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桥街道

北桥街道 北桥镇 北桥街道建置沿革 北桥街道行政区划 北桥街道人口 北桥街道地理环境 北桥街道自然资源 北桥街道交通 北桥街道经济发展 北桥街道社会事业 北桥街道历史文化 北桥街道荣誉成就


北桥街道,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位于苏州市北大门,是誉满苏、锡地区的“戏曲之乡”,古称莲花镇,距今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属 苏州市 相城区所辖,东临 苏州工业园区、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西接无锡,南临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与 常熟为邻。2010年人口59170人(2010年)。截至2015年8月下辖9个行政村、3个社区,辖区面积43.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4万人,外来流动人口约3.23万人。商末(约前11世纪),北桥属勾吴。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北桥为越国属地。楚威王七年(前333),楚灭越,北桥属楚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六国,在吴地设吴县,北桥属吴县。唐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析吴县地置长洲县。吴县、长洲两县隶苏州(直至清末),北桥镇称长...

详情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北桥街道所有城乡结合区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北桥街道介绍

北桥街道,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位于苏州市北大门,是誉满苏、锡地区的“戏曲之乡”,古称莲花镇,距今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属 苏州市 相城区所辖,东临 苏州工业园区、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西接无锡,南临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与 常熟为邻。

2010年人口59170人(2010年)。截至2015年8月下辖9个行政村、3个社区,辖区面积43.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4万人,外来流动人口约3.23万人。

商末(约前11世纪),北桥属勾吴。

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北桥为越国属地。

楚威王七年(前333),楚灭越,北桥属楚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六国,在吴地设吴县,北桥属吴县。

唐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析吴县地置长洲县。吴县、长洲两县隶苏州(直至清末),北桥镇称长洲县儒教乡。

明 洪武十四年(1381),儒教乡称从化里。

清 宣统三年(1911),长洲县归并于吴县,北桥镇属吴县。

民国元年(1912),黄埭旧区域实行市、乡镇制,北桥镇为南北桥市组成部分。

民国17年(1928)11月,吴县划18区,北桥镇属南北桥区(即第八区)。

民国23年(1934)2月,江苏省政府重新调整分区和划分乡镇,北桥、南桥、大坝、芮埭、樊店、石桥、毛巷乡隶属第六区,即黄埭区。

民国30年(1941),吴县划15区,北桥、芮埭、石桥、南桥、樊店乡属第4区,即黄埭区。

民国34年(1945)春,锡东县苏西北(吴县境内)行政办事处成立,下辖漕东、漕南、东桥、黄埭四区,北桥属漕东区。

民国37年(1948)7月,区属镇又作部分调整,北桥仍属黄埭区。

1950年4月15日,太湖行政区成立,北桥、南桥、石桥、芮埭、毛巷、樊店乡属黄埭区所辖。

1956年3月,黄埭区所辖樊店、北桥两乡合并为北桥乡;南桥乡与芮埭乡的百家、大坝、芮埭、冯店、傅家沿、漕泾6个村合并为南桥乡;石桥、毛巷两乡和芮埭乡的袁家、张家两个村并为石桥乡。北桥、石桥、南桥乡均属吴县黄埭区。

1957年3月,撤黄埭区,北桥乡、南桥乡和石桥乡的一部分,合并为北桥乡,隶吴县。

1958年9月24日,建立人民公社。北桥乡改名为北桥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

1983年7月,政社分设,恢复北桥乡建置。

1992年8月4日,撤乡建镇,北桥乡更名为北桥镇。

乡镇以下基层组织,秦为亭、里;唐设里、保、邻,城区建坊;宋改保、甲;元建村、社;明初为里、甲,后又改设都、图、村(镇);清袭明制,保留都、图,增建保、甲、牌制。

清代 雍正年间,长洲县从化里管4都(第十一、十二都及东、西十三都)56图。

民国元年(1912),黄埭区域编制市乡区划,南北桥市辖西十二、十三都和东十三都共35图。

民国初,市、乡以下沿用清末的都、图,继而改为区、乡(镇)、闾制,又改闾、邻为保、甲。

解放前,北桥镇辖10个保,即1保孙家沿,2保王家庄,3保楼巷,4保思桥,5保王郎沿,6保圩家坝,7保金家弄、北桥,8保黄泥泾、南巷上、夹楼上,9保东黄沙港、西黄沙港、荡下浜,10保北甲、小石里、吴家里、牛边田、汪家坝。

解放后,保留区、乡(镇)制,废除保、甲制,改设行政村、组。北桥地区共建6个乡,即北桥乡、南桥乡、石桥乡、毛巷乡、樊店乡、芮埭乡。

北桥乡的范围是北桥集镇和北桥、黄泾、思桥、楼巷、鹅东5村。

1956年3月,北桥乡与樊店乡合并为北桥乡,扩大樊店、灵峰、姚浜、庄浜、谈埂5个村。

1957年3月,撤区并乡,北桥乡、南桥乡和石桥乡的一部分合并为北桥乡,辖229个自然村。

1958年9月,撤乡建人民公社,辖29个大队,335个生产队。

1983年7月,政社分设,恢复北桥乡建置,辖29村335组。

1992年8月,撤乡建镇,北桥乡改为北桥镇,下辖1个居民委员会,29个村民委员会,229个自然村,468个村民小组。

2000年12月,全镇辖1个居民委员会,29个村民委员会,468个村民小组,12909户,37360人。

截至2015年8月北桥街道下辖9个行政村、3个社区,辖区面积43.84平方公里。

在三四千年前,已有人群在北桥一带活动,繁衍生息。春秋末年,北桥逐渐形成居民点。明末清初,北桥已形成集镇,人口日趋兴旺。民国时期,北桥人口缓慢增长。

民国19年(1930),吴县第八区(北桥乡)总户数4573户,总人口29094人。1949年,北 桥地区6个小乡总人口为27205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北桥镇人口情况呈增长趋势,男女比 例正常,非农人口增长较快。其中第一次普查时,北桥镇分6个小乡:北桥乡5464人,南桥 乡5904人,石桥乡4067人,芮埭乡3581人,毛巷乡3636人,樊店乡4521人, 2000年末,全镇总户数12909户,总人口37360人;人口密度为852人/平方公里。

截至2015年8月北桥街道常住人口3.84万人,外来流动人口约3.23万人。

北桥街道位于苏州市相城区最西北,坐标为北纬30°30′,东经120°34′, ,东与 渭塘镇交界,南临 漕湖,西与 无锡市接壤,北与 常熟市毗邻, 距苏州市区20公里。北桥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为苏、锡二市交界的金三角地段,东西长9.4公里,南北宽7.7公里,面积43.84平方公里。

苏州市相城区北桥街道位置

北桥街道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下扬子—钱塘褶皱带,地层地质构造主要是黏土和细砂层组成,地形是西南高、东北低,中间似一只盆,易涝易淹。镇域南部有漕湖,西部有鹅真荡,北部有灵岩荡,东部有元和塘,全镇被湖、荡、河、塘包围,属冲积平原。地面高程最高为南桥片,6米;最低为沈巷、庄浜、庄基、灵峰村,3.3米。

北桥街道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受太湖水体调节作用的影响,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水丰沛,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境内春季冷暖多变,时寒时暖,早期常有低温晚霜冻出现,年平均气温15.7℃左右,最高气温为1961年的40℃,最低气温为1986年1月5日的—7.9℃, 境内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79~2209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50%, 境内平均年降水量1025~113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2%左右。

北桥土壤的成土质以湖相沉积物为主,以水稻土类中的黄泥土土种为主。据1997年开展的第二次土壤普查,境内共有10个土种。黄泥土、鳝血黄泥土、夹砂黄泥土、螺蛳壳粉质黄泥土、粉质僵黄泥土、乌栅土、竖头乌栅土、夹砂乌栅土、灰罗土、小粉土。

北桥街道水域面积5342亩,镇南紧靠漕湖,镇西紧靠鹅真荡,各村共有大小河道133条,总长度108.5公里。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灌溉农田、蓄水泄洪、交通运输、水产养殖,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地下水资源也比较丰富,属第4系(松散积压积层)灰岩二类承压水,有2~3层含水层,从地面到150米深含水丰富,含水厚度有25米,地面1米以下为渗水层,8米以下就有含水层。地下水水质良好,是民用和工业用水的较好水源。

陆生类 杨树、柳树、槐树、芙蓉、牡丹、石榴、凤仙花、鸡冠花、喇叭花、野苋菜、野大蒜、野茄棵、金花菜、野甘蔗、野荸荠、野黄萝卜、野鸡冠头、野荞荞、马菜、野荠菜、马攀草、窃衣(臭花娘子)、狗尾巴草、葛婆藤、灰蓼头、蛇莓、蟋蟀草、猪泱泱草、玻璃草、麻管草、羊咩咩草。

鱼类 白条、鲇鱼、黑鱼、银鱼、 黄颡鱼、 塘鳢鱼、季郎鱼、串条鱼、鲭皱鱼、刀向鳅、鲃鱼、戳嘴鱼、翁鸭鱼、红串、横鲇、稻管头鱼、内季郎鱼、泥鳅。其他类 螃蜞、糠虾、螺蛳、田螺、蚬子、河蚌、长超等。

纵横交错的交通干线拉近了空间和时间距离。纵向有227省道、苏虞张一级公路和广济路北延;横向有凤北荡公路(直达无锡经济开发区)和凤北公路。周边与沪宁高速、苏嘉杭高速、苏州绕城高速(设北桥出口)等互通;距离京沪铁路、沪宁高铁、京沪高铁苏州出口及轨道交通2号线、4号线均在15分钟车程左右;周边航空港有无锡苏南国际机场、上海虹桥机场等,港口有张家港、太仓港。

2010年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3.8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4900元。

建立了庄基地、灵峰村农业示范基地、农业公司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畜牧业、特种水产养殖和花卉蔬菜植业。现有鲁巴鱼、南美白对虾、蟹、鲈鱼、乌龟等特种水产,有养猪、鸡、鹅等传统畜牧产品,苏州首个大雁养殖基地更是名气不小。还有彩色大米、奶油香草莓、吊藤西瓜等一系列蔬果, 全镇已调整粮油种植面积1.8万亩。

北桥有各类工业企业300家,主要产品有 铜牌、 铜带、 铜关等铜产品;橡胶运输带、 现代家具、印刷包装、万向脚轮、 卫生洁具、啤酒饮料等轻工业品;五金电器、开关附件、矩形截面弹簧、汽摩刹车片等机电产品;医疗刀具、针灸针、医用材料等医用产品;医药中间体、化工染料等化工产品、针织内衣、针织服装等棉织品等200多中产品。其中针织服装、医疗刀具材料、卫生洁具及材料、化工染料等30所种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法国、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镇现有三资企业49家,累计利用外资10000万美元。

北桥作为江苏省特色文化“戏曲”之乡,拥有苏州市优秀业余文艺团队——荷缘戏曲文化社,还拥有莲花庄漕湖之声、灵峰喜洋洋、庄基等优秀民间戏曲队伍。

2015年 9月25日下午,相城区荷缘戏曲文化社惠民演出第三站来到莲花庄村委会,为老人们送上了精彩的戏曲表演和亲切的慰问。演员们表演的歌曲《苏州好风光》、锡剧《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等节目博得了台下老人们的阵阵掌声。沪剧《阿必大》全场更是将老人们过了把戏瘾。

2015年5月8日下午1点,相城区“法润相城,春风送暖”法治综合文艺巡演北桥专场在盛北公园广场拉开帷幕。演出中,除了北桥当地特色的戏曲节目外,还有来自周边乡镇的舞蹈、小品等节目。

2015年 4月17日下午,北桥街道“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丰泾村圆满落幕。
  本次活动以“情韵戏乡,德善北桥”为主题,分别于9日,16日、17日在莲花庄村、芮埭村、丰泾村举办了三场精彩的群众文艺节目演出。文艺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锡剧、沪剧、越剧、歌曲、说唱等一连串惟妙惟肖的表演让观众欢声不断,掌声雷动。

2014年11月20日,由北桥街道选送的原创锡剧小戏《接待》参加在昆山市淀山湖镇举办的第六届江浙沪戏曲交流演出,获金奖。

2010年12月13日,北桥中心小学首届校园戏曲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在报告厅隆重举行,演出节目:锡剧《双推磨》、锡剧《玲珑女》、越剧《碧玉簪》、锡剧《青丝泪》、昆剧《扈家庄》。

至2000年底,文化站建筑面积达2040平方米,拥有1场(篮球场)、2馆(明星图书馆、少儿图书馆)、3厅(歌舞厅、娱乐厅、排练厅)、8室(电子游戏室、桌球室、乒乓室、录像出租室、2个茶室、电脑室、二胡培训室),并有13支文体活动队(组):锡剧演出队、民乐合奏队、女子锣鼓队、业余歌咏队、文艺创作组、文学创作组、书画摄影组、老年养鸟队、太极拳队、群众体育队(篮球、乒乓、象棋、足球队)、业余军乐队、民间文艺队[舞龙灯、挑花担、打连厢(苏地亦称“莲湘”)、荡湖船、打腰鼓队等]和集邮协会。

2000年1月28日,文化站协助镇政府举办了“北桥镇首届民间艺术节”,有舞龙灯、走马灯、打连厢、荡湖船、挑花担、打腰鼓、扭秧歌等16个民间文艺项目,800多人参加表演,观众达2万人次。文化站于1981~1982年连续被评为“吴县群众文化工作先进单位”;1992年被评为“苏州市一级文化站”;1994~2000年被评为“吴县市文化系统先进集体”;1996年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文化站”;1999年获得“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集体”称号。2000年,北桥镇获“苏州市迎接21世纪文化示范乡镇”称号。

清代,初等教育扩展到农村,北桥地方私塾盛行。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推行新政,废科举,办学堂。民国建立后,学堂一律改称学校,初等小学男女同校,废止读经。民国元年(1912),境内有吴县南北桥市第五初级小学(芮埭小学前身)。民国17年(1928),国立吴县北桥初级小学成立。

1992年,北桥街道获苏州市“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合格乡镇”称号。1997年,被江苏省政府评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单位”。1999年,通过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的验收。

2000年,成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2000年,镇内有中心幼儿园1所、村办幼儿园13所、中心小学1所、完小4所、村小1所、中学1所、成人教育中心校1所。

2015年 9月26日,苏州市“体育彩票”杯第七届“假日体育”活动暨第六届武林大会,北桥街道代表队在此次比赛中收获了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不同奖项。

2015年9月北桥街道办事处报送的苏州评弹《苏州剪影》入选第三届“岳池杯”中国曲艺大赛决赛,《苏州剪影》荣获“岳池杯”全国曲艺大赛铜奖。

2015年 5月16日—17日,北桥街道第十届“北工杯”篮球赛在北桥中心小学举办。来自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的11支球队参加比赛,活动参与人员近200人。北工杯”篮球赛已连续举办十届。

明清时期,北桥地区居民生病都至私人诊所就医。清末,中医朱积成医术高明,在北桥地区及周围一带颇有名气,民国时期,在北桥镇私人先后开业行医的中医诊所有10家。

截至2015年11月北桥街道卫生院是一所国有综合性医院一级甲等卫生院,有卫技人员17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有30多名,拥有彩色GEB超,高频X光机、DR、东芝400全自动生化仪、光电五分类全自动血球分析仪、酶标仪等设备,床位达到220张左右。

至2000年北桥有各类科技人员786人,其中男性699人,占89%;女性87人,占11%。各类科技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7人;中级职称的387人;初级职称的352人。学历结构 2000年,科技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505人,占64%;中专、高中学历的251人,占32%;初中文化的30人,占4%。系统分布 工业系统89人,农林水利系统136人,教育系统385人,卫生系统66人,财经系统110人。

截至2011年11月北桥街道共有4567名农村居民享受农保待遇,有3760人享受征地保养金,累计参加企业社保的人员7530名,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达3.1万人,村覆盖率100%;目前已有364人享受农村低保,低保标准从原来的260元提高到380元,对未能纳入政府补贴的边缘困难人群,通过街道慈善基金会、结对帮扶、工会困难职工补助等多种途径进行帮扶。

综述

北桥出土过石镞、石钺、青铜剑等商周、春秋时期文物。春秋时期,范蠡为伐吴而开挖漕湖。孔子的弟子公冶长带领开挖冶长泾河。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建造了觉林寺,香火旺盛。唐朝称北桥地域为儒教乡。历史文化名人辈出,群众文化事业蒸蒸日上,是有名的“锡剧之乡”。先后获得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镇”、“苏州市戏曲之乡”等荣誉称号。

境内寺、庙、庵、堂、观较多,佛教信众不少。渔民信仰天主教。由于几千年来传统的封建文化思想影响,许多民间习俗、宗教活动夹杂着不少封建迷信色彩。

北桥地处苏、锡、虞交界之处,其方言基本上属苏州方言。与常熟接界之庄浜、小桥、沈埂三村与常熟方言相近,丰泾、鹅东、姚浜、灵峰、谈埂村又近无锡方言。

灵峰牧谷农场 (5张) 佛教三国时期,东吴赤乌年间,有祖籍西域而生汉地的高僧友谦和性康,先后来吴地讲经说法,传布佛教,并带来印度佛教的经书和画本。佛教渐渐在吴地兴起。唐广明元年(880),陈坦在北桥舍宅建寺,名为义安寺,由高僧真应清开山。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义安寺易名为永安寺。宋大观四年(1110),永安寺又改名为觉林寺,并延续至今。

从唐朝以来,北桥地区就成为佛教兴盛之地,信仰者日益增多,民间通过布施、募化又兴建了不少寺庙、庵堂。这些地方成为佛教传道布经的主要活动场所。90年代初,樊店大庙重新整修开放。1998年,易地重建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刹——觉林寺。

道教明朝初年,北桥地区建了两所纪念隋朝陈杲仁兄弟的陈武烈帝庙和樊店大庙(即北桥的“三老爷”庙和樊店的“大老爷”庙);在南桥和芮埭修建了城隍庙和斗姆阁。这些庙宇成 为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道士有两种:一种住在道观的称出家道士,他们无妻室,居道院、戴道冠、穿道袍,以为主家做法事为生;另一种为在家道士,有妻室,俗称“赴应”,也称火居道士。

天主教约在19世纪60年代传入吴县。北桥地区的天主教徒多数为渔民,他们来自各地,流动捕鱼,以船为家,被称为网船上人。由于生活不安定,他们祈求平安,希望“佛祖”、“天主”保佑,至2000年,北桥地区共有天主教徒200多人。

北桥街道先后获得“江苏省戏曲之乡”、“江苏省现代化教育达标乡镇”、“苏州市双拥模范街道”、“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等称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创建精神文件建设先进村镇”、“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周边政府机关

北桥街道石桥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苏州市相城区凤北公路与吴开路交叉路口往东北约50米(北桥中心小学东南侧约150米)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 09:00-17:00
苏州市相城区凤北公路与吴开路交叉路口往东北约50米(北桥中心小学东南侧约150米)

周边商圈

北桥 地址:相城区

周边乡镇

北桥街道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