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山镇
栖山镇 沛县栖山镇 栖山 栖山镇行政区划 栖山镇历史景观 栖山镇历史沿革 栖山镇经济发展 栖山镇基础设施 栖山镇社会文化
栖山镇地处江苏省 沛县西南部,距沛城20公里。西邻 丰县华山镇,北靠王店乡,东接唐楼乡,南与 河口乡搭界,东南与孟庄乡毗连。全境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6.5公里,呈长方形,总面积为89.51平方千米。栖山镇在沛县地势最高。可谓“沛县的屋脊”。最高点在镇西南2公里的石楼村,海拔41.6米,由此向东北逐渐降低,到东北部的朱楼,海拔为38米。沛县辖镇。沛栖公路纵贯南北,中有龙口河穿境而过。辖栖山东村、栖山西村、 大王楼村、石楼村、 齐庙村、马村、姜梨园村、何孟庄村、单庄村、吴唐村、王梨园村、 蒲庄村、孟寨村、 朱新楼村、席楼村、 姜村、新庄村17个村委会。 栖山镇栖山一带历史上属于黄泛区,古黄河历次决口,把这里冲积成一片平原。依现在纵贯栖山镇的闫栖公路为界,公路东有部分棕红色淤性土壤,公路西全是黄色沙质土壤,适宜种植 三麦、 玉米、杂粮、 红芋、 棉花、瓜菜、...
详情栖山镇地处江苏省 沛县西南部,距沛城20公里。西邻 丰县华山镇,北靠王店乡,东接唐楼乡,南与 河口乡搭界,东南与孟庄乡毗连。全境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6.5公里,呈长方形,总面积为89.51平方千米。栖山镇在沛县地势最高。可谓“沛县的屋脊”。最高点在镇西南2公里的石楼村,海拔41.6米,由此向东北逐渐降低,到东北部的朱楼,海拔为38米。
沛县辖镇。沛栖公路纵贯南北,中有龙口河穿境而过。辖栖山东村、栖山西村、 大王楼村、石楼村、 齐庙村、马村、姜梨园村、何孟庄村、单庄村、吴唐村、王梨园村、 蒲庄村、孟寨村、 朱新楼村、席楼村、 姜村、新庄村17个村委会。 栖山镇
栖山一带历史上属于黄泛区,古黄河历次决口,把这里冲积成一片平原。依现在纵贯栖山镇的闫栖公路为界,公路东有部分棕红色淤性土壤,公路西全是黄色沙质土壤,适宜种植 三麦、 玉米、杂粮、 红芋、 棉花、瓜菜、果木。境内原有西南、东北走向两条自然漫河:南面是鹿湾河,河道较深,北面是古泡水故道,分支较多,以致境内地貌略有高洼之别。栖山是沛县境内唯一的一座山,据传 栖山古有七个山峰,故曰栖山,后因历代洪水淤积,沧桑巨变,仅存的一个山峰,坐落在栖山村中央,西南、东北走向,1948年沛县解放前夕,尚能见到这座长约40多米,宽8-10米、高3-4米的青色 石灰岩小山。历代里的圩、寨、区、乡、镇的行政区划单位都以栖山命名。解放后,由于连年采石供应公、民建筑,今已成为一个深40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大石坑,仰头不见山,低头看碧潭,现在有些人戏称栖山为“奇山”了。
栖山镇历史悠久,自古隶属沛县。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村落。依据1971-1983年三次在栖山出土的汉墓及随葬品推断,秦汉时代,这里已是人口稠密,农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沛志载沛西南数十里有青龙桂籍山,山下有萧何饮马处,想此处当离栖山不远。清乾隆46年(1781年),黄河在河南省青龙岗决口,洪水淹没了沛城,县令郎赓迁县治于栖山,建砖城、官衙、书院、文庙,成为当时沛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咸丰元年(1851年),闰8月19日,黄河于蟠龙集决口,又淹没了栖山城,县令景步逵将县治迁于夏镇。从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四代算起,栖山作县治70年之久。民国2年(1913年),沛县分设2市5乡,栖山市与沛城市并列为同级行政区划单位。市议事会、董事会均设在栖山。
1928年栖山市改为栖山行政局,栖山行政局机关设在栖山。1931-1948年,国民党以栖山一带为第三区,抗日战争前区公所设在栖山。1944-1948年,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把现在栖山镇的西部划归沛铜县沙河区(后称王店区),东部划归沛铜县孟寨区。沛县解放前属共产党创建的冀鲁豫行署湖西专署领导。解放后,栖山划为沛县第四区,区公所设在前马村。因为前马村和栖山近在咫尺,区里的重大集会活动都在栖山。1949年3月-9月,沛县归属平原省湖西专署领导。1949年10月-1952年底,沛县划归山东省,1953年1月沛县复归江苏省。现在栖山镇的区划是1962年调划公社时确定的。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取消乡的建制后改名栖山人民公社。1983年取消公社体制恢复乡的建制,改称栖山乡。1991年12月23日栖山撤乡建镇,改称栖山镇。栖山镇下辖17个行政村,含60个自然村。1995年总人口为32732人。其中有兄弟少数民族回、布依、壮、苗共10人,其余均为汉族。各村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栖山人民有着抗击侵略反抗压迫的光荣革命传统。1938年8月,石楼村孔宪杰,(外号孔老六)铁拳砸死日本兵的英雄事迹,名闻遐迩。1938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席楼、夏老庄、张庄、东王楼、陈炮楼等村先后建立地下党组织,成立农救会、妇女会、儿童团、姊妹团,开展抗日、除奸、反霸活动。1943-1948年,孙尊山、 张 开科、陈广惠、席文章等同志领导发动群众,建立了沛铜县沙河区、孟寨区人民政权,同敌伪顽进行公开的激烈斗争,通过抗日除奸、减租、减息,大长了人民的志气,大灭了敌人的威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先后有 裴盛德、魏彦西、席后远、程士文、王涵清、席文章等65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48年11月,栖山镇(乡)人民刚获得解放,便踊跃投入到支援淮海战役的工作中去。肩担车推,为解放军送军衣、运军粮、抬担架救护伤病员,同时积极参加清匪反霸斗争,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栖山镇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白酒、特菜加工、桐木板才、童车、面粉、化工、生物有机肥、饲料等骨干企业,工业产品一百余种。徐州高祖酒业有限公司被徐州市政府命名为“明星企业”。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栖山镇域及周边地区种植面积40多万亩,高标准日光能温室1600栋,蔬菜品种有 山药、 牛蒡、 芦笋等;果品有美国黑提葡萄、日本红富士苹果、水蜜桃等;养殖业形成规模,拥有百头奶牛场一个,百头养猪场4个,五万羽养鸡场1个,年产600万只鸭苗孵化场1个。栖山镇已成为江苏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果品生产基地、畜禽繁殖养殖基地。“沛公”牌山药、牛蒡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栖山镇域内3个农贸市场,2个专业市场,1个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综合商城。
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基础设施和各项事业的前进。1963年,纵贯栖山镇境内的徐沛西线公路(闫栖公路)建成通车,大大改善了栖山镇地区的交通条件。1987年5月,栖山街铺设了南北交叉的两条宽阔的水泥路面,为途经栖山的商旅和赶集运物的群众提供了方便。1995年投资200万元建成以栖山为中心通联各行政村的砂石公路45公里,各行政村之间都有公路相通。同年秋,张寨至栖山的砂石路改建为柏油路,加强了栖山镇与沛县南部、东部乡镇的物资交流,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1995年底,公路客运量达40万人次,货运量为250万吨。1993年栖山邮电大楼建成投用,安装程控电话500门,并入国际通讯网,用户可直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传递信息的保证。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显著。绝大部分学校拆除了七十年代建起的房舍,改建为标准的教室。中小学、幼儿园班实现了“三有一无”(有教室、有墙院、有桌凳、无危房)。1983年栖山中学建起了可供12个班师生活动的教学楼,1995年栖山中心小学在新校址建起了可供18个班师生活动的教学楼。1995年栖山镇有幼儿园(班)24个,入园儿童850多人,小学17所,在校学生4159人,初中3所,在校学生881人。完全中学一所,高初中在校学生1200人。栖山中学成为沛县西南部五个乡镇教学和教育科研的中心。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校容校貌,都有着显著的变化、提高。栖山中学、孟寨小学的绿化美化,屡次被评为市县教育系统的先进单位。栖山文化站(现名文化中心),自1971年成立以来,领导组织群众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多次在县市群众文体比赛中获奖。张体胜的唢呐班、韩大亮的家庭业余剧团、范洪信教练青少年武术活动,名闻遐迩。
栖山镇的医药卫生事业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发展。17个行政村都设有卫生室,姜梨园、王李园村卫生室,治疗妇科病、精神病方面效果显著,已达到甲级卫生室标准。栖山镇卫生院共占地15亩4分,总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其中门诊楼一座,计84间,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卫生院自1958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能防、能治、科室配套、设备齐全的综合性医院。并建立了防保站,经常开展传染病的防治,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劳动卫生学校卫生等工作,成绩显著,多次被评为市县卫生系统的先进单位。计划生育日益为广大群众理解和支持,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得到有效地控制。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1978年 农民人均现金分配收入80元,1995年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552.4元,是1978年的19倍。群众在衣、食、住、用等方面都发生明显的变化。衣:由低档、单一、古雅向高档、多样、新颖转化;食:由以粮为主的“主食型”向营养卫生的“副食型”转化;住:由封闭窄矮的平房向开放高大的楼房转化;选购用品的 标准,由实用、耐用的观点向美观、享受的观点转化。1995年 银行储蓄余额达2545万元,人均存款量在795元以上。栖山镇生产发展,社会稳定,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命由天定”,“多子多福”的陈腐观念已为绝大多数人所抛弃。科学种田,劳动致富的新思想已为群众共识,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大公无私,见义勇为形成风气。
周边政府机关
沛县栖山镇人民政府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沛县X305(新兴街)
周边诊所
沛县栖山镇卫生院
地址:徐州市沛县栖山镇望华街
周边乡镇
栖山镇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沛县
周边村庄
大李楼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栖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