,人均收入2890元,比全市低1198元。

全村负债户达53户,负债额达67万元。55%的村民饮用地表水,三大农作物种植比例高达90%。没有一条像样街道,村内所有道路都是沙土道,晴天土飞扬,雨天泥水淌,牛在道上放,进屋头碰包,生产生活条件极差。

新农村建设后,村党支部书记桑凤义组织村干部和党员经过认真学习,统一思想,认为脱贫不是目的,决心借新农村建设春风,以发展肉牛、蔬菜、食用菌、北药产业为重点,开辟新产业,大刀扩幅地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村民增收;合理规划,加快村屯建设,改善村民生活环境。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实现591.3万元,人均收入5221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了52.1%和80.7%。畜牧、蔬菜、食用菌和劳务收入占到了经济总收入的64.6%。两年来,新农村建设总投资513.5万元,新建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肉牛养殖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了1010亩以西洋参为主的北药种植园;将村内9横9纵的主干道10.8公里村内街道全部修成硬质水泥路;建设了“四位一体”沼气池127个,新打一口深水井,完成了管网配套设施,入户150户,村民吃上了安全放心水;新接有线电视350户,入户率达91%;建设了占地9540平方米的休闲绿地和占地18139平方米的娱乐家园一期主体工程,其中广场内设置了篮球场、乒乓球场、健身娱乐场和绿地内的叠水工程、休闲凉亭、休闲长廊及500平方米的彩砖地面,明年5月即可竣工,形成集活动、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娱乐园。通过两年的不懈拼搏,青岭子村变成了一个布局优化、住宅美化、道路硬化、四旁绿化、街道亮化、卫生净化的新型农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群燕高飞,功在头雁”。两年来以桑逢义为班长的青岭子村两委班子,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处处带头,事事争先,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天,正在打点滴的桑凤义听说新购入的牛不爱吃草了,他拔出针头,快步冲向牛舍,了解情况后马上与市畜牧总站专家请教解决办法,看到牛愉快地进食,他开心地哼着小曲,踏着明月才回家。听说市里正在推广西洋参生产,他就多方收集资料,打探有关政策、市场前景、收益情况,回村后与村民代表和班子成员研究,并带领13名村民组成的考察组,赴长春乐山西洋参生产基地参观考察。最后决定拿出村里最好的100亩耕地,集中种植西洋参。针对占用土地户怕收入受影响的顾虑,村里采用反租倒包和每年每亩地由村里先支付500元土地保证金等方式,很快青岭子村西洋参种植基地建成了。秋季,西洋参长势和大小明显比长春乐山基地要好得多,仅此一项年可为村民增收25万余元。

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让农民唱“主角”是新农村建设深入持久开展的关键所在。召开三个会,调动积极性。该村通过召开两委班子会、村民代表会,座谈讨论学习市委1号文件,组织外出参观,村干部深入各家各户宣传,使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根本转变,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受益者是农民,要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该村以旧村改造为突破口,以村庄生态园林化建设为载体,植树造林,全面整治村屯环境,美化、净化了村容村貌。特别是把养殖业的下脚料加以充分利用,大力发展沼气,解决了村民做饭和少量照明问题,减少了环境污染,确保了全村清洁卫生。在实施硬质路和硬质边沟建设时,村民们都自觉拆除了占道的猪牛舍、仓房、杖墙。规划四个区,建设新农村。该村通过聘请专家设计,村民献计献策,以过反复酝酿,将全村统一规划成居民新区、棚室蔬菜产业区、食用菌产业区、肉牛育肥区四个区域,使撤并屯村民和相应产业逐渐向新规划区域集中。目前,青岭子村正朝着产业思路清晰,布局合理,村容环境优美的新农村目标迈进。

只有产业发展对路,农民才能增收,经济才能快速发展,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青岭子村从发展棚室蔬菜开始,到加快发展生猪、肉牛养殖及北药、食用菌产业,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而且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一是发展蔬菜产业促增收。该村把“三菜”即棚室蔬菜、露地菜、山野菜作为富民产业,在村东南部建设蔬菜棚室40栋,每栋棚室年收入1万元以上;全村种植露地菜320亩,是大田作物效益的 2倍以上。在收购山野菜季节,该村为经济人免费提供场所,仅此一项年增收50余万元。二是发展食用菌产业稳增收。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富民的基础产业来抓,通过强化培训、技术指导、大户带动、政策扶持,今年已发展150万袋(盘),其中地栽木耳60万袋、滑子菇90万盘,实现收入120万元,人均增收830元。三是扩大肉牛养殖全民增收。争取肉牛养殖建设资金100万元,同时吸纳农民入股20万元,采取全民入股,集中饲养,亏赢均滩的管理方式,新建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75平方米的肉牛养殖场及相关配套设施,现已购入育肥牛200头,年可出栏1000头,实现利润30万元。四是发展北药产业特色增收。通过采取农民入股和土地反租倒包的形式,投资210万元建设了210亩西洋参种植基地,同时又规划并落实了800亩以种植五味子、西洋参为主的北药种植园区,现已完成园区土地整理和泵房建设。五是劳动力转移快增收。通过开展“阳光工程” 培训,为农民提供技能、技术等多方面服务,进一步拓展就业空间,今年共转移和输出劳动力372人,其中异地转移127人,就地转移245人。实现劳务收112万元,人均增收770元 。

1998年年初至今,海林市山市镇青岭子村一直上演着“致富进行时”。他们通过种植转型、反租倒包、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种措施,使过去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一跃成为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青岭子村位于海林市山市镇西北部,属于四级温带地区,无霜期仅有100天,常年积温2000度,这样的气候条件对种植粮食不利,因此产量很低,再加上四周靠着林区,“地少人多,一直是困扰青岭子村致富的一道坎儿。”在往青岭子村的路上,山市镇政府宣传员这样说。

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人,因为实行了种植转型、反租倒包、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措施,竟催生出一个省级示范村,其中隐含的深层次启迪,引人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从思想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是被动的适应,还是主动出击?是应时而动的权宜之计,还是审时度势的理性选择?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青岭子村,对农村干部、村民进行了采访。

人的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

青岭子村是1993年由山市镇的良种场村、石峰村、青岭子村合而为一形成的。

原青岭子村由于村干部变动频繁,村干部与村民之间以及村民与村民之间因土地而起的矛盾比较突出。“解决人的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桑逢义如是说。

直到今天,说起桑逢义做村民的工作,当年的老村长依然记忆犹新。他用九个字对桑逢义的工作做了概括:“发扬民主,感化老百姓!”老百姓有事,全力以赴,这也是桑逢义多年村支书工作的总结。

山市镇副书记吴子顺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件事,过去新老村长交接,新村长对老村长遗留问题不予解决。老村长为了集体曾经用自己的钱垫付过公款,如果不解决,做了好事的人不但经济上遭受损失,还要承受委屈。当桑逢义了解实情后,便迅速地做出了兑付的决定。“农村矛盾大,但想一想,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理顺了,工作起来自然就顺畅。”桑逢义说,村民家的红白喜事大事小情,作为村干部都全力以赴,干部们带头,做出了榜样,村民之间的隔阂也就消除了,人与人之间便建立起了和谐互助的关系。

巧偿债务 增强村民凝聚力

1993年桑逢义担任青岭子村党支部书记。这时,村里的账目上,非但没有一点盈余,还背负了17万的外债。这对于一个384户1440人的贫困村可是个庞大数字。

上任伊始,桑逢义着手解决这一问题。用桑逢义的话说,青岭子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跟三个林场接壤。在各林场间,桑逢义看出了商机。他决定用“五荒拍卖”的办法,既让村民得到实惠,又增加村里的积累,巧妙地解决外债问题。这一方法果然凑效。

如今提起这事,村民李焕祥依然向桑逢义竖大拇指。过去村子与林场间的土地由林场向农民发包,每年向村民收取每亩50元的承包费。桑逢义研究政策,将土地划规到村里,以每亩20元包租给农民,期限为10年。资金回笼了,还上了债务,同时也为村民致富打下了基础。

有限的土地 更多的产出

“有限的土地,更多的产出。”这是挂在桑逢义嘴边的一句话,也是桑逢义带领青岭子村发家致富的真实写照。

青岭子村一直以种植大豆和玉米为主,村民只能维持温饱水平,更别说致富了。从当上党支书的那一刻起,身为农民致富带头人,桑逢义就在琢磨菜篮子、米袋子和钱柜子。用他的话说:“这是老百姓的根本啊!”

有了更多的土地,他从克山引进土豆种子,第一年产了100多吨。接着,又到山东藤州考察土豆项目。山东藤州是土豆加工基地,双方找到了利益的结合点,一拍即合,签定了大笔土豆供货合同。这是村子的第一笔“定单经济”,也是青岭子村制定的第一个鲜招儿。

很快,青岭子土豆开始扬名。听说青岭子土豆个大、口感好,牡丹江的菜贩子也闻风而来,购买土豆,价格高出了与藤州所签定单的价格。这是他们当初没有想到的。

“最好的卖给了菜贩子,中等的卖给了山东,最后剩下的,我们用来做土豆粉条。”村民们这样说。

1999年,青岭子村开始引进亚布力豆角品种。那时,山市镇山产品正处在热销状态。敏感的经济人从青岭子的豆角看到了商机,全部包销,用于干菜制作。靠卖豆角一项,村民比上年增收150%。

种菜让青岭子村掘到了第一桶金,也让桑逢义看到青岭子村发家致富的希望。但向土地要更大效益的青岭子村民,面临这样一个问题——短暂的无霜期过后,怎么向休眠的土地要效益?

“经营大棚经济。”村干部又出新招儿。他们开始种韭菜,10月扣棚,第二年收了5茬韭菜。又种黄瓜,12月末种上黄瓜,到正月十五,黄瓜成熟,连续卖3茬。到4月份大棚经济结束,开始在大田种植传统农作物。大棚经济如雨后春笋,在青岭子村遍地开花。

“就是用歇人不歇地的方法,让同样的土地,长出几倍的庄稼。”青岭子人自豪地说。

“一个大棚至少增收1万元,从此老桑再号召个啥,那是一呼百应!”山市镇党委书记李修杰说。

绒山羊打开多种经营的路子

老孙的儿子娶媳妇了,这对全村人都是喜事。孙殿桥家过去日子过得不富裕,别说给儿子娶媳妇,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

一说起这些,孙殿桥对村支书桑逢义充满了感谢。“要不是老桑无偿让我养绒山羊,或许今天我还……”说到这里,孙殿桥泪流满面。

几年的蔬菜经营,让大部分青岭子村村民摆脱了穷困。但好日子没过几年,市场发生了变化。用桑逢义的话说:“主要是关内菜的冲击,让投入大、产出相对较小的青岭子村蔬菜大棚渐渐失去了地缘优势。”

青岭子村如何转型,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的发展?桑逢义和村民李焕祥开始了实验。两个人从辽宁凤城各引进200只绒山羊。结果,一年下来,每人净挣了10万元以上。一时,养绒山羊在青岭子村成风。为了让全体村民共同致富,桑逢义把自己的100只绒山羊转让给了村里贫苦户孙殿桥:“老孙,100只绒山羊归你了,秋天挣了,把本钱还给我,如果赔了,我们就算了。”

“我儿子28岁了,为什么娶不上媳妇?就是因为我家穷啊!”孙殿桥感激不尽。当年秋天,孙殿桥家有了可观的收入。

反包倒租 产业链条越延越长

许长江是青岭子村良种场屯人。记者采访时,他正在侍弄着自家的2万袋地栽木耳。“规模比去年翻了近一番。”面对记者,许长江一脸的兴奋。

除了搞地栽木耳,许长江家还有14亩地。但从去年开始,他就不再种地了。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情况下,许长江把地包给了村里搞西洋参种植。现在,许长江不仅每年能拿到每亩500元的租金,还能通过侍弄西洋参挣些活儿钱。在良种场屯像许长江这样的还有46户人家。

对于良种场屯农民将土地租给村里集体利用的做法,专业名称叫“反租倒包”。

从2007年开始,反租倒包不仅改变着良种场屯,也改变着青岭子村,给牡丹江的农村土地流转注入新的内容。

牵手“东度参业” 拓展致富途径

青岭子村的种植基地选在了村里的良种场屯。这是一个只有200多户人家的小自然屯。屯里的大部分土地依山傍水,十分适合种植西洋参。

为了尽快完成土地的集中,桑逢义可没少做村民的工作。“实在不愿意流转的,就动员亲戚朋友串地。”提起当时的情况,桑逢义十分感慨。

虽说转包土地已不是新鲜事,但面对这样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良种场屯传出了两种声音。村里的年轻人认为,种地并不能让他们致富,同时,土地还牵扯了太多的精力;村里上岁数的人则认为,种地虽不能富起来,但毕竟种地是一条令人踏实的路,用他们的话说:“没了地又能干什么呢?”

两种声音就意味着两种选择:一是以土地入股,搞股份制,4年后分红;二是每年拿每亩500元的转包费。

一个多月后,村里与良种场屯47户农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共计150亩。在流转兑现形式上,47户农民中,只有两户选择了入股分红。

今年年初,看到西洋参种植基地日渐起色,一些村民找到了桑逢义,表示也想把自己的地拿出来加入基地。桑逢义为此想到了搞种植合作社,走“龙头企业加专业组织加农户”的路子。

在桑逢义看来,种植合作社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增加与企业的话语权。成立合作社,可以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在贷款和签合同上十分方便;另一个则是通过合作社吸纳更多的村民用自己的土地入股,实现规模发展,带领更多的村民致富。

“光让村民从土地抽身不行,还得给他们找到其他致富的门路。”桑逢义说,在成立种植合作社的同时,村里还有另一个计划,大力发展食用菌和肉牛产业。

和谐发展 成为省级示范村

从1998年种植转型以来,青岭子村一步一个脚印。村民从生活到精神面貌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但桑逢义清楚,如果要带领全体村民致富,就必须建立稳定的产业链条。

“三大产业将是青岭子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桑逢义说的三大产业,是指养殖业、药材种植业和食用菌生产。

通过培养肉牛和绒山羊,让一部分村民参与进来,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把两大养殖项目做大做强;再一个是成立北方原生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但要把西洋参产业搞好,而且要在青岭子村建起千亩药园种植基地,打造药业产业链。如果经营好,还可以考虑成立青岭子药厂;最后一个是成立青岭子食用菌示范小区,集中种植,产业化经营。今年将达到木耳70万袋,滑子蘑100万袋。

两年来,青岭子村新农村建设总投资513.5万元,新建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肉牛养殖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了1010亩以西洋参为主的北药种植园。将村内9横9纵的主干道10.8公里村内街道全部修成硬质水泥路。建设了“四位一体”沼气池127个,新打一口深水井,完成了管网配套设施,入户150户,村民吃上了安全放心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建设了占地9540平方米的休闲绿地和占地18139平方米的娱乐家园一期主体工程,广场内设置了篮球场、乒乓球场、健身娱乐场、休闲凉亭、休闲长廊及500平方米的彩砖地面,形成集活动、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娱乐园。

通过两年的不懈拼搏,青岭子村变成了一个布局优化、住宅美化、道路硬化、四旁绿化、街道亮化、卫生净化的新型农村。2007年青岭子村被列为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如今,让青岭子人想的更远。他们把旅游项目引进青岭子村,将在明年建成占地3万平方米的高尔夫球练习场、6万平方米的采栽园,把休闲娱乐集一体,利用交通的便利,把牡丹江市民和海林市民吸引过来,拉动青岭子村经济发展。

“按最保守的估计,2010年青岭子村人均收入至少在1万元以上。”桑逢义信心十足地说。

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

周边

腰岭子村新村 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市

周边农林园艺

青岭子林场 地址:牡丹江市海林市

周边山峰

青岭子后背 地址:牡丹江市海林市

周边火车站

青岭子站 地址:黑龙江省海林市山市镇青岭子村
黑龙江省海林市山市镇青岭子村

周边景区,

青岭子 地址:牡丹江市海林市

周边村庄

青岭子村 地址:牡丹江市海林市

青岭子二队 地址:牡丹江市海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