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都镇
七都镇 七都镇历史沿革 七都镇行政区划 七都镇人口民族 七都镇地理环境 七都镇自然资源 七都镇经济概况 七都镇社会事业 七都镇交通运输 七都镇历史文化 七都镇著名人物 七都镇所获荣誉
七都镇,隶属于江苏省 苏州市吴江区,位于苏州市 吴江区的西南端,古有“吴头越尾”之称。南临 沪苏浙高速公路、 318国道,西接 苏震桃一级公路,中有230省道横贯全镇,七都镇已纳入临沪一小时经济圈,地理座标东径120°23′, 北纬30°57′。七都镇总面积86.2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82880人(2017年),下辖3个社区,21个行政村。七都镇是 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2008年初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据 明代弘治《 吴江县志》载,七都系古代行政区域名称,自宋朝始沿用至今(今七都辖区实是古六都、七都两地辖区)。旧六都与七都相毗邻,明、清以来,行政区域时分时合,多次变动。据明代弘治《吴江志》载,七都辖区在今七都镇稽五漾(金鱼漾)及天到桥港以南地...
详情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有4个社区
七都镇,隶属于江苏省 苏州市吴江区,位于苏州市 吴江区的西南端,古有“吴头越尾”之称。南临 沪苏浙高速公路、 318国道,西接 苏震桃一级公路,中有230省道横贯全镇,七都镇已纳入临沪一小时经济圈,地理座标东径120°23′, 北纬30°57′。
七都镇总面积86.2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82880人(2017年),下辖3个社区,21个行政村。
七都镇是 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2008年初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据 明代弘治《 吴江县志》载,七都系古代行政区域名称,自宋朝始沿用至今(今七都辖区实是古六都、七都两地辖区)。
旧六都与七都相毗邻,明、清以来,行政区域时分时合,多次变动。据明代弘治《吴江志》载,七都辖区在今七都镇稽五漾(金鱼漾)及天到桥港以南地区,其东、南、西与浙江接壤,六都辖区在今庙港镇五界亭港以西,金鱼漾及天到桥港以北地区,西接浙江胡溇,北濒太湖。
又据 光绪《乌程县志》载:“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乌程县(今湖州市)十四区东邻七都因渎村、吴溇村”。证实七都在宋时已经建置。
乾隆《 震泽县志》载,明代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政体改革,县以下设乡、乡以下设都,都以下设图、里,七都属震泽乡辖。
清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吴江县析为吴江、震泽两县,七都属震泽县震泽乡辖。
宣统二年(1910),吴溇建镇,长浜、半浜划归八都辖,旧六都儒林、叶港两村建儒林乡,其余村与旧七都全部村归吴溇镇辖。属震泽县。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一月一日,震泽、吴江两县合并,仍名吴江县,设立市、乡制,吴溇为七都乡镇。
民国元年(1912),吴溇撤镇建乡,名七都乡,辖区不变。
民国十八年(1929)8月,吴江县划分10个区,原儒林乡、七都乡析为大家港乡、蒋家港乡、张叶港乡、隐读村乡、沈家湾乡、菱荡湾乡、方家桥乡、桥下乡、和喈兜乡等9个乡。
民国十八年(1929年)八月,调整区划,吴溇恢复为镇。原七都辖区析为九个小乡,属吴江县第十区辖。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八月,吴江县自治,把10个区合并为8个区。吴溇设镇,归第五区辖,区公所设在震泽。
民国二十九年(1942年),吴溇镇改为吴溇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2月,溇读,善耕、方虹三乡合并,组建成七都乡,辖三乡旧地。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吴江县乡镇撤并,全县乡镇大改组,撤吴溇乡,建溇读、善耕、方虹三乡,辖区有变动。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二月,撤乡并乡,又恢复七都乡,属震泽区辖。
1949年5月,七都乡人民政府成立后,沿袭旧制,自北至南,亘绵十五里皆为七都乡辖区, 属震泽区辖。
1950年2月,改组乡村政权机构,重新划分辖区,建立七都乡、吴溇乡、方桥乡、菱荡乡。七都乡乡政府设在隐读村,吴溇乡乡政府设在吴溇,方桥乡乡政府设在方家桥,菱荡乡乡政府设在菱荡湾。
1956年3月,并区并乡,吴溇乡、七都乡、菱荡乡、方桥乡重新并成七都乡。撤大庙区,将其并入震泽区,七都乡属震泽区辖。
1957年8月,撤区并乡,七都乡除原辖区外,又从吴溇乡划出沈家湾村、行军村两个行政村归七都乡管辖。
1958年9月,政社合一,建立七都人民公社。大儒乡也划入七都人民公社。公社驻地在吴溇集镇。
1983年7月,实行政体改革,人民公社改为经济联合委员会,恢复七都乡建制,乡政府仍设在吴溇镇,原光明大队析为叶港、染店浜两个行政村;原胜旗大队析为钮家兜、双荡兜两个行政村;并增设渔业村、捕捞村(本乡渔民陆上定居的,定名渔业村;1983年12月,吴县太湖公社火箭大队划人七都乡,定名捕捞村)。全乡共辖28个行政村。
1992年12月8日,撤乡建镇,成立七都镇。全镇辖勇联村、双石港村、蒋家港村、叶港村,染店浜村、李家港村、行军村、吴溇村、薛埠村、沈家湾村,勤丰村、建勤村、焦田村、丁家湾村、永明村,方家桥村、长村村、横塘村、长渠港村、双荡兜村、钮家兜村、前浜兜村、文义兜村、桥下村、菱荡湾村、邱田村、渔业村、捕捞村等28个行政村及吴溇集镇。
截至2012年7月七都镇下辖3个社区,22个行政村。 辖七都社区、 庙港社区、 渔村社区3个社区,东风、望湖、双塔桥、环湖、沈家湾、隐读、丰田、长桥、东庙桥、菱田、吴越、群幸、陆港、爃烂、盛庄、庙港、联强、节制闸、开明、开弦弓、光荣、丰民22个行政村。
1999年,七都镇全镇有8803户、人口32224人,平均每户约4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00人。其中男性16221人,占总人口的50.34%;女性16003人,占总人口的49.66%。男性与女性的比为100.36∶100。
截至2012年7月,七都镇有人口6.1万人,民族汉族为主。
82880人(2017年)。
七都镇位于江苏省吴江区西南部,距吴江区政府所在地33.5公里,东与吴江区 庙港镇、 八都镇毗邻,南与浙江 南浔镇隔河相望,西与浙江漾西乡接壤,北临太湖,地理座标东经120°23′,北纬30°57′,七都镇总面积为86.2平方千米(2017年),镇区面积为4.6平方 公里。
七都镇自北而南,星罗棋布,纵深8.4公里。七都镇地势低平,地面高程为吴淞基面3.1~3.7米,自北向南缓缓倾斜,北高南低,相差0.6米。地耐力为每平方米8~12T。七都镇地区古时为沼泽地,苕溪水夹带泥沙东流,日积月累,形成冲积平原。1970年因燃料紧缺挖掘乌泥时,发现地下深处(1~3米深度)埋藏着变质的树桩、树杈、树根。
七都镇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达225天。日照较长,年平均日照为2071.1小时。年平均气温15.7℃,年平均降水量1062.5毫米。
七都镇又是水网地区,水域面积19317.3亩,占总面积的28.43%。然而河荡阻隔,影响陆路交通。如邱田、倪家墩、黄洋墩等自然村三面围水,形成内陆半岛。七都镇太湖塘路之北,旧时有大片高亢旱地,宽处约四五里,狭处约一二里。由于成年累月被太湖风浪冲刷侵蚀,旱地面积逐渐向南缩小,宽处仅剩74米,狭处只有4~5米。
七都镇境内河道纵横,漾荡众多,有6条较大的主河流和十数条支流。其中东西走向的,有横沽塘河、中塘河、北塘河,南北走向的有蒋家港、叶港、吴溇港,纵横交织,将七都全境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十二块陆地。3条东西走向的河流,汇集苕溪之水,经古楼塘港,流入京杭运河。3条南北走向的溇港,均通太湖,水流注入稽五漾,起着调节内河水位的作用。
七都镇的土壤,大致分为两类:南部为湖荡平原,北部为滨湖圩田平原。
七都镇北部土壤含腐殖质较多,土质疏松,水肥容易流失,属小粉土,俗称夜潮泥,适宜种植果木、块根植物。桥下村、文义兜村、前浜兜村一带,有少量田块土质较差,属灰土,含少量盐碱。
植物资源
截至2005年11月树木类 :桑树、 榆树、 柳树、泡桐树、水杉,楝树、 香樟树、椿树、柏树、松树、皂荚树、鸟臼树、杨树、银杏树、黄洋树、檀树、骨树,槐树、刺槐树、 冬青树。药草类 枸杞、 半夏、车前籽、甘草、黄芪、金钱草、女线包草、艾、百合、仙人掌。
截至2005年11月花草类: 月月红、月季花、 菊花、 向阳花、 一串红、牡丹、桂花、玉兰花、白兰花、洛阳花,蔷薇花、寿香花、山茶花、玫瑰花、君子兰、含笑花、牵牛花、鸡冠花、凤仙花、水仙花。玳玳花、腊梅花、茉莉花、珠珠花、盅子花、美人蕉、蝴蝶花、葵花、海棠花、大理菊、芍药。牛筋草、老鸦藤、千年韭、稗草、鸭舌头、瞎眼头、篦箕草、茅草、臭梧桐、紫云英、。
动物资源
截至2005年11月水产类 : 鳊鱼、白鱼、 鲤鱼、 鳜鱼、青鱼、鲢鱼、 鲤鱼、鲶鱼、黑鱼、鲈鱼、鳗鱼,河虾、白虾、龙虾、甲鱼、银鱼、螃蟹、河蚌、蚬子、螺蛳、鳝鱼、鳑鲏鱼、汪丁鱼,草鱼、斑鱼、河豚鱼、鲫鱼、鲈鳜、䱗鲦鱼、玉柱鱼、土鱼、黄绍鱼、梅鲚鱼、田螺、泥鳅。
2013年,七都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7亿元,工业开票销售收入265.8亿元,文化产业投资5.13亿元,是2012年的两倍,文化产业营业收入4.1亿元,6个区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9.8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9%。
2015年,七都镇地区生产总值9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4亿元,工业总产值36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90.7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469万美元。到2015年底,销售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达34家。
2011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66.9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长15.95%;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65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35.28%。
2011年,七都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3亿元,同比2010年增5.02%,完成农业基础设施投入2000万元,建成群幸、东庙桥2个千亩级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水稻平均单产612公斤,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达到92%。
2003年,七都镇粮食总产1830万公斤,产茧11564担,水产品4720吨,蔬菜、瓜果面积达6100亩,新扩展花卉苗木160亩。
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62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4.36%;完成工业开票销售收入306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3.39%。
2013年,七都镇工业开票销售收入265.8亿元,同2012年增长10.5%。
201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15.32%,全镇工业企业平均亩均纳税4.8万元/亩,比上年的3.4万元/亩增长41%;百强企业平均亩均纳税8.8万元/亩,比上年的6.3万元/亩增长38.4%。
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35.8亿元,提高1.03个%,达到39.4%。文化产业营业收入6.95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3.02%。新兴产业产值同比2014年增长21.7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2014年增长25.17%。
2011年,服务业完成投入8.27亿,同比2010年增长22.09%,完成制造业企业分离现代服务业3 家。
2003年,七都镇有25个高新科技项目(产品),发放奖金39万元、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项,省高新技术产品5只,省民营科技企业3家, 苏州市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4只, 吴江市 农业科技计划项目3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2003年4月,建设部、科技部把七都镇苏南水乡高科技工业生态型小城镇建设示范列为建设部2003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科研攻关项目(小城镇建设科技示范)。项目为国家级项目,在中国只有15家。
清末时期,七都仅有私塾教育。民国元年(1912年)始设初级小学2所,翌年发展到7所乡立初级小学。1921年吴溇初级小学增设高小部,成为完全小学。民国34年(1945)吴溇小学改名为吴溇中心国民学校。至1948年,境内有乡立小学16所。1950年七都地区有公立小学19所、私塾7所。1952年9月又设隐读村中心小学。1958年8月创办农业初级中学。1968年8月创办七都初级中学,1970年增设高中部。七都的扫盲教育始于50年代初,经过30余年的不懈努力,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七都的青壮年非盲率达92.8%。之后,逐步开展业余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1986年9月成立成人教育中心,该校多渠道、多学科、多层次开展成人教育。
2003年七都中学与苏州立达中学继续联合办学,开通远程教育,七都中学是江苏省示范初中,庙港中心小学成为江苏省实验小学,七都中心幼儿园为江苏省示范幼儿园,七都中心小学成为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庙港中心幼儿园成为苏州市示范幼儿园。
2015年,创成苏州首个省级对台交流基地。“第三届太湖国学讲坛”成功举办。南太湖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申报省级示范园区。南太湖文化产业集聚区、国家音乐产业示范园区获评苏州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木偶戏(提线木偶)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举办3次大型迷笛音乐节,不间断举办数次中小型活动,接待乐迷和游客约8万人次,形成音乐产业品牌,带动了周边餐饮业、酒店业的发展。。
2003年,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庙港太湖螃蟹节”及“湖风艺韵文艺演出”专场;成功举办了七都杯江苏省青少年航海模型竞赛活动;积极参加市九运会,并取得优良的成绩;对传统文化洪福木偶昆曲进行了保护和恢复。与此同时,企业文化和社团文化蓬勃开展,亨通集团建立了企业业余文化团体,社区、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了相应的文化团队,有线电视普及达71%,镇文广中心宽带网已全面开通,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性精神文化生活。
解放前七都地区缺医少药,境内仅有私人开业医生16人、药店5家。解放后,人民政府组织民间医务人员建立联合诊所和卫生院。之后镇村及企事业单位亦逐步建立医疗保健机构,先后实行公费、劳保、合作医疗制度,形成防治结合的医疗网络。妇幼保健和卫生防疫工作日趋完善,传染病流行得到控制,人民健康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第一节 卫生机构一、私人诊所民国年间,七都先后有16人开设私人诊所,其中西医2人、中医14人,另有走访郎中、民间土医等。境内以隐读村陈子敏妇科和亭子港曹青儒喉科较有名。 2015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镇复审,22个行政村高标准通过省级卫生村复查。
2003年,全面完成了环太湖公路的改扩建工程;庙震公路、八七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基本结束;临湖经济区东区1.5公里的中心大道、临湖经济区中区12座桥梁等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创新路绿化工程、 吴越路、八七公路、 环湖路亮化工程已全部完工;已形成临湖经济区和临浙经济区两大区,其中临湖经济区分东区、中区和西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已启动面积15平方公里;临浙经济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已启动面积7平方公里。
2013年列为苏州“美丽城镇”建设示范点后,新建七都公交枢纽、“平安七都”指挥中心、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庙港公交枢纽、老太庙文化广场、安息堂扩建等一大批实事工程,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功能配套不断提升。全镇绿化总面积达3万余亩,覆盖率超过24%。完成22个点的农村生活污水连片整治。年村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102万元,增长到2015年163万元,隐读村进入千万元村行列。
七都镇位于吴江区的西南端,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会地区,南临沪苏浙高速、318国道,西接苏震桃一级公路,中有230省道横贯全镇,七都镇已纳入临沪一小时经济圈。
文物古迹
双塔桥
原名双石桥。位于江苏省苏州 吴江市七都镇与震泽镇交界稽五荡口上双塔桥村(原李家港村)。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明万历七年、清雍正七年、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年分别重修或重建,现存之桥为光绪二十七年(1901)重修。2007年遭到货船撞击受损而再次整修,保持了双桥原状。
双塔桥整体呈东西走向,跨稽五漾口。桥长34.3米,桥顶宽3.4米,桥顶面长3.35米,堍宽3.7米,中孔矢高5米,桥顶立有四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雕有一头石狮子,栩栩如生,桥面两侧筑有护栏,高0.5米,宽0.2米,东西踏步各28级,级宽0.46米,级高0.12米。双塔桥为独一无二的双塔、双桥、双井式布局。据历史记载,初建时,东西两桥都有三拱,桥两头各有一座石塔(文革时期拆除)。雍正七年,里人盛宣令、邱美中筹资金重建,东桥仍是3拱,西桥是石堍板桥,拱桥紧联平桥,形成了拱形与梁式一体,单孔与三孔同映佳景,平凸各异,气势恢弘。“三双”布局享誉江南,登桥而望怀古之情油然而生,古桥古寺连成一体自然风光十分美丽,时有“六都第一胜景”之说。电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亦在此取景。1997年双塔桥被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东庙桥
东庙桥坐落在横塘村,建于南宋绍定(1228~1233年)年间。梁式三孔,东西走向。全长21.5米,中宽2.1米,堍宽2.75米。中孔跨度4.6米,高4.31米。全桥除民国年间增置花岗岩栏石、望柱之外,其他均由武康石构筑,完好无损。该桥底盘石和排柱浑厚稳重,排柱与横系石平接严密,受力匀称。三孔桥面架设六根石梁,石梁间铺置石板。每根石梁都是两端为31厘米,中间增厚至51厘米,外侧又凿成弧形,这不仅可增大压力,减少受拉力,而且使得整个桥面略成拱形,造型美观。中孔石梁中间刻有“绍定”两字,次孔石梁边端又分别镌刻四组流云图案,形状各异,飘然生动,刻技精工。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广福桥
在勤丰村,跨江、浙两省,始建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明正统十四年(1449)重修,嘉靖十六年(1537)重建。现桥为天启元年(1621)由江苏吴江县和浙江乌程县合建,耗银九十九两四钱。单孔拱形,由武康石、青石和少许花岗石构筑。总长17.4米,顶宽2.34米,堍宽2.64米,矢高3.17米,跨度6.9米。拱券采用分节并列和纵联分节并列两种方法砌置,这在吴江250余座石桥中为仅见,是由明向清过渡时期的特殊作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桥共有8处题刻,除了捐银题记,还有莲花图案,尖角嫩叶、含苞待放,雕刻精细,层次丰富,不但富有“引渡”的佛教意义,还较好地体现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本洁之性。1995年被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洪恩桥
位于染店浜村,建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全桥除桥面石级已改为花岗石之外,其余均由青石构筑。单孔拱形,东西走向,总长13.31米,顶宽2.24米,堍宽2.5米,矢高3.05米,跨度5.6米,矢跨比大于二分之一,属水乡常见的陡拱桥,利于船只通行。拱券采用分节并列砌置法,每道券石之间有榫卯相接,上下错缝,券石横向则用铁匾担或腰铁连接,以增强券石之间的整体性。拱券内共有二处募缘建桥名单题刻,计捐银72两。长系石(俗称桥耳朵)端面精刻有“吸水兽”图案,为宽鼻、突眼、阔嘴。上部阴刻眼圈,两侧刻双耳。阔嘴以弧线勾划,弧线下以小三角表示牙齿。额上刻曲线须毛,腮边则有两爪。为传说中龙子之一的“✢嗄”,这不仅显现了厌胜的意义,而且对桥梁起到了艺术装饰的作用。1995年被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孙兆奎(1607~1645),字君昌,号犹文,七都染店浜人,明崇祯九年(1636)中举。
孙云球(1630-1662年),字文玉、泗滨,吴江七都人,明末清初光学仪器制造家和奠基人。他是中国民间最早制造望远镜的人,还研制出察微镜、放光镜、夜明镜等七十余种光学仪器,并总结制镜经验,写成《镜史》一书,在中国乃至世界光学仪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明末清初科学巨人”。
谢炎,字化南,北宋端拱元年(988)进士,谢涛之弟。祖籍阳夏(今河南太康),祖先谢懿文当盐官(今属浙江海宁)知县,葬富阳,遂为富阳人。父崇礼担任中吴军(今苏州)节度推官而迁徙吴江,居七都东洚(今长渠港村)。他敬慕韩愈、柳宗元的文章道德,与杭州卢稹齐名,时称卢、谢。中进士后,调补昭应县(今陕西临潼)主簿,迁伊阙县(今属河南洛阳、伊川),升湖南华容县、湖北公安县知县。卒年34岁,有文集。
谢景初,字师厚,北宋庆历六年(1046)进士。七都长渠港村人,谢绛长子。中进士后,授大理寺评事知越州余姚县(今浙江余姚),筑海塘防水患,民赖以安业。
谢涛,字济之,北宋淳化三年(992)进士。七都长渠港村人,谢炎之兄。涛14岁能讲解《左氏春秋》,20岁时文章受到吴县知县罗处约、长洲县王禹称推崇,名冠吴中,讲学阳山白莲院。中进士后,为梓州(今四川三台)榷监院判官。在镇压李顺农民起义中出谋划策立功,升观察推官权知益州华阳县(今属四川双流)事。
谢绛,字希深,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七都长渠港村人,谢涛之子。少有才名,15岁任秘书省校书郎。中进士后,授太常寺奉礼郎知颖州汝阴县(今安徽阜阳),迁光禄寺丞。绛喜论时政,上书论四民失业,经翰林学士杨亿极力推荐,擢秘阁校理同判太常礼仪院判登闻鼓院。仁宗即位(1023),迁太常寺博士。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0月,七都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周边中学
七都中学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人民路10179号
周边医疗
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卫生院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望湖南路998号
营业时间:08:00-17:30
周边村庄
七都镇群幸村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
七都镇东风村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