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洋
奉城镇, 奉城镇建制沿革, 奉城镇行政区划, 奉城镇地理环境, 奉城镇人口, 奉城镇交通, 奉城镇经济, 奉城镇社会事业, 奉城镇特产, 奉城镇人文历史, 奉城镇荣誉记录
奉城镇隶属于上海市奉贤区,位于上海市郊南部 奉贤区 境内东部。由奉城、洪庙、塘外三个城镇型社区组成。镇域范围东西约11.5公里,南北约8.5公里,总面积109.91平方千米。 截至2014年,奉城镇有常住人口22万,有一个中心城区,2个产业园区和5个社区,有59个村。奉城镇是是奉贤东部地区经济、文化和居住中心。 镇城境内地形平坦,土地资源丰富,河道纵横,水网完整。 2020年7月,获得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旧名青墩、青林、青村。北宋设青墩盐场。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筑城防倭,翌年设青村千户所。清雍正九年(1731年)奉贤县驻地移此,始称今名。建制沿革奉城西部(即煮凳高桥一带)地区,在唐代初年(613年)成陆,北宋 皇佑 年间(1052年~1054年)修筑吴及海塘,道埋备拔后称里护塘纸放谜。 北宋 元丰 年...
详情奉城镇隶属于上海市奉贤区,位于上海市郊南部 奉贤区 境内东部。由奉城、洪庙、塘外三个城镇型社区组成。镇域范围东西约11.5公里,南北约8.5公里,总面积109.91平方千米。 截至2014年,奉城镇有常住人口22万,有一个中心城区,2个产业园区和5个社区,有59个村。奉城镇是是奉贤东部地区经济、文化和居住中心。 镇城境内地形平坦,土地资源丰富,河道纵横,水网完整。 2020年7月,获得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旧名青墩、青林、青村。北宋设青墩盐场。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筑城防倭,翌年设青村千户所。清雍正九年(1731年)奉贤县驻地移此,始称今名。
建制沿革
奉城西部(即煮凳高桥一带)地区,在唐代初年(613年)成陆,北宋 皇佑 年间(1052年~1054年)修筑吴及海塘,道埋备拔后称里护塘纸放谜。 北宋 元丰 年浆举盛间,今奉城地区已有青墩(后改青村)盐场。场署设东皋,居塘内侧。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渐成集镇,易名青村。 故酷明 洪武 十九年(1386年)大将汤和督筑青村堡(即奉城)防倭寇,翌年设青村千户数。 影酷体清 雍正 四年(1726年),析华亭东南境设立奉贤县。清雍正九年(1731年)县治设在奉城(今镇东街影剧院地址)。 民纹垫腿影射国元年(1912年)县治西迁南桥,奉城设立县治达181年,后成为城镇建制。 1986年5月16日,奉城镇正式成立。至此,在奉城的历史上,再度以镇的称谓与建制出现在东海之滨。并实行镇管村体制。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奉城镇中心坐标为东经121°39′30″,北纬30°55′00″。距治南桥镇17千米,距上海市区56.70千米。地势平均高度为吴淞零上4.20米。奉城镇东邻洪庙镇的洪西村、洪南村、协新村、同心村;南以人民塘为界与燎原、五四农场相望;西南与塘外镇的胜利村、海民村、护海村连接;西以航塘公路为界与青村镇的唐家村毗邻;北与头桥镇的幸福村、红旗村、陆桥村接壤。总面积109.91平方千米。 奉城镇地势地貌
奉城镇境内地势呈浅碟状,滩涂向南不断延伸,海塘东西绵亘,形成了该镇主要地貌特征。古海塘——里护塘(现已辟为川南奉公路和奉柘公路)从镇西南的灯民村进入镇境,逶迤穿过南街、城东、东门、白衣聚,东入洪庙镇域。气候特征
奉城镇属中纬度地带海洋性气候。春季温凉多雨;夏季炎热湿润,多吹湿热的东南风和闷热的西南风,高温日历年仅10余天,但从90年代后期起略有增多;秋季先湿后旱;冬季寒冷干燥,常刮干冷的西北风,但严寒不长期。人口
1985年,奉城乡户籍人口3667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72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人口数量得到控制,1987年始,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2001年,全镇户籍人口2894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070人。80年代中后期始,到奉城打工的外来人口逐渐增多,1990年,外来人口357人。至2000年,外来人口增至9809人。是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奉城镇总人口38610人,由汉族、回族等18个民族组成。2001年7月,根据国务院有关政策、部署,经市、县政府安排,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16户、69人迁徒奉贤落户奉城镇。至2001年未,人口年龄结构呈老龄化发展态势,60周年以上老年人4620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5.96%。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148886人。交通
奉城是该县东乡陆路交通枢纽。位于里护塘外侧的 奉城 汽车站,为1982年新建,属二级汽车站,是上海市郊乡镇集镇中最大的汽车站。公共交通线有西奉线、西团线、 西五线 、西燎线、奉柘线和塘四线,呈蜘蛛网形,可东达四团、团东,南至平安、五四农场,西趋南桥、西渡,北通市区 塘桥 ,西南通柘林和燎原农场80多班次,日均运量1万多人次。经济
综述
2010年完成现行价工业总产值102.96亿元,其中,规模企业完成产值8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0%;各项税收收入完成7.36亿元,比上年增长22.47%;地方税收收入完成1.88亿元,比上年增长31.1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亿元,比去年增长11.1%。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2010年完成现行价工业总产值102.96亿元,其中,规模企业完成产值8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0%;完成塘外化工区调整工作之后,完成了7家“三高一底”企业的调整工作,其中6家企业已停止生产,1家企业调整了产品。基本完成重点区域内5家企业资产评估和职工人数的核准工作。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6.4%,居全区首位。开展企业技术改造,总投入资金达1.84亿元。完成企业专利申报140 项、科技项目申报20 项、农业科技项目申报3项。申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注重企业诚信建设,17家企业被评为上海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第三产业
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亿元,增长17%。小 税源 征收完成589.5万元。上海海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顺利开业,已有820多户经营户落户。上海箱包城转制转型为上海祥奉钢材市场。改造洪庙、高桥农贸市场,加强各农贸市场周边的管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奉贤 县委旧址、 万佛阁 、 洪福寺 和兰布拉景观公园等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5.3万人次。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
2011年推行“ 农村养老保险 缴费卡”按月扣缴制度, 投保人 数达17620人,发放养老金3971万元。办理新增失地农民镇保227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投保人数3.35万人,投保率达到98%以上。实行医疗费用银行卡统一结报制度,加强合作医疗基金的监管。全力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全年共救助城乡低保家庭769户、重残无业人员469人、90周岁以上老人380人、大病医疗救助666人次、困难大学生(高中生)教育救助140人,累计发放生活救助、医疗慈善救助、市民帮扶等各类救助金1852万元,31064人次获得帮助。高度重视双拥优抚工作。累计发放烈属、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和医疗救助、义务兵优待金等522万多元、累计抚恤4842人次。开展“ 蓝天下的至爱 ” 慈善一日捐 活动,筹集捐款110万元。开展青海玉树地区地震赈灾活动,捐款23.6万元。文化事业
2011年奉城镇组织开展“三下乡”和“丰收之歌”群文创作活动,深入村、社区开展巡回演出122场次、观众达5.5万多人次。完成8个村有线电视 户户通 工程,做好41个村农民信息化工程。全面完成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升级达标任务。做好 万佛阁 、 洪福寺 的测量、定位等工作,对散落文物进行登记、统计,制作电子文档。对古高桥、新市桥、弘智桥等15个文物点进行补充登记。做好奉城刻纸、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强社区体育协会和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比赛,做好70多个健身点设施的维护和更新,被评为上海市群众体育先进镇。教育卫生
特产
奉城木雕
奉城木雕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奉城木雕以上等的檀木、柚木、樟木、椴木作原料,进行精雕细作。产品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不论是题材、构图、线条、刀法及品种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有山水人物的屏风,历史题材的插牌,飞禽走兽的挂屏,百子闹春、吉祥如意的白木组雕,爱情故事的白木合雕,专门供寺庙、宾馆用的各类物件、饰具,中高档的嫁妆箱,各式仿古玩制品等。奉城木雕有立体雕刻和浮雕,一般以立体雕刻为主。先有图样、尺寸然后进行雕刻。奉城刻纸
奉城刻纸是从民间盛行的龙船贴花、窗棂装饰、鞋花、肚花等剪纸花演变而来的。民间艺人以“刻”代“剪”,令作品的刀法精妙入微,挺拔有力,线条更明快丰富,构图隽秀优美。 奉城刻纸用的主要工具有刻刀和油盘。刻刀刀锋厚度仅0.35毫米,油盘则是在刻纸时垫衬在纸的下面,以便于镂空和剔去不需要的部分。纸张分样纸和色纸。样纸用来描绘图样,从打初稿开始,不断修改到最后定样。色纸即彩色油光纸,也是被刻成成品的纸张。创造一副作品需要先构图,然后修改润色,再进行刀刻,要求刻者具备一定的绘画、雕刻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人文历史
荣誉记录
2020年7月,获得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荣誉称号。周边居民委员会
西城社区居委会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塘外人民路与文化街交叉路口往西南约100米(塘外小学西北侧)
周边路口
平庄东路与三角洋中心路交叉口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X439
周边村庄
三角洋村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紫苑路
三角洋六队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
三角洋四队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