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桥镇
和桥镇 和桥 和桥镇历史沿革 和桥镇行政区划 和桥镇地理位置 和桥镇人口民族 和桥镇经济 和桥镇社会事业 和桥镇交通 和桥镇获得荣誉 和桥镇文化名人
和桥镇隶属于无锡市 宜兴市,位于太湖之滨,是江苏省重点镇,是宜兴市四大镇之一,1500多年历史的江南历史文化名镇,古来就是“千叶小舟云集,八方商贾过往”的繁华商埠。和桥镇面积101.34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8.11万人(2017年) 。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享有"小无锡"的美誉。和桥全面对外开放,投资环境小中见大。工业区内厂房鳞次栉比,成为倍受中外客商青睐的一方风水宝地。和桥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丰富,人称“教授之乡”。为国家孕育了大批杰出人才,拥有和桥籍的专家、教授达500多人,两院院士9名。以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手植 西府海棠而闻名的海棠园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2017年11月,和桥镇获评 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和桥镇古称鹅洲,据地方志记载:传说公元前473年, 范蠡帮助 和桥镇 (5张...
详情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和桥镇有7个社区
和桥镇隶属于无锡市 宜兴市,位于太湖之滨,是江苏省重点镇,是宜兴市四大镇之一,1500多年历史的江南历史文化名镇,古来就是“千叶小舟云集,八方商贾过往”的繁华商埠。和桥镇面积101.34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8.11万人(2017年) 。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享有"小无锡"的美誉。
和桥全面对外开放,投资环境小中见大。工业区内厂房鳞次栉比,成为倍受中外客商青睐的一方风水宝地。和桥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丰富,人称“教授之乡”。为国家孕育了大批杰出人才,拥有和桥籍的专家、教授达500多人,两院院士9名。以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手植 西府海棠而闻名的海棠园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
2017年11月,和桥镇获评 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和桥镇古称鹅洲,据地方志记载:传说公元前473年, 范蠡帮助 和桥镇 (5张) 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为逃避迫害,他伪装渔夫,偕 西施驾一叶小舟,载着鹅鸭,弃官逃亡。
一天路过“和桥”,夜宿和桥下塘南首五指河畔,将鹅鸭放在滩上喂养。后世文人雅称那里的鹅鸭滩为“鹅洲”,从此,“鹅洲”代称和桥。
又相传宋时邵氏兄弟不和,经乡邻相劝,合建桥以示和好,取名和桥。镇以桥名。
清朝置和桥镇,1959年1月成立和桥公社,1959年5月仍改为和桥镇,1986年和桥乡并入,2000年南新镇并入,2004年闸口镇并入。
原南新镇1949年为南新乡,1959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3年改镇。2000年撤镇并入和桥镇。原闸口镇1949年为 闸口乡,1959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9年撤乡设镇。2004年撤镇并入和桥镇。
和桥镇辖 劳动社区、 兴业社区、 生建社区、南新、 海棠社区5个社区和同里、北庄、湖滨、 和桥镇 (3张) 大生、永兴、西锄、 王母桥村、中巷、北新、闸口、福巷桥、钟溪、北渠、 楝树1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西横街30号。
和桥镇位于宜兴市北部。东连 万石镇,南靠 屺亭镇、 高塍镇,西至滆湖,北与常州市武进区 漕桥镇、 寨桥镇交界。面积101.34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水面面积3.2万亩,常住人口8.11万人(2017年) 。镇驻地建成区面积3.5平方千米,镇政府驻和桥西横街,在市政府驻地北13千米处。
和桥的区位优势天造地合,在中国经济发展最前沿、最发达的 长江三角洲腹地, 苏锡常的发展,都无形地影响并引领着和桥的发展进程。
和桥镇与 沪宁杭三大都市几乎是等距离的。立体、环形交通,让良好的区位优势如虎添翼,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平台。
8.11万人(2017年)。 和桥镇 (3张)
和桥镇各产业协调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每年按30%左右的速度递增。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化经营取得显著成果。
和桥镇水产围网面积1万多亩,内塘水面积3万多亩,盛产湖蟹、 中华鳖、青虾、鲌鱼及蚌珠等农特产品。和桥镇工业已形成纺织制衣、环保机械、精细化工、电子陶瓷、汽车配件、塑胶制晶为主的产业体系,部分产品已达到国内外科技领先水平。
私营经济发展迅猛,第三产业态势凸显,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一批批中外客商在和桥投资兴业,外向型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 和桥,水乡风光 (12张)
和桥镇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社会稳定,民风朴实、文化底蕴丰厚。农业生产连年丰收,产业化经营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滆湖的水产品久负盛名,尤以湖蟹、青虾、淡水鱼及蚌珠著称。和桥镇工业已初步形成纺织服装、轻工机械、汽车配件、环保设备、建设化工、电子电缆、塑料纤维为主的产业体系,部分产品已达到国内外科技领先水平。私营经济发展迅猛,两个私营经济开发区已具规模。第三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 商业网点和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外向型经济步伐加快,良好的投资环境使一批批中外合资、 外商独资企业在和桥投资兴业。
规划建设中的和桥工业集中园是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重点工业小区。创业园东至 新长铁路,西靠南 新集镇、南至塘渎港,北临殷村港,总规划面积1.87平方公里,园内实现“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优势明显,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赋予的各项优惠政策。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水平建设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注重特色,有序推进,园内突出产业特色、园内特色、现代特色和发展特色,不断增强园区发展的综合服务功能,有效增强和桥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对外凝聚力、辐射力。
和桥镇工业集中区是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重点工业小区。集中区东至 新长铁路,西靠南 新集镇,南至 屺亭镇,北临殷村港,总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区内实现“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优势明显,享受着国家和地方政府赋予的各项优惠政策。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施、高水平建设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注重特色,有序推进,区内突出产业特色、园林特色、现代特色和发展特色,不断增强集中区发展的综合服务功能,有效增强和桥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凝聚力、辐射力。和谐发展的工业集中区,无疑是我们合作共赢的新起点。
同里村位于和桥镇东南方,区域面积4.5平方千米,47个村民小组,3700余人。 锡宜高速公路、沪宜一级公路穿村而过,连接太湖、 滆湖的烧香港及锡溧漕河分别流经同里村3千米。同里村有山有水,盛产葡萄、银杏,自然条件优越,水陆交通方便。
全村有纺织服装、化工建材、机械电子等企业28个,其中江苏新雪竹针织有限公司生产的雪竹内衣是中国十大品牌内衣之一,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基地能年产5000万块空心砖。2006年工业应税销售1.3亿元。村先后被评为无锡市民主法制村,宜兴市文明标兵单位、村民自治 模范村、农副业先进村、“12345”学习型示范家庭先进村、殡葬改革先进集体。
和桥镇西锄村位于宜城镇北郊15公里风景优美的滆湖之滨,东依 武宜运河,南靠104国道。西锄村总人口近五千人,是宜兴市人口最多地域最大的行政村之一,也是市政府命名的“滆湖秋色”的阳羡新十景所在地。西锄村走农副工并举的强村富民之路,现已形成以电子、陶瓷、汽车配件、电机、化工、环保为主的工业结构,不断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产品畅销中国各地和日本市场。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分别完成54.5亿元、18亿元、4.6亿元,分别增长15.5%、19.3%和10.8%,均超出市平均增幅,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工业经济稳中有进。以保增长为首要任务,工业经济增长在短暂趋缓后很快回升,实现较快增长。预计工业总产值、工业应税销售全年分别完成152.5亿元、14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9.5%、14.5%,其中工业应税销售增幅连续11个月居全市前列。以技改装备投入为重点和抓手,工业投资不断扩大,完成工业后劲投入工作量12.9亿元,同比增长22%;全年申报企业基建及技改项目40只,其中市重点项目5只、装备贴息项目7只;熙友、八达、茂达、太平洋、鹏德、凌志、海德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富陶、奥华、瀛隆等项目即将竣工,兴盛PBT、狮王木业、新力科技等项目正快速推进,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不断形成。规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占全镇经济总量的68%,机电制造、高端线缆等行业在 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保持了强劲增速。三产服务业平稳发展。强化服务管理机制,优化了服务业发展的环境,提高了发展效能。预计可完成 服务业增加值18亿元,同比增长19.5%;后劲投入可达5亿元,同比增长16%;完成流通应税21亿元,同比增长30%。农业经济量质提升。实现农业总产值4.8亿元,多种经营产值实现3.7亿元,均顺利完成市下达计划指标,实现“九连丰”。重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粮油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重视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现零扑杀;重视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监管,闸口、南新和西锄村市场推开蔬菜条码销售;落实各项 支农惠农政策,累计受惠农户1.5万户。现代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有了新的发展。耕地保护力度加大,土地利用更加规范,顺利通过国家国土卫片检查。
预计全年可完成协议注册外资335万美元,到帐外资549.9万美元, 自营进出口创汇约9000万美元。与港中旅、北京建工、美国居奇公司、瑞典TFC公司、英国金属材料工程公司、深圳金瑞亿等大型国内国际企业加强了联系,储备了一批优质意向项目,有望成为跨越赶超的重要引擎。
2012预计,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分别完成54.5亿元、18亿元、4.6亿元,分别增长15.5%、19.3%和10.8%。工业总产值、工业应税销售全年分别完成152.5亿元、1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5%、14.5%,其中工业应税销售增幅连续11个月居全市前列。以技改装备投入为重点和抓手,工业投资不断扩大,完成工业后劲投入工作量12.9亿元,同比增长22%;全年申报企业基建及技改项目40只,其中市重点项目5只、装备贴息项目7只。规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占全镇经济总量的68%,机电制造、高端线缆等行业在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保持了强劲增速。三产服务业平稳发展。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8亿元,同比增长19.5%;后劲投入可达5亿元,同比增长16%;完成流通应税21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农业总产值4.8亿元,多种经营产值实现3.7亿元,均顺利完成市下达计划指标,实现“九连丰”。重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粮油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现零扑杀;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累计受惠农户1.5万户。
科技创新取得新进步。依托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发展,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认定4家;申报省高新技术产品20只,认定13只;产学研合作项目9项;申请专利352只。扎实开展政产学研对接活动,组织企业与湖南大学、 重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江南大学、 苏州大学等密集对接,合作关系进一步强化,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9项,提升了企业的科创意识,加强了相互之间人才和技术的交流合作。
2012年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认定4家;申报省高新技术产品20只,认定13只;产学研合作项目9项;申请专利352只。
2012年预计全年可完成协议注册外资335万美元,到帐外资549.9万美元,自营进出口创汇约9000万美元。全年创成“人才强企”5家、人才载体8家,新引进海归人才4名、双高人才23名、各类急需人才107名。
和桥镇社会安定,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劳动力素质高。 商业网点与专业市场互动发展,“教授之乡”的教学风范长盛不衰,和桥镇拥有 江苏省重点中学、江苏省模范中学各一所。
招才引智取得新进展。以“千家企业引进千名人才”活动为抓手,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和保障性措施,设立人才奖励基金,积极鼓励与支持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全年创成“人才强企”5家、人才载体8家,新引进海归人才4名、双高人才23名、各类急需人才107名。园区建设取得新成绩。坚持把入园企业及项目的建设服务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重视工业园区拆迁腾地工作,完成了近3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聘请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完成了园区规划环评编制。
和桥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和地理优势。北枕常州、西傍南京,东有无锡、苏州、上海,南邻苏浙皖三省交界处;104国道、锡溧漕运河、 新长铁路、 锡宜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穿镇而过;殷村港运河,贯穿东西,连接太湖与江苏 滆湖。
1995年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新型示范小城镇”、1999年被评为“中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00年又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中国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镇”,受到国家的关注。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0月,和桥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世人把宜兴称为“ 陶都”和“教授之乡”。而事实上,紫砂陶瓷主要产于宜兴的 丁蜀镇,而宜兴的名人、教授出得最多的要数和桥镇了。 和桥是位于宜兴北部的一座大镇,近现代以来有名的书香之地。和桥镇志办统计:和桥籍的在世的各类专家教授有600余名,两院院士宜兴共有17人,其中和桥籍的就有4人,而曾在和桥读书的有7人。拿 和桥高级中学来说,除了两院院士外,还出过将军16名、大学校长22名、专家教授700余名,“七院士十将军同出一校”、“一校七院士、一门十教授”传为佳话。
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学家 唐敖庆,著名心理学家 潘菽,著名物理学家 朱洪元,著名化学家 程镕时
工程院院士: 河海大学著名教授 吴中如,著名导弹核武器专家 唐西生
高级将领:少将及以上将军:王良均、 邓铜山、 张盘洪
部队高级军官:黄国芳、戚陆竟、 王正宣、丁士洪等
著名画家 吴冠中
著名律师 吴凯声
无产阶级革命家 潘汉年
革命烈士 史砚芬
著名教育家 史绍熙
著名艺术大师 徐悲鸿
原全国政协常委 傅学文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童傅
原建设部副部长 储传亨
国务院经贸办主任 王一平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钱振超、袁旭沧、 王春裕、 蒋璜、 王金凤等
全国或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朱学成、 王保华等
博士生导师 蒋亚洪、 沙健孙、朱菲等
著名书法大师 程可达
国内外著名专家 周燮、 吴正裕、 胡焕庸、俞桢焕等
周边行政单位
和桥镇行政服务中心
地址:无锡市宜兴市鹅洲西路262号
周边中学
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鹅洲东路南段
周边园区
和桥工业集中区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和桥工业集中区(203县道西)
周边乡镇
和桥镇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
周边公检法机构
江苏省宜兴市和桥人民法庭
地址:和桥镇健康西路96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8:30-17:00
周边村庄
宜兴市和桥镇楝聚村
地址:无锡市宜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