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上村

闸上村 闸上村历史沿革 闸上村民营经济 闸上村企业改革 闸上村城村建设 闸上村社会建设 闸上村老年文化 闸上村目标奋进


在 张家港市 杨舍镇与 金港镇、 江阴市华市镇的交界处,有一个绿树成荫、厂房林立、碧水环抱的村庄,就象一块翡翠,镶嵌在美丽富饶的港城大地上。它就是昔日以改天换地、艰苦创业而闻名全省、全国,今日以兴办高新技术企业,走共同富裕而名闻遐迩的闸上村。闸上村现有家庭总户数761户,常住人口2655人,外来人口3000多人,下辖12个村民小组,村域面积为2.4平方公里。是全国“首批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先行村”、“ 江苏省生态建设示范村”、“ 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综合经济实力百强村”、“苏州市文明村”,还曾于1986年获得“全国先进党支部”殊荣。是 张家港市十个小集镇、首批八个党委村之一。从蔡港市到闸上镇(即闸上村)的历史演变:蔡港位于今杨舍镇泗港地区西端,以东横河为界又分为南蔡港和北蔡港。明嘉靖《江阴县志》所载“宋志全景图”和明嘉靖二十七...

详情

闸上村地名网_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杨舍镇闸上村资料简介
  闸上村是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杨舍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2058210021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20582。闸上村与向阳社区、园林社区、振丰社区、花园社区、梁丰社区、新城社区、东苑社区、前溪社区、聚龙社区、庆丰社区、西门社区、龙潭社区、暨阳社区、长安社区、云盘社区、沙工社区、南苑社区、邵巷社区、万红社区、东渡社区、扬帆社区、通运社区、锦绣社区、横河社区、悦盛社区、沙洲湖社区、泗港社区、乘航社区、东莱社区、晨阳社区、金田社区、赵庄社区、包基社区、小城市社区、范庄社区、城北社区、田垛里社区、城东社区、城南社区、城西社区、徐丰社区、老宅社区、景巷社区、悦丰社区、东湖苑社区、惠丰社区、白鹿社区、明珠社区、西湖苑社区、体育社区、勤丰社区、江帆社区、中昊社区、清水湾社区、暨阳湖社区、绿洲社区、江联社区、汇景社区、四季社区、金城社区、馨港社区、帝景社区、江南社区、仓基社区、七里庙社区、君临社区、悦杨社区、通桥社区、农鹿社区、福新苑社区、青草巷社区、新旺社区、陈东庄社区、戴巷社区、钱塘社区、永安社区、锦程社区、南杨社区、联谊社区、邻湖社区、斜桥村、田垛里村、章卿村、善港村、七里庙村、百家桥村、农义村、蒋桥村、双鹿村、庆安村、东莱村、西闸村、福前村、农联村、黎明村、徐丰村、晨南村、南新村、晨新村、梁丰食品集团奶牛场生活区相邻。 还有5个地名与闸上村同名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杨舍镇闸上村介绍

在 张家港市 杨舍镇与 金港镇、 江阴市华市镇的交界处,有一个绿树成荫、厂房林立、碧水环抱的村庄,就象一块翡翠,镶嵌在美丽富饶的港城大地上。它就是昔日以改天换地、艰苦创业而闻名全省、全国,今日以兴办高新技术企业,走共同富裕而名闻遐迩的闸上村。

闸上村现有家庭总户数761户,常住人口2655人,外来人口3000多人,下辖12个村民小组,村域面积为2.4平方公里。是全国“首批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先行村”、“ 江苏省生态建设示范村”、“ 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综合经济实力百强村”、“苏州市文明村”,还曾于1986年获得“全国先进党支部”殊荣。是 张家港市十个小集镇、首批八个党委村之一。

从蔡港市到闸上镇(即闸上村)的历史演变:

蔡港位于今杨舍镇泗港地区西端,以东横河为界又分为南蔡港和北蔡港。

明嘉靖《江阴县志》所载“宋志全景图”和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山川图”中都标有蔡港的地理位置,但对于蔡港的形成年代和命名缘由却无从查考。《宋志全景图》的图示说明,蔡港在宋代或更早时期就已形成。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江阴县丞楚执柔在蔡港与东横河交会处建一水闸,称马师闸。蔡港在宋代就是境内较古老的通江河道。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水军卫千户彭成在蔡港口建一龙王庙。永乐十四年(1416年),郑和第四次下西洋途经蔡港时重修了龙王庙。

明嘉靖《江阴县志》“宋志全景图”标示,在蔡港和东横河交会处有蔡港市。但在历代志书中均无有关蔡港市的记载,而在今杨舍镇闸上村和金港镇后塍朱家宕村却流传着许多关于蔡港街市的传说。

据传,宋开宝年间,有一个从苏北迁居于今闸上村柴头湾自然村的大富翁李沙,开始以淘沙为业,后以围圩造田为业,人称“沙王”(专事围垦沙田买卖的大亨),家财万贯。

由于李氏几代的不懈努力,在蔡港东西两岸建造起一条蔡港街,街道东起今闸上村斜坝自然村,西至今后塍迎新河上的苗桥附近,长达3公里,最繁华热闹的地段在今闸上村方墩自然村一段。

传说,李沙还开典当,经营盐业,一直传到子孙李索手里,田地家产已不计其数。民间传有“驴驮钥匙马驮锁,九尺九寸收租簿”之谣。李家共有房屋9048间,其中柴头湾宅房用于堆放柴草,金角落宅房用于藏放金银财宝,沿头巷宅房用于堆放食盐,另有小金河是养金鱼的,马桶池是倒洗马桶的等等说法。

后来李索的生意越做越大,为了便利到无锡、江阴等地运货,还专门打造了几条大船。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年),李索派一姓龙的贴身丫头至蔡港口督造几十间仓房,家产开始向马师闸四周发展。这就是今闸上镇始建的起点。在造房过程中,龙丫头曾藏宝于马师闸。
  据《暨阳闸上蒋氏宗谱》卷十二《蒋大兴、蒋大发二公合传》记载,有小猪引路在马师闸旁挖到两罐金银珠宝之说,说明当年李索确已向闸上发展以及龙丫头藏宝马师闸的传说。

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年),一场大火,把长达三公里的蔡港街道焚烧殆尽。

经历了一场大火以后,李索郁郁成疾,没过几年便病故了。李氏的后人没有气馁,他们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重建蔡港街市。李氏的后代除经营土地外,还兼营盐业、典当、染青店等。当时后塍等地的商人也到蔡港批发货物。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农历六月十三日,倭寇为报三十三年四月遭江阴县令钱錞伏击惨败之仇,从海上登陆后直窜斜桥烧杀抢掠。
  又据许氏宗谱《近川公世传》记:“有倭千众自东劫掠而西,夺舟泊于蔡港,纵火焚先生堂室,大小九十余间,器具百不存一。先生立马河东,势不能敌。时六月十三日也。”

当时许蓉为避倭寇袭杀而撤向蔡港。而倭寇千众自东劫掠而西,夺舟泊于蔡港。说明倭寇在焚劫斜桥后又自东向西追杀至蔡港。在凶残的倭寇面前,蔡港街岂有不遭焚劫之祸?由此可测,由李索后代重建的蔡港街可能毁于明嘉靖三十四年。

1950年疏浚北蔡港时,闸上村民在北蔡港河底挖到几口水井,今水井还在该港底。同时还挖到许多石条和坛坛罐罐,均是宋、元、明时期的古物。上世纪50年代,柴头湾村民在平整土地时挖到五六处砖场地,场地四周有阴井、粪坑,还有宋代的钱币。2005年,为拓宽张杨公路绿化带,在开挖蔡港时挖到40×40厘米左右长约五六米的古代楠木方子和楠木矮柱等物。这些都可证明,该处即是宋、元、明时期蔡港街的遗址,最繁华的地段在今闸上村方墩自然村一带。

明末清初,苏北一带的居民陆续在蔡港和东横河口的马师闸周围建宅定居。明末有集。清乾隆年间,宋代状元蒋静后裔蒋大兴、蒋大发兄弟两人从江阴南闸迁居闸上,发家兴业。

据《江阴县志》载:“闸上的东蒋家和西蒋家是闸上最早的创基者。”清光绪年间(1880年前后)闸上形成东街、西街、南街和一个后野场。主街道为东街,在东横河以北、蔡港以东,有长50米、宽2.5米的石子街;西街店面较少,亦有市面。清代,镇上粮油交易尤为繁忙,常有安徽合肥等地商人来此经营食油生意。1937年11月,日军火烧闸上镇,东街闸上小学、中街及西街几十间店铺、民房被烧光,十几人被枪杀。后因泗港集镇兴起,闸上逐渐冷落。至解放前夕,闸上有米店5家、酒店5家、南货店1家、茶食店1家、药店1家、茶馆店6家、肉店2家,每天早市赶集人数二三百人。解放后,闸上集镇逐步得到发展,至八十年代中期,镇区面积0.03平方公里,人口680余人。1994年,新建长1500米,宽32米的新闸路,北通张杨公路,南连泗闸路。以后,相继新建闸上小学、幼儿园、影剧院、书场、集贸市场、老年活动室、卫生服务站、闸上宾馆、村委办公室、白金汉宫大酒店和居民新村。闸上镇70年代开始创办社队工业。80年代以后,工业经济发展迅猛。21世纪初期,镇区有通讯电缆、建材、轻纺、化工、印刷、机械制造等工业企业百余家。至2012年,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0.11亿元。闸上镇商贸繁荣,有临街商店百余家,集贸市场1家。集镇面积0.45平方公里。

闸上村的工业起步较早,六、七十年代就小打小闹办起了队办企业,至198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突破千万元,成为 江苏省十个产值超千万元村之一,八四年又成为 沙洲县第一个工业产值超三千万元村。八六年六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乔石曾到闸上村视察村办企业情况,并参观了农民新居,给予了高度评价。同年12月该村党委书记赵阿盘曾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经验交流会”。闸上村成为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一面红旗。94年底成立的江苏闸上集团先后获得了“中国最大500家乡镇企业”、“农业部全国1000家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乡镇企业”等荣誉称号。2003年闸上村又建办了1200亩的民营经济小区,有工业企业100余家,生产电缆、建筑管桩、化纤、纺织、电子、混凝土、机械、保温材料等多种系列产品。闸上村通过不断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村级经济总量逐年攀升。2012年全村共完成工业销售收入22.41亿元,村级可用财力1132万元。工业发展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也提高了,2012年全村农民平均年收入达23726元。

站立在改革开放的潮头,闸上村不仅强了村庄,也富了村民。先富起来的闸上人如今有的办厂,有的经商,日子大多过得十分富足。伟益电子有限公司是闸上村的一家私营企业。在这座花园般的企业里,记者见到了主人姚佰芬,她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厂是2000年办的。象我们这个厂村里有好多家,大概80多家了。有的是自己办的,有的是合伙办的。村里相当支持,一直鼓励我们私人办厂。”

富裕后的闸上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他们办学校,盖医院,装电话,通自来水,开通有线电视,各项社会事业都走在了苏南农村前列。为了让村民们住上宽敞的楼房,村里给盖楼房者赠送楼板。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下,闸上老年人更是欢度自己的幸福晚年。

村民沈凤民和他的老伴都已70多岁。老人告诉我们,由于村里为老年人发退休金,他们早就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晚年生活:“我们现在靠大队,到年底有劳保发。公婆两个有2000元钱,加上土地补偿,一年有4000元左右。够用了。蔬菜自己种,不用买,买点荤菜,问题不大。”

与此同时,闸上村积极推进小集镇建设步伐。先后建有菜场、小学、加油站、液化气站、老年活动中心、公墓及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沿街商业房。2006年投资1000多万元建造了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商住楼一期工程及闸上集贸市场。2012年投资300万元改建闸上老年公寓。2013年投资1200万元建造5000平方米商住楼。闸上村的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飞快发展。村民100%参加合作医疗、养老保险,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室、篮球场、图书室、休闲广场、健身场地等一应俱全。特别是自06年起闸上村先后投入700多万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了三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12年还创建了“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柴头湾宅基和“村庄整治一星级重要窗口”七房巷宅基,大力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闸上村每年都投入近三百多万元用于福利事业建设,年年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年年让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一是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闸上村自一九八四年以来每年都给男年满五十七岁、女年满五十三岁的村民发放生活费,还给八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慰问金,对年满一百虚岁的老寿星每年发五千元慰问金,这项福利一直延续至今,并逐年有所提高。另外逢节过年全村凡六十岁以上老年人都会收到村里发放的节日费、慰问品。闸上村历年来多次组织全村老年人到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扬州、镇江、杭州、常州、南通、淮安等地旅游参观;二是努力增加村民收入。2005年3月村里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后,积极推进资本运作,不断优化集体资产,特别是通过加快推进三产发展来多渠道增加合作社的收入,增加村民的股份分红,05年至今共向村民分配红利412万元;三是对困难户、重病家庭给予救济、救助。07年9月村里成立了江苏省首家村级慈善基金会——张家港市闸上慈善基金会,基金会在安老、慈孤、扶残、助学、赈灾等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自成立以来,共向本村及其它地区的贫困学生、重疾病人员发放救助资金40余万元。基金会还建立了爱心超市,每月向本村困难群众发放购物卡,供他们选购必需的生活用品。每年春节前,都会慰问一批困难户,送去关怀和温暖。闸上村领导班子多年来一直都是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切实实地为老百姓办事,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闸上的村民变得更团结,民风也变得更和谐了。

为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2002年,闸上村易地兴建了这座设施齐全的老年书场。从那时开始,每天下午来书场听书,就成为闸上老年人生活中的一件乐事。

不仅一年365天可以听书,每年春天,老人们还可以享受到一次免费旅游。近5年来,闸上老人的足迹已遍布杭州、上海、苏州、无锡、镇江、扬州等地,外面的精彩世界,为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如今,当你漫步在闸上街头,一定会心旷神怡。那一座座、一排排高楼,有的玲珑俊雅,有的气势恢宏;宽阔的道路两旁,店铺、厂房鳞次栉比,置身其间,俨然是一个现代化的小城镇。然而发展永无止境,勤劳智慧的闸上人民,正壮志满怀,继续发扬激流勇进的创业精神,朝着一个又一个更新、更高的目标奋进。

周边政府机关

安远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地址:苏州市张家港市新闸路与福海路交叉路口西南侧
苏州市张家港市新闸路与福海路交叉路口西南侧

周边幼儿园

张家港市闸上幼儿园 地址:张家港市杨舍镇闸上村新闸路92号
张家港市杨舍镇闸上村新闸路92号

周边乡镇

杨舍镇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