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桥镇

塘桥镇 塘桥 塘桥镇建制沿革 塘桥镇人口 塘桥镇地理环境 塘桥镇自然资源 塘桥镇交通 塘桥镇经济发展 塘桥镇行政区划 塘桥镇社会事业 塘桥镇历史文化 塘桥镇名胜古迹 塘桥镇荣誉成就


塘桥镇东邻苏通长江大桥,南沿沿江高速公路,西接锡通高速、苏虞张一级公路,北濒长江黄金水道,204国道直贯南北,338省道横跨东西,沪通、通苏嘉城际、沿江城际三条铁路交汇于此,并设枢纽站点,目前沪通铁路正在建设中。全镇总面积94.27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155360人(2017年),下辖2个办事处、5个社区居委会、14个村委会。2017年蝉联“全国文明镇”五连冠。2018年10月8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2019年9月11日,入选“2018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 2019年10月8日,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100名。据境内青龙村古文化遗址考证,塘桥地区在5000年前已有人类活动。商末周族泰伯、仲雍(虞仲)自陕北周原让国南来,建勾吴,塘桥属勾...

详情

塘桥镇地名网_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塘桥镇资料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塘桥镇介绍

塘桥镇东邻苏通长江大桥,南沿沿江高速公路,西接锡通高速、苏虞张一级公路,北濒长江黄金水道,204国道直贯南北,338省道横跨东西,沪通、通苏嘉城际、沿江城际三条铁路交汇于此,并设枢纽站点,目前沪通铁路正在建设中。全镇总面积94.27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155360人(2017年),下辖2个办事处、5个社区居委会、14个村委会。

2017年蝉联“全国文明镇”五连冠。

2018年10月8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2019年9月11日,入选“2018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 2019年10月8日,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100名。

据境内青龙村古文化遗址考证,塘桥地区在5000年前已有人类活动。

商末周族泰伯、仲雍(虞仲)自陕北周原让国南来,建勾吴,塘桥属勾吴。西周时属吴国。

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地入越。公元前333年,楚灭越,塘桥归属楚。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郡县,塘桥属会稽郡吴县。西汉属吴县虞乡;东汉属吴县南沙乡。

西晋太康四年(283年)置海虞县,塘桥属海虞县。

东晋咸康七年(341年)置南沙县,塘桥属之。

梁大同六年(540年),于南沙之地建常熟县,塘桥属常熟县,隋、唐因之。

五代时,塘桥属吴越王钱镠封地,宋时仍属常熟县。

元元贞元年(1290年),升常熟县为常熟州,塘桥属常熟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常熟州仍降为县,塘桥属常熟县崇素乡,清因之。民国初,推行市乡制,常熟县划为35个市乡,塘桥属常熟县塘桥乡。这是境内第一次设乡的建置。

民国18年(1929年)废市乡制,设区乡制,塘桥属常熟县第四区。

日伪时期(1937—1945年),塘桥属常熟县第九区。境内分为塘桥、韩山、禄阳(部分)、安庄、黄桥、联浦、林泾、环水等8个小乡。民国35年实行并乡。韩山、黄桥、林泾、禄阳(部分)并入塘桥乡,改称塘桥镇;环水乡、安庄乡并入长寿乡;联浦乡并入庆安乡,均属常熟县第四区。

1949年4月22日,塘桥解放,仍属常熟县。境地为塘桥乡的全部和三塘、鹿苑、新庄、长寿等乡的部分,有9个保。1950年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新乡村,境内为塘桥、防汛、黄桥3个乡的全部,新塘乡大部,五角乡部分和民主、翻身2个乡的2个村,共建47个行政村,包括276个自然村和2个集镇。

小镇水映 (4张) 1956年并区并乡,境内塘桥、防汛、新塘、黄桥4乡的全部和五角乡部分合并为塘桥乡,把原属塘桥乡的塘桥集镇包括街村、镇东、镇南3个行政村单独划出建为塘桥镇,均属塘桥区。

1957年撤塘桥区,将塘桥镇并入塘桥乡;同年9月,翻身乡新龙村划入;

1958年9月,民主乡庄桥村划入。

1958年10月1日成立塘桥人民公社,建立管理委员会,实行政社合一。

1962年建立沙洲县,塘桥改属沙洲县。

1983年4月17日,撤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成立塘桥乡人民政府,各大队改为行政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6年3月11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塘桥乡,建立塘桥镇,实行镇管村体制。是年12月,撤沙洲县建张家港市,塘桥属张家港市。这一行政体制和隶属关系直至现在未变。

塘桥人民以务农为主,世代定居者占多数。历史上有少数商人自苏北、浙江一带迁入塘桥,开店定居。同时还有少数苏北女青年婚嫁迁入塘桥。1960年3月,响应祖国支持边疆社会主义建设的号召,全公社有169名男女社员迁往新疆落户。1949年,境内人口18100人。1953年以后,将人口划为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两种。境内居民以往均为汉族,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始查出境内有哈尼族2人、土家族3人。

截至2015年11月塘桥镇总人口近2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万人。

截至2017年,该镇(乡)常住人口155360人。

塘桥镇位于张家港市东南部,塘桥镇东邻沪通铁路(在建),南沿沿江高速公路,西接锡通高速、苏虞张一级公路,北濒长江黄金水道。

塘桥镇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季风环流是支配境内气候的主要因素。境内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年平均达242天,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日照2088小时,占可照时数的47%。年降水量平均1034.3毫米,年雨日平均125天。年平均温度15.12℃,1月份平均温度2.7℃,7月份平均温度27.5℃。风向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夏秋之交有过境台风,平均每年1.9次。

塘桥镇有农用地47646.67公顷,其中,耕地40915.47公顷,园地311.6公顷,林地479.53公顷,其他农用地5940.07公顷。全市有建设用地24283.6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1736.73公顷, 交通用地1980.4公顷, 水利设施用地586.47公顷。全市有 未利用地27917.8公顷,其中,河流水面26555.73公顷。

1993年,全镇耕地18424亩,桑园55亩,果园78亩,居民住宅用地5519亩,集镇占地2271亩,工厂用地2370亩,林地185亩,公路537亩,农村道路2304亩,河道4732亩,鱼池947亩,未利用土地262亩。

塘桥镇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水中河港蓄水量 丰水年为2.5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为2.2亿立方米。年引长江水4.8亿立方米,年利用地下水1250万立方米。

水境内水资源比较丰富。水域面积5679亩,占全境总面积的15.07%。奚浦塘、青龙塘、三丈浦、黄泗浦和华妙河都和长江、太湖相通,年平均水位(吴淞零上)3米。年降水量1095毫米。有深井45口,年静水位21米,井深115—120米,起水层为80米,10年来保持稳定。每口深井1小时抽水量为80吨,每天以抽10小时计算,年总出水量为1314万吨,全镇人均476吨。

塘桥镇矿产资源较多,已发现的矿产品主要有:砂石、砖瓦粘土、矿泉水、煤炭、天然气等。其中,探明储量的有:砂石约6000万吨,煤炭约2010万吨,天然气约8000万立方米,矿泉水约8000万吨。

塘桥镇野生动物资源中,鱼纲类有 鲥鱼、 刀鱼、 河豚、 鲫鱼等30余种,爬行纲类有龟、鳖、蛇等20余种,鸟纲类有野鸡、野鸭、鹰、雀等30余种,哺乳纲类有 野兔、 刺猬、鼠等10余种。另有野生 无脊椎动物近百种。

野生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有百余科近500个品种,分布在田间、山丘、河边、滩地,可用于农、牧、渔业生产,手工编织及治疗疾病。

204国道直贯南北,338省道横跨东西,将来沪通、通苏嘉城际、沿江城际三条铁路交汇于此,并设枢纽站 沪通铁路(上海-南通)按国铁I级、 设计速度200公里/小时建设。

在 塘桥禄荡村设客运站。2014年3月1号, 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建设工期为5年半。

沪通铁路与规划中的 沿江城际铁路、通苏嘉高铁相交会于塘桥( 张家港总站)

2014年,塘桥镇瞄准打造“现代化新城区、高端化新产业、素质化新市民”的“三新塘桥”工作目标,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8亿元,工业开票销售287亿元,入库税收16.8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85亿元,到账外资6100万美元,新增创新创业载体面积1.5万平方米,成功引进“千人计划”专家产业化项目3只、“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研究院)4家、省“双创”人才1名。塘桥纺织、电子、机械、金属制造等传统产业加速提档升级,新能源产业园获评“中华环境友好园区”称号;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新兴产业企业迅速崛起。现有工业企业2000多家,拥有华芳、鹿港、银河等6家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21家,目前,纺织、电子、机械、金属制造等传统产业正加速提档升级。“江苏张家港新能源产业园”载体建设全面加强,张家港市东城科技创业园获评江苏省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城乡一体建设纵深推进,新城区建设、老镇区改造齐头并进,镇村面貌持续靓化;全镇拥有1座少年文化宫、4所医院,14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0个农贸市场,14所学校等公共设施,区域性变电站、污水处理厂、热电厂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村级平均可用财力超5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517元。。

塘桥镇经济基础雄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2013年,塘桥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6亿元,同比增长4.7%;工业开票销售收入292.86亿元;新兴产业产值75亿元,完成入库税收12.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3亿元,完成重点技改升级项目8只、竣工重点工业项目8只,竣工重点服务业项目9只。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17元。塘桥镇工业发达,全镇现有工业企业1700多家,拥有固定资产100多亿元,职工9万多人,2010年获批“ 江苏张家港新能源产业园”,正申报省级开发区配套园区,主要行业有纺织、电子、机械、金属制造等,其中纺织产业占工业总量的74%,建成了规模较大的 纺织产业集群,年产各类纱线近40万吨,精纺呢绒4000万米, 色织布和印染布1.5亿米, 羊毛衫等服装1亿多件,无缝钢管、焊管12万多吨,机顶盒200多万台,以吉阳新能源、华程光电、恒宇太阳能、力天动力锂电池为主的新兴产业正强势崛起。全镇拥有华芳、鹿港、银河3家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12家,国家火炬计划6项,中国驰名商标3只。塘桥镇始终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放在重要位置,全镇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超过90%,现代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建立了花卉果品、蔬菜、苗木、奶牛、獭兔等种养特色区和无公害养殖基地,14个村全部建成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全年服务业增加值42亿元, 东渡苑为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

工业产业

工业是塘桥镇的支柱产业,全镇现有工业企业10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90多家,投资总额4亿美元,并拥有华芳、银河、普坤、鹿港等7家集团型企业,塘桥镇工业固定资产68亿元,职工8万名,形成了以纺织为主,电子、机械、机电、冶金、精细化工、建材、轻工等较为齐全的行业结构,塘桥镇现有棉纺 纱锭170万枚,精毛纺纱锭45万枚,剑杆 喷气织机2000台,棉毛织机2600多台,针织 大圆机1200多台,进口全自动电脑横机1300多台,微电脑针织 横机3000多台,手摇横机超过2万台,年产各类 棉纱40万吨,精纺呢绒2600万米,色织布和印染布8600万米, 针织布1.5万吨, 羊毛衫1.2亿件,是苏南著名的纺织之乡。2003年塘桥镇被列为江苏省重点培育的毛纺(针织)产业集群基地。塘桥镇还获得了“中国棉纺织毛衫名镇”的荣誉称号。

截至2015年11月塘桥镇下辖2个办事处、4个社区居委会、14个村委会。

镇中社区、周巷村、何桥村、青龙村、韩山村

妙桥社区、横泾村、顾家村、欧桥村、蒋家村、金村村

鹿苑社区、巨桥村、滩里村、花园村、牛桥村、刘村村

塘桥镇城镇化水平较高,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09年被确立为“苏州市 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镇”,以建设“充满活力、富有特色、可持续、现代化的 塘桥”为指导思想,不断加快 城镇规划建设步伐,拥有1座少年文化宫、2个星级宾馆、3所医院,9个农村 社区服务中心,13个农贸市场,16所学校等公共设施,区域性变电站、污水处理厂、热电厂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镇区文化娱乐设施齐全、供水供电充足、邮电通讯便捷。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230元。

解放前,境内医生大多是个人行医。民国22年(1933年)3月,镇东北前庄(今青龙村六组)西医孙科在塘桥东街开设健康医院,这是境内第一家西医诊所。40年代初,塘桥有16名个体开业医生,绝大多数是中医。较有名望的有韩山的顾殿良、塘桥的邵康荪、蔡舍的庞养周。顾殿良擅长内外科,尤精内科。邵康荪长于内科,治伤寒较有名。庞养周长于外科,治妇女乳疖较拿手。解放前开业医生医疗设备甚为简陋,中医外科有几把开疮刀,西医诊治就凭听筒和针筒。民国35年由3名医生联合在塘桥西桥西街庄泾浜开设联合医院,购置1台千倍显微镜,开展简单的化验业务。那时中药较多而西药奇缺,且价格昂贵。请医生要付诊金,还要支付医生坐的车轿费。穷苦人民无钱延医,只好听天由命。顾殿良自备车马,出诊或骑马或骑自行车,对贫苦者免收诊金。解放后,人民政府把关心人民健康作为一件大事,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1950年初,建立塘桥区医工协会。1993年,全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医卫人员100人;村、厂卫生室28个,医卫人员56人;个体开业医生5人。

旧时,境内文化活动,集中在春节、农历正月十八、秋收之后。每年春节,各个街坊、村落除旧换新,调龙灯、舞狮子,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持续数日。农历正月十八的李王庙会,队伍庞大,名目繁多。加之耍猴、卖伤膏药、卖梨膏糖和各种买卖,热闹非凡,四乡八镇,方圆数里的群众咸集于此。每年农历5月16日,总要延请戏班在城隍庙前戏楼演出,叫“日脚戏”。每当农业丰收之年,秋熟之后,由地方集资延请戏班在戏楼义演,四乡观众,云集市上,长达半月之久。平时,镇上“雅园”等茶馆,常聘请评书、弹词艺人登台表演,有时也请摊簧、清唱(锡剧)等小型剧社演出,但听观者多为市镇居民,很少有农民参与。解放后,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文化设施逐步增添、改善,那些带有封建迷信和腐朽没落的文化逐渐消失,代之以进步、文明、健康的新文化,而且遍及乡村。以后虽有“文化大革命”的10年曲折,但经拨乱反正,迅速得到恢复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时代气息更加浓郁,整个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境内民间体育主要是武术活动,宋代已盛行。喜爱者自发组织,师徒相传,闲时苦练,逢节日、庙会进行演武和打擂比赛。清末民初,陶家宕(今青龙村)的陶瑞芸,爱好武术,生6子,由长子陶友良带领30多人,常年在家练拳,练石锁、石担、刀枪剑戟等。周巷的青年农民,闲时苦练拳术,防身护家。民国初期,恬庄地主杨某,一次派人把抗租的1个农民抓去,周巷农民数十人赶到恬庄把抓去的农民劫回,吓得地主下次不敢再到周巷逼租抓人。民国初期,练拳的人逐渐减少,学校体育开始转向农村。抗战胜利后,境内青年自发组织学习拳艺,聘请拳师陈维贤等到塘桥传授拳艺,参加者30多人,学习期半年。50年代,市镇职工和农民都自发组织篮球队,常邀请附近乡镇的篮球队进行锦标赛。1984年9月23日,全乡举行第一届农民运动会,参加者600余人。比赛项目有篮球、拔河、象棋、负重跑等,优胜者分别发给奖品。1985年10月13日,全乡首次举办“千人围棋赛”,参赛者1806人。上海《新民晚报》记者特至塘桥采访报道棋赛实况。1986年10月1日,塘桥镇第一届围棋大奖赛在华光毛纺厂开幕。参赛者86人,历时1月,塘桥中学学生肖景尧荣获冠军。1992年3月2日,全镇召开“三八”妇女运动会,参赛者903人,观摩代表61个单位、2008人。比赛项目有100米、1500米赛跑,30公斤负重60米赛跑,跳高、跳远、铅球、自行车(慢车)、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康乐球、桌球、拔河、围棋共14个项目,优胜者分别发给奖品。是年10月3日,全镇举办首届老年人运动会,参赛者200余人,观摩者500余人。比赛项目有象棋、围棋、乒乓球、篮球(投篮)、康乐球、桌球、自行车(慢车)等,历时1天。优胜者分别发给奖品。

一、书院清光绪初年,境内建有书院,因位于常熟西北,定名虞西书院。地址在东观音堂庙弄(今人民中路6弄)孙姓家里。《常昭合志·学校志》有此记载。书院学员研习四书五经,为科举考试培育人才。戊戌变法以后,清政府迫于内外舆论的压力,终于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学,虞西书院随即停办。

二、私塾民国前,境内儿童读书除少数富裕家庭延聘家庭教师外,绝大多数儿童上私塾。30年代末,境内先后有20多所私塾。私塾都由塾师公开设馆,招收学生,一般收数名,多者20多名。根据塾师的水平和学生的基础,分别教读方块字、《百家姓》、《三字经》、《幼学琼林》、《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常年授课。新宅基的孙绍环、庄泾浜的孙禅伯等,都是在校教师,利用暑假招收小学中、高年级的部分学生到家授课,读古文,习写毛笔字。少数私塾是由学生自愿相约到共同仰慕的塾师处求学而创办的。塘桥镇上的孙伯修曾接受数名学生的要求,利用暑假在家授课,教读《左传》。个别的以一户为主,把塾师延聘到家中,教自己的子女,附带收几名本族子弟。塾师的收入由学生家庭付给学费,多少不等。进入40年代,随着小学教育的发展,私塾逐渐衰落,解放前夕全部消失。

塘桥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蔡墩、徐家湾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及明代建筑肖家桥、弘济桥等历史遗产;镇北的古黄泗浦是唐代高僧鉴真第六次东渡成功到达日本的吉祥宝地;清朝末年探花庞钟璐、当代水利专家张光斗、原政协副主席钱昌照等先贤名流都诞生于塘桥。

主食 境内居民向以大米、面粉、麦粞、麦片为主,辅以杂谷、薯类、南瓜。民国时期,一般农户,农忙时一日三餐,冬季和农闲季节一日二餐。贫苦人家到了“荒春三,苦七月”,青黄不接,以瓜菜充饥。少数富户终年一日三餐,农忙时节还加点心。解放后,镇乡居民一日三餐,粥饭中掺入瓜菜渐少。国民经济三年暂时困难时期,多数农户仍以瓜菜代粮。1973年以后,多数农户粮食有余,馄饨、馒头、团子、糕饼之类作为花色,调节口味。菜肴 解放前,贫富悬殊极大。富者食有鱼肉等荤菜,讲究烹调。普通人家都以素为主,粥菜多半是自制的咸萝卜、腌菜、咸瓜。平时喂养鸡鸭生蛋、捕捞蛳螺蚌蚬改善生活,有的出售换取零用钱。春季多数农户煮晒各种菜干,夏季自制甜酱或咸酱,一作食用,一作调味,或酱渍黄瓜、生瓜。不喜辛辣。解放后,干菜、豆制品、荤菜增加,家常菜亦多炒炸。1980年以后,大半人家每天都有荤菜。酱瓜、咸菜、菜干和腌制的鱼、肉、鸡等仍为传统菜肴。亲友来访,一般添几个荤菜,远道至亲或贵客来家则沽酒买肉,杀鸡款待。宴席菜肴 解放前,一般人家以每桌8碗(俗称老八样头)或10碗菜为准。富户则有四汤四炒,有冷盆、热炒、点心、水果、大菜(鱼肉、鸡鸭)等。解放后,提倡节俭,一度宴席简便。进入80年代,兴冷盆、热炒、大件(整鸭、整鸡)、甜菜(圆子、八宝饭、果汤)、点心(炒面、春卷、烧买等)。每桌菜一般在14道以上,热炒有海参、鱿鱼、虾仁鱼肚、鲜贝等。桌数视各家情况而定,少则几桌,多则数十桌。寿宴略简,增寿糕或生日糕一道。丧事菜肴,解放前以豆制品为主,全部素食,俗称“吃大豆腐”。解放后,逐步荤素兼用,1980年以后,菜增至十几道,与一般宴席相似,但必有一碗大豆腐,不设甜菜、点心。节日菜肴多为时鲜水产及瓜菜。

拖炉饼 塘桥镇大饼店烘制的特色点心拖炉饼,历史较久,驰誉远近各地,是特制的时令佳品。自春节至元宵上市,四乡客商到达本镇者,无不购买尝新,往往赞不绝口,本地人也用来作为馈赠亲友之礼物。制法:用香油渍透的面粉揉捏和匀,以猪油、白糖、荠菜等为馅,作成圆饼,外粘芝麻,放入炉中烘烤。烘烤特点:因饼馅油多,用特制烘屉交换烘烤,两面金黄,酥脆不焦。内馅以荤油荠菜为佐,油而不腻,鲜甜适口,香气袭人,名不虚传。

雪脸瓜 早年境内出产白瓤红子西瓜,本地人称其为“雪脸瓜”,多汁,鲜甜如蜜,实为消暑解渴之妙品,在常熟四乡,颇负盛誉。以后由于不注意培植纯种,品种混杂,尤其70年代受“左”的思潮影响,这种西瓜几乎绝迹。近年来调整政策,西瓜种植已在恢复。

呕血糯 呕血糯红芒长杆,成熟时谷粒皮壳显浅紫色,脱皮精碾为血红米粒,比白糯贵重,有养血滋阴的功能。用血糯做酒酿、粉圆、八宝饭、红米酥等食品,色泽美观,香糯可口,昔日为塘桥特产之一。但因产量不高,种植很少。

花姑鱼 形如塘鲤鱼,嘴扁而阔,红鳃四翅,识者谓即“松江四鳃鲈”,而鲜如鲫,为塘桥特异水产之一。

塘桥白酒 塘桥家酿白酒有“菜花黄”、“十月白”,均负盛名。酒色各异。“菜花黄”略呈黄色,“十月白”色如玉液,均清冽醇厚。有些农家在酒中投放“红花”,其酒呈碧绿色,鲜艳悦目。塘桥还有“桂花白酒”,于清冽醇厚中透出浓烈的丹桂香味,尤为可口。“桂花白酒”以精桂花放入白酒中而成。

古往今来, 塘桥名人辈出,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深厚,素有“金塘桥”之美称。唐代著名高僧 鉴真大师在塘桥镇镇鹿苑古黄泗浦第六次启航东渡日本成功。清代开始,即为四乡贸易中心。

境内南部和西部,属 长江三角洲的古代沙嘴区,成陆年代约在7000年以上。 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以前,就有人类活动。世世代代,生息繁衍,构成了沙洲悠久的文化历史,留下了 吴王夫差、 鉴真大师、 韩世忠、苏东坡、徐霞客等名人的遗迹,出现了古庙、古桥、古园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物。沙洲的土壤养育造就了明清御史、大学士,民国时期的音乐家、篆刻家,近代和现代的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一大批人才。沙洲的人民是勇于战斗、敢于胜利的人民,从明代抗倭、清代抵御外来侵略,到近现代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志士,他们在这块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人生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永载史册的光辉业绩。文明的历史激励着后人的奋发向前,先烈们的英勇业绩,后人将永远铭刻在心,古今文明历史的发展,将继续在这块土地上延伸。

东渡苑位于塘桥镇区域二0四国道和338省道交汇处,是公元753年唐代高僧 鉴真大师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启航处,古称黄泗浦。《沙洲县志》载:“唐高僧鉴真东渡日本连续五次失败后,第六次于黄泗浦口启航东渡成功。”1963年,鉴真大师逝世1200周年纪念委员会在黄泗浦口设石质 经幢一座,以志纪念。常有日本友人前来瞻仰。1994年市政府决定扩建东渡苑和 鉴真东渡纪念馆。东渡苑规划面积15公顷,总投资2000万元,由东渡纪念馆、东渡桥、碑亭和经幢等建筑组成景区。全园突出水景,体现江南水乡田园风光。2001年,东渡苑一期建成。苑内主体建筑“鉴真东渡纪念馆”占地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70平方米;匾额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仆初题写。正殿大厅内,安放了 鉴真大师铜像一尊,高2.06米,重380公斤。殿内有7幅壁画,记录鉴真大师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的艰难行程和鉴真生平简介及东渡路线。正殿后面墙壁上挂有6块木刻书屏,内容为《 东征传》节选,计1342字,记载了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的经历。正殿两侧,展出了鹿苑徐家湾及许庄 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红烧土等实物,同时还展出有关 鉴真的一些资料、书籍、照片及日本友人赠送的纪念品。

小桥水流 (3张) 走出正殿,后面是一座唐代风格的拱形石桥“ 东渡桥”,横跨在黄泗浦两岸,桥长18米、宽4.8米、高5.2米,单孔直径6米,东西各21级台阶。桥东西两侧,各有1座碑亭:一块碑上刻着 郭沫若在1963年3月书写的“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另一块刻着日本诗人阿倍麻吕在陪伴鉴真第六次东渡时,在船上创作的“万里长空色绀青,举头一望起乡情。遥怀今夕春日野,叁笠山巅皓月升。”黄泗浦上还建有石质 经幢1座、古码头、 遣唐使船等。全苑种有雪松林、桂花林、红枫林、樱花林、翠竹林等,并植有龙柏等50多个品种,把 东渡苑装扮得一片生机。

1999至今,共接待各界人士30多万人次,其中日本友好代表团50多个。仅2001年就有21批日本代表团226人前来瞻仰和膜拜 鉴真大师。东渡苑已成了连接中日友好往来的江南名胜景点。

徐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鹿苑镇南、 204国道21公里里程碑东侧100米处。遗址处于较高的台地上,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1985年4月和8月进行了发掘,共发掘425平方米,遗址遗存有墓葬13座、灰坑18处、房基3座以及水井、水沟、烧灶、红烧土、兽骨、稻谷等。出土文物280多件,其中墓葬出土文物166件, 探方出土文物103件,采集文物20多件。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地层古生物研究室分别进行了C14测定和孢粉化验分析。经C14测定,该遗址距今5500年,属 新石器时代 崧泽文化。

出土稻谷经 浙江农业大学 游修龄教授化验分析,14颗稻谷中籼稻5颗,占35.72%,粳稻9颗,占64.28%。这种籼粳型稻谷并存的现象,同崧泽、罗家角等遗址相似。由于徐家湾遗址的发现,原定的5000年前的海岸线要重新划定,即由原来划定的南岸在顾山一带向北推移10多公里。该遗址对研究 长江三角洲的地貌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位于塘桥镇金村,始建于梁代普通年间,为江南著名 古刹之一,距今有1700年历史,寺院于1958年“ 大跃进”年代被拆除。1998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重建。2000年, 永昌寺已建成4大佛殿、东西偏殿、斋堂宿舍等房34间,建筑面积895平方米,设有寺前广场、通寺大道,全寺占地面积为1.6公顷,成为本市南片佛教群众举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李王庙:塘桥镇李王村。庙朝北,为硬山式建筑,具北宋风格,现存二进,房高5.58米,进深10米;有七柱,为小 八角石柱。柱础为青石八角莲花覆盆形。正殿后为两厢房。院内尚存石香炉一只。1984年经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鉴定小组确认,该庙建于南宋,是境内保留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

塘桥镇还是一个闻名中外的“围棋之乡”。围棋爱好者逾万人,多次承办过国内外大赛。与 日本石川县昆仑协会和 关西棋院等保持经常友好往来。

张家港市塘桥镇的群众性围棋活动始于一九八四年八月,当时 塘桥中心小学开办了第一期围棋培训班,一九八五年十月,塘桥镇举办千人围棋赛,一九八六年,成立塘桥围棋协会,同年在小学开设围棋课.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五日, 棋圣聂卫平, 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 郝克强专程访问塘桥, 聂卫平并受聘为塘桥围棋协会顾问。一九八七年三月,全国首届“天元杯”围棋决赛和江苏省一九八七年度围棋赛先后在塘桥镇举行。一九九零年七月十七日,张家港市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围棋之乡”称号。一九九一年五月,塘桥镇被江苏省体委授予“江苏省围棋之乡”称号。

塘桥素有“围棋之乡”之美称,还先后获得了“ 国家卫生镇”、“全国首批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中国棉纺织毛衫名镇”、“全国环境优美镇”、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重点镇”等荣誉,荣膺“全国文明镇”三连冠。

该镇相继获得了“苏州市信用镇”、“江苏省文明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第一批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国家卫生镇”、“中国棉纺织毛衫名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环境优美镇”等一大批荣誉称号。张家港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 注重环境保护,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是首家“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还相继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环境优美镇”等一大批荣誉。

塘桥素有“围棋之乡”之美称,近年来还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镇”、“全国首批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中国棉纺织毛衫名镇”、“全国环境优美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重点镇”、“江苏省文明镇”等荣誉,荣膺“全国文明镇”三连冠。

2018年10月8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2019年9月11日,入选“2018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

周边政府机关

旅顺口区人大常委会得胜街道工作委员会(黄金街) 地址:苏州市张家港市昇恒路与永进路交叉路口往东北约70米
苏州市张家港市昇恒路与永进路交叉路口往东北约70米

周边大型超市

人和超市(人和家园店) 地址:苏州市张家港市南京路东海华庭西北侧约50米
营业时间:08:00-22:00
苏州市张家港市南京路东海华庭西北侧约50米

周边乡镇

塘桥镇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

周边村庄

张家港市 地址:苏州市张家港市