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泽镇

震泽镇 震泽 震泽镇建置沿革 震泽镇行政区划 震泽镇地理环境 震泽镇人口民族 震泽镇经济概况 震泽镇社会事业 震泽镇交通 震泽镇民风民俗 震泽镇风景名胜 震泽镇著名人物 震泽镇荣誉


震泽镇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位于吴江区西部,江浙交界处,北濒太湖,东靠麻漾,南壤铜罗,西与浙江南浔接界。镇中心处于北纬30°54′,东经120°29。震泽镇全镇常住人口89952人(2017年)。震泽镇行政区总面积95.61平方千米(2017年),市镇面积5.3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5个社区。震泽镇先后被评为中国亚麻蚕丝被家纺名镇 、中国蚕丝被之乡 、国家卫生镇 、全国环境优美镇 、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等 。2015年4月,震泽镇被列入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地区。 2016年10月14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被住房城乡建设部评为第一批 中国特色小镇名单。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震泽地处吴、越两国交界处,古称吴头越尾。镇北有一村名“吴越战”,相传吴越两国在此交战而得...

详情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所有镇中心区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介绍

震泽镇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位于吴江区西部,江浙交界处,北濒太湖,东靠麻漾,南壤铜罗,西与浙江南浔接界。镇中心处于北纬30°54′,东经120°29。

震泽镇全镇常住人口89952人(2017年)。震泽镇行政区总面积95.61平方千米(2017年),市镇面积5.3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5个社区。

震泽镇先后被评为中国亚麻蚕丝被家纺名镇 、中国蚕丝被之乡 、国家卫生镇 、全国环境优美镇 、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等 。2015年4月,震泽镇被列入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地区。 2016年10月14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被住房城乡建设部评为第一批 中国特色小镇名单。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震泽地处吴、越两国交界处,古称吴头越尾。镇北有一村名“吴越战”,相传吴越两国在此交战而得名(今属庙港民字浜村)。震泽初属吴,后属越。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并入楚。

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年)属乌程县隶会稽郡。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会稽为吴郡与会稽郡,会稽郡治移山阴,震泽地区属吴郡乌程县。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改吴郡为吴兴郡,领乌程县,震泽属之。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分乌程东乡,置东迁县,受吴兴郡辖,震泽属东迁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东迁县并入乌程县,隶苏州。仁寿二年(602年)改隶湖州。大业二年(606年)仍隶苏州。大业十四年复为吴兴郡,震泽属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吴兴郡为湖州,治乌程县,辖震泽。唐开元二十九年(741),湖州刺史张景遵即其地设震法馆,为震泽定名之始。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王钱缪,割吴县南地,嘉兴北境,置吴江县,震泽始属吴江县。南宋绍兴初(1131—1145年),为皇畿近地设震泽巡检司以镇之,镇之名于此始。

南宋绍兴初年,震泽为皇畿近地,朝廷设巡检一员以镇之,震泽镇之名始自此时。弘治《吴江志》上,震泽成为吴江首批四个建制镇之一。

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吴江偏西地置震泽县,震泽镇乃属震泽县。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占震泽,震泽县隶属天朝苏福省。同治二年(1863年),清兵复取苏州仍属苏州府。宣统元年(1909年)奉令筹备自治,震泽县设七镇,震泽为自治镇,至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光复。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震泽县并入吴江县。全县分6市12乡,震泽称市,复属吴江县。民国7年(1918年)8月,全县18个市乡划并为10个区,震泽为第五区,镇属区辖。民国15年(1926年)7月,日军侵华,11月17日震泽沦陷。民国18年(1929年),汪伪政权仍设震泽为第五区。民国21年(1932年)改称第八区。民国23年(1934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接管政权,设震泽区,镇属区辖。

1949年5月3日震泽解放,建立震泽区人民政府,镇属区辖。

1952年7月震泽镇升为县属镇,直属吴江县。1957年11月撤震泽区,镇仍为县属镇。1958年撤乡建社,成立震泽人民公社。1959年2月乡镇合一,镇属公社所辖。

1962年8月乡镇分开,震泽镇恢复县属镇。

1985年10月镇乡合并,实行镇管村体制。

1992年,吴江撤县设市,震泽镇属吴江市。

2012年10月29日,吴江撤市设区,震泽镇属吴江区。

清道光《震泽镇志》按康熙五年(1666年)吴江县鱼鳞清册,震泽巡检司辖4乡,领都13。共辖图137,圩490。

据清乾隆《震泽县志》记载:震泽乡辖都7,领图121,圩652。震泽镇在十都,辖图6,领圩9。

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地方自治,震泽县属辖7镇,震泽镇区划如旧。

民国元年(1912年),震泽市辖都13,领图81。1918年8月,改划乡镇,全县设10个区,震泽为第五区,辖1镇25乡。其中,属现在震泽镇范围的有14乡。

民国19年(1930年)改编闾邻,第五区辖632闾,3163邻。

民国23年(1934年)9月,全县10个区并为8个区。划并后的第五区辖3镇31乡1075闾5388邻。11月,改行保甲制,全区辖3镇31乡264保2769甲。其中,属现在震泽镇范围的有10乡。

民国34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35年1月改划乡镇,震泽区划为4镇24乡236保2301甲。镇分南北两镇各15保,共30保300甲。

民国35年(1946年)10月重并乡镇。震泽南北两镇合并,吴溇、庙港两镇改乡制,震泽区改并为1镇17乡203保2092甲。震泽镇22保234甲。

民国37年(1948年)2月,合并乡镇,扩并后的震泽区辖1镇7乡。震泽镇辖15保220甲。同年12月重编保甲,震泽区1镇7乡94保1375甲。震泽镇12保189甲。

1949年5月3日震泽解放,建立人民政权。解放初期仍沿用旧制。

1950年2月划区分乡,震泽镇属村落分并入镇南北2乡。划分后的震泽区辖1镇13乡。同月废保甲制,震泽镇原12保划出农村5保,镇内7保建立7个街道居民委员会。

1952年7月震泽镇上升县属镇,区划不变。

1956年3月并区并乡。合并后的震泽区辖12乡。

1957年10月撤区并乡。撤销震泽区,现在震泽镇农村分属震泽、蠡泽2乡。

1958年9月,撤销震泽、蠡泽乡,成立震泽人民公社,下分12个工区。公社下分23个生产大队。

1959年2月乡镇合一。撤销震泽镇建制,并入震泽人民公社,镇设管理区。

1962年8月乡镇分开。恢复震泽镇县属镇建制,成立震泽镇人民公社。1963年下放核算单位,震泽人民公社部分大队调整,改划后计28个大队。

1981年6月恢复震泽镇建制,下辖7个居民委员会,复用原街名。

1983年7月恢复震泽乡建制,下辖大队改称村制,并复用原名。

1985年10月实行镇乡合一,镇管村新体制。市镇设街道办事处1个,辖7条街居民委员会。

2010年,震泽镇市镇设震泽、八都等2个街道办事处,下辖砥定、石墐、镇南、贯桥等4个社区,农村辖23个行政村。

2013年,震泽镇农村辖勤幸、朱家浜、蠡泽、新乐、金星、三扇、众安桥、齐心、永乐、双阳、新幸、兴华、大船港、贯桥、桃花庄、曹村、夏家斗、龙降桥、花木桥、长家湾、前港、联星、林港23个行政村,市镇设震泽、八都2个街道,下辖砥定、石墐、镇南、金阳、贯桥5个社区。

震泽镇位于吴江区西部,距城区30.5公里,地理座标北纬30°52′—30°57′,东经120°26′—120°33′之间,镇中心在北纬30°54′东经120°29′,震泽位于江浙交界处,北濒太湖,东靠麻漾,南壤铜罗,西与浙江南浔接界。 震泽镇行政区总面积95.61平方千米(2017年),市镇面积5.3平方公里。

震泽地貌类型属新四纪湖泊相沉积平原,太湖流域的湖荡平原区。镇郊田面高程在吴淞基面3.1—3.4米左右,镇区高程在4.2—5.6米之间,高差1.1—2.2米。地势自东北向西南缓慢倾斜,沿頔塘的西南隅部分属低洼圩田平原类型。境内河港纵横,漾荡较多, 水面积占23.5%。

震泽土壤以水稻土为主。5个土属为乌黄泥、小粉土、白土、青紫泥和青泥土,耐压力每平方米7吨至21吨。

震泽属太湖南境,流经镇内的主要河道,有荻塘河、西塘港等。境内主要漾荡有北麻漾、长漾、徐家漾、钵头漾、荡白漾、迮家漾、汪鸭潭、桥下水漾等。

震泽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震泽春秋两季冷暖气流交替支配。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受北方冷空气控制,所以春秋两季盛行东南风,秋冬季节多偏北风,气象要素的年际、季际变化较大。

2009年末,震泽镇全镇户籍人口67572人,其中:农业人口50749人,镇区人口16823人。人口密度为703.25人/平方公里。出生率为6.15‰,死亡率为8.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3‰。其中60岁以上人口为15438人,占总人口的22.85%,80岁以上人口为2302人,占总人口的3.41%,90岁以上174人,百岁以上4人。

2011年,震泽镇全镇总户数25743户,常住人口78854人,暂住人口29300人,少数民族有16个民族,217人。

89952人(2017年)。

2009年,震泽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12亿元,同比增长17.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2.84522亿元,同比增长16.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全年新登记工商户567户,注册资本2347.4万元,新登记民营企业322家,新增注册资本12.5亿元;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19.1亿元,投资项目72只,其中工业投资项目51只,完成工作量11.1亿元。200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42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50元。

2012年,震泽镇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5.6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7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万元。

2009年,震泽镇实现农业总收入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200元,同比分别增长12.7%。

2012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200亩,设施农业2000亩,重点种养设施蔬菜、特种经济作物等。申报苏州市现代农业建设项目3个,面积41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1156元,同比增长15%。

2009年震泽镇实现工业增加值29.6亿元,同比增长17.03%,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超84亿元,同比增长0.09%,完成全社会用电量4.89亿度,同比增长0.4%。全镇规模企业增加到19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增加到25家,占全镇销售总额的73%以上,其中销售收入超5亿元企业4家。

2012年,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58.95亿元,内资新增注册资本13.65亿元。89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141.5亿元,同比增长12.3%;实缴税金4.1亿元,同比增长6.4%。

2009年震泽镇完成进出口总额1180万美元,其中,出口贸易1117万美元;服务业注册资本达到1.31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19.95亿元。

2012年,震泽镇服务业税收1.73亿元,服务业投资额23.45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1.30亿美元。

震泽镇历来重教尚文,早在宋代,已建儒学。明清两代,书院、义塾、私塾普及全镇及近乡。清末、民国初年,震泽镇开始兴办新式教育上。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周积理(苕墅)等办私立淑群女子小学。
  截至2009年,震泽镇共有三所中学,至于小学则遍布镇区及各村。其中,震泽中学始建于1923年,原是施肇曾、沈秩安等人创办私立震属初级中学,于1958年定名为震泽中学,设高中班,1979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中学。

2012年,震泽镇建成启用震泽实验小学东校区,同时投入近60万元,完成镇西、勤幸2所村幼儿园的装修。

震泽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2009年,有23个村全部推行卫生长效管理,村村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国家卫生镇通过复审。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大,累计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5770人,农村基本养老保险18288人,土地换保障11210人,新型合作医疗参保40676人.

震泽镇距上海90公里、苏州54公里,地处上海经济 辐射圈的最前沿。上海至湖州、苏州至嘉兴(杭州)、南京经湖州至上海等高速公路穿越而过。318国道、沪苏浙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和大运河支流頔塘河(长湖申运河)横贯东西,水陆交通便利。

震泽方言属 吴方言体系,以往有人误以为震泽语非吴非越,或半越半吴,其实是谬误。《吴越春秋》卷五载大夫种之辞曰:“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两者甚似,故可称为‘同伴音’。其实苏南浙北同属吴语区,同音同调之处颇多,然而每一个特定的区域还有其特定的次级方言体系。

担汤
  女儿临产前月余,母亲备红糖、鸡蛋、火腿、胡桃及婴儿衣服、尿布等物馈赠,谓之“担汤”。女家和男家至亲,产妇小姐妹、同事也前往担汤。

三朝面
  
 婴儿出生第三天谓“三朝”,旧时富裕之家办酒庆贺,称“汤饼宴”,并办三朝面分赠亲友邻里,以鱼、肉、鸡盖面。如今,三朝面除自煮外,主家去餐馆买取面票分发产科医生、亲朋好友,手续更简便。

寿庆
  
 即庆贺生日。婴儿出生一个月,要办“满月宴”。婴儿周岁,又要摆酒请客。孩子16岁生日称“成人之喜”,一般均办酒庆贺。给老人做寿,亲友要送蹄子、寿面、寿桃,酒宴时小辈要向“寿星”祝贺,“寿星”要送红包给小辈,谓之“拜寿钱”。同时向近邻分送糕点以示同庆。

江苏震泽省级湿地公园于2007年8月获江苏省林业局批准设立,被列入太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区,位于镇北与太湖近临的长漾自然湿地,总面积916公顷,其中水面435公顷,由三扇、勤幸、金星、众安桥、齐心等五个村组成。园区内名胜古迹、人文传说众多,有张家墩、周生漾、范墓、唐家湾庙古银杏、安庆桥、高桥等。

慈云禅寺原名广济寺,始建于宋度宗赵禥咸淳年间(1265-1274)。明正统年间(1436-1449)僧道泽重建。天顺年间(1457-1464),御赐“慈云禅寺”额。咸丰十年(1860)寺毁于战乱,唯塔独存。同治、光绪之交,里人募金修此塔。慈云寺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于慈云禅寺内的慈云塔,位于震泽镇宝塔街东端,寺塔以“慈云”命名,故称慈云寺塔。该塔为六面五层,砖木结构,高38.44米,由塔壁、回廊、塔心组成。每逢夕阳西沉,登临第五层,北望洞庭,南瞰麻漾。《震泽八景》谓之“慈云夕照”。慈云禅寺山门上悬挂赵朴初亲笔题写的“慈云禅寺”匾额。寺前临水,当地荻塘河中流,上有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为纪念大禹治水的拱形单孔禹迹桥。

文昌阁初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道光二十年(1840)震泽人徐学健等人曾重修文昌阁,后毁于战乱,2007年至2009年根据历史记载与图片资料按原样重建,成为震泽镇的主要景观。文昌阁四面临水,阁高三层,四周条石铺路。周围石砌驳岸,建筑精细。墩南有一“状元桥”,连接荻塘河南岸,游人可由此上墩。

倪师孟又名沈师孟,字南琛,号峄堂,震泽镇人。幼颖异,从何焯游,能诗古文词。清雍正元年(1723)癸卯恩科,以归安籍中二甲五名进士。三年后散馆授翰林院编修,以双亲年老辞官归里。乾龙元年(1736)丧服满副职,参与修《世宗实录》。三年主持四川乡试,充过史馆纂修官。在京师闭门可读,非师文知己不交往。告老后在马赋(震泽镇西)筑室植梅,堂额曰“南村梅圃”。参与乾隆《吴江县志》、《震泽县志》的编篡,担任纂修,总揽志书全局和最终定稿。年六十二卒。著有《南村诗钞》、《入蜀纪行》、《梅圃诗钞》等。

王锡阐(1628-1682年),字寅旭,号晓庵,震泽人。自幼勤奋好学,明亡以后,无心功名利禄,一心专攻天文,坚持观察天象,取中西方法之长,终于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制定出一套新的历法,著成《大统历法启蒙》《三辰晷志》《西历启蒙》《历表》《历策》《历说》《日月左右旋问答》《晓庵新法》等六卷,成了我国民间杰出的天文学家。顾炎武赞其为“学究天人”。至今震泽还有“王贤祠”,林则徐为他修的“王晓庵墓”和“王晓庵桥”等历史遗迹。

沈义甫 字伯时,震泽镇人。少以文名,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领乡荐(相当于明清时的举人)第五名,旋在南康军(令江西星子县) 白鹿洞书院,教授朱子学,时称良师。久而归震泽镇,于宝 元年(1253)建义塾,立明教堂讲学,以淑后进。复在堂东建祠,以 王 ,教学不倦,卒年七十八。有《乐府指迷》、《遗世颂》、《时斋集》行世,学界因名时斋先生。

施耿元(1908-1998),字贯生,号思明,施綮基长子,1928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医学院,实习于著名的汤玛斯医院。1934年返国,加入中国医学会上海支会,1936年被选为支会行政秘书。抗日军兴,施耿元在上海公共租界内从事救亡工作。1941年访美,国珍珠港事件爆发受阻而不能返国,遂供职于宋子文主持的中国国防供应驻美办事处,处理中美之间租借法案事务,对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翌年任宋子文机要秘书。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宋子文的顾问,襄助中国代表团制定联合宪章。1946年7月召开首届国际卫生会议,决议成立联合国下属的专门常设机构----世界卫生组织,施耿元为组织者之一,就任该组织临时委员长委员,并参与制订世界卫生组织规章。1948年2月,施耿元任职于联合国秘书处。1954年至于1968年,任联合国秘书处医务总监。1968年12月退休,定居美国,从事写作及出版工作,开办施李出版公司,著有《回忆录》6卷。

中国亚麻蚕丝被家纺名镇

中国麻纺集群产业基地

中国(震泽)麻纺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

中国蚕丝被之乡

中国阿拉伯头巾之乡

国家卫生镇

全国环境优美镇

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

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地区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周边中学

江苏省震泽中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庞杨路1750号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庞杨路1750号

周边行政单位

震泽行政服务中心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十字漾路201号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十字漾路201号

周边政府机关

震泽镇政府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镇南路1138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办公时间09:00-17:00
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镇南路1138号

周边门

江苏省震泽中学-南门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庞杨路1750号

周边汽车站

震泽汽车客运站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G318国道边上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G318国道边上

周边停车场出入口

震泽镇停车场-入口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震新南路1311号附近震泽古镇-停车场内

周边景区,古镇 古镇/古村

震泽镇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营业时间:08:00-17: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周边停车场

停车区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镇南路震泽镇政府
苏州市吴江区镇南路震泽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